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BS—12起泡剂在常规稠油油藏三次采油的应用

2013-04-12秦永庆

科技致富向导 2013年4期

秦永庆

【摘 要】随着油气开采的发展,我国一些大型油田相继进入高含水、特高含水期,提高采收率成为油田生产的重要目标。因此随之出现了聚合物驱、热采、气驱、泡沫驱等三次采油技术。其中,泡沫驱是重要的发展方向。本文介绍一种BS-12起泡剂,能大幅度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改变岩石表面润湿性,使原来呈束缚状态的油通过乳化、液膜置换成为可动油,从而极大提高驱动效率,并分析其在常规稠油油藏三次采油的应用,进一步说明其科学性。

【关键词】三次采油;泡沫驱;稠油油藏

1.稠油油藏三次采油泡沫驱技术

1.1稠油油藏三次采油技术

稠油油藏是指地层原油密度大于50mPa.s(地层温度下脱气原油密度粘度大于100mPa.s)渗透率0.1~50×10-3μm2之间的油藏。稠油是按照其粘度大小划分的,其粘度的大小主要决定于原油中的沥青质、蜡质及胶质的含量高低。目前我国陆上大部分主力油田相继进入开发中后期,明显表现出采出程度高、综合含水率高、递减率高、剩余可采储量开采速度高的“四高”特征。我国稠油储量较大,分布较广泛,因此,在此形势下,动用和开发好稠油油藏,是我国油气开发的重要内容。

针对低渗油藏的低渗透率和不均质特点,目前主要的低渗三次开发采油技术[1]主要有:聚合物驱、热采、气驱、泡沫复合驱等三次采油技术。

聚合物驱是通过利用水溶性高分子的增粘性,改善驱替液的流度比,在微观上改善驱替效率,在宏观上增强平面及垂向波及效率的一种采油技术。聚合物进入地层中后,通过改善水驱的流度比从而提高水平波及效率;同时聚合物段塞首先进入高渗层,利用高粘度特性堵住高渗层,使后续水驱转向进入低渗层,扩大了垂向波及效率。

热采是指通过损耗部分能量为代价,提高储层流体温度,从而大幅度降低原油粘度从而提高流体流动性能的采油工艺。主要有:注热蒸汽、火烧油层、蒸汽吞吐方法。

气驱是指以气体为主要驱油介质的采油方法,按相态可分为混相驱和非混相驱,按驱替介质可分为CO2驱、N2驱、轻烃驱、烟道气驱、空气驱。

泡沫驱是指以泡沫为驱替介质的采油方法。在泡沫驱油过程中,泡沫能有效的改善非均质储层的流体流度比,提高波及效率,同时泡沫还具有一定的洗油能力。随着我国油气开采的发展,泡沫驱已经成为三次采油技术重要的发展方向。

气体泡沫驱技术[2]是将空气驱和泡沫驱有机结合起来,具有调剖和驱油双重左右的采油技术。泡沫是指由微溶性或不溶性的气体分散于于液体形成的分散体系。泡沫是气泡的聚集物,单个气泡则由液体膜包围气体形成,其中液体是分散介质(连续相),气体是分散相(不连续相)。

气液两相泡沫通常由气体、淡水、起泡剂及稳定剂组成。气相常见成分为空气、烃类气体、N2及CO2等。空气泡沫驱提高采收率的机理为:

(1)提高驱油效率:发泡剂本身是一种表面活性剂,能大幅度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增加油对岩石表面的润湿角,有利于提高驱油效率。

(2)封堵调剖作用:当泡沫进入地层时,先进入高渗透层,由于贾敏效应,流动阻力将逐渐增加,所以随着注入压力的变大,泡沫可依次进入低渗透层,提高波及系数。同时,泡沫中的气泡形状是可变的,因而可以进入和填塞各种结构的孔隙,把不连续的残余油驱出,从而提高微观波及效率。

(3)提高油层能量:注入的气体能够补充地层能量,提高油层油层压力。

2.BS-12起泡剂及气体泡沫驱的应用

2.1 BS-12起泡剂

起泡剂通常是一种活性十分强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3]。起泡剂BS-12的合成原料为石油化工产品,其来源广泛。产品外观为棕黄色油状透明液体,稳定性较好,微溶于水,能溶于其它有机溶剂,属可燃有机物质。主要成分为高级脂肪醇及有机含氧化合物,烃值200~220mgKOH/g,密度0.85~0.89。

2.2起泡剂在常规稠油油藏三次采油的应用

本文分析BS-12起泡剂在某常规稠油油藏三次采油的应用,进一步说明其科学性。

该油田为复杂的断块油藏,具有高温(95℃)高矿化度(大于30g/L)的特性。储层孔隙度6.3%~21.8%,平均为13.2%;渗透率为0.22×10-3~342.4×10-3m2,平均24.77×10-3m2;渗透率值平面变化较大,平均级差达10倍以上,渗透率变异系数为0.98,储层非均质性很强。因此根据油田开发实际情况,调整原注采井网并进行CO2驱先导试验。

具体实验方法为:

(1)配制起泡液。

在模拟回注水中加入起泡剂BS-12,配成不同浓度的起泡液。

(2)起泡性能测定。

将20mL配制好的泡沫液置于刻度量筒内,用丝网上下搅动100次,测量其形成的泡沫体积和泡沫的半衰期。

(3)驱替程序。

进CO2密封性测试,确认模型密封性及渗透性良好;测孔隙体积和孔隙度;将饱和水的模型装入高压岩心夹持器中,保持围压大于内压2MPa,恒温12h以上;用回注污水驱替;记录基础压力,测模型水相渗透率;按1:1水气比同时注入0.5%泡沫液和CO2气,连续记录压力变化,直至压力稳定,计算阻力因子;用回注污水继续驱替,记录压力变化直至压力稳定,计算残余阻力因子。

实验结果:

起泡剂YFP-1在不同温度、矿化度、pH值、含原油量等条件下的起泡性能见下表1。结果说明, 起泡剂性能随着温度、含盐量、pH值和含油量增加均下降, 但YFP-1起泡液仍具有较好的耐温抗盐能力, 适用的pH值为6~7, 能够满足油田实用要求。

表1不同因素对BS-12溶液起泡性能的影响

3.结论

目前我国陆上大部分主力油田相继进入开发中后期,在此形势下,动用和开发好稠油油藏,是我国油气开发的重要内容。目前主要的低渗三次开发采油技术主要有:聚合物驱、热采、气驱、泡沫复合驱等三次采油技术。

泡沫驱是指以泡沫为驱替介质的采油方法,能有效的改善非均质储层的流体流度比,提高波及效率,已经成为三次采油技术重要的发展方向。本文介绍一种BS-12起泡剂,能大幅度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改变岩石表面润湿性,具有较好的耐温抗盐能力,建议在油田推广。

【参考文献】

[1]廖广志.常规泡沫驱油技术[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9:1- 50.

[2]郭万奎等.注气提高采收率[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

[3]郭万奎,程杰成,廖广志.大庆油田三次采油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2,2l(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