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抑肽酶对脑外科手术患者的血液保护作用

2013-04-13焦文峰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24期
关键词:小剂量出血量血小板

焦文峰

目前对围手术期血液如何进行保护仍是一个难题,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抑肽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使部分科室的手术在血液保护方面有了较新的突破.但抑肽酶在神经外科手术对血液保护作用方面的研究甚少[1]。这次对从河南省新密市第一人民医院2008年6月至2010年1月选择的126例颅脑外科手术患者观察分析在脑外科手术中应用大小两种剂量抑肽酶对患者血液保护的影响,做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6~2010-1脑外科手术患者126例,男64例,女62例;年龄18~79岁;体质量45~89 kg,ASA I~Ⅲ级。凝血功能实验室检查正常,患者肝、肾功能正常、无易发血管栓塞、无药物过敏史,随机将126例患者分为三组:42例小剂量抑肽酶组为A组.平均年龄51岁,体质量65 kg;42例大剂量抑肽酶组为B组,平均年53岁,体质量61 kg,42例做对照的患者为C组,平均年龄53岁,体质量62 kg。三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经麻醉诱导后,在手术开始前小剂量抑肽酶组(A组)给予抑肽酶0.5x106 kU预给量,而后直到手术结束持续泵人5×105kU/h抑肽酶:手术开始前大剂量抑肽酶组(B组)给予2×106 kU预给量,而后直至手术结束持续泵人5×105ku/h抑肽酶,对照组则给予20 mg维生素K1。3组患者扩容全部采用乳酸钠林格液,给与患者输异体浓缩红细胞的指症:失血量在手术中达到血容量的15%以上、术后红细胞压积小于等于20%时。手术止血采用上海产GD350-P高频电刀电凝止血,手术结束后定时观察患者的渗血量。观察记录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的引流量,术中及术后3 d输血量;并观察手术前、手术后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0.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行方差分析及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临床观察内容 对3组病例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引流量以及术中及术后24 h输血量进行统计比较,A组、B组较C组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引流量以及术中及术后24 h输血量明显减少(P<0.05)具体见表1。

表1 3组病例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引流量、术中及术后24 h输血量比较(ml,±s)

表1 3组病例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引流量、术中及术后24 h输血量比较(ml,±s)

注:经统计学分析,C组与A、B组比较,(P<0.05),差异明显

组别 例 术中出血 引流量 输血量A组42 604.55±141.76 227.59±59.26 100.00±98.60 B组 42 646.25±152.01 243.98±45.52 115.00±92.31 C组42 939.83±221.96 351.10±62.23 214.97±94.21

2.2 凝血功能的检查 对3组进行手术前、手术后凝血功能(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统计并进行比较,具体见表2。

表2 3组手术前、手术后24 h凝血功能(±s)

表2 3组手术前、手术后24 h凝血功能(±s)

注:经统计学分析,3组术前凝血功能的检查比较(P>0.05)无显著差异性;A、B组与C组术后凝血功能的检查指标比较(P<0.05)有显著差异性

A 组B 组C 组术前 术后 术前 术后 术前 术后ATPP(s) 22.17±1.72 30.15±1.35 22.57±2.10 32.40±1.93 22.34±1.87 22.40±1.43 PT(s) 12.73±1.52 15.30±1.78 12.10±1.10 15.30±1.59 12.45±1.24 14.70±1.22 FIB(g/L) 3.15±0.53 3.02±0.38 3.10±0.71 2.98±0.67 3.07±0.60 2.69±0.38 PLT(×109) 217.93±31.90 174.15±18.94 220.10±45.92 159.15±22.13 229.95±52.73 141.95±29.21

3 讨论

抑肽酶是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它是从牛肥大细胞中分离出来的,通过对内源性凝血途径(激肽-激肽释放酶、凝血因子Ⅶ系统)的阻断作用,使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的消耗减少,同时还能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所以抑肽酶可以使异体输血和围手术期出血明显减少[2]。本研究所得结论同上述结论一致。抑肽酶延长ATPP,其主要原因是阻断了内源性凝血途径,而对FIB、PT无明显影响,说明抑肽酶对外源性凝血途径影响不明显。

抑肽酶的血液保护作用主要是针对血小板和外源性凝血途径。临床应用抑肽酶有大、小两种剂量[3]。本研究显示,大剂量、小剂量两组差异并不明显,而由于抑肽酶90%经肾脏代谢,大剂量抑肽酶对肾功能有损害作用,临床选用小剂量的抑肽酶更安全、经济。

抑肽酶虽对凝血酶、血小板有影响,但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并不增加,且有对脑肿瘤患者术后引起的脑水肿有减轻作用,在术前或术后立即输注抑肽酶对肿瘤的自发性转移起防止作用。对肿瘤的抑制是由于抑肽酶抑制组织性激肽释放酶引起的肿瘤细胞释放因此在颅内肿瘤手术中进行血液保护是安全、有效的。但是应用抑肽酶可出现过敏反应,症状轻的患者表现为如恶心、呕吐的消化道症状。重者可出现休克甚至循环衰竭。本次研究中2组中各出现2例过敏反应,均出现了休克,经给予相应的血管活性药物后缓解。因此提醒:每位患者给予试验剂量和H1、H2受体阻滞剂,尽量减少过敏反应的发生,6个月内避免重复使用抑肽酶。

总之,抑肽酶可使围术期出血及异体输血减少,APTT显著延长。小剂量抑肽酶与大剂量抑肽酶同样有效,但小剂量更安全、经济。

[1] 杨金风.蔡宏伟抑肚酶在非体外循环手术中应用研究进展.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2003,24:38.

[2] 李滨滨.王国年囤手术期应用抑肽酶减少脑肿瘤手术出血及脑水肿的临床研究.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01,35:131.

猜你喜欢

小剂量出血量血小板
小剂量喹硫平对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增效作用的比较研究
水囊联合小剂量催产素应用于足月引产的临床疗效观察
GDFT联合小剂量甲氧明在胸腹联合腔镜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小剂量 大作用 肥料增效剂大有可为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活血化瘀类中药抗血小板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蒙药治疗干燥综合征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
产后出血量的评估及产后出血相关因素的探讨
晚期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分娩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67例脑出血患者超急期中风急症证候与出血部位、出血量的关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