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

2013-04-27

今日中学生(初三版) 2013年4期
关键词:山顶生活

A卷(共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18分)

一、基础知识(9分,每小题3分)

1. 根据语境,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春天,堤(dī)上繁花如锦幛(zhàng), 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

B. 小城镇的文庙十有八九坍(tān)塌破败,只剩下断壁残垣(yuán), 埋没于蓬蒿荆棘之中, 成为鸟兽栖聚之地。

C. 他伸展出他如盖的浓阴, 来荫(yīn)庇树下的幽花芳草, 他结出累累的果实, 来呈现大地无尽的甜美与芳馨(qìn)。

D. ……趁老头蒙眬打鼾(hān), 蹑(niè)手蹑脚下船, 拨开芦丛寻视方便之处。

2. 下面语句中书写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3分)

A. 孔乙已看着问他的人, 显出不屑置辨的神气。

B. 无论是充满了高傲的虔信的宁静,无论是那远古时代神圣的传言, 都不能激起我心中的慰藉的幻梦。

C. 多么宁静的世界哟, 万籁俱寂, 没有百鸟秋秋, 没有树叶沙沙……

D. 峰环水抱的萨尔茨堡, 高高低低的房屋鳞次节比,庄严肃穆的修道院坐落在绿树浓阴中。

3.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 你懂得法律,您讲的话也很有道理,不愧是法律界的中流砥柱。

B. 他们的传统是引颈受戮,即使是神话作家也不曾说森林逃亡。

C.今年春晚的主题是回家,一大亮点是演员和家人一同观看春晚,其目的是为了让大家共享天伦之乐。

D. 然而,尽管迷迷糊糊,他还是不情愿死。也许,这种想法完全是发疯,不过,就是到了死神的铁掌里,他仍然要反抗它,不肯死。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9分,每小题3分)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4.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沙鸥翔集:鸟停息在树上 B.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摇探求

C. 属予作文以记之:属于 D. 连月不开:放晴

5. 下列各组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或或异二者之为或以钱币乞之 B. 以不以物喜以其境过清

C. 之居庙堂之高名之者谁 D. 是是进亦忧斯是陋室

6. 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最能揭示全文的中心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 文章第一段交代写作的缘由,说滕子京“谪守”,已暗寓对仕途沉浮的悲慨,为后文抒情设伏。

C. 文章第三、四段是两个排比段,并行而下,一悲一喜,一暗一明,像两股奔涌跳跃的情感之流,传达出景与情互相感应的两种截然相反的人生情境。

D. 第五段是全篇的重心,以“嗟夫”开启,兼有抒情和议论的意味。

三、(10分)

7. 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2分)

(2)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2分)

8.默写古诗中的名句。(6分)

(1)补写出下列各句中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两句填写)(2分)

① ,风正一帆悬。 (王湾《次北固山下》)

②白头吊古风霜里, 。(陈与义《登岳阳楼》)

③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在王安石的《登飞来峰》和岑参的《逢入京使》中任选一首默写。(4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然后完成9~12题。(12分)

①“低碳生活”方式可以理解为: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就是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一只节能灯、一台太阳能热水器能为节能减排作的贡献的确很小,可13亿人中只要有1/10的人用它们来取代传统产品,那节约的能源、减少的碳排量都将会是天文数字!仅以节能灯为例,曾有专家测算,到2010年,预计全国2.7万亿度用电量中照明用电量将超过3000亿度,如果全国有1/3的白炽灯换成LED节能灯,每年能省下一个三峡工程的年发电量。

②低碳生活可以让我们的身体更健康,环境更优美,开销更少,不仅减轻自身的压力,也减轻了地球的压力。有人说:歌坛天后麦当娜最近“挨批”了。环保专家预计她的全球巡回演唱会将造成1635吨的废气污染。看看环保专家给她算的账:搭乘私人飞机,95吨废气;250名工作人员搭乘客机,1080吨碳污染;货运交通,碳排放达460吨。

③一个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可以算得这么精确吗?

④近来,一种计算器在国内一些网站上相当火爆。它有一套精确的计算公式,将“公众日常消费——二氧化碳排放——碳补偿”这一链条直观而简洁地呈现出来。如果不以种树补偿,则可以根据国际一般碳汇价格水平,每排放一吨二氧化碳,补偿10美元。用这部分钱,可以请别人去种树。过低碳生活,就是要想各种办法抵消自己的碳排放。除了种树,还有人买运输里程很短的商品,有人坚持爬楼梯,形形色色的方法,有的很有趣,有的不免有些麻烦。但关心全球气候变暖的人们却把减少二氧化碳实实在在地带入了生活。

⑤低碳生活的出现不仅告诉人们,你可以为减碳做些什么,还告诉人们,你可以怎么做。其实,生活中有很多低碳细节是可以做到的:每天的淘米水可以用来洗脸洗手,而且绝对是天然的美白产品;将废旧报纸铺垫在衣橱的最底层,不仅可以吸潮,还能吸收衣柜中的异味;用过的面膜纸也不要扔掉,用它来擦首饰、擦家具的表面或者擦皮带,不仅擦得亮还能留下面膜纸的香气;喝过的茶叶渣,把它晒干,做一个茶叶枕头,又舒适,还能帮助改善睡眠……

⑥“低碳一族”正以自己生活细节的改变证明:气候变化已经不再只是环保主义者、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关心的问题,而是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在提倡健康生活已成潮流的今天 ,“低碳生活”不再只是一种理想,更是一种值得期待的新的生活方式!还等什么,一起行动吧!

9. “低碳生活”指: (2分)

10. 简要点评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

近来,一种计算器在国内一些网站上相当火爆。(3分)

11. 文章画线句子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3分)

12. 现在全球极端气候频繁出现,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极大的危害,请你结合实际例子谈谈我们过低碳生活的必要性。(4分)

五、作文(60分)

13. 请任选其中一个题目完成。

(1)有人曾这样总结现代人不健康的工作生活方式:把思考交给了电脑,把联系交给了手机,把行走交给了汽车,把健康交给了药丸……诚然,人们在过分追求便捷、享受便利时,无形中丢弃了原来应该有,甚至必须终生坚守的东西。作为中学生,也应该很好地自我反省: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我们是否曾丢弃过什么?例如生活中的爱心、孝心、同情心、责任心,再如成长过程中必须具备的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等等。

请以“不该丢弃的 ”为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可以叙写个人经历,也可以就此发表你的看法、感情等。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2)梦想是什么?是理想,是希望,是人生追求的目标和前进的动力,梦想给我们插上翅膀,让我们飞翔,人生因有理想而灿烂辉煌。?摇以“梦想”为话题作文。

要求: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也可以发表议论,力求写出真情实感;不少于600字。一、诗歌鉴赏(4分)

东栏梨花

宋·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1. 诗人见“东栏一株雪”而惆怅的原因是什么?

2. 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二、文言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5题。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①,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徙。复曰 “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②,以明不欺。卒下令。

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③,黥④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卫鞅曰“此皆乱化⑥之民也”,尽迁之于边城。其后民莫敢议令。

注释:①国都市南门:指都城后边市场南门。古代国都建制:前朝,后市、左祖、右社。②金:古代货币单位。③虔:人名。④黥:即墨刑。用刀在面额上刺字,再涂以墨。⑤趋令:遵照新法执行。⑥乱化:扰乱教化。

3.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令既具?摇既:已经 B. 民怪之,莫敢徙?摇怪:以……为怪

C. 卒下令 卒:士兵 D. 于是太子犯法?摇于是:在这时

4.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1)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

译文:

(2)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译文:

5. 从本文看,卫鞅变法成功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4分)

三、名著及现代文阅读(22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目。

当晚三个人投村中客店里来。到得房内,两个公人放了棍棒,解下包裹。A也把包来解了,不等公人开口,去包裹取些碎银两,央店小二买些酒肉,籴些米来,安排盘馔,请两个防送公人坐了吃。董超、薛霸又添酒来,把A灌的醉了,和枷倒在一边,薛霸去烧一锅百沸滚汤,提将来,倾在脚盆内,叫道:“A,你也洗了脚好睡。”A挣的起来,被枷碍了,曲身不得。薛霸便道:“我替你洗。”A忙道:“使不得!”薛霸道:“出路人那里计较的许多。”A不知是计,只顾伸下脚来,被薛霸只一按,按在滚汤里。A叫一声:“哎也!”急缩得起时,泡得脚面红肿了。A道:“不消生受。”薛霸道:“只见罪人伏侍公人,那曾有公人伏侍罪人。好意叫他洗脚,颠倒嫌冷嫌热,却不是好心不得好报。”口里喃喃的骂了半夜,A那里敢回话,自去倒在一边。他两个泼了这水,自换些水去外边洗了脚收拾。睡到四更,同店人都未起,薛霸起来烧了面汤,安排打火做饭吃。A起来,晕了,吃不得,又走不动。薛霸拿了水火棍,催促动身。董超去腰里解下一双新草鞋,耳朵并索儿却是麻编的,叫A穿。A看时,脚上满面都是燎浆泡,只得寻觅旧草鞋穿,那里去讨,没奈何,只得把新鞋穿上。叫店小二算过酒钱,两个公人带了A出店,却是五更天气。

A走不到三二里,脚上泡被新草鞋打破了,鲜血淋漓,正走不动,声唤下止。薛霸骂道:“走便快走,不走便大棍搠将起来。”A道:“上下方便,小人岂敢怠慢,俄延程途,其实是脚疼走不动。”

6. 这段文字出自我国古典名著《水浒传》,文段中的A是指 ;在选文中表现出A这个人物的性格特征是 ;请你再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一个体现A的这种性格特征的故事。(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7~10题。(18分)

①那年,他在学校的成绩非常不理想,他觉得无颜面对父母,是父母在外拼命地打工,积攒下来钱供他来城里的这所学校读书,希望他将来能够出人头地,可是他现在的成绩根本就没有什么希望考上好的大学,至于将来的高考更是他不敢想象的。

②他不敢对父母说:“我不想读下去了。”那样,即使父母什么也不说,仅仅是他们那失望的眼神就会将他击垮。他想偷偷地出去打工,等到生米煮成熟饭再跟父母讲明。他们叹息也好,怒骂也罢,随他们去。

③经过一夜的思考,他作了决定,这个星期正好父母从外地回家,他先陪他们过上一晚。也许,这个夜晚是一道分水岭,从此就决定了他未来的人生方向。

④父亲看到他回家,很热情地和他讲外面的事情,母亲则在厨房里忙着做他喜欢吃的一切。他在等父亲问他的学习情况,可是父亲就是不问。

⑤吃过晚饭,父亲少见地和母亲陪着他一起去村庄西边的小山脚下,父亲说:“娃儿,你看这山有多高?”他小时候爬过这山,因为山势陡峭,荆棘丛生,从未爬到过山顶,所以很难回答。没有经历过,怎么会知晓呢?面对父亲的提问,他不知如何作答。

⑥父亲见儿子沉默,就说:“这山,说高也不高,努力去爬了,到达山顶就知道了。如果从未爬到过山顶,你就永远也不知它有多高。”其时,皎皎的月光洒下来,如同白昼,山在那里坦然地呈现出它的身姿。

⑦父亲说:“孩子,今天,你母亲在山下看着,我们俩一起开始爬山,看谁先到山顶。”他想不明白,父亲今天为什么有闲心陪他来爬山,而且是晚上,以前,他很少有这样闲情逸致啊!

⑧不过,他看了父亲一眼,那个在他的眼里曾经高大的身体,现在已经有些苍老了。他不相信会输给父亲,就答应了父亲的要求。

⑨山虽然很陡峭,但是他熟悉这座山的身材,哪里有坡,哪里有路,还有他年轻矫健的身体,他相信自己会爬到山顶的。在母亲的注视下,他们父子俩开始爬山,月光下,两个身影用自己的方式向山顶攀去。

⑩脚下凹凸不平,手被刺破了,腿受了伤,胳膊擦破了皮,脸上还划了条伤口,虽然如此,他还是爬上了山顶,这是他第一次到达山顶。他的心忽然有了一份豪情,他真想大喊一声,告诉别人他内心的快乐。

{11}看到父亲也快爬到山顶了,他弯下腰,拉了一把父亲。父亲也到达了山顶。站在山顶上,父子俩一起大声地对着夜空喊了起来:“噢——,噢——”整个小村都回荡着他们的声音。

{12}他对父亲说:“山就这么高!”

{13}父亲笑笑:“其实山就这么高。”

{14}他决定回校去好好读书。任课的老师都感到奇怪,他怎么像变了一个人,成绩像雨后的竹笋,蹭蹭地升了上来。后来,他考上了一所名牌大学,成了一位非常有名的律师。在他的心中,一直屹立着一句话:山就这么高。

(选自《大阅读》,有改动)

7. 文中父亲要“我”爬山的起因是什么?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4分)

8. 结合具体语境,揣摩下列加点词,指出其表达效果。(6分)

(1)月光下,两个身影用自己的方式向山顶攀去。

(2)在他的心中,一直屹立着一句话:山就这么高。

9. 本文与已学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的立意相似,但有区别。请你比较两篇文章,分别写出其生活哲理。(4分)

(1)《山就这么高》

(2)《走一步,再走一步》

10. 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写一段叙评结合的赏析性文字。(50字左右)(4分)

四、语言运用(12分)

11.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 微博是一种网络技术应用。它篇幅短小,每条不超过l40个字,甚至可以三言两语。它代表了个人最真实的即时言论,人们可以用微博发布信息、发表评论、讨论问题、转发跟帖。无论是用电脑还是用手机,只要能上网,人们就可以像发短信一样发微博,非常方便。

材料二 教育部、国家语委在向社会发布《2010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时,称2010年是中国的“微博元年”。截止到2011年2月,腾讯、新浪两大门户网站微博注册用户均超过1亿。在微博上“人人都有麦克风”,普通人用微博维权,用微博问政;政府也开通微博,了解民意。微博正释放着它推进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发生变革的巨大潜能。

(1)从材料一中摘录出4个能概括“微博”主要特点的词语。(4分)

(2)结合两则材料的内容,写出上边这幅画的寓意。(4分)

12. 口语交际(4分)

在建始县大沙河老渡口,有一位为来往行人义务摆渡的老人,他的名字叫万其珍。不管刮风下雨,只要有人需要,他就会出现在渡口。民国初年,万家祖上逃荒至此,被村民接纳。为报村民接纳和帮助之恩,万家郑重承诺,要为村民义务摆渡。为践行这个承诺,祖孙三代在这个渡口坚守了百年之久,从未收过一分钱。坚守风雨渡,义举感乡民。万家坚守的既是河水的渡口,也是人心的渡口。

假如记者采访你,如何看待万家祖孙三代百年接力为村民义务摆渡这件事,你怎么回答?

猜你喜欢

山顶生活
山顶站不了几个人
想去山顶看雪
在山顶
此人是否到过山顶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水煮生活乐趣十足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生活小窍门
秋千飞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