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目送归鸿 手挥五弦

2013-04-16谭善明

学理论·中 2013年2期
关键词:嵇康本质美学

谭善明

摘 要:嵇康的美学思想表现出与正统儒家完全不同的倾向,如何把握其美学思想的特质。《嵇康美学思想述评》一书抓住了“自然”、“和”两个关键词,紧紧围绕着“自然之和”这一嵇康美学思想的精髓,深入挖掘了嵇康美学的和谐论内涵a和朴素自然的人文主义精神。

关键词:卢政;《嵇康美学思想述评》;评价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5-0168-01

一直以来,魏晋风度都是知识分子“人生艺术化”追求的理想状态。在那样一个文的自觉和人的自觉的时代,社会动乱和礼乐崩坏反倒将人生推向了巅峰状态——审美的境界。正如宗白华先生所言:“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旧礼教的总崩溃、思想和信仰的自由、艺术创造精神的勃发,使我们联想到西欧16世纪的‘文艺复兴。这是强烈、矛盾、热情、浓于生命色彩的一个时代。”这个时代的美学状况值得我们关注和反思,尤其是嵇康这样一个极具个性和创造性的人物,他本身就是人物美的典范,且看《世说新语·容止》中对其形象的刻画:“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或云:‘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山公曰:‘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巍峨若玉山之将崩。”这样一种美的形象如何不让人向往。

嵇康的美学思想表现出与正统儒家完全不同的倾向,如何把握其美学思想的特质。卢政博士的《嵇康美学思想述评》一书抓住了“自然”、“和”两个关键词,紧紧围绕着“自然之和”这一嵇康美学思想的精髓,深入挖掘了嵇康美学的和谐论内涵和朴素自然的人文主义精神。从结构上看,该书主要分析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嵇康美学的哲学背景、嵇康美学的本质、嵇康的自然美思想、嵇康的音乐美思想、嵇康的文学美学观、嵇康的美育思想、嵇康的人生美学等,但从内在逻辑上看,作者极其关注人的主体性问题,尝试以“自然之和”为突破口,对人的身心和谐问题、人与自然的和谐问题、人与社会的和谐问题展开一以贯之的讨论,从本体论和生存论的角度对嵇康美学中的人生和审美问题做出系统的论述。

仔细阅读可以发现,作者对“和”的理解是极其深刻的,全书的理论基础也是由这一理解所奠基。在书中,作者不仅赋予了“和”科学意义和价值意义,而且将其作为道德评价和审美判断的最高尺度,由此观嵇康美学中的“和”,它是自然的本质,也是社会、道德和艺术的本质,它不仅作为一个自然存在,而且还作为一个统一真、善、美的哲学本体,因此“自然之和”统一了一种宽容的社会关系、一种自由的人格理想和一种和谐的审美经验。这种“和”的观念在嵇康那里不仅是艺术境界,更是人生境界;不仅浮动于嵇康的文字和音乐之间,也闪耀于他的日常生活之中,从而真正实现了“天人合一”的人生境界。这在嵇康的自然美学思想中体现明显,他主张顺应自然之本性,将自然美纳入艺术表现之中,在艺术世界中建立了人与自然的亲和的审美关系,以审美的目光看待自然,使人与自然和谐地融为一体。作者指出,嵇康笔下的自然山水已经成了寄寓着人的无限情思、蕴涵着生命律动的、具有独立价值的审美对象,成为诗人观照、向往、憧憬的对象,自然审美成为嵇康追求精神自由、完美人生的重要方式。这样的描述精确地把握了嵇康的自然美学思想。在谈到嵇康的音乐美学思想时,作者强调音乐就是一种以自然为本体,以“自然之和”为本质特征的客观存在,以此为出发点指出音乐的本质即是“声音之和”,音乐之感人在于“和之所感,莫不自发”,音乐的功能在于“发滞导情”和“欢放而欲惬”,并从形式美的角度对“声无哀乐”论作了细致的分析,最终从“乐本论”和“自然之和”的角度确立了音乐艺术的“自律性”。在对嵇康的文学美学思想的论述中,作者强调他自觉地将“越名教而任自然”、追求全面和谐以至和为最高境界的美学理念投射到文学创作之中,其文学美学思想充分体现了对自由的追求和对人的生存的关注。可以说,作者通过对嵇康美学思想的述评向读者详尽展示了美学精神的深刻内涵,这是中国古代美学的宝贵财富,也与西方美学思想有着本质上的共通性。

猜你喜欢

嵇康本质美学
关注本质 为理解而教
印花派对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能付出才是真朋友
纯白美学
对求极限本质的探讨
春食色彩美学
“妆”饰美学
能付出才是真朋友
放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