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台湾畜牧业发展概况及启示

2013-04-17顾传学

今日畜牧兽医 2013年6期
关键词:畜产品养猪畜牧业

张 强,顾传学

(河北省畜牧兽医局,河北石家庄050000)

河北省畜牧业贸易协会于2012年8月赴台湾就两岸畜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交流访问,台湾畜牧业发展策略及成功经验具有借鉴意义,现将有关情况介绍如下:

1 台湾畜牧业基本概况

台湾畜牧业具有鲜明的产业特色,在大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台湾居民营养水平在亚洲仅次于日本。台湾地区总人口约2300万人,农业总人口约340万人,占总人口比重约15%。陆地总面积3.6万平方公里,北部和东部以山岳为主,中部以南的西侧为宽阔的平原;高山和丘陵面积占2/3,平原面积不到1/3;耕地面积约1266万亩,平均每个农户17.4亩,农业人口平均每人3.75亩。台湾农民收入较高,城乡差距较小,但农户收入中来自于农业的比重较少。

台湾农业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和林业,畜牧业在大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社会经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畜牧业发展有效满足了人们对动物性食品不断增长的需求,除牛肉、羊肉产品外,实现了畜产品自给有余,1996年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约36%。台湾畜牧业主要集中于中部和西南部地区,养猪业和养鸡业是台湾畜牧产业的核心,产值分别约占畜牧业产值的59%和33%。台湾养蜂业也是畜牧业一大特色,主要饲养西方蜜蜂,蜂蜜年产量5000吨左右,主要用于内销,3%用于出口。台湾畜牧业以优质、安全、休闲、生态为发展方向。台湾畜牧业从业人员甚多,仅养猪业及相关产业就达70多万人,约占总人口的3%。

2 台湾畜牧业发展特点

2.1 养猪、养鸡业是台湾畜牧业支柱产业

养猪业占台湾畜牧业的“半壁江山”,是台湾畜牧业的重要支撑。养猪业产值自1986年首次超过稻米后,一直占单项农产品产值的首位,生猪出栏约1400万头,产值约达1120亿元新台币,占畜牧业产值约59%,占大农业产值约23%,高雄、屏东是台湾养猪业的主要产地。家禽养殖是台湾畜牧业的又一重要产业,养殖方式以现代化大规模企业经营为主、农家副业饲养为辅,产值约达500亿元新台币,占畜牧业产值约33%,占农业产值约13%。

2.2 “外向型”是台湾畜牧业发展的重要特征

进口饲料是台湾畜牧业生存的重要前提,畜产品出口是其发展的外在动力。台湾畜牧业所需饲料的95%依赖进口,大宗谷物进口数量约为1000万吨,约占农产品进口总值的24%。以猪肉、羽毛、禽肉为主导的畜产品出口,为台湾赚取了大量外汇,对减少农产品贸易逆差具有重要意义。畜产品出口约占农产品出口总额的56%,猪肉出口创汇约占畜产品的50%,占农产品的28%,是畜牧业出口创汇的支柱,据调查,台湾猪肉市场已趋于饱和,养猪业对外销市场依赖度越来越大,外销猪肉的数量和价格直接影响台湾猪肉的产量和价格,外销市场对猪肉品质要求的提高,刺激了台湾改善养猪技术,提高养猪水平。

2.3 规模化经营是台湾畜牧业的重要表现

台湾畜牧业之所以能够取得较好的收益,主要取决于规模化经营。台湾养猪业规模化经营率较高,实现了从传统“储蓄式”养猪副业向规模化养猪企业的转变,养猪数量不断增加,养猪户数不断减少,特别是近十多年来,养猪头数增加了约600万头,增长了约120%,养猪户数减少了约10万户,下降了约80%。平均户均饲养500~1000头,户均饲养头数增加了近12倍,据统计,目前年出栏500头以上的养猪户约占总户数80%。饲养规模在200头以下和1000头以上的养猪户出栏一头生猪饲养成本分别为6580元和6110元新台币,规模养殖对降低饲养成本起到了积极作用。研究认为,综合考量疫病防控、环境保护、饲养管理等因素,年出栏3万头生猪的养猪场为最佳。

2.4 产业品牌是台湾畜牧业的鲜明特色

台湾畜牧业缺乏资源和市场,但选择了正确的产业品牌发展策略,其产业品牌效益已经显现。养猪、养鸡产业在国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自50年代起,多次从美国、日本、加拿大、丹麦引进原种猪,采用国际先进养猪技术,经多年精心培育,台湾种猪不仅适应台湾高温多湿环境,且生长性能良好,“台湾猪肉”这一品牌已深得台湾、日本消费者的认同和信赖。台湾重视挖掘本土品种资源,培育出既保持台湾土鸡优良风味,又有较快生长速度和较高饲料报酬的台湾土鸡品种,从饲养管理到屠宰加工形成了一系列管理规范,保证了“台湾土鸡”的营养风味,形成了台湾养鸡业的一大特色品牌。

3 台湾畜牧业发展经验

3.1 注重发展专业合作组织

台湾农会法、合作社法为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奠定了法律基础。台湾各类专业合作组织促进了畜牧业产、加、销一体化的发展,推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专业经营性合作社共有五大类,即农业生产合作社、农业运销合作社、农业供给合作社、农业利用合作社、农业保险合作社。各类合作组织的综合经营性质多为合作农场,他们以不改变土地所有权为原则扩大经营规模、提高生产经营效益。目前台湾合作经营组织总计500多个。

3.2 注重特色畜禽品种开发

台湾消费者对“风味、健康、养生”三大理念根深蒂固,非常重视特色畜禽产品开发。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特色风味”。开发了专门用香草与中草药饲养“自然猪”、“香草猪”,虽然价格较普通猪肉高四到五成,但市场需求旺盛。“土鸡肉”是深受台湾人青睐的一种滋补强壮食品,在台湾大小城镇随处可见“土鸡”饮食店铺,烹饪调理考究。二是地方良种选育。台湾地方猪种有桃园猪、顶双溪猪、美浓猪和南屿猪,通过选育,其优良特性不断提高。三是新品种培育。50年前台湾种猪完全依赖进口,经过多年繁育,目前台湾种猪出口超过进口,已成为菲律宾、泰国、韩国及东南亚等国的种猪供应者。四是畜禽产品认证。建立了“台湾珍猪”、“鲜乳标章”、“台湾土鸡”等畜产品标志,提高了国际竞争力。

3.3 健全畜产品安全监管机制

台湾非常重视畜产品安全,保障消费者权益,建立了从源头投入品安全、生产管理、到下游畜产品卫生安全等各环节制度体系,建立了食品卫生安全逆向追踪机制,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加强动物防疫检疫。汲取发生重大动物疫病的深刻教训,严格动植物防疫检疫措施。二是持续监测疯牛病、禽流感等疫病,成立了防治重大动物传染病应对小组。三是落实农产品卫生安全管理,持续推进生产规范及制度健全的农产品,强化标志与有机农业认证。台湾对猪肉残留物质检验十分严格,凡上市或出口猪肉全部要先行检测,对磺胺药剂残留,按0.005‰标准实施检查,超过标准予以罚款,同时要追踪饲养管理污染过程,一查到底。由于采取了严厉管控措施,台湾养猪企业对药物和饲料添加剂使用十分谨慎。

3.4 严格治理环境污染

台湾对环境保护有严格的法规、条例,制定了一系列畜产品无公害防治法规。环保部门对养猪场排水污染度实行监测;农政部门帮助养猪场设计、安装污水污物处理设备;养猪企业承诺和恪守防治污染责任。养猪场只有在无公害、无污染、排水符合放流标准时,其活猪、种猪方可获准经营或出口;对不能达标的养猪场,除产品销售受限外,还要罚款,限期治理。环保部门对猪场污水排放制定了严格标准,迫使养猪企业采取了很多措施减少猪粪、尿的排出量。一是选择生长速度快、繁殖率高、饲料利用率高的猪种。二是利用生长促进剂和高消化率饲料、采用低蛋白、补充氨基酸饲料配方等技术方法饲养生猪。三是利用沼气发酵法除去粪水中有机物。四是推广水帘式猪舍。用水帘式猪舍饲养育肥猪,其生长速度和饲料报酬率大幅提高,舍内的细菌数、异味大幅减少。

3.5 加大农业支持与补贴

台湾在土地资源十分匮乏的情况下,只用了短短三十年的时间,基本实现了农业产业化。重要原因之一是依据不同时期农业发展的需要,制定出一系列支持农业发展的政策,并采取相应的配套措施使政府的宏观政策得以成功实施。主要采取支持与补贴政策、土地改革政策、市场促进政策、农业科技投入政策、产业组织优化政策、结构升级六大扶持政策。自1970年,逐步加强农业补贴政策,走工业反哺农业的道路,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减免税收,台湾农会与农民收入基本免税,农产品及其加工品,在第一次交易时全部免税。二是信贷优惠,成立了专门的农业金库,农委会成立了农业金融局,专门开展农业金融服务,对农业实行低利率。三是受灾补贴,在农业遭受自然灾害后按正常收入的七成予以财政补贴,四是财政补助,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都由政府出资,农民养老与医疗、畜牧业保险等均由政府补贴。

4 加快我省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启示

我省正处于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要借鉴台湾畜牧业发展经验,提升我省畜牧业发展水平。

4.1 加快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

标准化规模养殖是现代畜牧业的发展方向。要加强规模养殖场(区)建设,努力破解发展规模养殖用地难、融资难、治污难问题,落实畜牧业发展中有关土地、贷款和环保等方面的政策。要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组织,加快培育产业品牌,突出发展特色产业,加强良种繁育,加快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场建设,新建一批标准化规模场,大力推进标准化特色示范区建设,实现标准化规模养殖与畜牧业发展同步,加强粪污处理设施建设,创新减排技术措施,减少环境污染。

4.2 切实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

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事关畜牧业健康发展。要全面提高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水平,坚持程序化免疫与集中免疫相结合,及时开展专家解析预警,强化动物疫情监测,确保应免畜禽始终处于免疫保护状态。要提高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水平,完善动物检疫与“瘦肉精”检测同步工作机制,强化动物防疫条件审核,强化动物经营者监管,强化动物及其产品运输环节的检疫检查,加强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加强队伍建设,落实工作经费,增强防控能力。

4.3 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各级畜牧兽医部门建立健全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明确监管职责。建立完善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制,明确畜牧兽医部门与各职能部门、各养殖场(户)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加强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健全以面上监测为主、点上抽检为辅的检测网络,规范机制,扩大范围,提高检测水平。

4.4 加强饲料质量安全体系建设

加强饲料质量安全监管,健全县市饲料检测机构,配备必要的检测设备和人员,强化检验化验员培训,提高检测业务水平。加大饲料市场的抽检频率,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饲料产品等违法行为。

4.5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进一步加大畜牧兽医产业发展工作的投入力度,各级政府要依法将重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扑灭、检疫、监督管理等所需经费,以及疫苗注射专项经费、村级防疫员补助经费等工作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并及时足额拨付到位。把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增加频次、扩大范围,充分发挥检验检测在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的作用。对主要畜禽品种在圈舍及规模养殖、良种繁育、粪污和病死动物处理等方面建立省级专项补贴资金。

猜你喜欢

畜产品养猪畜牧业
映像畜牧业
冬季养猪防病四注意
畜牧业也要打好“翻身仗”
春节畜产品供应面较为宽松
养猪
映像畜牧业
映像畜牧业
畜产品价格多数上涨
2016年10月畜产品进出口统计表
“环保税”来了,养猪不知道这些你就亏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