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管理转型问题刍议

2013-04-18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管理与经济学院周鸿海

中国商论 2013年10期
关键词:执行力管理者转型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管理与经济学院 周鸿海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全球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国家本身的经济发展形式需要适应时代的变化而发生转变,这样的转变必然引起本国经济效益来源还有它的决定因素也相应的发生变化,所以一种新的管理形式也被人们迫切需要着。我国当前的转变,是从战略的要求出发,而管理的转型也在慢慢的摸索,主要是为了保证新的管理方式能够在状态、结构还有过程上面,都能够发挥本身协调以及配套的作用,更是要从思想的层次上面,对于转型管理思想进行确立。这样才能够收到预期的效果,更好地促进本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管理转型的内生变量

我国对于增长和发展这两个概念其实是有明确的区分的,主要是如果这两个概念混淆了有可能让人们依然沉浸在过去所形成的数量增长误区当中不能自拔,只有清楚的知道这两个概念是有所区别,人们才不会继续再片面地对经济数量增长有所追求,而是转向与一种优化结构、提高质量效益以及维护生态平衡的可持续发展状态。我国的十七大报告当中实现了这样一个理论误区的突破,将经济增长方式修改未经济发展方式,正是为了帮助我们对此有正确的认识,更是在指导思想上面对全国经济转变发展方式的一个重新定义和统一。

1.1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需要有管理执行力

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想要从原来的不可持续发展转化为更加符合时代要求的可持续发展,本身不仅是一个过程更是一个系统。这些转变有着很多方面的表现,如:生产要素的投入,从原来的粗放到现在的集约;市场需求也发生了变化,从本来的出口拉动到现在的内需拉动;发展动力发生了改变,原来的需求投资拉动类型变成现在的技术进步类型。除此之外还有经济结构、发展环境等,都发生了重大的改变,但是无论上述哪一个方面要进行转变,管理执行力是必不可少的前提。这个前提也就决定了我国要想在当前全球化的环境下,实现以内涵结构优化为主导,全面的提高综合经济效率,就要让我国的市场交易方式还有组织管理方式两者之间的交替机制能够全面建立,而我国的管理方式想要打破传统的束缚,完成向现代的转变,就需要有一种新的管理模式来进行指导。要增强管理执行的力度首先需要让管理方式方法发生转型,发展不但需要按照原定计划发生结构优化,在质量还有效益上面有显著提高,而且还需要保持生态的平衡发展,这样的发展才可以达到让内涵结构优化为主导,可持续发展方式的转变目标。

1.2 生产要素转变需要管理执行力与管理转型

我国的经济效益和效率之间的比例低下,这一直是一个解决不了的难题,经过不断的探究摸索,终于知道了导致这样情况的原因之一是来自于粗放经营的经济方式。将我国的一些基本数据,跟世界各国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会更加清晰。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放到世界范围之内,也只是占据了5%而已,就算是按照购买力来进行评价计算,也依然达不到10%,但是我国对资源的消耗却占据了世界范围的20%以上,这样严重不成比例的投入和产出,反差之大是令人难以置信的。造成这样的反差,原因不仅是市场交易制度的不发达也是管理执行力不足而导致的。我国长期以来,管理缺失以及制度弊端的现象都十分明显,这是导致我国外延粗放型得不到遏制的主要原因,结果造成了我国经济的极大浪费以及失衡。想要缩小这样的反差就需要建立一个全通统一的大市场,而且管理模式也需要增强,提高管理执行力。

1.3 经济结构转变需要管理执行力与管理转型

我国存在着很多的不平衡表象,而其中国民收入结构的不平衡可以说是其中一个最为典型的代表。我国的国民经济整体综合效率想要提高,解决收入差距过大这个问题是刻不容缓的。早在2007年我国已经按照基尼系数,对国民收入差距进行计算,结果超过了0.4的合理界限。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过大,是这一系数如此之高的主要原因。虽然曾经有人做过美好的推想,农民工进入城市之后由于我国劳动密集型的大力发展,能够获得就业的机会,而收入相对于做农务而言要高出许多,这样能够缩短贫富之间的差距。但是现实却是,当前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合作,是和当中的管理层以及技术人员合作,而生产工人所要执行的却是附加价值最为地下的制造环节,全球化所附加的好处全部都涌向了前者,而后者却相对变得更低了,这样导致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造成这样的原因其实是有多种的,想要改变就先要让我国的国民经济综合效益有所提高,由不平衡发展为相对平衡,这需要新的管理方式进行支持。

2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同步的管理转型内容

2.1 管理转型机遇所有权制度

组织主体要想体现本身的旨意,就需要通过管理来实现。管理者为了能够达到想要的结果,通过各种方式还有手段,对于内在要素进行一系列的组织规划以及监督等。但是这样的管理活动同时也是受到国家所有权制度约束的。当前人们对于所有权的划分主要有以下几种:国家、私人以及公众,除此之外还在组合模式当中,各个所有权主体占据不一样的份额等。我国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里面所有权主体之间的权利因为份额的不同而出现差异,所以管理者不同也就会出现不同的管理模式。所有权的主体和管理者之间的双向选择也就产生所有者和管理者之间存在的委托-代理关系。

2.2 管理者遴选机制与管理模式变革

管理模式的转型,是管理转型的一个重要方面,不同的管理机构之间存在着不同的管理目标还有组织架构,而企业就更是如此,每一个企业都有自身不同的管理模式。管理层对于管理模式的选择有着绝对的话语权。我国的经济发展决定了企业所有制性质必然不会完全一样,不同的所有制企业,也就有着不同的管理者遴选机制,而管理思想的表达方式也因此变得有所差异。这些管理者的遴选机制变革是相当重要的,因为管理者在一般情况下,就是企业的缔造者,所以整个管理转型的关键在于管理者的转型,管理者要对自己的管理理念还有方法进行改革,打破传统的粗放型管理方式,逐步的让自身的定位从传统管理者转化为现代管理者。

2.3 转型的阶段推进

无论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或者是管理转型,它们本身都存在着一个过程,这种性质决定了它们需要有一个阶段推进。管理转型如果是通过动态管理的角度来看,那么它需要通过一个个的阶段。对于阶段转型的划分标准,首先是按照国家整体效益目标的阶段性变化来进行;其次就是管理转型主体,他们的利益结构变化决定了阶段性的发展。所以这些阶段都是需要我们认真对待,不能够出现冒进的思想。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我国在总体效益上面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时代在不断的进步,必然也会引起人类社会还有效益环境发生对应的变化,经济的发展需要经过阶段性的进行,不断的自我改革和创新,而管理转型以及转型管理,也同样需要在不同形态过程中突破前进。

[1]邹小军,吴鸣.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困局与破局[J].华东经济管理,2010(09).

[2]刘春宇,闫泽武.构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指标体系[J].宏观经济管理,2010(04).

[3]郑英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管理转型问题研究[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02).

猜你喜欢

执行力管理者转型
生产班组执行力提升建设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企业执行力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转型
刘明怀:做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
给中青年管理者一片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