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宁南山区春露地马铃薯品种适应性评价

2013-04-13苏林富胡志魁刘晓东何国勤

中国马铃薯 2013年1期
关键词:陇薯中薯芽眼

苏林富,胡志魁,刘晓东,何国勤

(宁夏西吉县马铃薯产业服务中心,宁夏固原756200)

遗传育种

宁南山区春露地马铃薯品种适应性评价

苏林富*,胡志魁,刘晓东,何国勤

(宁夏西吉县马铃薯产业服务中心,宁夏固原756200)

通过对10个马铃薯品种进行丰产性、稳产性比较试验,以期筛选出适宜当地的优质专用马铃薯新品种,从而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结果表明,‘青薯9号’、‘庄薯3号’和‘冀张薯8号’产量较高,适宜在当地推广种植,‘费乌瑞它’和‘中薯3号’两个品种产量虽低于对照品种,但利用其早熟特性,在水浇地或者结合设施拱棚种植,马铃薯收获后复种其他蔬菜,既可进行轮作倒茬,又能提高土地利用率。

马铃薯;比较;适应性

马铃薯被誉为“21世纪健康食品”,市场前景十分广阔[1]。在我国广阔区域内均有种植,2009年种植面积达475.26万hm2[2]。西吉县地处宁夏南部山区,其独特的自然条件为优质高效的马铃薯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存空间[3],年播种面积在6.7万hm2以上,占全区马铃薯播种面积的30%左右,是宁夏马铃薯种植大县,马铃薯产业是当地农民稳定增收和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但由于多年来当地马铃薯种植品种以‘宁薯4号’为主,品种结构单一,产量和品质不高,影响了当地马铃薯产业优化升级。为了加快当地马铃薯品种更新换代步伐,筛选出适宜当地的优质专用马铃薯新品种,从而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品质,2011年至2012年我们选择10个品种进行丰产性、稳产性比较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参试品种

参试品种共10个,分别是‘冀张薯8号’,‘青薯168’,‘宁薯4号’(CK),‘陇薯3号’,‘青薯9号’,‘庄薯3号’,‘克新1号’,‘费乌瑞它’,‘中薯3号’,‘克新17号’。

1.2 试验地基本概况

试验设在西吉县将台乡伙沟村和火石寨乡沙岗村,伙沟村海拔高度1 900 m,年均降雨量400 mm左右,年平均温度6.2℃,无霜期130 d。土壤为浅黑垆土,耕层深厚、肥沃,适宜马铃薯种植。试验地为旱台地,地势平坦,前茬小麦、莜麦,前作收后秋季深翻一次。火石寨乡沙岗村海拔2 100 m,平均气温5.1℃,无霜期125 d,年降水量450 mm以上,土壤以灰褐土为主,耕层深厚、肥沃,气候冷凉,天然隔离条件好,传毒媒介极少,交通运输便利,是理想的脱毒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试验地播前每公顷基施优质生物有机肥2 250 kg、磷酸二铵(含P2O5:46%,N:18%)150 kg、尿素(N:46%)225 kg作基肥。

1.3 试验方法

试验采用随机排列,3次重复,露地平种垄植栽培方式,行距50 cm,株距40 cm,小区面积2.5 m× 8 m=20 m2。每小区种5行,每行种20株,每小区种植100株。

1.4 田间管理

本试验于5月上旬播种,播种前一天统一切块,次日人工挖穴点播,播深18 cm,苗齐后人工浅培土1次,现蕾期培土1次,培土高度20 cm。根据田间生长情况,于7月、8月拨除大杂草各1次,全生育期未进行补充灌溉和药剂防病,10月中旬收获。

1.5 统计分析

利用DPS软件按多年多点品比试验进行统计分析,品种、试点、年份均视为固定因素,多重比较采用新复极差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

从统计结果来看(表1),参试的10个品种中‘青薯9号’的生育期最长,初霜来临尚未完全成熟,‘费乌瑞它’的生育期最短,为75 d。‘青薯9号’、‘青薯168’、‘宁薯4号’、‘陇薯3号’、‘庄薯3号’5个品种的生育期在110 d以上,属晚熟品种;‘冀张薯8号’生育期109 d,属于中晚熟品种;‘克新1号’、‘克新17号’生育期九十多天,属于中早熟品种;‘中薯3号’、‘费乌瑞它’的生育期75 d左右,属于早熟品种。

2.2 植株性状

从表2可知,除‘青薯9号’和‘青薯168’两个品种的茎色为绿带紫色外,其他8个品种的茎色都为绿色或紫色;叶色都为深绿色。‘青薯9号’、‘庄薯3号’、‘宁薯4号’、‘青薯168’4个品种的花色为紫色,‘费乌瑞它’、‘克新1号’2个品种的花色为浅紫色,‘冀张薯8号’、‘陇薯3号’、‘克新17号’、‘中薯3号’4个品种的花色为白色。从结实性来看,除‘陇薯3号’结实多外,其他参试品种结实少;植株最高的是‘青薯9号’和‘冀张薯8号’,分别是88.6 cm和74.2 cm,比对照‘宁薯4号’分别高21.9 cm和7.5 cm,植株最矮的是‘费乌瑞它’,仅为50.2 cm,比对照‘宁薯4号’矮16.5 cm。总体来看,‘费乌瑞它’、‘中薯3号’、‘克新17号’、‘陇薯3号’、‘克新1号’5个品种的株高矮于对照,其他4个品种的株高都高于对照。

表1 物候期记载(日/月)Table 1 Phenological phase of cultivars tested(Date/Month)

表2 植株形态特征Table 2 Plant morphological traits of cultivars tested

2.3 薯块性状

从表3可见,‘青薯9号’、‘青薯168’、‘宁薯4号’、‘克新17号’、‘费乌瑞它’5个品种薯形为椭圆或长椭圆形,‘中薯3号’,‘庄薯3号’、‘冀张薯8号’、‘陇薯3号’、‘克新1号’5个品种的薯形为圆形;‘青薯9号’、‘青薯168’为紫皮黄肉、芽眼浅,‘中薯3号’、‘冀张薯8号’、‘克新17号’、‘克新1号’为白皮白肉、芽眼浅,‘费乌瑞它’为黄皮黄肉、芽眼浅,‘陇薯3号’为黄皮黄肉、芽眼较深。从结薯习性来看,‘冀张薯8号’、‘陇薯3号’结薯分散,其他品种结薯集中。综合来看,除‘陇薯3号’和‘宁薯4号’的芽眼较深、商品性较差外,其他8个品种的商品性都好于对照品种。

2.4 经济性状

参试品种的经济性状差异明显(表4),单株结薯数最多的是‘青薯9号’,为7.2个,最少的是‘青薯168’,为3.3个。

单株薯重最高的是‘青薯9号’,为589.6 g,最低的是‘中薯3号’,为346.7 g,除‘克新17号’、‘费乌瑞它’、‘中薯3号’3个品种的单株薯重低于‘宁薯4号’外,其余6个品种的单株薯重均高于对照品种。

单薯重最高的是‘冀张薯8号’,为124.9 g,最低的是‘费乌瑞它’,为84.3 g;‘庄薯3号’、‘冀张薯8号’、‘青薯168’、‘陇薯3号’4个品种的单薯重高于对照,其他品种单薯重均低于对照。

表3 块茎质量性状Table 3 Tuber traits of cultivars tested

表4 块茎经济性状Table 4 Tuber economic traits of cultivars tested

表5 被测品种产量结果的联合方差分析Table 5 Combined analysis of variance on yield of cultivars tested

表6 品种差异显著性测验Table 6 Significance of mean difference for cultivars tested

商品薯率变化在69.8%~91.3%之间,最高的是‘庄薯3号’,最低是‘中薯3号’,除‘中薯3号’、‘青薯168’和‘费乌瑞它’3个品种的商品率低于对照品种外,其他品种的商品率均高于对照品种。

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表5),各效应除地点×年份互作不显著外,其他效应均极显著。

从品种丰产性结果(表6)来看,‘青薯9号’、‘庄薯3号’、‘冀张薯8号’、‘陇薯3号’、‘青薯168’和‘克新1号’6个品种产量高于对照,且与对照相比差异极显著;‘克新17号’、‘费乌瑞它’、‘中薯3号’3个品种产量低于对照,且差异极显著。

丰产性结合稳产性分析(表7)表明,‘青薯9号’表现最好,产量最高,且变异度小,是一个高产稳产品种。‘庄薯3号’和‘冀张薯8号’产量也较高,但后者变异度较大。

表7 品种丰产性及其稳定性分析Table 7 Analysis of cultivars tested for their yield and stability

3 讨论

从各个参试品种的表现来看,‘青薯9号’表现最好,出苗率高,抗病性强,植株生长旺盛,丰产稳产,该品种芽眼浅、薯形规则,既可作为淀粉加工型品种,又可作为鲜薯销售;但是‘青薯9号’生育期较长,个别年份初霜来临前不能完全成熟,影响产量和品质,应当采取适期早播、生长调节剂控制等技术措施使其提前成熟。其次是‘庄薯3号’和‘冀张薯8号’表现较好,植株生长旺盛,薯形圆形,芽眼浅、薯型规则,既可作为淀粉加工型品种,又可作为鲜薯销售,表现丰产、稳产,适宜在当地推广种植,建议下年适当扩大种植面积,进一步观察生长情况,确定该品种的稳产性能,如果该品种的稳产性好,再进行大面积推广种植。

‘费乌瑞它’和‘中薯3号’两个品种产量虽低于对照品种,但其是早熟品种,如果在水浇地或者结合设施拱棚种植,利用其早熟特性,马铃薯收获后复种其他蔬菜,可实现一年两熟高效栽培,既可进行轮作倒茬,又能提高土地利用率,总体经济效益十分显著。两个主栽品种‘青薯168’和‘宁薯4号’生长势较弱,而且早衰,产量较低。建议尽快选用脱毒种薯或更换新品种。

[1]杨祁峰,岳云,熊春蓉,等.中国马铃薯种植技术发展的方向-标准化栽培[J].中国马铃薯,2012,26(2):122-125.

[2]屈冬玉,金黎平,谢开云.中国马铃薯产业10年回顾[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3]景博,张成军,陆萍,等.宁夏南部山区近10年气候变化分析[J].江西农业学报,2011,23(4):139-140.

Evaluation for Adaptation of Some Spring Potato Cultivars in Open Field of Southern Mountainous Part of Ningxia

SU Linfu*,HU Zhikui,LIU Xiaodong,HE Guoqin
(Xiji Potato Industry Service Center,Guyuan,Ningxia 756200,China)

Ten potato cultivars were compared to evaluate theiryield and yield stability in orderto identify the cultivars which was high yielding and high quality,and suitable forplanting in localenvironments.'Qingshu 9','Zhuangshu 3'and'Jizhangshu 8' were high yieldingand suitable forextension in localarea.'Favorita'and'Zhongshu 3',though low in yield than the controlcultivar, were early maturing and suitable forplanting in irrigated field or in plastic tunnel,and in this way othervegetables could be grown afterharvestofpotato,which could putpotato in reasonable rotation system and useland efficiently.

potato;comparison;adaptation

S532

B

1672-3635(2013)01-0001-05

2012-10-18

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支撑项目“马铃薯种薯繁育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Y20106400001)。

苏林富(1970-),男,农艺师,从事马铃薯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

苏林富,E-mail:nxxjslf@163.com。

猜你喜欢

陇薯中薯芽眼
粤西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
中晚熟马铃薯新品种比较试验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马铃薯芽眼检测识别研究*
金华市金东区早熟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初报
几个陇薯系列马铃薯品种在甘肃省夏河县高寒阴湿区的对比试验
11个中薯马铃薯品种在高原农牧区夏河县的引种表现
2020 年山旱地全膜双垄沟播马铃薯品比试验
基于LBP 与SVM 的马铃薯芽眼识别
庄浪县山旱地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初报
基于改进Faster R-CNN的马铃薯芽眼识别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