APP下载

用博物馆著史的人

2013-04-27朱有仪

收藏 2013年1期
关键词:藏品抗战博物馆

朱有仪

樊建川成都建川实业集团董事长,曾担任宜宾市常务副市长。赫赫有名的抗战、“文革”物品收藏家,建川博物馆馆长,现已收集各种文物数百万件,其中抗战文物数十万件。他以他的博物馆记录抗战史、记录“文革”史、记录地震史,并通过这样的收藏,记录他自己的,以及一个民族的历史……

他是一块钢

初见樊建川,是在他的博物馆聚落中一个叫“忠义堂”的小院中,那是他办公的地方。我对他的第一感受是他典型的“川军”性格,直接而麻辣,言行充满刚性。

1957年,樊建川出生在四川宜宾,父母都是性格刚强的军人。他说他小时候连打架都是不能输的,因为如果打输了架,回家他还要被父亲再揍一顿。高中毕业后,他当了两年知青,1976年冬天参军。1979年9月。他考入解放军西安政治学院,两年后毕业,到重庆三医大任教。他身上所散发的军人气质便是在这段人生光景中留下。难怪马未都在看过樊建川的博物馆后说“他是个有战争情结的人,如果赶上战争年代,当兵一定是个好兵,当将一定会青史留名;可惜生不逢时,让他只有机会建立建川博物馆。”

1987年樊建川转业到家乡宜宾市地委政策研究室,走上了仕途。由于工作出色,1991年便担任宜宾市常务副市长,可以说仕途前景一片光明。可他硬是在1993年5月辞了公职,通过招聘,应聘到成都一家港资房地产公司任办公室主任,月薪3000元。而他原来任副市长时工资只有300多元。除了收入的增长,对樊建川来说更重要的是他通过走向社会,所学到的市场经济下财富增长的才能。下海半年后,他便和几个朋友一起贷款100万元,办起了建川房屋开发有限公司,就是现在的四川省著名房地产公司——成都建川实业集团。和大多数成功人士一样,经过打拼,樊建川很快就完成了财富积累的过程,等待他的只是人生的升华。

一个人的抗肫

2000年樊建川出版了一本名为《一个人的抗战》的书,启功先生为此书题写了“旁证”二字,精准地概括了该书的内容与价值。这本书的素材,都缘自樊建川的个人收藏。

樊建川在收藏圈内是出了名的“狂人”。樊建川说他从事收藏已有40多年了。9岁那年他收藏了第一枚毛主席像章。从小他就特别喜欢收集、保存那些别人看起来微不足道的东西,比如自己的日记,甚至是上幼儿园时的成绩单,他认为这是一种天分。这样的收藏情结一直存在于他的精神世界中。但他不是传统的收藏家类型——收藏瓷器、书画或玉器等,他只是对记载历史有意义的,特别容易被人遗忘的。能反映社会变迁的和重大事件的物品进行收藏。只要符合这些条件,无论物品大与小他都会去收藏。所以建川博物馆聚落中就有了重达30吨的日军当年侵华时修建的碉堡,也有了汶川大地震时温家宝总理赶赴灾区后使用的军用地图与扩音喇叭。樊建JIl的藏品总量目前已达800多万件,除了他的博物馆聚落中各馆所展出的藏品外,在他那2000多平方米的仓库里,还堆满了未公开展出的藏品。他骄傲地对我说:“我这里有100个博物馆呢。”800万件除以40年,是平均每天就要收藏500多件藏品。这是多么大的财力、精力和感情的投入!

投身收藏领域多年,樊建川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藏品来源网络。他在许多大城市里都有朋友为他搜集藏品,这些人可能是古玩商。又或者是普通的文物收藏者,他们知道他需要什么样的文物,会帮助他在日常生活中搜集、留意,或是提供线索。他自己也经常走出去,只要有机会,他都不忘去搜集想要的藏品。汶川地震后,他亲赴灾区,愣是用手在废墟中刨出了数十件很有纪念价值的藏品。

这800多万件藏品中。95%以上都是他花钱买来的,这笔费用连樊建川自己也无法统计。建川博物馆副馆长何菊向笔者透露,这些藏品都是樊建川靠个人积蓄购买的,没向国家要过一分钱。

天津有位王先生收藏了一套父亲留给他的7大本的“鬼子战地日记”(还有一本影集,共208张照片),是日军侵华罪行的铁证。王先生原本一直想把它们有偿捐献给卢沟桥抗日战争博物馆,该博物馆也非常希望收藏这套藏品,但因为价钱谈不拢,此事一直搁置。当80多岁的王老先生得知樊建川正筹建全国最大的抗战博物馆时,便托人主动与樊建川联系。樊建川兴奋异常,很快谈好价钱,于当晚飞到天津。第二天一早见到这批日记的时候,樊建川激动了。这些日记每本只有小孩手掌大小,正好可以放入口袋中。本子是当年日本出品的。而且是战争时期专为前线军人制作的,本子的附页上还印有“军人守则”“常用支那语对照”等文字。樊建川意识到这些日记不仅仅是文物,更是铁证。他立即付了款,回到四川开始全面研究这套日记。日记的内容显示,作者入伍时是日军的“火葬兵”,专门负责焚化战死的日本兵的尸体。之后他还当过传令兵、武器发放兵等。日记中有关日军扫荡、烧房、杀人、抢劫、强奸的内容比比皆是。例如其中写到他们的队长为试一把新刀,将几名中国战俘杀死;还记录了慰安所的建立和慰安妇的惨痛经历。作为还有人性的日本士兵,在忠实地记录了他所经历的侵华战争的同时,也表达了良心的自责“良心是于心不忍的……”的话语在日记中多次出现。这个参加侵华战争的日本人叫荻岛静夫,如果还活着的话,应该有100岁了。

在樊建川的心里,收藏是一种责任。他说:“现在的年轻人有几个了解当年的抗日战争?有谁知道‘文革是怎么回事?谁去对大地震中暴露出来的人为灾难进行反思?还有三年大饥荒,到底死亡多少人?50年过去了,由于种种原因,真相若隐若现。所以必须立即抢救史料,征集文物,录取口述,核实数字。为了和平,收藏战争;为了未来,收藏教训;为了安宁,收藏灾难;为了传承,收藏民俗。”他就是在这种思想驱使下,将藏品一件件寻获到建川博物馆聚落的。

现在建川博物馆聚落已有国家一级文物153件(套),如《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歌曲手稿、蒋介石赠宋希濂“庐山受训”壶、彭德怀使用过的相机、蒋介石宋美龄像瓷盘、日本投降签字仪式请柬、抗震救灾英雄战士武文斌遗物、温家宝总理在汶川抗震救灾中使用的话筒及军用地图、汶川大地震15勇士空降茂县用过的降落伞等。如此丰富的一级馆藏文物,在民办博物馆中难有出其右者。

祟尚的只是荣誉

1997年随着马未都的观复博物馆横空出世,中国民间博物馆随后相继诞生。当时樊建川却没有这样的野心,虽然收藏已经成为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他没想过自己也可以去建一座博物馆。但2001年的一件事改变了他的想法,那年他拿出自己的藏品在卢沟桥抗战博物馆举办抗战文物展,他发现自己的很多藏品竟比身为纪念抗战顶级博物馆的卢沟桥抗战博物馆的藏品还要好,他于是有了自己办博物馆的冲动,而且不止是建一座,他要建就建一群馆,以一件历史大事件为主题建一个馆,用博物馆记事,用馆与馆连缀出中国这近100年的历史。

回想建馆的经历,樊建川到现在还不由得感慨。他说那段日子他找了不少地方,但大多数人都不相信他真的要建博物馆,都以为他是想圈地搞地产。最后还是家乡四川省成都市的安仁古镇收留了他的藏品。他激动地说为了这份信任与知遇,他要把藏品都留在这里。2004年,他在董事会上说服众人,由建川实业集团投资2亿元,在大邑县安仁镇开建中国最大的民间博物馆聚落——建川博物馆聚落。可哪知建馆初期,资金、人才、经验什么都缺乏,费用比预期增加了两倍多,结果花了5个亿。因为没有先例,前后还经历了20多遍的审查。问起那段日子的坚守。他像个出征前的士兵表了决心:“当兵的人就是不怕苦。更不计较得失,战死沙场,那是死得其所,崇尚的只是荣誉!十年建馆,3650天,博物馆的500名员工可以作证,不论节假日,包括每年大年三十,我都坚守岗位,勤劳工作,毫无懈怠。这些博物馆,真是苦干、硬干、蛮干而成的。有时包括抬水泥预制板上楼都是我自己来。我,既是东家,更是长工。”

到今天,建川博物馆聚落占地500亩,建筑面积近10万平方米,建设抗战、民俗、红色年代、抗震救灾四大系列30余座分馆,已建成开放18座单馆2座主题广场。包括,中流砥柱馆、正面战场馆、飞虎奇兵馆、不屈战俘馆、川军抗战馆;红色年代系列瓷器陈列馆、生活用品陈列馆、童钟印陈列馆、镜面陈列馆、知青生活馆、三寸金莲文物陈列馆、老公馆家具陈列馆;地震系列震撼日记5·12—6·12馆、地震美术作品馆、5·12抗震救灾纪念馆以及国防兵器馆等,成为目前国内民间资本投入最多、建设规模和展览面积最大,收藏内容最丰富的民间博物馆。由于成效显著,建川博物馆聚落连续荣获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光彩事业重点项目、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国十大民间博物馆等诸多荣誉。

博物馆必须经得住考验

作为中国民办博物馆的一面旗帜,建川博物馆聚落不仅在藏品的量与质上难有出其右者,同时按照樊建川提出的“博物馆自体也要能经得住历史考验”的理念,建川博物馆聚落中每个单体馆的设计都来自大师手笔,每个博物馆建筑本身都堪称艺术杰作。

中流砥柱馆的规模居各馆之首,是上海现代集团总建筑师邢同和的作品。展厅面积为2435平方米,以历史照片、资料、实物、文献以及地道战、地雷战、青纱帐场景复原或实景景观等方式陈列,通过三大主题单元——“民族的脊梁”“敌后之岁月”“根据地建设”,生动地展示出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军队和敌后民众八年抗战的历程,突出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坚定的抗战意志,其浴血奋战、团结抗战的光辉历史。

不屈战俘馆是杭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程泰宁的作品。运用压抑的色彩和厚重的材质,形象真实地展示出因弹尽粮绝而被俘的抗日将士的悲惨遭遇及其英勇不屈的精神,揭露了日军的虐俘罪行。樊建川展示了一张照片,上面人物为战俘李德,15岁的李德,身陷“狼群”,显得无措。照片购自日本,旁有日文注释,大意是:支那穷途了,让少年上阵。见此照片的观者无不理解了那句“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战之职”的分量,面对虎狼之师,面临亡国之难,反抗者即使被俘也是英雄!

中国壮士群雕广场,面积约1万平方米,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为主题。由朱成、谭云等20多位雕塑艺术家,制作塑造了200多名1931年~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期间的全民族抗日将士英雄群体形象。樊建川特别给自己也塑了一尊像,在广场最外边,他说自己没有资格站在战场上,但是他愿意为这些英雄站岗。

知青生活馆的建筑设计师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毛主席纪念堂的设计师马国馨。该馆建筑面积2000余平方米。一推开严实的展馆大门,耳边立刻响起整齐划一的口号声,它以红色为主题颜色,陈列大量的知青生活用品,仿佛带观众回到了那个“火红”的年代。该展馆以激情、磨炼、情结为脉络,演绎了当年知青在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人和事。樊建川说办这个馆是因为“1776万知青每个人都是故事”。

汶川大地震博物馆,由北京奥运会“鸟巢”的中方总设计师李兴纲担当建筑设计师,展厅面积3000余平方米。该馆的陈列设计则全部由樊建川亲自完成。“几十年大震一次,1933年叠溪大震,1976年松潘大震,2008年汶川大震……我此生不一定再逢,女儿会再逢一次,孙女会再逢,我建地震博物馆,不当喜鹊,只当乌鸦。不要庆祝,只要警惕。”馆内呈现的都是那些曾经在电视上、新闻里碰触过中华儿女心底最柔软神经的灾区景物:停摆在那个灾难时刻的某农行座式钟,抗震救灾战士喝下壮行酒之后摔碎了的瓷碗碎片,灾区的劣质房屋构件等。按地震后一月中的每一天排列布展形式,让参观者走进了灾区的悲怆中,感受那段日子的艰难,仿佛身临其境,不禁数度哽咽。

开馆这些年,建川博物馆聚落已累计接待了500多万中外游客,充分证明了中国人民需要这样的博物馆!这是每一个中国人一生都该来一次的博物馆,它帮助每一个中国入学习、了解、体会与记忆。把什么留给未来

樊建川当过商人,他知道办博物馆注定是一个赔本生意。就博物馆的投入而言,买地的钱,买文物的钱,建馆的钱毫无疑问是永远回不来了,投在博物馆上的钱都变成死钱了。但他无怨无悔,他甚至想有生之年再建50个馆,然后再留下50个馆的创意给后人。对于他的博物馆聚落,他写了遗嘱,经法律公证将它们留给政府。他说他想交给国家一笔财富。

猜你喜欢

藏品抗战博物馆
抱朴斋藏品
李杰森藏品
谭礼藏品
博物馆
我们家的抗战
罗妍妍藏品欣赏
露天博物馆
抗战,在未被占领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