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校本课程开发对教师教学风格的影响

2013-04-13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教学风格校本教学活动

(哈尔滨体育学院 教育心理教研室,哈尔滨150008)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十七章明确指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1]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素质。现代社会尊重生命个体,强调个性的发展,教育要以人为本,教师鲜明的教学风格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给学校和教师很大的课程开发的自主权。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课程改革的突破口,也是提升一所学校整体办学水平与质量的关键点。课程与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是检验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因此,训练识别、筛选、加工课程与教学资源是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一项重要内容[2]。校本课程开发对提高教师的使命感、责任感,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和科学研究水平,调动教师教育教学积极性,提升教师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教师的自我价值,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也是教师形成鲜明的教学风格的重要基础。

一、校本课程的含义

“校本”的思想早已有之。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整理前人文献典籍,对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索,对学生实施礼、乐、射、御、书、术的教育教学内容,就含有朴素的“校本”的因素。古希腊时期教育家柏拉图创立的阿卡德米学园,古罗马时期教育家昆体良创立的培养演说家的学园,都含有“校本”的思想。“校本”的英文是“school-based”,它有三方面的含义: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校本课程”作为教育理论中的一个专有名词,出自于20世纪70年代。国外较早较系统地开展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的是斯基尔贝克等少数英国学者。1972年,斯基尔贝克的研究成果便在英国阿尔斯特大学印刷,但很遗憾没有公开出版。1973年在一次国际研讨会上,由菲吕马克和麦克米伦最先公开提出这一概念[3]。我国明确提出“校本课程”的概念只有十几年的时间,1999年6月13日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2001年7月,我国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以法规的形式确立了校本课程的地位。校本课程是以学校教师为主体,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根据学校的办学思想而设计的课程方案。校本课程开发主要是针对国家课程开发的弊端,要求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以实现课程决策的民主化[4]。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只能规定大多数学生必须学习的基本科目、基本标准,不可能照顾到每所学校的具体情况,每所学校学生的具体要求。校本课程开发具有很大的灵活性,能够充分利用本校的资源,符合本校的实际,满足广大学生的要求。校本课程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以外的课程,目前课时大约占整个课程体系课时的15%。广义的校本课程既包含了狭义的校本课程,还包括根据本校实际,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选择、加工、整理,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

二、教师教学风格的含义和作用

“风格”一词在我国晋代就已出现,“风”指一个人的风姿、风采,即人的外貌;“格”指品德、人格,即人的内在;合起来是对人的内在与外在的全面评价。“风格”一词广泛地运用于文学艺术作品中。教师的教学风格是指一名教师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个人特色和格调,它是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育教学技艺特点的系统、综合表现,具有独特性和稳定性。教师的教学风格是一名教师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通过不断的实践、学习、反思、探索而形成的,教师的教学风格是一名教师的个性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的表现,它体现了一名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热爱,对学生深厚的感情,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也反映了教师渊博的专业知识和科学文化素养,精湛的技艺,创造性的教育教学工作方式。鲜明的教学风格不论是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还是对促进学生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鲜明的教学风格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鲜明的教学风格是一名教师教学艺术高度成熟的表现。宋代画家石涛曾说:“至人无法非无法也,无法而法,乃为至法。”教学是一项创造性极强的工作,正如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开篇说的一句话:“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的艺术。”教学活动充满着艺术性。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库姆斯认为,好教师的教学决不是千篇一律地遵循着什么既定的规则的,他们都有各自的“个性”,并在教学中体现出来;好教师在教学中会注重“具体的”“特定的”情境,不可能以“既定的方法”行动,教师应当是“艺术家”[5]。拥有鲜明教学风格的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并不会采用固定的教学方法,甚至有时让人很难把握究竟运用了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这不是他(她)不注重教学方法,而是由于对教学活动的深刻领悟,刻苦钻研后使各种教学方法纯熟于胸,将各种具体的教学方法升华为一种运用灵活的、恰到好处的最深妙的方法。当然,鲜明的教学风格并不仅限于教学方法的运用,还包括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活动的组织、教学语言的采用等。教师具有独特的鲜明的教学风格,在教学活动中能够得心应手、收缩自如,可以大大缩短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更好地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鲜明的教学风格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原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说过,师生犹鱼,行动犹游泳,大鱼前导,小鱼尾随。首先,鲜明的教学风格有利于学生形成鲜明的个性。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和青年教师的谈话》中写道:“教师的个性在塑造着学生的个性”,“一个精神丰富、道德高尚的教师,才能新生和陶冶自己学生的个性,而一个无任何个性特色的教师,他培养的学生也不会有任何特色。”[6]教师具有独特的教学风格,才能培养出拥有良好个性的学生。其次,鲜明的教学风格对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素质教育的先行探索者宋凤兰老师通过多年探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她创立的“综合开智法”使聋哑孩子奇迹般地发了音、使弱智儿童神奇般地开了窍、使不爱学的孩子快乐学、使不会学的孩子轻松学(中国教育先锋网,2003-06-27)。真正使学生们得到了健康发展,这种健康发展既有生理上的健康发展,也有心理上的健康发展。

三、对差异的尊重——教学风格和校本课程共同的诉求

美国教师节纪念章的样式是一只鲜红的苹果,上面镌刻一行金字“I make the difference”,翻译成中文是:我与众不同。这表明人们对差异的尊重。教学风格和校本课程关注的角度不同,但其本质都强调人的差异。每个生命个体都是不同的,都应该自由地成长,但是长期以来,教育却违反人的天性,按照完全统一的标准要求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人——教师和学生,这使他们受到了压抑,使潜能不能得到很好发展,使生命不能得到张扬。以人为本,强调选择的多样性,对个体差异的尊重是教学风格和校本课程的共同诉求。教学风格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特点,与众不同之处,包括教师对教育教学活动的理念、教师的专业素养、一般文化知识、教师的个性特点等。校本课程是针对本校的具体情况,包括本校拥有的资源、学生的具体情况等而开发的适用于本校的课程。校本课程的着眼点是本校。教学风格和校本课程的实质其实都是对差异的尊重,对生命的尊重,强调以人为本,这也反映了现代社会教育的真谛。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促进人更加健康和自由地发展。教学风格强调教师的教学特色,教师的个性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个性,教师的教学风格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风格,注重教师教学风格的培养其实质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校本课程是根据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要求过于统一的弊端,利用本校的资源、调研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发出适合于本校的课程,改变了“校校同课程、师师同教案、生生同书本”的局面。教学风格和校本课程的实质是一样的,都是对差异的尊重,对生命个体的尊重,强调以人为本,促进和谐发展。

校本课程开发的土壤与教师教学风格形成的土壤是相同的,都需要在宽松的氛围中才能进行。从中国历史上看,儒、墨、道、法等各家大师几乎都出自于官学之外,因为官学严苛的制度会束缚人的思想和行动。“风格”一词之所以出自于晋代,也与两汉以来作为统治思想的纲常名教受到冲击,教育思想极其活跃有关。校本课程开发和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也需要给予教师更多的自由和权利,充分尊重和提升教师的主体地位。当年蔡元培在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曾提出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理念,给予教师充分的权利与自由,这有利于本校教育教学思想的活跃,也有利于大师的产生和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

四、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

(一)校本课程开发能够使教师增强责任感、使命感,这是教师教学风格形成的基础

校本课程开发需要经过环境分析、课程目标设置、课程组织、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若干环节[7],是一项比较艰辛烦琐的工作,需要教师在教育教学之余进行不懈的努力探索,不断进行反思,这并不是每一名教师都心甘情愿去做的事情,它源于一份责任,源于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真切关注,源于对学生的关怀。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随着对学生需要的进一步了解、对学科理论的研究、对社会需要的把握,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奉献精神会得到进一步提升,能够使教师对教育工作更加热爱,对学生更加关心、更加理解,真正把自己的工作与国家的命运,与学生的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的政治、思想、道德水平都得到提升,这是教师教学风格形成的基础。

(二)校本课程开发对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这对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校本课程开发属于研究性工作,当年洪堡在创办柏林大学时就提出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原则,校本课程开发要求教师利用文献资料法、调查研究法、科学实验法、比较研究法等多种科学研究的方法,掌握大量的学科前沿理论,对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深入钻研和不断的反思,能够促进教师自身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和科学研究水平的提升,这对教师形成教学风格具有重要的意义。英国著名课程论专家斯腾豪斯曾提出过,“教师要成为研究者”[8]。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认为教师进行课程开发与实施必须以对课程问题的卓有成效的研究为前提[9],校本课程开发就要求教师成为研究者。这里的研究包括研究学科、研究社会、研究学校和学生,还要研究教师自己,包括对自己的知识、技能、能力、性格、气质等都需要进行研究,才能开发出更具特色的校本课程。当然,校本课程开发并非只能由本校教师独立完成,为了提高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也需要经过教育专家和学科专家的指导,经过特级教师的指点,需要这些人员对本校教师进行培训,经过这样的帮助和历炼,教师会得到全面的发展提升,有利于教学风格的形成。

(三)校本课程开发能够提高教师的主体地位,这是教师形成教学风格的关键

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的政策之后,我国教师从政策层面获得了课程开发的权利。校本课程开发体现了民主管理的思想,使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转变,教师对课程有了话语权,教师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教师的自我价值得到了凸显。以往教师一般只扮演被动的课程接受者、实施者的角色,而校本课程开发要求教师发挥骨干力量的作用,有利于教师教育教学积极性、主动性的提高。只有教师的主体地位真正得到提升,教师的个性才能得到张扬,教师的潜能才能得到释放,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个人特色才能得到体现,教师的教学风格才能形成。

(四)校本课程开发能够使教师的潜在优势转为现实的优势,有利于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

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能够充分体现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师的价值追求、专业知识和技能、一般文化修养、教育教学技术等,凸显教师的特长,在不断的探索研究过程中,在不断的自我反思过程中,促进教师自身优势由潜在状态进入到现实状态,有利于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和更好的发挥。所以从某种角度分析也可以认为,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也是教师不断总结经验、不断自我反思、不断进行超越的过程,这一过程使教师的教育教学特色更加明显,有利于教师的教学风格的形成和更好的发挥。

五、结语

现代教育与古代教育相比,一个重大的差异就是现代教育强调“以人为本”,尊重教师、尊重学生。教师的教学风格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形成的个人特色和格调,它是教师教育教学思想和教育教学技艺特点的综合表现,具有独特性和稳定性。重视教师的教学风格的形成就是强调“以人为本”,尊重教师,同时尊重学生。校本课程是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过于统一的弊端而开发的能够突出本校特色,体现本校优势,有利于本校学生更好发展的课程。校本课程开发体现了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热爱,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这是教师形成教学风格的基础;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这是教师教学风格形成的关键;校本课程开发能够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并使教师的优势由潜在状态进入到现实状态,重视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N].中国教育报,2010-07-30.

[2]李方.课程与教学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144.

[3]钟启泉.课程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281-282.

[4]郭洋波,等.体育院校理论课校本课程开发的思考[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2,(4):101-102.

[5]李如密.教学风格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33.

[6][苏]苏霍姆林斯基.和青年校长的谈话[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93.

[7]石鸥,刘丽群.课程改革中的若干问题[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87-88.

[8]赵兴,郭洋波.斯腾豪斯课程开发模式对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启示[J].黑河学院学报,2012,(4):73.

[9]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120.

猜你喜欢

教学风格校本教学活动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中小学教师教学风格现状的调查研究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常州市中学体育教师教学风格的调查与分析
名师的教学风格与课堂文化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