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书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及发展途径

2013-04-12吉素丽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3年6期
关键词:图书馆建设文化

□文/吉素丽

(洛阳理工学院 河南·洛阳)

在人类数千年的发展历史中对人类的社会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人们将其誉为人类的百科全书,人类灵魂的宝库,没有围墙的大学,等等。图书馆是知识的海洋,精神食粮的存储库。1975年在法国里昂召开了国际图联关于图书馆职能的科学研讨会,确认了图书馆在社会中保存人类文化遗产、进行社会教育、传递科学情报、开发智力资源等四项功能,这些功能使得图书馆天然地具有了在和谐社会中促进人类文明发展的社会功能,并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智力支撑。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十分艰巨而伟大的工程,对整个社会的发展提出了更新和更高的要求与任务,图书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图书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用先进文化引导社会平稳进步,对社会各方面的影响及作用。

图书馆作为社会公益性事业机构,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应该义不容辞地承担起义务为和谐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在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担负着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精神支柱、思想基础和智力支撑的历史使命,图书馆作为先进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责无旁贷。

(一)图书馆是和谐社会发展的文化阵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组织的三位一体是构造和谐社会缺一不可的社会因素和基石,社会的和谐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全体社会成员的道德素质,在现代构建和谐社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道德素质,图书馆作为保存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地方有着重要的作用,它能寓教于乐,从不知不觉中可以对人们起到一个潜移默化的作用,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是图书馆这个积淀了大量人文资源的百科全书,作为一种宝贵的人文精神和人文资源成为了今天构建和谐社会最终端、最直接、最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精神产品,因此这里汇集了大量追求文化的人,这个建筑体系中集中了中外各家的客观思想和观点,同时来到图书馆的人也都是为了查找追寻一定的文化知识,人类的精神成在这里得到汇聚、展示和延续。

(二)图书馆是和谐社会的文化集散地。图书馆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阶梯,就像一座蕴藏极为丰富的知识宝库,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在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图书馆作为社会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传播者,与整个社会的信息化进程关系密切,一个富强文明的社会一定需要一个馆藏丰富、方便快捷、构建合理的图书馆体系,可以说,图书馆是和谐社会文化建设的基础设施。

在现代图书馆的四项基本功能中其中之一便是社会教育功能,因此图书馆作为教育机构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是在当今社会知识不断变化,新的信息资源层出不穷的情况下。据资料统计,新毕业的大学生在进入社会一年后,其所在学校学习的知识老化约15%,五年后约50%~70%,也就是说,一般人在大学毕业后8~10年内就应该把知识全部更新,这样“终身学习”成为社会和个人的共同选择,使得图书馆真正成为没有围墙的大学。

在现在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作为没有围墙的大学,正是人们收集资料、更新知识、进行发明创造的基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掌握得越多,整个社会的发展状况也就会趋于完善。马克思、恩格斯预示未来的本质社会是“自己联合体”,是“以每个人的全面的自由发展作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毋庸质疑,以后的图书馆将为个人发展提供越来越大的支持,个体具有了活力,整个社会才能有活力,而社会具有活力正是和谐社会的特征之一。

(三)图书馆是和谐社会安定团结的知识后盾。图书馆在创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就是引导社会平稳过渡,具体表现就是有利于移风易俗,促进社会安定团结。古语有“读书安邦治国”,“读书明理”等,都说明阅读能使人步入正道。当人们走进图书馆的时候便会肃然起敬;当人们和其他读者一起寻觅知识的时候,这里便成为人们心灵的“圣地”。

尤其在极速发展的今天,吸毒、卖淫嫖娼、赌博等日益成为社会弊病的时候,图书馆作为一种“公益性”的建筑,具有社会福利性,尤其是在我国民主政治法制越来越健全的社会主义时代背景下,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图书馆的公益性越来越明显,涉及的范围也越来越广,不论出身年龄、性别、面貌,图书馆向全社会成员平等地开放,这不仅促进了社会的公平公正,而且满足了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这样就把很多人从麻将桌上“拖”下来,让人人爱读书,喜欢走进图书馆,这样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的安定团结就顺理成章。例如,福田区作为深圳市一个区,胸怀构建和谐社会大志,从建设学习型社区、营造书香社区、大兴学习之风入手建设和谐福田。他们借15个村城市化改造的机会,充分利用自身丰富的文化教育资源,扶持发展辖区文化培训业,完善区、街道、社区三级文化教育网络。同时,开放市、区新的图书馆及各街道文化站,为福田人学习搭建起优良的平台。2002年,福田区图书馆创新并推进“总分馆制”的办馆体制,突破性地扩大了服务覆盖面,极大方便了社区群众。2002~2004年福田区图书馆举办“深圳读书月”、“读书沙龙”和“福田书香之家”评选等各类读书学习活动60余场,参与人数近15万人次。福田区提高才智、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为社区文明增添了缕缕芬芳,有力地促进了和谐社会的建设。

二、创新图书馆工作,建设一个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有作为的图书馆

图书馆是一个城市的风景线,它本身就是一个文化设施,对一个国家、一座城市而言,图书馆实在是太重要了。萧伯纳曾经说过:图书馆是人类的头颅,在一个国家、一座城市,如果看不见这样一颗头颅,不是拿掉了文化的记忆,失掉了生命的重心么?因此,想要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好的作用,就不能没有图书馆。

(一)构建和谐社会包括很多内容,但最根本的是提高全民族的文明素质和文明程度。读书明理,修身齐家治国都离不开文明素质的提高。发展图书馆事业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我们不能偏颇地把建设小康社会单纯理解为经济发展发达,从发达国家、城市的经验看,小康社会还包括文化事业的协调发展。图书馆的环境是图书馆人文精神的主要体现,一个干净优美的环境是吸引读者去图书馆的第一要素,同时还有图书馆员的服务态度、业务水平、服务方式等,这些是图书馆的形象,其本身就是图书馆人文品位的体现。一个图书馆必须要有优秀的图书馆员,馆员要待人和气,服务热情,要有较高的知识结构和文化素养,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服务质量,才能顺利地开展各种文化活动,馆员代表的是图书馆的气质和品位,而图书馆的气质和品位代表一个社会国家和民族的气质,它对社会个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不容忽视的。这是因为:

1、图书馆在实际开展工作中,通过对图书馆的设计编排馆员的服务态度等体现出的高雅宁静的形象,本身就是以身示范,服务于人的效果。

2、图书馆里的读者营造出来的刻苦钻研,奋进向上的氛围,对个人的鞭策,对整个社会的启迪能够达到潜心修学,静心思远的效果。

3、图书馆以其自身的藏书和资源为公众服务,并在潜移默化中对社会整体知识结构和文化底蕴进行完善培育。就是这样,图书馆在事实服务过程中,通过辛勤劳动和信息产品的增加,赢得了广大读者的赞赏、认同,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

(二)图书馆有优势、有能力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作用。为了进一步扩大效绩,继续有所作为,应创新图书馆工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建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构建全民读书网络。建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创建全民学习的氛围,这是知识时代的必然趋势,图书馆应整体行动起来,投入到共建共享工程中来,因为图书馆共享网络是由多个成员共同参与组成的一个系统,它不只是一个单纯的计算机网络,是一个由多种因素共同起作用的复杂系统工程,从小到大、从专业到综合、从局部到整体,是它发展的自然规律。我们每个图书馆都应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认识其重要性和重要意义,自觉地、主动地参与其中,为全民教育办实事、办好事、办急需的事。这是全民教育中的基础教育的需要,也是提高教育的需要。图书馆一定要担当起社会教育、全民教育的义务和职责,把知识、信息网络送到每个公民、每个家庭、每个企业乃至每个团体里去,让每一位社会成员都能就近、就地、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2、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提升服务质量,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英国图书馆学家Frederjck J·Frjend指出:图书馆的使命是用户需要图书馆服务时,为其提供情报服务。……我们不需要新的使命。”可见,以人为中心便是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的唯一目的。但我们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更需从多角度、多细节来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提升图书馆的服务质量,让每一个用户都没有距离感,犹如宾至如归的感觉。让不同阶层、不同层次的读者来到图书馆能享受到同样的礼遇,从而在竞争与发展中赢得读者,使图书馆发挥更大的作用。来图书馆的读者越多,说明文明理念越深入人心,社会文化整体素质越高,图书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其他社会效益方面的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

3、建立高层次图书分馆制,促进和谐社会发展。随着和谐社会发展的进程,政府也加大了对社区和乡镇发展建设的力度。经调查,由于乡村图书馆藏书少,或者根本就没有图书馆,即使有,由于书籍的购置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大多名存实亡,文化跟不上经济的发展。为此,基层图书馆可以和市图书馆或高校图书馆相结合,由这些素质高的图书馆进行管理培训工作,定期指导图书业务工作。根据各基层的实际需求统一学习著录加工。市图书馆或高校图书馆可以在社区基层小分馆建设基层特色的文献资源体系,开辟新的服务项目,达到资源共享,推动基层文化建设,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从而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4、采取有效措施,建设学习型社会,进而推进和谐社会的建构。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是我国根据新世纪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提出来的。建设学习型社会是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图书馆在建设学习型社会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主要有社会学习潮流的引领作用、全民学习氛围形成的推动作用、信息服务的提供作用、继续教育开展的支持作用、提升社区图书馆功能的辅导作用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全社会提出的要求,是历史赋予每一个行业的职责,是人民对文化的信任。图书馆只要能认清责任、积极行动、大胆创新,就一定会大有作为。

[1]韩楠.新时期图书馆与和谐社会的文化建设[J].江西图书馆学刊,2005.3.

[2]易建华.试论图书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J].文化论坛,2005.22.

[3]王建芳.图书馆应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智力支撑 [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6.

猜你喜欢

图书馆建设文化
年味里的“虎文化”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图书馆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