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

2013-04-12潘新卫

湖北教育 2013年12期
关键词:人本化现代化制度

● 潘新卫

笔者认为,教育现代化是基于开放性信息化条件下的人本课堂和享有平等尊重条件下现代学校文化合力生成的促进人的现代化的教育。

首先,教育媒介的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基础,它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教育手段的现代化,一个是教育内容的现代化。

教育手段的现代化就是开放性信息化条件下的教学。现在各学校使用的交互式电子白板是一个基础性工程,但这只是实现了单人单机的交互。在这个基础上,还应该具有更加开放的特点,让每一个学生和教师都可以同时通过这个平台实现交往互动,从而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开放性可以让这个平台享有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和更便捷的解决实际问题的途径和方式,让教师和学生享有更多高质量的教育。

教育内容的现代化就是要优化课程体系,让课程更加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课程应该基于未来生活的需要而开发更具个性化的内容,从而培养创新型人才。

其次,教育理念的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关键。它包括教师的现代化和教育方式的人本化。

没有教师的现代化就不会有教育的现代化。因为一切现代化的实施,都离不开人,教育现代化离不开教师。现代化教育媒介的使用需要掌握现代技术的教师,更重要的是现代教育理念的实施需要有相应教育理念和实施能力的教师。教师现代化,包括教师教育理念的现代化、教师知识结构的现代化和教师能力的现代化。

教学方式的人本化,就是尊重教育的属人性。教育的对象是人,不是物。教学不应该有统一的模式,因为没有一种教学模式可以适用于所有学生、所有学科。教学方式的人本化就是教师把学生视为完整的个人进行教育,不拘泥于单纯的学科知识能力的培养,注重课堂教学的育人功能,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的见识,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第三,教育管理的现代化,这是教育现代化的保障。它包括现代学校制度的建立和现代学校文化的构建。

现代学校制度的建立,可以实现教育从“路径依赖”到制度创新的变革。“路径依赖”意指“人们过去的选择决定了现在可能的选择”。“路径依赖”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一旦进入某种路径,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从最简单的意义上看,“路径依赖”可能意味着某种坏的或无效率的制度产生。时代发展需要我们打破“路径依赖”,大胆进行制度创新。由于渐进性制度变迁属于单项的制度变迁范畴,政府更多地着力于从外部为学校的均衡发展创造条件,却缺少激发学校内部办学活力的制度设计,所以这种变迁路径在缩小校际间的条件性差异方面是有益的,但也作用有限。现代学校制度的建立可以让现代化的教师在现代化的教育媒介的帮助下,更好地实现教育的目的——促进人的现代化。

现代学校文化的构建,可以让教育从脱离儿童到回归儿童,赋予儿童尊严和幸福,让教育成为一种快乐的生活方式,以期达到教育的最高境界。现代学校文化可以更加有效地激励师生自发自觉地实现人的现代化以达成教育的目的。现代学校文化所包含的评价、激励、导向机制和环境的影响力都可以在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激发出更大的能量,以促进人的现代化。

教育现代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国家层面进行顶层设计,强化标准。国家要加大投入,解决基础性的保障条件,师范院校和继续教育部门应加强教师的培养。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要结合本地实际,进行开创性的探索和实践,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步伐。

猜你喜欢

人本化现代化制度
边疆治理现代化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面向人本化的高校教育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高校青年教师思想道德教育人本化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人本化”模式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