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肖承悰教授治疗100 例胎动不安患者病例资料的回顾性研究

2013-04-15李韩娜江媚刘雁峰吕艳莹

环球中医药 2013年1期
关键词:孕龄胎动肾虚

李韩娜 江媚 刘雁峰 吕艳莹

妊娠期间有腰酸痛腹痛、下腹坠胀,或伴有少量阴道出血者,称为“胎动不安”,相当于西医学的先兆流产。本病早在汉《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中就有记载,是妇科常见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现发病率约为妊娠者15%~20%[1]。目前认为其与肾、肝、脾脏腑功能失调关系密切,但与肾关系最为密切,故其治疗多以补肾安胎为主。肖承悰教授是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首席教授之一,妇科资深专家。肖教授认为本病病机是肾虚,任脉不固,故以《医学衷中参西录》寿胎丸为基础方,研制了安任固胎饮,并且主张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本研究对肖承悰教授治疗胎动不安的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肖承悰教授治疗胎动不安的经验。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07 年3 月-2011 年3 月就诊于肖承悰教授门诊符合病例纳入西医临床诊断标准、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的胎动不安患者100 例,年龄20 ~40 岁。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妇产科学》[1]、《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相关内容拟定。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妇科学》[3]《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早期先兆流产相关内容拟定。凡符合上述标准者进行下一步辨证分型。肾虚兼证的诊断标准(肾虚兼脾虚、肾虚兼气血虚弱、肾虚兼血热、肾虚兼气滞):气血虚弱、血热分型与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中医妇科学》(第6版)一致,肾虚气滞、脾肾两虚分型参照“中医虚证参考标准”。肾虚兼脾虚型主要症状、体征为:腰酸/痛、阴道流血色淡/黯、腹痛、神疲肢倦、倦怠乏力、大便溏泄;肾虚兼气血虚弱型主要症状、体征为:腰酸/痛、阴道流血色淡/黯、腹痛、面色少华、倦怠乏力;肾虚兼血热型主要症状、体征为:腰酸/痛、阴道流血色淡/黯、腹痛、大便秘结、口干、心烦急躁;肾虚兼气滞型主要症状、体征为:腰酸/痛、阴道流血色淡/黯、腹痛、小腹坠胀。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先兆流产西医诊断标准;(2)符合中医证候诊断标准;(3)年龄范围在20 ~40 岁,无过敏体质者。

排除标准:(1)经诊断为异位妊娠、葡萄胎等疾病者;(2)合并有子宫肌瘤、卵巢肿瘤或生殖道畸形者;(3)合并有造血系统和心、肝、肾等严重疾患者;(4)近期采用了其他影响妊娠的药物。

1.4 治疗方法

西医治疗:黄体酮(P)20 mg 肌肉注射,每天1 次,黄体酮胶囊口服,100 mg,每天2 次,具体用法依据血清P 及人绒毛膜保性腺激素(HCG)值的水平调整。

中药治疗:以补肾安胎为主,方用安任固胎饮加减。基本方药:菟丝子15 g、桑寄生15 g、川断15 g、阿胶烊化10 g,党参15 g、黄芪15 g、白术15 g、杜仲炭15 g、白芍15 g、山萸肉15 g。阴道出血加煅龙骨、煅牡蛎、地榆炭、仙鹤草;腰痛明显加狗脊、益智仁;小腹坠胀者加炙甘草、苏梗、砂仁;夜尿多选加覆盆子、金樱子;脾虚气弱明显重用黄芪、党参;血热口干,便秘选加苎麻根、黄芩。每日1 剂,水煎取汁400 ml,分早晚两次服用。治疗时间:从入组孕周至孕12 周。

1.5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医妇科学》、《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有关内容拟定。有效:治疗后10 天内阴道出血停止,小腹坠痛及腰酸痛等症状消失或有所减轻。B 超检查子宫大小、胚胎发育与孕周相符,基础体温保持黄体期水平或有波动,证候积分值减少≥30%。无效:治疗后阴道出血超过10 天未停止,小腹坠痛及腰酸痛等症状无减轻或有加重。B 超检查子宫大小与孕周基本相符或小于孕周,胚胎发育不良或停止发育,基础体温波动较大或下降,甚至流产,证候积分值减少<30%。

1.6 研究方法

按照综合疗效评定标准分为有效组、无效组两组,有效组80 例,无效组20 例。分析患者不同症状、不同证型、孕龄、血清P 及HCG 与疗效的关系。

1.7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 和Excel 软件,对不同组血清HCG 及血清P 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绘曲线图。计量相关性分析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法,两组血清HCG 和P 水平的比较采用t 检验,P <0.05 定义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与症状的相关性

经Logistic 回归分析法作相关性分析,腰酸、乏力、夜尿频多三个症状均OR >1,P <0.05,提示对腰酸、乏力、夜尿频多的疗效显著,口干症状的疗效不佳(OR <1,P <0.05)。见表1。

2.2 疗效与证型相关性

经Logistic 回归分析法作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单纯肾虚证与疗效之间存在相关性(OR >1,P <0.05),提示疗效显著,肾虚兼血热证疗效不佳(OR <1,P <0.05)。见表2。

2.3 疗效与孕龄的相关性

经Logistic 回归分析法作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患者开始治疗时孕龄<8 周与疗效之间存在相关性(OR >1,P <0.05),提示疗效显著,孕龄>10 周疗效不佳(OR <1,P <0.05)。见表2。

2.4 疗效与血清HCG 的关系

有效组的血清HCG 水平高于无效组。有效组血清HCG呈逐渐上升趋势到孕10 周达到最高峰此后维持在此水平。见图1。

2.5 疗效与血清P 的关系

孕龄大于10 周有效组的血清P 水平高于无效组。无效组孕8 ~10 周血清P 开始下降。见图2。

表1 疗效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分析

表2 疗效与证型的相关性分析

表3 疗效与孕龄的相关性分析

图1 两组患者血清HCG 随孕龄变化曲线

图2 两组血清P 随孕龄变化曲线

3 讨论

3.1 中西医结合治疗

先兆流产最重要的病因是内分泌因素,主要表现为黄体功能不全。卵泡发育不良,排卵后黄体形成不健,孕酮分泌不足,蜕膜发育不全,或胚胎发育不良,滋养层功能不全,或母体全身疾患所致严重缺氧,全身及胎盘血管痉挛、梗死、绒毛发育不良,引起继发性的孕酮分泌不足等从而导致流产[4]。西医治疗主要针对内分泌因素,根据患者内分泌情况采用补充黄体酮及绒毛膜促性腺激素[5]。

妊娠的机理在于夫妇肾气的旺盛使男精女血得到有机地结合,结合后母体的冲任气血旺盛,则胎能得养,故肾虚冲任不固,不能摄血养胎导致胎动不安的主要发病机理。肖承悰教授认为冲为血海,与月经关系密切,而任主胞胎,司一身之阴精、津液、血,藏精血,与妊娠的关系更为密切,故胎动不安主要与肾虚、任脉不固有关。因此,填肾精及调固冲任为肖承悰教授治疗胎动不安的重要法则,故其治疗胎动不安的经验方为安任固胎饮。并且,她主张中西医结合治疗胎动不安,即肾虚型胎动不安以安任固胎饮加减,并且根据患者血清P 及HCG 予补充黄体酮治疗,临床疗效显著。

3.2 结果分析

胎动不安患者的腰酸、乏力、夜尿频多的疗效显著,它们都为肾虚症状,并且单纯肾虚证胎动不安患者的效果较显著。安任固胎饮以补肾安胎为主,所以肾系类的症状改善比其他症状明显,故临床上肾虚型胎动不安患者可用安任固胎饮加减辨证治疗;口干症状的疗效不佳,且肾虚兼血热证患者的效果不佳,口干症状属于血热证,而安任固胎饮以补肾为主,故其治疗血热症状改善不明显。所以临床上治疗血热胎动不安患者可考虑选用其他方剂治疗,或用药时重用清热凉血安胎之品。

胎动不安患者开始治疗时孕龄小于8 周胎动不安患者的疗效显著,孕龄大于10 周患者的疗效欠佳,提示开始治疗时孕龄越早,疗效越好,孕龄越晚,疗效越差。故妊娠期间出现胎动不安的临床表现时应及时予以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有效组血清HCG 呈逐渐上升趋势到孕10 周达到最高峰此后维持在此水平。无效组孕8 ~10 周血清P 开始下降,所以孕8 ~10 周为关键时期,临床保胎时应密切关注。

本研究通过根据Logistic 回归分析对100 例胎动不安患者的症状、证型、孕龄等相关因素与疗效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对胎动不安的治疗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但本研究探讨例数有限,部分数据因例数较少,可能存在统计上的差异。这些有待于通过扩大样本量来加以改善。

[1] 乐杰主编.妇产科学[M].第6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89.

[2] 中国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2:321-322.

[3] 张玉珍.中医妇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208.

[4] 徐苗厚,张振国,江森,等.黄体功能缺陷与子宫内膜效应不良患者的内分泌特征[J].中华妇产科杂志,1997,32(3):141-144.

[5] 荀爱华,夏亲华.中西医结合治疗先兆流产45 例[J].现代中医药,2008,28(5):16-17.

猜你喜欢

孕龄胎动肾虚
胎动怎么数
四肢冰凉就是肾虚吗?
慢性前列腺炎和肾虚有什么关系?
胎动,优生晴雨表
胎动
——来自宝宝的问候
透视“肾虚综合征”
胎宝宝动在告,诉你什么?
双顶径估计孕龄对孕中期唐氏综合征筛查效果的影响
肾虚是种文化病
双顶径估计孕龄对孕中期唐氏综合征筛查效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