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中职语文阅读教学资源的有效开发

2013-04-13张国荣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中职课文阅读教学

张国荣

(金华广播电视大学(浙江商贸学校),浙江 金华 321000)

语文阅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博大精深的祖国文化的认知,又能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这是任何一门课程所替代不了的。本文主要依据中职语文教学的学习理论,结合日常的教学实践,对中职语文阅读教学资源的有效开发进行探析。

一、中职语文阅读教学资源有效开发的必要性

语文阅读是中职语文教学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门课程,现在的教学中,有些语文教师还受制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还处在试卷说明成绩好坏的阶段。本来语文阅读的课堂是可以非常活跃而具有趣味性的,然而一些教师授课的内容却与整个社会并无太大关联,只限于教科书中的内容,这样就造成了学生在上语文课的时候会产生厌烦心理,觉得语文课是枯燥乏味的,从而对语文失去兴趣[1]。

针对以上情况,语文教师必须要改变阅读课的形式,或者增加阅读活动就变得非常重要。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将书本上的死知识延伸到当今社会的所见所闻,使学生的阅历更加丰富,将语文阅读的无限资源利用好,还要不断开发阅读资源,这样才能全面地提高中职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以及综合素质,将来在社会中才不会被淘汰。

二、阅读教学在中职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语文阅读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一门文化课程,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学有着其丰富的人文性,更有助于提高中职生的文化素质培养,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建立完善的健康品格,为今后的学习生涯和职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并且为今后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中职语文阅读教育实践性的特点较于之前的传统语文教育来讲是一次重大的改革和突破。而语文教师是语文课实践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语文教师应根据中职生的特点来制订教学计划,充分利用好课堂内外的资源,循序渐进地开展各项语文阅读的实践活动,开阔学生的视野,从多方面提高中职生的语文阅读能力[2]。

三、有效开发语文阅读教学资源的措施

(一)重视课本,深入挖掘教材的人文素养内涵

自从开展语文教学的改革以来,中职语文课文的改革不仅仅体现于选材上,每篇阅读课文的主题都是具有一定内涵的,课文的内容无论是在表达上还是表现形式上都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除此之外,语文阅读的设计内容也是非常广泛的,并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阅读视角非常广泛,所涉及的内容多,包括家庭、社会、亲情、友情等等贴近真实生活的素材。这样一来,在阅读的时候学生能够通过课文的内容联想到自身的实际生活,阅读完之后能够从中感悟到人生哲理。语文阅读的课文分为两种:选读课和必读课,但无论是哪种内容,阅读的课文都是编者经过层层筛选、精挑细选出来的好文章,每篇文章所体现出来的哲理都是不尽相同的,所以,这也给语文教师更多的空间去挖掘课文中的人文内涵。以上这些内容为语文阅读教学资源的有效开发都提供了切实可行的依据。语文教师应该有准备地把课文学习的内容一直延伸到课余生活,用社会中的自然现象以及社会无限的阅读资源来扩展学生语文阅读的范围,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对于中职生来讲一切未知的知识,或者自己触摸不到的领域都能使他们产生求知的欲望,他们渴望能独立去了解新鲜的事物,同样,他们也非常想体会想象中的自然科学,而不仅仅是在书中通过阅读去了解,而丰富的生活阅历会为他们带来答案,能够让他们走出阅读的遐想去真正体会现实中的生活。

例如《雨巷》这篇课文,作者用很短的几句话就描绘出梅雨时节的景象,让读者在脑海中浮现出江南小巷在梅雨时节那种阴沉潮湿的画面,而两边描述了寂寞的人等一系列衬托小巷的画面。这种意境的美给学生带来无限的遐想,并融在其中,心神向往,语文阅读的魅力就在此尽情体现。

《故都的秋》中写到:“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到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的语句,这些语句都能让学生把课文和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所以语文教师应抓住此类文章所表达的意境和内涵,加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情感表达的训练,这在无形当中提高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以及自身的文学素养。

(二)重视课外阅读,对学生的知识进行有效的补充

1.中职生正处于活泼好动时期,他们都非常喜欢看课外读物,这是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共同的兴趣。在课堂上老师发现的普遍现象就是学生偷看课外读物,如果老师抓到学生读课外读物就对其进行严厉的批评,这样也许会得到相反的效果,因为学生正处于叛逆期,而他们对新鲜的事物又感到好奇,如果老师批评他们会导致其更加讨厌语文阅读这门课程。如果语文教师因材施教,因势诱导,学生就可能喜欢语文阅读,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语文教师还应该多鼓励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以及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并且培养学生养成写阅读笔记的良好习惯,引导他们多想、多看、多听、多念,将自己在书中所读到的内容或者在现实生活中看到的事物,进行整理。以便在无形当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对阅读的求知欲望。在语文阅读这方面语文教师不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在兴趣的带领下学生们会主动地学习,主动地探究课文中所讲的内容。在课堂讨论的时候,他们会自动地组织讨论小组,互相讲出自己的想法,利用他们自己所知道的知识去疑惑,获得理想中的语文阅读水平[3]。

3.课外阅读是提高中职生素养的一个很好的平台,同时它对语文教学也是非常必要的一种延伸和补充,在语文教学中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语文教师应多鼓励学生阅读有意义的课外读物与期刊上面的文章。例如:老师教《荆轲刺秦王》,就可以推荐学生阅读或者上网搜取关于荆轲与秦王的资料以及相关的故事,学习李白的诗句,就可以补充现代文学作家对李白或者李白诗句的评价,让学生的知识面不断扩大,获得更深层次的知识。

4.法国雕塑家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句话用在语文教学中是非常适合的。语文教师就是那双发现美的眼睛。语文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语文阅读,从而去发现课文中美好的东西,是语文教师的重要职责。语文课是弘扬我国民族文化和传播文化的一种方式,它以独特的优势让学生去发现身边美好的事物。语文教师也可以不定期地给学生推荐一些好的书刊或者是杂志,例如:《青年文摘》、《读者》、《萌芽》等等一系列有内涵的读物,鼓励学生利用自己的眼光和角度去审视文章中所要表达的内容,也可以看完文章之后写阅读笔记,对所读的文章做出相应的标记,把自己的所感所想记录下来,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发挥学生的发散思维以及读写能力,这样对于学生今后步入社会、走向工作岗位是非常有利的。

(三)重视诗词教学,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

“文以载道”,这句话从古至今流传下来,它作为人类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一种载体,其内含的语言文学和作品中都蕴含着人类的智慧和道德,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闪耀着理性思索的光芒。

“风急天高猿啸哀”是著名古诗人杜甫《登高》中的第一句话,这句话的意思为:秋天来袭的冷风和急风,吹拂着大地,高远的天空和清冷严寒的天气,不禁让人感觉到一种彻骨的寒意。猿猴的哀鸣在耳边阵阵地响起,心中不由得产生百种哀伤的感觉。这样的诗词所表达的意境非常深远,学生在朗读这句诗词的时候一定会情不自禁地联想到:诗人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感受呢[4]?

如果是体现古诗人寄人篱下的生活,“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这句诗词是再适合不过的了。它所表达的意思就是不幸的遭遇,然后又要面临着时局的动荡不安以及各种变动等情况,诗里又表达了作者在各地流浪漂泊,居无定所。学生在阅读这句诗词的时候就会联想到诗人的悲凉以及他一直以来对家的渴望,这怎么叫人不产生我见犹怜的感觉呢?整首诗词写了当诗人登高远眺之后,站在高处所产生的情感,诗人面临着国难家仇,百感交集的心情溢于言表。虽然诗人在诗里面没有写出表达国破家亡或背井离乡的语句,但是学生在阅读这首诗的时候都会从每一字、每一句里感受到诗人所隐藏的那一种情感,每当学生理解到这层意思的时候在内心深处一定会感到无比的震撼,不由自主地加深了对诗词的喜爱,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是非常有益的,这些体会也是语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能够传授的那部分。

综上所述,中职院校的语文阅读教学资源的有效开发,不仅仅需要语文教师为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语文阅读教学还应与当今社会相结合,把社会中的正能量传递给学生,使他们在提高素质的同时还能对社会有正确的认识,这不仅仅是对学生也是对社会文明进步的促进。

[1]蔡勇.中职语文对话教学的实践价值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2]姜健荣.试论阅读教学对教材的处理原则及其方法[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1998,(3).

[3]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编辑部.中学新课标资源库——语文卷[M].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

[4]王尚文.语文教学对话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中职课文阅读教学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