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都市轨道交通产业集聚区推进路径研究①

2013-04-18西华大学管理学院韦厚华何东陈红

中国商论 2013年10期
关键词:总部轨道交通产业链

西华大学管理学院 韦厚华 何东 陈红

1 研究背景

为拉动内需,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国务院持续出台了一系列拉动内需的政策。2008~2010年国家在铁路领域投资规模达3.5万亿,2011年,铁道部又获得2万亿元的铁路授信贷款。预计到2020年,铁路建设投资建设总规模将突破5万亿,其中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达6000亿元。大规模的轨道交通投资建设,自然引致轨道交通制造业和相关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孕育出众多的轨道交通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成都素有“铁半城”之称,拥有以中铁二院为代表的众多“铁”字号企业,有比较完整的轨道交通产业链,建设轨道交通产业集聚区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同时,何东等在《关于建设轨道交通产业集聚区(综合交通产业园)的调研报告》(2008)中,首次提出构建成都轨道交通产业集聚区的战略构想,并从产业链和产业联盟等方面对集聚区建设作了具体勾画。成都市政府在“一区一主业”产业布局中把轨道交通产业作为金牛区主导产业;报告还得到中铁二院等众多企业的积极回应,中铁集团联手成都市政府共同打造成都轨道交通产业都市,2010年3月,双方签署了40亿元的“中铁轨道交通高科技产业园项目”合作协议书。2012年3月18日,中铁轨道交通高科技产业园项目破土动工,标志着轨道交通集聚区建设拉开了帷幕。因此,研究轨道交通产业集聚区的推进路径,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2 轨道交通产业集聚区的形成机理分析

轨道交通产业集聚区是指轨道交通关联企业通过区位选择自然聚集或通过政策引导集聚在城市特定空间区位的产业组织实体。它是产业集群和产业发展的新型空间载体,是城市有机体的一部分。

2.1 基础理论

研究表明,轨道交通产业集聚区形成主要源于专业化分工和产业集群理论。

2.1.1 专业化分工理论

技术进步促进产业分工日益深化,形成产业链上众多相对独立的专业化企业。一方面,分工促进了企业单位生产成本降低,提高劳动生产率,带来报酬递增效益;另一方面,专业分工也使企业只专注于自身最擅长的领域,不具独立完成产业链上所有环节的能力,这必然要求关联企业加强相互联系与协作,构建一种相互依存的供求网络,即一种灵活的、柔性的生产联盟。因此,在产业供求网络的协同效益作用下,产业链上的关联企业、研发机构、中间组织基于产业链必然实现空间集聚。从这个意义上说,专业化分工促进了轨道交通地理空间集聚。

2.1.2 产业集群理论

产业集群[1]是指在某一特定区域下的一个特别领域,存在着一群相互关联的公司、供应商,关联企业和专门化的制度和协会。波特认为企业、产业和国家提升竞争优势的需求直接推动产业集群的形成。集群具有降低企业空间交易成本,强化企业的信任机制,增强企业间相互依赖,提高企业生产效率,推动创新发展的作用。在钻石模型体系中,波特认为各个关键要素都有地理集中的趋势,关联产业间的供求关系和技术信息需求推动了产业集聚形成发展。成都轨道交通相关企业为获取集群带来的外部效益,提升在产业中市场竞争优势,已经基于产业链上的供求关系实现空间集聚,正处于产业集群孕育成长阶段。

2.2 集聚区的演化动力

集聚产生的较高投资回报是轨道交通产业集聚区形成的根本原因。其中,外生动力和内生动力直接推动轨道交通产业集聚区的形成。

2.2.1 外生动力

外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范围经济。外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范围经济是推动轨道交通产业集聚形成的主要原因。波特认为低成本是企业要获取竞争优势的主要战略之一,低成本主要产生于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分为内、外部规模经济和内、外部范围经济。内部规模经济要求企业具备一定规模和实力;同时,根据“企业有边界”理论,当企业规模扩张到某一临界时,也会出现规模不经济现象。为持续获取规模经济效益,企业只能寻求外部规模经济弥补,即企业间通过横向与纵向的联系或建立战略联盟的方式,集聚在一起运作,形成巨大的生产规模和市场需求,降低空间交易成本,获取外部规模经济。范围经济来源于剩余资源的充分利用,只有实力雄厚的企业才能实施多元化的经营,实现内部范围经济,而外部范围经济效益,集群中的企业都能分享。这是因为在产业集聚体内,价值链上各环节的专业化分工,促进了产品生产和服务的多元化,提供了多种产品或服务联合生产可能性,促进生产经营的多元化,实现通用技术、管理知识、营销网络的共享,实现联合生产经济性。可见,外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增强集聚区要素流入效应,引致轨道交通企业的空间集聚,推动了轨道交通产业集聚区的形成发展。

政府政策。政府优惠的政策是轨道交通产业集聚区诞生和不断自我强化的催化剂。在产业集群生命周期的孕育和成长阶段,政府政策是产业集群形成发展的关键驱动因子。政府通过完善区域基础设施,培育中介组织和建立公共服务平台,为集群发展创造良好基础条件;同时,出台土地、税收、园区准入等一篮子的优惠政策,构建起高于其他区域的政策平台,形成宽松的政策环境。通过降低企业的综合成本,提高了集聚区的凝聚力、吸引力和区位优势,这必然促进区外企业不断向区域集中集聚。

2.2.2 内生动力

(1)产业分工。轨道交通产业集聚和集聚区的演进得益于专业化分工及分工带来的规模报酬效益。随着专业分工日益深入,轨道交通产业链上的研发设计、工程检测和销售服务等生产服务环节逐渐从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中剥离出来,形成独立的企业。分工的日益细化,促进企业与部门间协作多样性,形成了轨道交通工程链和产品链。产业链上横向、纵向依存关系促进了轨道交通关联企业基于“产业链”而实现空间集聚。产业集聚扩大专业化生产规模与需求,带来了外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益,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形成区域比较优势,增强了区域吸引力,推动轨道交通产业集聚区演化发展。

(2)创新网络。创新网络[2]是指区域内有利于企业创新的新型产业组织形式,创新网络由区域内众多的企业和中间机构组成。一方面,创新网络为轨道交通企业提供了产业信息交流的场所和机会,促进知识信息的扩散和技术外溢,促使学习机制形成;另一方面,有效减少了创新活动的不确定性和降低了创新风险,弱化区域文化中不利因素对创新影响,使企业创新能力得到了持续发展。此外,创新网络还促进区域企业间公平竞争、有效合作、互惠与信任。创新网络提升了集聚程度,增强了集聚区的竞争优势。因此,创新网络带来的外部经济性促使轨道交通企业在地理上集聚,促进集聚区的形成。

3 推进轨道交通集聚区发展路径选择

3.1 “双链”驱动模式

轨道交通产业链[3]是依托轨道交通工程建设项目为核心而产生的围绕工程研发设计、工程勘测、工程施工、工程运营以及诸多轨道交通产品研发设计、生产、组装、销售等环节所进行的价值增值链条。轨道交通产业链既是一条产品产业链,又是一条工程建设链,简称轨道交通产业“双链”。一方面,在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中,演化出包括“研发设计—工程勘测—工程施工—工程监理—工程检测—工程运营”在内的轨道交通工程建设产业链;另一方面,在轨道交通工程建设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里又包含轨道交通三大产品链,即: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链、轨道交通零配件产业链、轨道交通原辅材料产业链。

成都素有“铁半城”之称,拥有中铁二院、中铁八局、成都铁路局等众多实力雄厚的领军企业。领军企业在产业链的延伸与升级中居于控制支配地位,在轨道交通产业集聚区构建中更占具主导地位。轨道交通产业集聚区推进应发挥中铁二院、中铁八局、成都铁路局等领军企业在产业链治理中主导作用,从微观和宏观两大层面实施对轨道交通“双链”治理,通过延伸完善“双链”,引导产业链上的关联企业实现空间集聚,构建产业集聚。微观层面治理上,分为“双链”的纵向和横向治理。纵向上,依托轨道交通“双链”上中铁二院、中铁八局等核心企业,重点引进研发设计、高端制造和补链企业,推进轨道交通“双链”向产业链的上、下游延伸,实现高端带中端、展链补链发展。通过产业链的延伸完善,促进轨道交通企业基于产业链实现空间重组,推进高端制造业的集聚集群发展;生产服务型企业是产业集聚的关键要素,横向治理上,积极发展与轨道交通产业配套的先进的生产服务业,重点吸引工程咨询、金融保险、产业孵化等企业,培育产权技术交易、产品测试和技术培训中心等中介机构,以高附加值的生产服务业促进产业链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发展。最终通过高端制造业和高端生产服务业的双重集聚,构建产业链网络,实现产业联动发展,推进轨道交通产业集群发展。

宏观层面治理上,以中铁集团为主导,以行业协会为纽带,构建“研发合作联盟—产业链合作联盟—市场合作联盟—技术标准联盟”四位一体的轨道交通综合性产业联盟[4],通过构建产业联盟,强化产业链网络,提升轨道交通产业集聚区集聚程度。最终以“双链”+“产业联盟”的模式,引导关联轨道交通企业从地理空间集中到集聚,形成一个具有完整的价值链体系的轨道交通产业群落,推动成都轨道交通产业集聚区加速发展。

3.2 产城一体发展模式

产城一体是指通过产业与城市互动,实现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建立一种宜居宜业的城市发展模式,实质是实现产业空间和城镇空间一体化发展。在当前城市交通日益拥堵背景下,产城一体模式是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改变“钟摆式”生产生活方式的新的途径,是未来产业园发展的新方向。城市是集经济功能、社会功能、文化功能、生态功能于一体的综合体,其中,经济功能中产业功能居于首要地位。产业是城市发展的引擎,产业发展促进了资源和人口向城市集聚,避免城市发展空心化,推动城市繁荣;城市繁荣,城市综合服务能力提升又进一步吸引资源、人口集聚,为产业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最终形成产业与城市良性互动。

按照建设功能复合、宜居宜业的轨道交通产业都市的战略地位,实现产业规划和城市规划的衔接,推进产业功能、社会功能、文化功能的融合。在产业发展上,提高产业标准,从产业培育、空间效益和环境保护三个维度严格筛选入园企业,发展附加值高、低碳环保、产业带动强的轨道交通产业。发展思路上,依托“综合轨道交通高科技产业中心”,按照“一园三区”的产业整体布局(一园:即轨道交通产业集聚区),在高科园北区,重点引进轨道交通制造环节中节能环保企业,承担产品研发设计、检测功能,发展低碳、环保节能的高端制造业;在西南交大片区,引进教育培训、产业孵化和会展等功能性项目,重点建设轨道交通铁路博览园,打造成都轨道交通产业集聚区的科研教育、会展基地;在人北片区,引进企业总部,发展总部经济,以总部经济发展带动现代科技服务业、商贸会展和工业旅游业,实现现代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联动发展。通过集聚区产业发展,打造区域经济增长极,促进人口、资源、产业向集聚区的集中,推动轨道交通产业都市建设,实现以产新城战略目标。

“产城一体”的关键是激发集聚区社区的活力,把集聚区建设为产业服务区,再升级为城镇社区,进而实现聚集区的产城融合。因此,在集聚区城市功能配套方面,要统筹规划产业、居住和商业组团布局。重点完善集聚区产业基础设施,构建融资平台和产业信息发布平台等政府支撑体系,构建区域创新网络,美化人居环境,提升集聚区生产生活服务能级,增强产业发展的承载力和人口吸纳能力。最终以产城互进共促一体化发展,实现产业、人口和城市的良性循环,建成立足西部,服务全国的高端低碳、集约高效的轨道交通产业都市。

3.3 总部经济楼宇模式

总部经济[5]是指借助区域资源优势吸引企业把总部集中布局在某区域,而把制造环节布局在其他地区,实现企业价值链与区域资源最优耦合的一种经济形态。总部经济在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城市品牌,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加速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将总部经济列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在“十一五”规划中,成都市金牛区就明确提出发展轨道交通总部基地的战略构想。目前,成都轨道交通产业集聚区已具备发展总部经济的基础和可能:(1)轨道交通人才资源和科研教育资源集聚成都金牛区,拥有各类科研技术人员万余人,科研机构及施工单位10余所,高等院校4所,能够为总部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2)交通便捷,集聚区处于成都市商贸交易的集散地,比邻地铁1、3号线、火车北站客运中心、川陕路、绕城高速,发达的交通为总部经济发展提供了便利;(3)总部集中优势,目前成都市金牛区已聚集了轨道交通产业中的中铁二院、中铁二局、攀钢集团及成都铁路局等企业总部,已经形成了总部集聚的空间格局;(4)宽松的政策制度环境,成都市为发展总部经济,出台了一系列土地、税收优惠政策,大力扶持总部经济发展。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国内外大企业集团呈现出向区域中心城市集聚的浪潮。成都市金牛区应抓住全球企业总部向中心城市的迁移的历史机遇,在总部经济战略指导下,坚持内源式和外源式相结合的发展方针,既重视本地企业总部培育,又引进海内外企业总部。在推进路径上,以“总部+楼宇”的模式推动总部经济发展。重点在高科园北区和人北片区建设开发一批商务办公、生产研发楼宇,以总部楼宇为载体,打造特色总部经济基地。在发展战略上,坚持错位发展,培育和引进国内外轨道交通产业职能总部和区域总部。(1)轨道交通研发设计总部。在现有的中铁二院、中铁西南院等研发设计总部的基础上,重点引进轨道交通研发设计、咨询调试中心,打造集聚研发、设计、咨询、检测、调试等功能的研发设计总部。(2)轨道交通制造业总部。依托现有昆仑润滑油、成都新筑路桥等制造业总部,吸引南车集团、阿尔斯通等国内外先进制造业企业入住园区,涵盖订单处理、生产组装等功能。(3)工程建设总部。依托中铁二局、中铁八局等工程建设总部,引进国内外工程施工建设总部,涵盖工程勘测、工程建设、工程监理等功能。(4)运营总部。依托成都铁路局、地铁公司等营运总部,培育营销策划总部、投资结算中心和客服中心,涵盖铁路、地铁、高速铁路等营运功能。

总部经济是基于全球价值链网络下经济发展的一种高级形态。发展总部经济不仅可以推动轨道交通产业功能升级和链条的升级,进而成功嵌入全球价值链中的高级要素,推进产业链的高端化,实现产业集聚自我强化,促进企业、技术、人才、资金持续集聚;还可以带动金融保险、会计法律、教育咨询、商贸物流等服务体系发展,拓展城市服务功能,拓宽城市辐射范围,提升区域发展品质,打造区域经济增长极,推动轨道交通产业集聚区发展。可见,“总部+楼宇”模式,将促进工业发展形态从传统平面形态向立体式形态转变,推进轨道交通产业集聚区演化发展。

[1]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李明轩,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2]王缉慈.创新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3]刘斐.成都市轨道交通产业链的构建[D].西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4]何东.关于建立成都轨道交通产业联盟的构想[J].决策咨询通讯,2009(06).

[5]赵弘.总部经济[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总部轨道交通产业链
轨道交通产品CE认证论述
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模式分析
筑牢产业链安全
高速轨道交通发展趋势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RAYDATA总部办公室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Bloomberg欧洲新总部
Adobe总部改造
Dave&Bella办公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