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社会终身学习新模式——基于手机的移动学习

2013-04-16庄姝颖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学习者研究教育

庄姝颖

(吉林财经大学,吉林长春 130117)

一、信息社会推动移动学习模式的产生

信息社会中,人们普遍使用电脑、网络及多媒体等先进教育技术,从而使信息传播的方式和速度都有所改变,导致教育体系的大力改革。被誉为信息社会的 “圣人”和“先知”的传播学家麦克卢汉就曾指出在现代社会中的学习大多是发生在课堂以外。人们从报刊、电视等媒介得到的信息量要比从课堂教学和课本中得到的多。著名的经济学家赫伯特◦西蒙也说过加工筛选信息的能力才是现在最急需的资源。信息爆炸的时代需要学习者在课堂以外自主学习和管理所学知识,能够进行终身学习和具备知识管理能力是当今学习者应该具备的素质。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在《学会生存》中提出人需要进行终身学习去建立一个持续更新的知识体系,终身学习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生存技能。欧盟在2002年发表了《欧洲终身学习品质指标报告书》。报告认为电脑技术应用以及学习如何学习的能力对于生存在竞争激烈,日新月异的信息社会里的人们是不可或缺的。2001年5月江泽民讲话提出:“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

但是,终身学习这一目标的实现在很多地区仍然存在困难。尽管联合国联合国2008年报告中提出“要确保到2015年时,所有儿童 (无论男女)都能完成初等教育课程”,但“在发展中国家中,适龄儿童的入学率仅达54%。此外,全世界1/3的成年人(多数是在发展中国家)没有机会获得课堂教育,掌握新的技能来改善自己的生活。新华网在2003年11月的一则新闻中指出,在我国大约2000万流动儿童中,有200万左右没有条件上学读书。这说明教育资源分布的不平等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仍然是一个问题,阻碍着最具成本效益的素质教育的提供和普及。

二、移动学习——特别是利用手机开展移动学习的模式——深具潜力

不断发展进步的信息通信技术(ICT)给人们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有望解决上述问题。这一技术可以提供新的授课方式,改变教与学的方式和内容,促进教学双方的互动。基于信息通讯技术的移动学习因适应新的需求而因此成为继传统课堂,桌面计算机网络学习之后的新一代学习和知识管理方式。

根据Dye,Harris和Clark Quinn等人对移动学习所下的定义,移动学习是是“在移动设备的帮助下,可以在任何时间和地点进行的学习”研究表明,移动学习的优点是学习者可以进行个性化学习,学习具有很强的交互性,而且这种学习可以不局限于固定的时间和特定的地点,还可以进行人际交流,协作式学习等活动,学习设备也非常方便携带。而且一些学习理论如经验学习,活动学习,境脉学习以及非正式学习等都是移动学习的科学理论依据。它们都强调相同的一些学习要素,例如:学习者的中心角色,学习的环境,资源,相关活动,通信交流等。移动学习模式下,学习者学习知识的目标实际上是通过移动通讯技术实现的。他们通过移动方式获取文字,视频等信息进行学习交流。

在所有的信息通讯技术中,以手机为代表的手持设备目前被认为是发展教育,进行移动学习的有效工具,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原因:

1、在亚洲发展中国家中,手机的普及率在大幅提高,仅2005—2007年,就从19.7%上升到40.9%。特别是社会经济底层的人群中手机占有率也非常高。在我国,泰尔网于2012年3月转载了东方早报的一则新闻公布了三大运营商的统计数据,中国手机用户数量已达10亿。

2、手机使用无线网,无线技术的优势在于易于安装,它不需要太多的基础设施,节约了布线成本,在没有电厂的地区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为基站供电,增加了灵活性。而且,除了语音交流,手机还可以用来传输教学内容等数据信息,这对于远程教育来讲尤为合适。

3、更先进的互联网技术的逐步推广使用给手机移动学习带来了更多的优势。很多人谈到移动学习的局限时经常说它是基于无线局域网工作,学习资源不能大范围共享。另外,基于无线网和移动电话的移动学习仅能呈现基于短文本的学习内容,这些都限制了移动学习的大规模应用。但是新的互联网技术完全可以解决现有的问题。2004年,中国开通了教育科研计算机网 (CERNET2),它是新的更先进的互联网工程CNGI的核心网,远程教育研究是其中的一个示范课题。该工程采用了宽带、IPv6协议以及移动互联等相关信息技术,应用范围从远程教育到视频和语音通信等等,非常广泛。人们能运用移动通信工具 (例如:手机等)接入互联网,随时随地访问网络资源获取信息而不必拘泥于特定的时间和地点。

4、手机与其他技术的结合使用。从2009年起,在美国,约有1/2的手机开始使用GPS或其他新技术接收定位数据。这说明移动通信技术 (如手机、iPod等)可以与其他社会网络联合使用,发挥更多的作用,更广泛地用于学习。发展中国家都有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用手持设备作为工具进行移动学习可以相对降低学习成本,有效地提供学习效果,发展教育。

由此可见,基于手机等手持设备的移动学习推广的空间很大,适用的人群也更为广泛。

三、移动学习在世界各国的开展和应用

1、欧洲和北美

国外的大型移动学习研究项目主要集中在欧美,其中2001年起,欧盟资助的Mobilearn移动教育研究项目影响最广。欧盟的数字化欧洲计划吸引了爱立信,诺基亚以及多个国家的一流大学参与,研究利用先进的移动通信技术开发移动学习环境及资源。美国名校斯坦福大学(Stanford)的研究人员在其学习实验室开展了一项研究,尝试在外国语言的教学中使用移动电话为工具实现各种教学目标。加拿大阿萨巴斯卡大学的移动学习项目也是让学生以手机为工具进行远程学习。芬兰开展了名为Uniwap的移动学习项目,该项目在赫尔辛基大学进行,研究的目标是如何使教学双方能以手机为工具在任何时间和地点接入网络,访问资源。

诺基亚公司和欧洲工商管理学院(INSEAD)联合推行通过诺基亚手机进行授课的《移动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效果良好。英国PIB Associate学术团体组成了欧洲移动学习论坛并在欧盟资助下开展相关研究。挪威远程学院从 2000年—2007年进行了移动学习方面的课题研究,先后使用掌上电脑、手机作为移动学习的工具,利用短信来实现远程教育。学生可以随时登陆学习管理系统开展学习活动,学习进度也可以自主选择,受到学生的好评,教学效果很好。

在基础教育方面,北美的两个移动学习研究项目,在全美范围内进行的PEP计划和2002年—2005年进行的美国自然科学基金Whirl项目,都是研究在基础教育领域中引入手机等手持设备开展教学。英国在很多地区也开展了类似的研究,包括达德利地区 (Dudley),伍尔夫汉普顿地区(Wolverhampton),以及Warren Comprehensive中学等。

2、非洲

2000年开始,位于南非首都的比勒陀利亚大学 (Pretoria University)开展了一个研究生课程。学生多数来自农村,经济条件有限,基本上都没有邮箱,电脑等先进设备,但他们都有手机。该移动学习项目就是让学生能够利用手机作为学习工具进行课程的学习。

3、亚洲

(1)日本的研究应用情况:

2001年—2010年,日本政府先后制定了2个战略计划—— “E-Japan” 和 “U-Japan”,体现出对信息技术的高度重视。从2006年以来,日本教育工学会也提倡开发普及新的信息通讯技术和教育系统以及先进的教育方法,促使日本学者大力进行移动学习研究,并取得丰硕成果。例如:大阪大学的山内平副教授负责的一系列重大研究机构和有影响力的项目,包括:对移动媒体的教育应用进行研究的BEAT项目,由微软资助的,研究如何通过移动媒体改善高等教育环境,进行东京大学 KALS未来教室研究的MEET研究所等。这些项目都把研究的重点放在了移动学习上。2006年,藤田大辅教授在“全球首届ET学术峰会”上做了报告,他通过实证数据分析了手持移动设备如手机,PDA等作为学习工具,改变学习方式的可能性和发展潜力。目前,日本一些学校采用了使用手机的课堂教学系统。该系统包括课堂考勤、观点收集、作业、会议、班级信息传递、BBS群等多种功能,都是基于通信网络实现的。藤田教授的结论是:手机移动学习使得学习突破了时间、地点的局限,无论何人均可方便地使用,具有其他学习方式无可比拟的优点。

(2)亚洲其它几个国家的研究

加拿大泛美网络中心的John-Harmen Valk等人在2010年对菲律宾,蒙古,泰国,孟加拉国等亚洲几个国家的移动学习项目进行了数据统计和实证研究,并发表了题为《使用手机提高教学效果:对亚洲项目的分析》的论文。他们认为这些项目都是基于手机短信息,或者手机游戏,彩信以及电子会议进行的非正式远程教育方面的移动学习研究,这些项目都对于改善教学起到了很大作用。

(3)我国的移动学习研究

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历史仅有短短的十多年。大型项目包括:①移动教育理论与实践 (教育部高教司的试点项目)。该项目开发了基于GSM网络、移动设备的平台和基于GPRS的平台。前者主要利用短信进行,后者是学习者利用手机、电脑等接入网络,共享资源。②“移动教育”(教育部项目)。该项目有北大等著名大学参与,基于2个平台建立信息网,其中就包括移动公司的手机短信平台。③高校教育技术协作委员会的网站—CETA网站,也是移动教育的试点项目,旨在将高校教学改革和先进的教育技术结合起来。④2004年9月,英特尔公司与中国CERNET网联合推行“移动计算教育学习计划”。英特尔总裁欧德宁认为该计划将改变传统的大学校园,实现可随时通过无线方式访问网络的移动的数字化学习。⑤多媒体移动教学系统(CALUM ET)。该系统由南京大学和日本2个公司合作开发。该系统是基于移动通信网的教学网络,学生可以通过手机和笔记本电脑拨号接人系统局域网进行移动学习和上网,从而在校园网中实现移动学习。

四、结论

由政府机构,大学,协会团体或者公司开展的移动学习项目远远不止上面所提到的那些,其他国家还有很多类似的研究在进行当中,可以说,移动学习研究开展的如火如荼。随着手机等手持移动设备价格降低,性能优化,普及率进一步提高,它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也必将越来越大。利用这些工具来进行移动学习在目前和未来相当长的一定阶段内都具有相当的优势,因而成为各国发展的重点和在信息化社会中学习者终身学习的新模式。

[1]江泽民.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 共促亚太地区发展繁荣[N].人民日报,2001-05-16.

[2]United Nations.(2008).The 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 Report.New York:NDESA.Retrieved from http://mdgs.un.org/unsd/mdg/Resources/Static/Products/Progress2008/MDG-Report-2008-En.pdf#page=14

[3]Dhanarajan,T.(2009).Education for all in the digital age.In S.Akhtar&P.Arinto(Eds.),Digital review of Asia Pacific 2009-2010(p.46).New Delhi:SAGE Publications

[4]叶成林,徐福荫,许骏.移动学习研究综述,[J]电化教育研究,2004(3)

[5]Samarajiva,R.,&Zainudeen,A.(Eds.).(2008).ICT infrastructure in emerging Asia.Ottawa:IDRC.

[6]Economist,The.(2008,May 29).Halfway there:How to promote the spread of mobile phones among the world's poorest.Retrieved from http://www.economist.com/.

猜你喜欢

学习者研究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题解教育『三问』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