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幼儿教师流失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基于需要层次理论的视角

2013-04-12何婷婷侯纯珍黄胜梅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幼儿教师幼儿园农村

何婷婷,侯纯珍,黄胜梅

(华中师范大学院 教育学院,武汉 430079)

农村幼儿教师流失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基于需要层次理论的视角

何婷婷,侯纯珍,黄胜梅

(华中师范大学院 教育学院,武汉 430079)

农村幼儿教师流失严重是阻碍农村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一大因素,依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农村幼儿教师工资低、福利差、社会地位低、压力大、专业发展机会少,无论是低级需求还是高级需求都不能满足,必然导致其流失。所以,要改善流失的状况,政府必须加大对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的投入,制定最低工资标准,健全管理体制,完善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通道。

农村幼儿教师;流失;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农村幼儿教育事业一直是我国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要重点发展农村幼儿教育,把发展幼儿教育纳入城镇、新农村建设规划。而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四大要素之一,其队伍的稳定性对教育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目前,我国农村幼儿教师流失现象严重,2011年本课题组抽取了安徽省淮南市94所乡镇农村幼儿园(班)进行调研,其中在2006-2010年这五年期间幼儿教师共流失627人,平均流失率为15.66%,流失率相当高。农村幼儿教师大规模流失的背后必有动机,而需要是动机的诱因,是行为的源泉。本文依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系统地分析农村幼儿教师流失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策略。

一、基于需要层次理论的农村幼儿教师流失原因分析

需要层次理论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的动机理论》中提出的。该理论认为人的需要由五个等级构成,依次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前三种属于低级需要,直接关系到个体的生存,通过外部条件可以满足;后两种属于高级需要,不是维持个体生存所绝对必需的,但与个体的健康成长密切相关。高级需要比低级需要复杂,须通过内部因素才能满足。①彭聃龄:《普通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329-330页。

这五种需要都是人的最基本的需要,最终成为激励和指引个体行为的力量。而且,需要的层次越低,力量就越强,潜力就越大。当低一级需要得到基本或部分满足之后,就不再具有驱动作用了,高一级的需要就产生了,由于高级需要是从个体的内部才能得到满足,是无限的,因而产生的作用更加持久。

(一)生理的需要

生理的需要,是指人对食物、水、空气等的需要,它们是最重要的,也是最有力量的。②彭聃龄:《普通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329-330页。对于幼儿教师而言,生理需要直接与其生活来源,也就是工资挂钩。近年来,尽管教师的待遇在不断提高,但与其他职业相比仍然偏低。此次调研中发现有80.7%的流失教师在农村幼教机构工作时月基本工资在600元以下,有16%的教师月收入在600-800元之间,工资在800元以上的仅占3.3%。而且,很多农村幼儿教师每年只领10个月工资,这不仅与《教师法》规定的“教师寒暑假期带薪休假”相违背,更是让原本就领微薄工资的幼儿教师的生活雪上加霜。2010年,一封来自西安市长安区一名农村幼儿教师的信真正道出了广大农村幼儿教师的困境。①人民网:一位乡村幼儿教师的来信28年教龄换来300元月薪[EB/OL].http://edu.people.com.cn/GB/12738190.html.2011-11-20.这名农村幼儿教师从1982年工作到2010年,28年的教龄,如今也只有300元的月薪,一次感冒就得花掉一个月的工资,自己一个人的基本生活都难以保障,更不用说养家糊口了。如果一项工作连最基本的吃、穿、住、用这样的需求都难以满足,又有谁会留恋呢?又有谁能坚持下去呢?最低级的生理需要得不到满足,它带来的力量也是巨大的,所以,工资待遇极低是导致农村幼儿教师流失的主要原因。

(二)安全的需要

安全的需要,表现为人们寻求稳定、安全、有秩序、受保护、免除恐惧和焦虑等。②彭聃龄:《普通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329-330页。具体而言就是社会稳定、工作稳定、生活有保障。农村幼儿教师是我国教师群体中最边缘的人群,无安全、稳定可言。他们一般户口在农村,身份是农民,却从事教师工作。1986年以前,他们还可“参照”小学民办教师的政策,享受一些待遇。然而1986年之后教育部通过“关、转、招、辞、退”等多种方式,逐渐取消国家民办教师。因此随着中小学民办教师名称的消亡,我国二十几万农村民办幼儿教师就失去了参照对象,工资没有最低标准,③蔡迎旗,冯晓霞:《我国幼儿教育财政体制的沿革与创新(下)》,《学前教育研究》2006年第2期,第36页。能有多低就有多低,且没有保障,不合理地扣发、迟发屡见不鲜,更不用说医疗保险等“五险一金”了。此次调研中,87.8%的人在离职前没有任何奖金。没有一人离职前由其他部门或原单位为其购买了养老、生育、医疗、住房、工伤或失业等某项保险和救助项目。育龄老师能带薪休产假的也无一人,基本是上一天班拿一天报酬。

(三)归属与爱的需要

归属与爱的需要,是指一个人与其他人建立感情的联系,如交朋友、追求爱情、参与集体组织并在其中获得某种地位等。④彭聃龄:《普通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329-330页。如这一需要没得到满足,个体就会产生孤独感。与其他职业相比,教师职业实际上是一项“孤独的职业”,农村幼儿教师更是如此。2008年,农村师幼比高达1:50⑤教育部发展规划司:《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01—2008年)》,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第2001-2008页。,一个教师面对50多个幼儿,不仅仅有教学任务还有保育(吃、喝、睡、大小便等)工作。农村幼儿教师工作时间长,任务重,几乎没有时间与家人、朋友交流。而且,由于农村幼儿教师的工资低、待遇差,很多教师的家人和朋友都不理解和支持这项工作,所以,农村幼儿教师上班时面对的是繁重的工作压力,下班后又没有家人、朋友的情感安慰和精神支持。此外,农村幼儿园多为民办园,民办园管理体制尚不健全,许多幼儿园是谁出钱谁当家,实行家长式的管理,教师的去留、奖惩就在园长一句话,教师在园总是提心吊胆或者持有“大不了走人”的态度,可见,农村幼儿教师归属与爱的需要也不能很好地得到满足。

(四)尊重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包括自尊和希望受到别人的尊重。正如上文所讲,农村幼儿教师长期处于身份不明的尴尬状态,他们既非公办教师,也非民办教师。身份尚且不明确,何来社会地位和尊重呢?在农村,幼儿教师被定位为“只是带着孩子玩玩、唱唱、跳跳,不必太在意”的角色,人们忽视教师的专业性,极大地影响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进而导致低的教学效能;世人的轻视也挫伤了农村幼儿教师特别是年青幼儿教师(农村幼儿教师流失年龄偏年轻化:此次调研中,流失的幼儿教师25岁以下的占70.1%,26-35岁占16.0%,36-45岁占7.2%,46岁以上占6.7%。)的自尊。在谈恋爱时,一听说对方是幼儿教师就直摇头;上街买东西,一开口讲价,别人就说“一看就知道是幼儿园老师”。自尊受挫加上别人的不尊重,很多农村幼儿教师,特别是青年骨干教师放弃了原有专业,选择更体面的工作。被调研的农村流失幼儿教师离职后到工厂或企业打工的比率最高,达到44.3%,到城市幼儿园工作的占36.6%,到小学或初高中工作的占10.8%,其他单位和未就业的比率分别为6.2%和2.1%。

(五)自我实现的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指人们追求实现自己的能力,①彭聃龄:《普通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329-330页。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对生活的期望,从而真正感受到生活和工作的意义。尽管农村幼儿园教师工资低、待遇差、压力大、社会地位低,但是仍有一批热爱这份事业的人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支撑他们的正是理想的力量,自我价值的实现,幼儿教育这个专业最终目标就是促进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孩子们灿烂、天真的笑脸就是教师最大的成就。所以,纵使每月300元工资,纵使没有任何保险,纵使家人、朋友都不支持,还是有人为此事业奋斗着(上文所述的西安市长安区的一名农村幼儿教师就坚持了28年)。但是,这样的现象很少,毕竟能跨越低级需要,直接实现高级需要的人不多。一个事业的发展要靠个人道德水平来维持,确实不具有可持续性,这也显示了社会体制和保障体系的缺陷。农村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很困难,大多数教师都没有评职称、培训、参赛评奖的机会,甚至没有了解国家幼教政策和信息的渠道。此次调研显示,淮南市农村流失幼儿教师没有外出培训和学习机会的占调查总数的79.3%,仅有1-2次培训和学习经历的占14.6%,而参加培训和外出学习3次以上仅占6.1%。其中,外出培训和学习经费完全由自己承担培训和学习经费的占82.2%。另外,由于农村信息闭塞和资源短缺,农村幼教机构较少开展园内教研活动和园外互动交流活动,对于教师的教学技能不太重视,也无职称评定、评奖评优的机会。

幼儿园作为组织,教师是其成员。组织与成员是一体的,组织提供支持的环境,成员因得到激励而做最大的奉献,双方相得益彰。相反,组织提供的环境不能满足成员的需求,成员必会消极工作甚至离开组织。目前,农村幼儿园为幼儿教师提供的环境极差:工资低、福利差、社会地位低、压力大、专业发展机会少,无论是低级需求还是高级需求都不能满足,这必然会导致教师流失,转向其他职业寻求满足。

二、基于需要层次理论的农村幼儿教师流失的解决对策

目前,我国农村幼教机构主要有四类:一是乡镇中心幼儿园,属于公办,但数量非常少。二是集体办园。三是附设于小学的学前班,四是纯私立的个体户办的幼儿园。其中民办园数量最多,但聘请的教师工资低、待遇差,教学效能自然不高,导致幼儿园质量差,稍有经济条件的家庭就舍近求远,将幼儿送往县里的幼儿园,所以农村大多数幼儿园接收家庭条件差的幼儿,收费低,效益差,这又直接决定了教师的工资低、待遇差。因此,教师工资低,幼儿园质量差,幼儿园生源差,幼儿园效益低,教师工资低。这就是一个恶性循环!根源就在教师的工资。而工资对于教师个人来说,也是最低级的需求。所以,保障工资是目前解决农村幼儿教师流失的突破口,在保证其最基本的生活无虑的基础上,再逐步采取措施,满足其高级需求,从而解决农村幼儿教师流失严重的问题。

第一,政府加大投入。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会引起区域性教育发展不平衡,在我国,从解放到现在,教育经费投入一直都有“城市中心”的价值取向,国家把30%的教育经费用于70%的农村教育中,②汪少英:《农村乡镇幼儿教师流动问题的研究——以湖北省汪集镇为例》,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农村教育中又以义务教育为发展重点,这对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是很不利、很不公平的。政府投入少,市场又有需求,这样就容易出现大量低质幼儿园。当然,政府不可能、也没必要在短时间内建立足额的公立幼儿园来满足农村幼儿教育的需求,所以,为了提高民办园的质量,政府可以提高民办园教师的工资为突破口,并落实教师相关的社会保险。只有解决了生活问题,无后顾之忧,生理与安全的需要得到满足,才能吸引优秀教师,才能保证教师队伍的稳定。

第二,制定幼儿园教师最低工资标准。中山市2009年10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的《中山市镇区幼儿园教师工资指导意见》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意见》中明确规定了在职幼儿教师工资的最低标准:18000/人/年,即1500/人/月(不含单位为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险金额)。为了贯彻落实,将2009年10月1日至2011年9月1日作为过渡期,在此期间能落实最低工资标准并年检合格的幼儿园,市里一次性奖励1万元。2011年9月1日后,全市所有幼儿园都要严格执行幼儿园教师最低工资标准,并将其作为幼儿园年检合格的必达指标。《意见》没有地域(城区和农村)和体制(公办和民办)限制,所有幼儿园一视同仁,均需严格落实。①冯婉燕:《〈中山市镇区幼儿园教师工资指导意见〉解读》,《幼儿教育》2010年第3期,第32-33页。这对于中山市幼儿教师来说是个振奋人心的事情。全国各地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最低工资标准,以保障农村幼儿教师的工资。政府在加大投入的同时必须出台相关政策、采取相关措施以保证落实。

第三,健全幼儿园内部管理。良好的就业环境可以增强人们工作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无论是公办还是民办,都要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幼儿教师工会和代表大会的作用,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幼儿园制度的制定、修改要充分听取教师们的意见,而不是园长一人说了算,这样既增强了教师们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执行制度时也更加有效。以人为本的管理还要注意创建温馨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园所文化。幼儿教师队伍一大特点就是女性居多,对于情感的依赖性更强。管理者要营造具有“人情味”的幼儿园,比如组织教师们开个茶话会,增加交流;留心生病或失落的教师,及时给予问候;视察教学活动时,一个赞赏的眼光等等,这些小小细节都能让教师感受到家的温暖,满足其归属与爱的需求。

第四,完善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通道。专业发展通道畅通,教师才会有好的职业规划,觉得工作有“盼头”。首先,实行幼儿教师资格准入制度。严把入口关,坚持持证上岗。新聘教师必须具有幼儿园教师资格证方可参加工作;已在工作岗位却无证的教师,幼儿园允许并且帮助其在一定期限内参加培训,通过考核,获得资格证。持证上岗可以防止学历、素质不合格的人员流入幼儿教师队伍,同时也增强了幼儿教师的专业感、自尊感:幼儿教师是一个和医生、律师一样神圣、专业的职业,并非人人都可以代替的。此外,还要加强农村幼儿教师的师资培训,促进其专业成长。各地方应将幼儿教师的在职培训纳入中小学继续教育的规划中。目前针对农村幼儿教师的“国培计划”已经开始,四川省的“置换脱产研修”培训模式具有推广意义。由于幼儿教师整体不足,四川省让师范院校学前专业高年级的学生到幼儿园顶岗实习,把幼儿园的教师置换出来,进行三个月的在职脱产集中研修,既保证老教师培训到位,也能够培养新教师。②江芸涵:《我省将培训5400名农村幼儿园“种子”教师[EB/OL].http://www.foods1.com/content/1320228/.2011-11-20.同时,还可以建立园本培训,由教育部直属师范院校、教育学院或教师进修学校的老师每年到农村幼儿园对其教师进行培训。③于冬青,梁红梅:《中国农村幼教师资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对策》,《学前教育研究》2008年第2期,第13-16页。此外,还要出台相关政策保障农村幼儿教师的职称评定及评优评先。

The research on teachers losing of p reschool education in rural areas

HE Ting-ting,HOU Chun-zhen,HUANG Sheng-mei

The teachers losing of preschool education in rural areas is a serious obstacle to the development of preschool education in rural areas.Based on the 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low wage,bad welfare,big pressure,lack the chance of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these can't meet the low-level need of the teachers,neither do the senior,so they quit.To improve the condition,the government should add investment to the preschool education in rural areas,make m inimum wage standard,perfect the management system and make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channelmoving.

the teacher of preschool education in rural areas;losing;the 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

G615

A

1009-9530(2013)02-0044-004

2012-11-29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安徽省农村幼儿教师流失及管理研究”(2011sk374)

何婷婷(1988-),女,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学前教育研究。侯纯珍(1963-),女,淮南市田家庵区第六幼儿园园长。黄胜梅(1983-),女,淮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讲师,主要从事学前教育与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幼儿教师幼儿园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我爱幼儿园
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欢乐的幼儿园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爱“上”幼儿园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