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密切值法的福建省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

2013-04-21颜颖

绿色科技 2013年6期
关键词:生态化优点福建省

颜颖

(厦门市九安安全检测评价事务所有限公司,福建 厦门361004)

1 引言

生态城市的建设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为了客观评价、动态跟踪、综合考核福建省与各地区、各部门生态省建设的进程,构建生态省,建设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能反映系统的状态和性质,同时能够监测区域发展的过程,有助于认清区域的优势和不足,以及时调整路线、方针与政策。为此本文以福建生态省建设规划为例,针对福建省现状,从生态城市的社会发展、资源消耗与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等三个层面构建生态省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密切值法的原理,利用该方法对福建省近年来生态环境质量的演化趋势进行探讨,以期为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和综合管理提供依据,实现福建省社会、经济、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2 生态城市指标体系的构建及评价方法

2.1 生态城市指标体系的确定

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将会使生态城市的实际衡量具有遵循的依据。目前指标体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微观尺度上,国内统一的区域指标体系尚未成熟。生态省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核心在于系统组分间的和谐,因此必须充分考虑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社会进步等指标之间的匹配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补充效率、公平和协调等方面的综合性指标,使科学发展观在区域发展的规划中落到实处[2]。本文按照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即科学性、客观性、综合性、可查性、动态性和稳定性相结合,在综合国内和国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2,3],试图提出一套可操作的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表1)。希望通过该体系的建立有利于国际间和地区间城市生态化程度的相互比较,有助于借鉴国际上生态城市建设的先进思想和理念。同时可以帮助决策者和普通市民了解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总体情况,也可以引导政府贯彻实施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型城市建设的思想,督促生态城市建设的实施。

2.2 密切值法评价模型

2.2.1 建立指标矩阵并规范化

式中:aij为第i个评价单元的第j个评价指标的原始数据,rij为aij的规范化值。当评价指标为正向指标(即数值越大越好)时,数值取正值;当评价指标为负向指标(即数值越小越好)时,数值取负值,将整个系统指标转化为正向指标。

2.2.2 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最优点”Bj和“最劣点”Yj

式中:rij为aij的规范化值;Bj为各评价指标的最优点;Yj为各评价指标的最劣点。

2.2.3 计算各评价单元与最优点和最劣点的密切程度

采用欧氏距离计算最优断面的距离为di和虚拟最劣断面的距离li。

式中:di为最优断面的距离;li为虚拟最劣断面的距离;rij为aij的规范化值;Bj为各评价指标的最优点;Yj为各评价指标的最劣点。

2.2.4 计算密切值

则密切值为:

式中:di为最优断面的距离;li为虚拟最劣断面的距离;Ci为密切值。

密切值是个无量纲,它是以各评价单元与最优点的最小距离和与最劣点的最大距离作为参比,综合比较其隶属于最优点和最劣点亲疏程度。当C值越小时,表明被评价单元与最优点关系越密切,与最劣点关系越疏远,当C=0时,被评价单元的指标值在所有参评单元中达到最优[4,5]。

3 福建省生态化水平测度的实证分析

3.1 原始数据的规范化及同向化

原始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03~2009)、《福建省年鉴》(2003~2009》、《福建省环境质量公报》(2003~2009),此外还有福建省环保局和福建省环境监测站提供的大量统计资料,数据准确、规范,资料来源可靠。评价指标中,D1、D2、D11、D12、D25、D26、D28、D29为负向指标,其他均为正向指标。根据公式(1)将原始数据规范化处理,得无量纲规范矩阵。2003~2009年福建生态省评价指标体系规范化值见表2。

表1 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表2 2003~2009年福建省生态化建设指标体系规范化值(rij)

16 2003 0.343 0.401 -0.358 -0.348 0.304 0.378 0.365 0.315 2004 0.380 0.405 -0.373 -0.362 0.346 0.378 0.380 0.331 2005 0.439 0.497 -0.383 -0.374 0.391 0.378 0.380 0.344 2006 0.328 0.305 -0.383 -0.375 0.320 0.378 0.380 0.364 2007 0.346 0.292 -0.384 -0.378 0.368 0.378 0.380 0.477 2008 0.379 0.372 -0.379 -0.378 0.444 0.378 0.380 0.363 2009 0.418 0.333 -0.385 -0.383 0.448 0.378 0.381 0.425年份 D17 D18 D19 D20 D21 D22 D23 D年份 D9 D10 D11 D12 D13 D14 D15 D 24 2003 0.383 0.345 0.367 0.375 0.336 0.359 0.352 0.339 2004 0.375 0.349 0.371 0.375 0.368 0.338 0.243 0.374 2005 0.377 0.388 0.375 0.377 0.385 0.363 0.372 0.378 2006 0.376 0.390 0.376 0.378 0.375 0.389 0.420 0.378 2007 0.380 0.390 0.379 0.379 0.366 0.397 0.388 0.387 2008 0.379 0.391 0.388 0.380 0.395 0.398 0.420 0.391 2009 0.376 0.388 0.389 0.381 0.415 0.396 0.420 0.396年份 D25 D26 D27 D28 D29 D30 D31 D32 2003 -0.382 -0.378 0.293 -0.413 -0.263 0.227 0.257 0.367 2004 -0.380 -0.378 0.398 -0.393 -0.290 0.260 0.287 0.375 2005 -0.378 -0.378 0.538 -0.418 -0.365 0.294 0.317 0.384 2006 -0.377 -0.378 0.346 -0.430 -0.383 0.338 0.354 0.388 2007 -0.376 -0.377 0.369 -0.330 -0.391 0.409 0.399 0.385 2008 -0.377 -0.378 0.336 -0.343 -0.440 0.476 0.462 0.376 2009 -0.377 -0.380 0.312 -0.299 -0.469 0.535 0.503 0.370

分别取各项指标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组成最优点集和最劣点集:

最优点集Bj={-0.37,-0.363,0.481,0.393,0.401,0.392,0.429,0.424,0.439,0.497,-0.358,-0.348,0.448,0.378,0.381,0.477,0.383,0.391,0.389,0.381,0.415,0.398,0.42,0.396,-0.376,-0.377,0.538,-0.299,-0.263,0.535,0.503,0.388}

最劣点集Yj={-0.386,-0.391,0.208,0.363,0.359,0.369,0.32,0.337,0.328,0.292,-0.385,-0.383,0.304,0.378,0.365,0.315,0.375,0.345,0.367,0.375,0.336,0.338,0.243,0.339,-0.382,-0.38,0.293,-0.43,-0.469,0.227,0.257,0.367}

3.2 计算欧式距离和密切值

根据公式(3)和公式(4)计算各年度与最优点和最劣点的欧式距离,根据公式(5)计算密切值,结果见表3。

表3 欧式距离和密切值计算

3.3 福建省生态化趋势分析

同理可计算出准则层各子系统之间的密切值,结果见图1。

图1 福建省生态化趋势(2003~2009)

3.4 评价结果分析与讨论

从表3和图1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根据密切值Ci值越小越好,依次可以排出近年来福建省生态化建设的优劣顺序分别为:2009年>2008年>2007年>2005年>2006年>2004年>2003年。

(2)福建省生态化水平整体呈现波动式上升。虽然2003~2005年生态化水平有所提高,但2006年又出现了恶化的趋势,主要存在的问题有社会发展跟不上步伐和环境质量呈现震荡趋势,这可能与经济发展过程中单纯片面追求GDP的增长有密切关系。近几年来,由于省委、省政府对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全社会的环境保护意识不断增强,生态省建设具有较好的社会基础。整个城市的生态化水平又出现了大幅度的改善,但生态化水平总体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3)各子系统之间发展速度不协调。一个生态环境系统是社会、经济和环境的有机结合,三者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由图1可知,福建省生态系统中社会、经济、环境各子系统发展不平衡,其增长速度依次为:经济>环境>社会。这说明福建省近年来比较重视经济建设,但是环境保护和社会发展力度还不够,可持续发展能力较低,这样的经济增长并不意味着省内经济的繁荣,可能会带来环境资源浪费和短缺。随着福建省经济的不断发展,应加强社会物质文化与环境保护方面的投资,以实现建设生态城市的宏伟目标。

(4)子系统内部指标之间发展不平衡。从发展程度来看,准则层各指标之间的发展水平不平衡,需要进一步强化指标间的和谐发展。

4 结语

生态省考核体系是一个多因素、多指标的复杂系统,要简明、全面、准确而又客观地反映节能减排的成效,选择综合评价的方法是很重要的。密切值法充分合理地利用了生态城市相关的信息,无需主观赋权,不涉及指标之间是否相关问题,分辨能力强,且计算简单快捷。通过实例分析证明,其评价结果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实际的情况,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是生态省考核体系中值得推广的一种方法。该法既可以用于同一时间各指标单位的横向评价,也可以用于同一指标单位不同时间的纵向评价,还可以把正向指标和负向指标结合起来综合考虑,提高了分析效能。

[1]李文华,刘某承.关于中国生态省建设指标体系的几点意见与建议[J].资源科学,2007,5(29):2~8.

[2]吴 琼,王如松,李宏卿.生态城市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J].生态学报,2005,8(25):2090~2095.

[3]杨荣金,舒俭民.生态城市建设与规划[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7:163~164.

[4]陈一萍.基于密切值法的节能减排评价研究[J].生态环境学报.2010,2(19):419~422.

[5]卓飞豹,陈兴伟.福建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密切值法评价[J].水土保持研究.2008,1(15):179~182.

猜你喜欢

生态化优点福建省
成都市第十八中学校 建民族共同体 促生态化发展
皖北“民间艺术之乡”生态化发展机制
《如此优点》
我的优点是什么(上)
我的优点是什么(下)
福建省“两会”上的“她”声音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福建省巾帼馆开馆
苏州市体育生态化发展保障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