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平县荒漠化土地治理经验与策略

2013-04-18秦春

防护林科技 2013年3期
关键词:封山育林建平县荒漠化

秦春

(辽宁省建平县林业局,辽宁 朝阳 122400)

建平县地处科尔沁沙地南部,辽宁省西部。地处高寒地带,无霜期短、土壤贫瘠、十年九旱,所处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建平县生态环境脆弱、荒漠化土地严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现状。虽然经过多年的治理,但荒漠化土地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早期治理受经济、技术、环境等因素的制约,防护功能虽有增强,但没有形成长效、稳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体系。经过近几年的治理,土地荒漠化状况有所改变,有望朝着非荒漠化土地方向逆转。

1 荒漠化土地结构类型及数量

全县31个乡镇场街中荒漠化乡镇占24个。土地总面积为48.65万hm2,现有荒漠化土地面积为226 338hm2。按造成荒漠化的主导因素分:风蚀47 167hm2,占20%;水蚀179 148hm2,占79.1%;盐渍地22.8hm2。按荒漠化程度分:轻度89 013 hm2,占39.3%;中度110 359hm2,占48.8%;重度25 310hm2,占11.2%;极重1 656hm2,占0.7%。

2 荒漠化土地治理取得的成效

建平县荒漠化土地治理造林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进行小规模造林,到60年代成立了4个国有林场,荒漠化土地治理规模逐步扩大,到70年代,特别是国家开展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以来,大大加快了荒漠化土地治理的步伐。历届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封山育林以及治山、治沙、治地、治水等运动,使大面积的荒山秃岭披上了绿装,造林总面积已达到21.3万hm2。除局部风沙危害严重,荒漠化土地扩展外,整体恶化的趋势基本得到遏制。过去的流动沙地基本上得到了治理,半固定沙地有望逆转为固定沙地,荒漠化土地朝着非荒漠化土地方向发展。

据气象部门观测,建平县年平均风速由20世纪50年代的2.6m·s-1,减少到现在1.9m·s-1,冰雹次数由过去的3.9次·a-1,下降到2.2次·a-1。土壤侵蚀模数由治理前的3 500~5 000t·km-2·a-1下降到1 500~2 000t·km-2·a-1。粮食总产量达到62.5万t,人均收入上升到4 050元。在老哈河沿岸营造的护岸林及农田林网,可保护农田6.7万hm2,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粮食产量。

3 荒漠化土地治理积累的经验

荒漠化土地治理涉及面广,任务艰巨,难度较大,必须要有严格的科学态度,一切从实际出发,按照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办事。

3.1 统一规划,分类指导

在荒漠化土地治理过程中,采取统一规划,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实施。根据土地荒漠化地区的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和立地类型,确定相应治理措施。

3.2 防治并重,治用结合

要统筹好防、治、用三者的关系,实行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农、林、牧、药、瓜综合开发。既要重视当前利益,又要考虑长远发展。努力改善荒漠化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和落后的经济状况,做到防、治、用相结合,治一片、巩固一片,见效一片,使山区尽快绿起来、活起来、富起来,达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三者的和谐统一。

3.3 综合治理,讲求实效

以生态措施为主,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大力发展林草建设,采用封山育林育草、飞机播种造林和人工造林等方法增加林草植被。

3.4 依靠科技,确保质量

在荒漠化土地治理上要重视科技,使用保水剂、生根粉、营养杯、覆膜、套袋等科学技术造林,确保工程质量,把提高质量贯穿于荒漠化土地治理工作的全过程,落实在各个工作环节中。

3.5 发动群众,联合治理

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开展荒漠化土地治理。各地区、各部门要共同努力,密切配合,实行国家、集体、企业、个人一起上,多管齐下,联合治理,加快荒漠化土地治理步伐。

3.6 项目资金,专款专用

在资金的使用和管理上,严格执行国家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四期工程规划投资标准,造多少林投多少资,做到专款专用,严禁挤占、挪用、截留、违规抵扣项目资金。一旦出现问题,将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4 荒漠化土地治理策略

在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荒山配套工程造林和朝阳大规模荒山造林的总体框架下,根据建平县立地条件和气候特点,对荒漠化土地进行全面治理。

4.1 在建平县北部与内蒙古交界处风沙较大,沙化、荒漠化土地严重的地区规划4条辽蒙阻沙带,即罗福沟、马场、二十家子阻沙带;哈拉道口、老官地、热水阻沙带;黑水、义成功、昌隆阻沙带;八家、太平庄、三家阻沙带,阻止科尔沁沙地的前移。这一地区以人工造林为重点,树种以沙棘、柠条、山杏为主。

4.2 在建平县东部荒漠化严重的杨树岭、青松岭、喀喇沁等乡镇,建立封山育林区,这一地区以封山育林为主点。封育以乔灌型和灌草型为主。必要时可进行人工促进更新,增加灌草植被。

4.3 在建平县南部荒漠化日益加重的富山、铁南、万寿、榆树林子、朱碌科等乡镇开展飞播造林。飞播树种主要以油松、柠条为主。使高山远山尽快得到绿化,防止荒漠化土地的扩展和蔓延。

4.4 在西部的老哈河沿岸营造杨树速生丰产林,树种以赤峰34号、赤峰36号、昭林6号、三北一号、中荷64号为主。建立速生林基地,完善农田林网,保护基本农田。

4.5 在全县坡耕地面积多、坡度大的地区实行退耕还林。造林立地条件较好的地块,以经济林南国梨、苹果、山杏、大枣为主,造林立地条件较差的地块,以生态林油松、侧柏、沙棘、柠条为主。

4.6 在畜牧业发达的乡镇建立饲料林示范基地,加大饲料林造林面积,促进饲料林的发展,加快荒漠化土地治理步伐。

猜你喜欢

封山育林建平县荒漠化
封山育林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的运用研究
荒漠化地区复合生态系统管理——以阿拉善盟荒漠化治理为例
防治土地荒漠化 推动绿色发展——写在第二十五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我国召开第25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纪念大会
封山育林模式与发展对策研究
建平县矿山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恢复对策
封山育林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的运用
建平县实施国家坡耕地治理项目成效及经验
封山育林在林业生态建设中作用浅析
我国荒漠化和沙化面积连续10年实现“双缩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