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内部控制

2013-04-12

黑龙江科学 2013年2期
关键词:人力资源战略企业

胡 明

(黑龙江省科学院大庆分院)

新修订颁布实施的《会计法》,提出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要求,并提出会计工作中职务分离、重大事项决策与执行程序、财产清查和定期内部审计等规定。这些要求和规定从其实质内容来讲,是要加强各单位的内部控制。笔者就内部控制要素,内部控制的主要环节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重视内部控制理论和方法研究及内部控制的实务指导

内部控制是由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内部控制要素借鉴COSO(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of the Treadway Commission),COSO是全美反欺诈财务报告委员会下属的发起人委员会,该委员会于1992年颁布了《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提出了五要素的观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将内部控制的要素归纳为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5大方面。

内部控制可从企业层面和业务层面来控制。企业层面笔者主要介绍发展战略、人力资源、社会责任、企业文化的主要风险及制定实施环节和关键控制点。业务层面主要介绍研究开发控制。

1.发展战略控制

发展战略,是指企业在对现实状况和未来趋势进行综合分析和科学预测的基础上,制定并实施的长远发展目标与战略规划。企业发展战略是关于企业发展的谋略。企业发展是成长、壮大的过程,其中既包括量的增加,也包括质的变化。

(1)发展战略制定与实施中的主要风险

企业制定与实施发展战略主要应关注下列风险:

a.缺乏明确的发展战略或发展战略实施不到位,可能导致企业盲目发展,难以形成竞争优势,丧失发展机遇和动力。

b.发展战略过于激进,脱离企业实际能力或偏离主业,可能导致企业过度扩张,甚至经营失败。

c.发展战略因主观原因频繁变动,可能导致资源浪费,甚至危及企业的生存和持续发展。

(2)发展战略制定环节的关键控制点及控制措施

企业应当在充分调查研究、科学分析预测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宏观经济政策、国内外市场需求变化、技术发展趋势、行业及竞争对手状况、可利用资源水平和自身优势与劣势等影响因素,制定发展目标。企业应当根据发展目标制定战略规划,明确企业发展的阶段性和发展程度,确定每个发展阶段的具体目标、工作任务和实施路径。

(3)发展战略实施环节的关键控制点及控制措施

a.企业应当根据发展战略,制定年度工作计划,编制全面预算,将年度目标分解、落实;同时完善发展战略管理制度,确保发展战略有效实施。

b.企业应当重视发展战略的宣传工作,通过内部各层级会议和教育培训等有效方式,将发展战略及其分解落实情况传递到内部各管理层级和全体员工。互动双向沟通培训作为一项制度,必须贯穿于发展战略实施的始终。

2.人力资源控制

古今中外,在影响一个国家、地区、行业或组织发展的因素当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人力资源因素;国与国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力资源的竞争。企业作为创造社会财富的主体,其组织架构和战略目标确定之后,人力资源管理应当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

(1)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主要风险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至少应当关注下列风险:

a.人力资源缺乏或过剩、结构不合理、开发机制不健全,可能导致企业发展战略难以实现。

b.人力资源激励约束制度不合理、关键岗位人员管理不完善,可能导致人才流失、经营效率低下或关键技术、商业秘密和国家机密泄露。

c.人力资源退出机制不当,可能导致法律诉讼或企业声誉受损。

(2)人力资源使用与退出环节的关键控制点及控制措施

人力资源的使用与退出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人力资源使用机制,可以促进企业员工队伍充满活力,保证员工连续的职业生涯,并有利于企业人力资源符合企业发展目标,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双赢。同时,为了确保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使员工队伍持续保持优化状态,企业应当建立和完善人力资源激励约束机制,从战略层面、管理层面,理性对待人力资源退出,致力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系统良性循环。

3.社会责任控制

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应当履行的社会职责和义务,主要包括安全生产、产品质量(含服务)、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促进就业、员工权益保护等。

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不仅来源于外部压力,更是来源于企业内部的经营发展需要,因此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与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密不可分的。企业应当重视履行社会责任,切实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自身发展与社会发展相互协调,实现企业与员工、企业与社会、企业与环境的健康和谐发展。

(1)履行社会责任中的主要风险

企业至少应当关注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下列风险:

a.安全生产措施不到位,责任不落实,可能导致企业发生安全事故。

b.产品质量低劣,侵害消费者利益,可能导致企业巨额赔偿、形象受损,甚至破产。

c.环境保护投入不足,资源耗费大,造成环境污染或资源枯竭,可能导致企业巨额赔偿、缺乏发展后劲,甚至停业。

d.促进就业和员工权益保护不够,可能导致员工积极性受挫,影响企业发展和社会稳定。

(2)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环节的关键控制点及控制措施

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的规定,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建立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制度,认真落实节能减排责任,积极开发和使用节能产品,发展循环经济,降低污染物排放,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通过宣传教育等有效形式,不断提高员工的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意识。

4.企业文化控制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整体团队所认同并遵守的价值观、经营理念和企业精神,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行为规范的总称。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先生站在战略高度精辟指出,“国家富强在于经济,经济繁荣在于企业,企业兴旺在于管理,管理优劣在于文化”。可见,企业文化对于企业发展壮大的关键作用。企业有了积极向上的优秀文化,它就会重视创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赢得客户、打响品牌,正是由于企业文化在促进企业发展战略实现过程中的灵魂和支柱作用,在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中单独立项加以规范。

(1)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主要风险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至少应当关注下列风险:

a.缺乏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可能导致员工丧失对企业的信心和认同感,企业缺乏凝聚力和竞争力。

b.缺乏开拓创新、团队协作和风险意识,可能导致企业发展目标难以实现,影响可持续发展。

c.缺乏诚实守信的经营理念,可能导致舞弊事件的发生,造成企业损失,影响企业信誉。

d.忽视企业间的文化差异和理念冲突,可能导致并购重组失败。

建立符合企业自身特点和发展战略的企业文化,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大中型企业进行治理的重要内容。这样不仅能够解决会计信息失真、企业内部管理失控等问题,而且对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凝聚力,促进企业长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企业文化培育环节的关键控制点及控制措施

企业文化能够为企业提供长久深厚的发展动力。企业要获得长久稳定的发展,就必须建立起自己的信仰体系,让员工坚定地确认企业的战略目标、经营方针、管理规范等等,自觉地把自我价值与企业价值、个人命运与企业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企业文化可以从价值观、企业精神、伦理道德、管理宗旨到规章制度、员工行为、企业形象等方面,以规范严谨的方式,构建自己的体系,营造起企业的精神家园,为企业发展长久战略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和思想动力。

业务层面控制,是指综合运用各种控制手段和方法,针对具体业务和事项实施的控制。笔者主要探讨研究与开发控制。

5.研究与开发控制

研究与开发(以下简称研发)是指企业为获取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等所开展的各种研发活动。研发是企业增强竞争力的一个决定因素。为保证企业在市场中的领先地位,提高产品质量,企业界日益关注对于新产品的研究和开发。

(1)研究与开发活动中的主要风险

企业开展研发活动应当关注下列风险:

a.研究项目未经科学论证或论证不充分,可能导致创新不足或资源浪费。

b.研发人员配备不合理或研发过程管理不善,可能导致研发成本过高、舞弊或研发失败。

c.研究成果转化应用不足、保护措施不力,可能导致企业利益受损。

企业应当根据发展战略,结合市场开拓和技术进步要求,科学制定研发计划,强化研发全过程管理,规范研发行为,促进研发成果的转化和有效利用,不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2)立项与研究环节的关键控制点及控制措施

a.企业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对研发项目进行审批,重大研究项目应当报经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集体审议决策。审批过程中,应当重点关注研究项目促进企业发展的必要性、技术的先进性以及成果转化的可行性。

b.企业应当建立和完善研究成果验收制度,组织专业人员对研究成果进行独立评审和验收。企业对于通过验收的研究成果,可以委托相关机构进行审查,确认是否申请专利或作为非专利技术、商业秘密等进行管理。企业对于需要申请专利的研究成果,应当及时办理有关专利申请手续。

c.企业应当建立严格的核心研究人员管理制度,明确界定核心研究人员范围和名册清单,签署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要求的保密协议。企业与核心研究人员签订劳动合同时,应当特别约定研究成果归属、离职条件、离职移交程序、离职后保密义务、离职后竞业限制年限及违约责任等内容。

(3)开发与保护环节的关键控制点及控制措施

a.企业应当加强研究成果的开发,形成科研、生产、市场一体化的自主创新机制,促进研究成果转化。研究成果的开发应当分步推进,通过试生产充分验证产品性能,在获得市场认可后方可进行批量生产。

b.企业应当建立研究成果保护制度,加强对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业秘密及研发过程中形成的各类涉密图纸、程序、资料的管理。禁止无关人员接触研究成果。

c.企业应当建立研发活动评估制度,加强对立项与研究、开发与保护等过程的全面评估,总结研发管理经验,分析存在的薄弱环节,不断改进和提升研发活动的管理水平。

二、重视内部控制管理与现行体制、法规的协调统一

内部控制是企业的一项综合性管理活动,涉及组织、人事和业务多方面。在我国现行体制下,如何协调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是能否有效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因素。因此,财政部、审计署、中国人民银行、证监会、保监会、经贸委等部委应加强联系、协调管理。同时我国的干部管理体制决定了对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管理还需组织部、人事部的参与配合。另外,在我国内部控制法规建设中还应注意相关法规的统一,例如在《公司法》、《证券法》、《会计法》及其相关行政法规涉及内部控制时,对其概念、内容、方法等表述要统一规范,避免各成体系或相互矛盾。

总之,加强内部控制管理与现行体制、法规的协调统一对加速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发展、更好地发挥其作用有着积极的意义。

猜你喜欢

人力资源战略企业
企业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战略
让人力资源会计成为企业的“新名片”
战略
宝鸡:松绑人力资源
试论人力资源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