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库全书》纂修的体例对藏书用书的贡献

2013-04-11汤宪振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3年9期
关键词:乾隆帝用书体例

汤宪振

(鞍山师范学院图书馆,辽宁 鞍山 114005)

《四库全书》是在乾隆年间中期,为了加强文治、长治久安,由乾隆帝亲自指挥主持纂修的,中国历史上最大一部综合性丛书。《四库全书》纂修与庋藏的最大历史价值是不仅保存了文献典籍,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而且对当时和后世文化发展及学术研究产生很大的影响。《四库全书》纂修的最大历史价值的实现,与《四库全书》纂修的体例有着直接密切关系。《四库全书》纂修的体例保障了《四库全书》藏书用书,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四库全书》纂修过程是“寓藏于修”。从确定《四库全书》纂修的体例,到《四库全书》纂修告成后抄录七份,和在《四库全书》纂修过程中编纂的《四库全书总目》,以及建造恢宏“内廷四阁”与“江浙三阁”,皆为了庋藏好利用好《四库全书》。

1 《四库全书》纂修体例的确定

体例是指著作的编写格式,文章的组成形式。乾隆帝既确定了《四库全书》编写格式为丛书,又明确指出《四库全书》组成形式应继承和发展四部分类法。

1.1 乾隆帝确定纂修巨著为丛书

《四库全书》纂修采用什么体例,是直接关系到藏书用书的一个根本性的大问题。历史上明代纂修的《永乐大典》、清代纂修的《古今图书集成》两部巨著皆为类书。乾隆帝总结分析了明清两代官府组织纂修的两部大型类书——明《永乐大典》、清《古今图书集成》在纂修体例上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乾隆三十七年(1772)正月初四奉上谕:“如康熙年间所修图书集成,全部兼收并录,极方策之大观;引用诸编,率属因类取裁,势不能悉载全文,使阅者沿流溯源,一一征其来处。”[1]三十八年(1773)二月十一日奉上谕:“昨据军机大臣议复朱筠条奏校核永乐大典一折……。兹检阅原书卷首序文,其言采掇蒐罗,颇称浩博,谓足津逮四库;及核之书中,别部区函,编韵分子,意在贪多务得,不出类书窠臼。是以踳驳乖离,于体例未能允协。”[2]乾隆帝认识到《古今图书集成》和《永乐大典》两部大型类书的不足和缺陷,尤其是类书在文献典籍保存上欠缺完整性,用书者不能直接阅到全文,尚需沿流溯源。一一征其来处,既不方便又浪费时间和精力;对于藏书管理者而言,既不能庋藏全文,又不方便检索和查找。基于上述问题,乾隆帝决定纂修巨著的体例为丛书。丛书既能保证每本单独著作的完整性,又能保证各种门类的连续性。

1.2 确定纂修巨著丛书名称及编排组成形式

乾隆帝亲自确定纂修丛书名称《四库全书》。乾隆帝在其《文渊阁记》中撰写到:“故乃下明诏,敕岳牧,访名山,搜秘简,并出天禄之旧藏,以及世家之独弆,于是浩如渊海,委若邱山,而总名之曰《四库全书》。盖以古今数千年,宇宙数万里,其间所有之书虽多,都不出四库之目也。”[3]乾隆帝所要纂修的《四库全书》,要涵盖中华古今数千年,宇宙数万里浩如烟海的文献典籍。他确定《四库全书》编纂组成形式,博采众长,择善采用自汉刘向、刘歆父子《七略》所初步形成,到《隋书·经籍志》确立的四部分类法,即依“经、史、子、集”组成形式。乾隆帝任命纪昀等为总纂官,征召全国著名学者戴震等360 人参加纂修,四库馆员先后总计达4,186 人,如此浩大的纂修队伍是中国古代史上的第一次。《四库全书》纂修的体例是十分严谨醇备的,具有科学性、完整性、系统性。纂修体例确定后,遵循传统的四部分类法,并加以分层细化分类,共分四十四类,其中的十五类中又下分六十六子目(属)。纂修官们遵照《四库全书》纂修的体例,将浩如烟海、委若邱山的中华几千年文献典籍纂修成一部巨大的丛书,囊括了中国古代从先秦到清代乾隆前的文献典籍,构成了中华文献典籍的总汇。

《四库全书》纂修过程中,纪昀等纂修官遵照乾隆帝谕旨于乾隆三十九年(1774)至四十七年(1782)纂修了《四库全书总目》与《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并将其出版问世与《四库全书》匹配庋藏。《四库全书总目》纂修的体例是遵循《四库全书》纂修的体例撰写的。《四库全书总目》不仅为《四库全书》著录3,461 种书撰写了提要,而且也为存目书6,793种书撰写了提要,合计著录了10,254 种书的提要。存目书是指“止收书名,不录其书”,即指不完全符合当代统治者需要及价值标准的书。列存目书也与清乾隆帝为了控制《四库全书》纂修规模,加快纂修的速度有关。乾隆因年岁已高,要在离世之前完成《四库全书》纂修工作,故将六千多种书籍只列为存目书。《四库全书总目》共计200 卷,是中国古代最超帙的官府目录。《四库全书总目》卷帙浩繁,洋洋一万多种书提要,翻阅不便,于是在乾隆三十九年(1774)另行编纂《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只载某书若干卷,注某朝某人撰,检查较易,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编纂告成。《四库全书总目》和《四库全书简明目录》是在《四库全书》纂修过程中纂修的,其出版问世与《四库全书》匹配庋藏。

《四库全书》、《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四库全书简明目录》三者纂修的体例统一协同,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即藏书用书作出巨大贡献。

2 《四库全书》纂修的体例对藏书用书的贡献

《四库全书》纂修的体例对藏书用书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四库全书》纂修的体例,使清代庋藏丛书数量及门类创中国古代之最,中华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四库全书》纂修的体例是用书者的引擎,是学子们探知学问的门径。

2.1 《四库全书》纂修的体例,使清代庋藏丛书数量及种类创历史之最

据《四库全书总目》统计,“《四库全书》著录书籍3,461 种,79,309 卷;存目书籍6,793 种,93,551卷,总计10,254 种,172,860 卷”,这些书基本包括了乾隆以前中国古代的重要著作。“《四库全书》为中华文化渊薮,所收古籍之多,举世无匹。内容包括学术文化的各种门类,凡政治、经济、军事、哲学、历史、文学、艺术,以及天文、历法、算学、地理、水利、建筑、农业、医药、生物等几乎应有尽有”[4]。《四库全书》共有八份(含底本)。《四库全书》纂修过程一共抄录七份,分别庋藏于七阁,底本庋藏在圆明园的翰林院。此时清代官府庋藏丛书数量及种类已创中国古代之最。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四库全书》纂修全部告成,庋藏于七阁。先抄录四份分别庋藏于内庭四阁(北四阁):文渊阁、文溯阁、文源阁、文津阁。后续抄录三份,分别庋藏于江浙三阁(南三阁):文汇阁、文宗阁、文澜阁。如此做法,目的是保障《四库全书》能得以长久庋藏,以防某一地方遇天灾人祸,战乱外敌侵入,使之受损受毁和佚失;另一方面是为了使其得以广泛流传,提高藏书的利用率。《四库全书》纂修采用丛书体例把3,461 种分散文献典籍汇纂修成超帙综合丛书,历经二百年来的历史风云变幻,完好无损保存至今,并将继续流传,为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作出巨大贡献。

2.2 《四库全书》纂修的体例是藏书用书的航灯、引擎、门径

依《四库全书》纂修的体例编纂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和《四库全书简明目录》与《四库全书》匹配庋藏。它们既能使清代官府藏书管理者遵循详细书目分类,快捷方便检索到各种书籍;又能使学者由《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寻找《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由提要而得全书,用书者择其所需深读全文。《四库全书总目》使用书者能在浩瀚的书海中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丛书为读者直接提供了全文,避免了读者费时费力四处沿流溯源,寻找出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是集中国古代目录学之大成的书目,而且创新发展了目录学,为《四库全书》3,461 种、存目书6,793 种合计著录了10,254 种浩繁的典籍一一撰写了提要,这是中国文化史上的壮举。《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四部分类体系周密严谨,条理分明,纲举目张。总目分成经、史、子、集四部,在四部之下又分为四十四类,类之下再分六十六子目(属)。《四库全书》、《四库全书总目》、《四库全书简明目录》纂修的体例如此统一协同、严谨周密、条理分明、纲举目张,使其成为藏书管理者的航灯,用书者的引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为“四部之首各冠以总序,撮述其源流正变,以挈纲领。四十三类之首亦各冠以小序,详述其分并改隶,以析条目,如其义有未尽,例有未该,则或于子目之末,或于本条之下,附註按语,以明通变之由”[5]。《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为著录书和存目书的每本书撰写了提要,提要介绍了每本书的著者和书的内容并评说得失,而且撰写每本书的提要体例也是统一的:“每书先列作者之爵里,以论世知人;次考本书之得失,权众说之异同,以及文字增删、篇帙分合,皆详为订辨,巨细不遗;而人品学术之醇疵,国纪朝章之法戒,亦未尝不各昭彰瘅,用著劝惩,其体例悉承。”[6]《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为一万多种书按统一体例详尽撰写了提要,使用书者读了提要便知每本书的梗概内容,也略知文章的源流及得失,即为用书者提供了略知学问的指示门径。正如著名学者余嘉锡先生说:“余之略知学问门径,实受《提要》之赐。”[7]

乾隆帝指挥主持《四库全书》纂修的过程也是“寓禁于征”的过程,为了维护其统治,对所谓违碍、悖逆朝廷的书籍大清查、大扫荡,给藏书文化带来一场厄运。“据《禁书总目》、《掌故丛编》、《文献丛编》、《办理四库全书档案》诸书考之,在于销毁之例者,将近三千余种、六七万部以上”[8]、“种数几与四库现收书相埒”[9]。这是乾隆帝在藏书文化上犯下的罪过。乾隆帝指挥主持《四库全书》纂修对藏书文化应该说功过并存,但功绩还是主要的。

[1][2][4][5][6](清)永瑢等. 四库全书总目[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3]李希泌,张椒华.中国古代藏书与近代图书馆史料[G].北京:中华书局,1982.

[7]余嘉锡. 四库提要辨证[M]. 北京:中华书局.1980.

[8](清)姚觐元. 清代禁毁书目(补遗)[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57.

[9]孙殿起.清代禁书知见录·自序[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7.

猜你喜欢

乾隆帝用书体例
注释体例
注释体例
注释体例
注释体例
吃书与用书
皇帝偷枣
吃书与用书
清代西苑三海楹联研究
清乾隆后期饬禁剧曲策略的调整及撤局问题——兼谈乾隆帝对戏曲的真实态度
用书装饰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