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纬度引种对马铃薯产量和淀粉品质的影响

2013-04-13邹瑜金光辉张建军刘春发杜长门

中国马铃薯 2013年3期
关键词:纬度种薯淀粉

邹瑜,金光辉,张建军,刘春发,杜长门

(1.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黑龙江大庆163319;2.黑龙江省大庆市让胡路区农业局黑龙江大庆163453;3.黑龙江省绥滨县普阳农场黑龙江绥滨156213)

不同纬度引种对马铃薯产量和淀粉品质的影响

邹瑜1,2,金光辉1*,张建军3,刘春发2,杜长门2

(1.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黑龙江大庆163319;2.黑龙江省大庆市让胡路区农业局黑龙江大庆163453;3.黑龙江省绥滨县普阳农场黑龙江绥滨156213)

影响马铃薯引种成功与否的因素有很多,如纬度、海拔、气候条件和品种生育期等。本试验选取当地主栽马铃薯品种‘龙引薯1号’和‘克新13号’,分别来源于不同纬度地区呼玛县、嫩江县和林甸县的种薯,引种到林甸县,测定生长期间的株高和茎粗、收获后的块茎产量和大中薯率,淀粉含量,提取淀粉产量并测定淀粉黏度和糊化温度,以分析比较不同纬度引种对马铃薯植物学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两个品种均表现为来源于高纬度地区的种薯长出的马铃薯植株高大、茎秆粗壮,产量高、大中薯率高,淀粉产量也高,但淀粉提取率、淀粉黏度及糊化温度变化规律不明显。

马铃薯;纬度;植株性状;产量;淀粉

纬度的高低是马铃薯生长发育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目前已经有很多研究者开始对马铃薯不同纬度种薯来源引种进行试验研究,结果均表明,其引种来源对马铃薯的生长发育影响很大,尤其是对产量的影响,种薯来源地区纬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马铃薯的大中薯率,高纬度种薯引种到低纬度地区有明显增产现象[1-3]。

本试验选取了试验地区主栽马铃薯品种‘龙引薯1号’和‘克新13号’,来源于黑龙江省嫩江县和呼玛县不同纬度地区,引种到黑龙江省林甸县,测定生长期间的株高和茎粗、收获后的块茎产量和大中薯率,淀粉含量,提取淀粉产量并测定淀粉黏度和糊化温度,以分析比较不同纬度引种对马铃薯植物学性状和产量品质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条件

试验于2011年和2012年连续两年设在黑龙江省林甸县内,试验土壤为碳酸盐黑钙土,属于中等肥力,耕层土壤碱解氮255.30 mg/kg,速效磷35.15 mg/kg,速效钾257.00 mg/kg,pH 7.80,有机质3.00%~4.25%。

1.2 试验材料

供试马铃薯品种为‘龙引薯1号’和‘克新13号’,分别来自呼玛县、嫩江县和林甸县,田间播种材料均为二级原种。

呼玛县位于大兴安岭北麓,黑龙江南岸,东径125°03'~127°01',北纬50°49'~52°53',海拔300~500m;嫩江县地处黑江省西北边陲,位于黑河市境内,地跨东经124°44'~126°49',北纬48°42'~51°00',海拔193~730 m,年平均气温较低,无霜期短,雨热同季,冬季漫长;林甸县位于黑龙江省中西部,松嫩平原北部,东经124°18'~125°21',北纬46°44'~47°29',海拔143~172 m,属北温带大陆性气候。

1.3 播种、小区设计及管理

试验采取完全随机区组排列设计,设3次重复,小区面积24 m2,行长6 m,每行24株,株距0.25 m,垄距0.67 m,每小区6行。将马铃薯薯块于4月中旬困种催芽,分别于2011年5月2日和2012年5月4日进行小整薯(平均薯块重量50 g左右)播种。每667 m2施磷酸二铵(N2O含量46%,P2O5含量46%)20 kg,氯化钾(K2O含量50%)15 kg,做底肥随播种一次性施入。及时进行田间管理,田间管理同当地大田生产。

1.4 取样方法与测定

(1)株高和茎粗测定:于2011年7月8日和2012年7月12日取样,每小区均随机抽取5株,用直尺测量株高,游标卡尺测定茎粗,记录数据。

(2)产量测定:于2011年9月20日和2012年9月25日,按照小区收获薯块,测定总产量并划分块茎级别,分别测定记录大薯、中薯产量。块茎的级别划分标准是:大薯150 g以上;中薯75~150 g;小薯75 g以下。

(3)淀粉含量测定:采用水比重法[4]。

(4)淀粉黏度和糊化温度的测定:按照GB/ T14490-1993规定的方法测定[5]。

(5)提取马铃薯块茎重量1.25 kg计算淀粉产量。

1.5 数据分析方法

采用DPSv7.05软件和Excel 2003进行数据处理,多重比较分析均采用邓肯氏(Duncan's)新复极差测验法,试验中所有数据均为连续两年数据的平均值。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纬度引种对马铃薯株高和茎粗的影响

种薯来源于不同纬度地区的‘龙引薯1号’和‘克新13号’引种到林甸县,试验在同一时期对其株高和茎粗测量记录,分析结果见表1。

表1 不同纬度马铃薯在林甸县种植的株高和茎粗Table 1 Plant height and stem diameter of potato planted with potato seeds from different latitudes in Lindian County

由表1可以看出,‘龙引薯1号’和‘克新13号’来源于不同纬度的种薯在林甸县种植的株高和茎粗表现不同。经方差分析,‘龙引薯1号’株高和茎粗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克新13号’株高与株高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而茎粗为显著水平。结果显示,来自呼玛县的种薯在林甸县种植的株高和茎粗表现最好,‘龙引薯1号’平均为56.75 cm和1.50 cm,‘克新13号’平均为61.98 cm和1.45 cm。

2.2 不同纬度引种对马铃薯产量及大中薯率的影响

由表2可以看出,3种不同来源的马铃薯种薯在林甸县种植同一时期收获后的产量和大中薯率各有不同,方差分析得出‘龙引薯1号’产量处理间差异显著,高纬度地区呼玛县引种种植的种薯,小区产量为82.80 kg,折合667 m2产量2 301 kg,显著高于林甸县本地种薯直接种植的产量;‘克新13号’产量间差异极显著,其中产量最高的处理也为高纬度地区呼玛县引种种植的种薯,小区产量为81.80 kg,折合667 m2产量2 273 kg,显著高于另外两个地区引种种植处理。大中薯率分析表明,两个品种均为来源于呼玛县的种薯种植后最高,分别为77.46%和77.33%。三个种薯不同来源地区的大中薯率顺序从大到小依次为呼玛县、嫩江县、林甸县,与其产量顺序相同,说明来源于高纬度地区的种薯引种至低纬度地区种植,可以显著增产。

表2 不同纬度马铃薯在林甸县种植的产量及大中薯率Table 2 Yield and large-and medium-sized tuber percentage of potato planted with potato seeds from different latitudes in Lindian County

2.3 不同纬度引种对马铃薯淀粉品质的影响

为了解不同纬度种薯来源引种在林甸县种植后其薯块淀粉品质的变化规律,试验对收获的马铃薯块茎进行了淀粉含量、产量、提取率、黏度以及糊化温度进行了测定,结果见表3。

由表3可见,分别来源于呼玛县、嫩江县和林甸县的种薯引种到林甸县,其淀粉含量表现有所不同,其中两个品种来自高纬度地区呼玛县的淀粉含量和产量均表现最高,同时发现处理间淀粉提取率差异不显著,也就是说其淀粉产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淀粉含量。经方差分析多重比较表明,‘龙引薯1号’来源于呼玛县和嫩江县的种薯种植后薯块淀粉含量和产量均显著高于林甸县本地种薯种植的薯块,但这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而‘克新13号’来源于呼玛县的种薯淀粉含量显著高于嫩江县、极显著高于林甸县种薯,淀粉产量极显著高于嫩江县和林甸县种薯。

表3 不同纬度马铃薯在林甸县种植的淀粉品质Table 3 Starch quality of potato planted with potato seeds from different latitudes in Lindian County

表3中对淀粉黏度和糊化温度的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纬度地区来源的种薯引种到林甸县后,‘龙引薯1号’淀粉黏度在1 540.00~1 585.33BU,糊化温度在64.97~65.03℃,‘克新13号’淀粉黏度在1 541.67~1 589.67BU,糊化温度在65.97~66.77℃,各处理间差异均不显著,变化规律不明显。

3 讨论

纬度高低是马铃薯生长发育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高纬度地区气候特点是冷凉,太阳辐射少,昼夜温差大,空气湿度较大,低纬度地区则相反,昼夜温差小,太阳辐射大。所以由高纬度向低纬度引种,相对较容易成功。其原因主要是高纬度气候的特点所致,在高纬度地区生长的马铃薯块茎感病毒较轻,退化慢,引到低纬度种植,一般情况表现都会很好,且成功几率高[6]。梁晶[7]研究发现,在北方一作区范围内,同纬度地区随着海拔升高马铃薯块茎淀粉含量逐渐增加,在41°15'N~52°24'N之间,随着纬度的升高淀粉含量也在增加。

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纬度地区引种对马铃薯株高、茎粗、产量、大中薯率、淀粉含量及产量等一系列性状,均有一定的影响,其变化规律明显,总体趋势为从高纬度地区呼玛县引种表现最好,‘龙引薯1号’和‘克新13号’小区产量分别为82.80 kg和81.80 kg,其次是嫩江县,最后为林甸县本地种薯种植。但是对其淀粉提取率、淀粉黏度和淀粉糊化温度受影响较小,变化不明显。

[1]刘晓津,方志伟,李一聪,等.广东冬种马铃薯的引种产量表现及商品性状评价[J].广东农业科学2009(10):26-28.

[2]郑太波.马铃薯引种试验[J].西北园艺,2006(7):49-50.

[3]袁安明,陈自雄,谭伟军.马铃薯引种试验初报[J].甘肃农业科技,2007(10):14-16.

[4]张琦琦.马铃薯淀粉品质的基因型差异及分离趋势的研究[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09.

[5]孙鑫淼.马铃薯油炸和淀粉品质的分离及亲本配合力评价[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10.

[6]宿飞飞,陈伊里,石瑛,等.不同纬度环境对马铃薯淀粉含量及淀粉品质的影响[J].作物杂志,2009(4):27-31.

[7]梁晶.八个马铃薯品种淀粉的生态差异及稳定性分析[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07.

Effects of Seed Potato Grown from Different Latitudes on Potato Yield and Starch Quality

ZOU Yu1,2,JIN Guanghui1*,ZHANG Jianjun3,LIU Chunfa2,DU Changmen2
(1.Heilongjiang Bay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Daqing,Heilongjiang 163319,China;2.Ranghulu Agriculture Bureau, Daqing,Heilongjiang 163453,China;3.Puyang Farm,Suibin,Heilongjiang 156213,China)

Many factors,such as latitude,altitude,climatic conditions and the variety maturity,could influence whether or not potato introduction is successful.In this research,the seed potatoes of the varieties,'Longyinshu 1'and'Kexin 13',which were grown fromdifferentlatitude areas,Huma County,Nenjiang County and Lindian County,were introduced and planted atthe same location,Lindian County.Plantheight,stem diameter,tuberyield,large-and medium-sized tuberpercentage,tuberstarch contentand yield,starch viscosity and gelatinization temperature were measured,aiming atunderstanding the effects of latitude where seed potatoes were grown on potato plant characters,tuber yield and quality.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or both varieties, potatoes grown from seeds of high latitude performed well in terms of plant height,stem diameter,tuber yield,large-and medium-sized tuber percentage,and starch yield,but for starch extraction rate,viscosity and gelatinization temperature no significantdifferencewas found.

potato;latitude;plant character;yield;starch

S532

B

1672-3635(2013)03-0136-04

2013-04-27

东北地区马铃薯标准化、机械化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2012BAD06B02)。

邹瑜(1969-),男,本科,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和农业生产管理工作。

金光辉,副教授,博士,从事马铃薯育种及栽培技术研究,E-mail:ghjin1122@163.com。

猜你喜欢

纬度种薯淀粉
从人工合成淀粉说开去
纬度未知条件下的抗扰动惯性系初始对准改进方法
美国马铃薯种薯生产及认证
解淀粉芽孢杆菌Lx-11
解淀粉芽孢杆菌的作用及其产品开发
马铃薯脱毒种薯的应用及发展思考
贵州马铃薯种薯体系构建与发展思考
纬度
脱毒马铃薯技术要领
蛋白酶水解马铃薯淀粉对于淀粉化学性质改变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