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江二中:读好《孝亲》这本书

2013-04-10本刊主笔舒纾摄影扬帆

时代人物(新教育家) 2013年7期
关键词:温江孝亲二中

本刊主笔_舒纾 摄影_扬帆

温江二中:读好《孝亲》这本书

本刊主笔_舒纾 摄影_扬帆

孝亲教育,不是作秀,不是功利。从孝亲雕塑、孝行浮雕墙到主题班会、寒暑假孝亲作业,温江二中推行的孝亲教育已成为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方式。有别于一蹴而就,温江二中更希望孝亲教育能沁润学生一生,引领学生的未来。

时值正午,温江二中半围合的教学楼前,着绿白相间校服的温江二中学生正穿行过教学楼前的“孝亲雕塑”。位于教学楼中庭,形似展开书本的主题雕塑上,左页雕刻着“小孝齐家,大孝兴邦”,右页则从孝道、孝行、孝智、孝和等方面诠释“孝”的种种。与孝亲雕塑数步之遥的广场,被命名为“孝行广场”。孝行广场上,“孝行十字经”浮雕墙与五德柱进一步解读着孝亲的含义。这,仅仅是温江二中打造孝亲教育的硬件缩影。

自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近二十年的时间里,孝亲教育已发展为温江二中的校园文化的灵魂。

从孝敬父母到孝亲教育

温江二中推行孝亲教育并非偶然。温江二中分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长郭久清,回顾了学校开展“孝亲”教育的历程。

上个世纪90年代初,温江二中的孝亲教育开始萌芽。由于温江二中的学生主要源自温江本地二类生源,“这部分生源存在着多方面的现实问题:首先是文化知识上有缺漏,学习方法存在问题;更严重的是,这部分学生在思想、品行、为人处事上潜伏着许多问题。” 当时,温江二中的教师和班主任,不断探索着对这部分学生的有效教育教学法和有效管理措施。

温江的区域性历史文化在此时提供了借鉴。据相关历史记载,清末英法联军进入北京之后,清咸丰年间的翰林大学士陈宗典,举家迁入温江隐居。经8年时间,陈家修建了一座集住宅、宗祠、园林于一体的综合性庭院式建筑群,这正是近期被评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陈家桅杆。随着陈家进入温江,其以孝治家的方式开始对当地社会产生影响。陈家以河运为生,且亲戚朋友皆为知识分子,时常清谈,孝亲文化是极为重要的谈论内容。孝亲文化渐渐成为温江本土的重要民间文化。

根据二类生源的特点,结合温江本土的人文传统,部分班主任开始在自己的班级推行孝敬父母的主题班会活动。最初此类活动仅在个别班级推行,但经过孝敬父母教育的学生言行举止有了明显不同,在学校,变得遵规守纪、用功学习、关爱同学、尊师敬老。在家庭中,家长也发现孩子更理解父母了。在这一成效下,孝敬父母的主题班会开始在年级,乃至全校推行开来。

到90年代后期,孝亲教育在温江二中正式提出并推行。“讲孝道”被作为校训的第一句话,以校训的形式凝聚为校园文化。时至今日,温江二中的校训仍是“讲孝道,重人格,精学业,强体魄”。

从90年代后期到2007年,孝亲教育一直和德育活动结合,以主题班会、文艺活动的形式影响和感染学生。同时,温江二中编写了第一本孝亲教育相关的校本教材——《以德树人》。

2007年后,学校正式确立了“以孝亲教育为特色,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校园文化建设宗旨。经过6年多的努力,温江二中的“孝亲教育”已成为学校的办学特色,在硬件、管理、认知、途径、方法和效果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果。

从感性尝试到理性升华

郭校长认为,温江二中的孝亲教育是从二中的教育实践中走出来的,经历了从感性到理性的漫长过程。

20世纪90年代到2007年,主要是感性阶段。

时间发展至2007年,整个教育界发生了一大转变:全国范围内提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一时间,《弟子规》、“四书五经”等国学经典在校园中大面积推广。对于温江二中而言,孝亲教育藉此开始了从感性到理性的重大突破。

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对温江二中的孝亲教育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实际上,孝亲教育与国学经典的传承是一致的。

温江二中将孝亲教育与国学经典学习相结合,第二本校本教材《薪火相传》出版。这本教材从学生、教师的角度出发,收录适合中学生学习的国学经典及孝亲相关内容,既是对中学语文教材的补充,又能传承国学经典。学习的频率为每周一节,由语文老师教学。将国学经典的诵读与孝亲教育相结合,使孝亲教育进入到更为理性的阶段。

同时,随着孝亲教育多年的实践和发展,2010年,温江二中正式成立 “培养中学生孝亲道德实践研究” 课题组,利用科研的形式推进孝亲教育。尽管科研课题属于校级课题,但温江二中的300多位教师中,有50-60位教师直接进入课题研究和文章撰写,课题的广覆盖面促使孝亲教育进一步在温江二中深入推进。

课题组定期开展课题推进活动和课题研讨活动。从认知上、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上、各类活动的管理和效果评价上作了深入的探讨。课题组编辑了《中国孝亲故事辑》,分初中和高中编写了《孝·亲》主题班会指导纲要。

同时,与提供理论支撑的孝亲教育科研课题相对应,温江二中开始在校园环境的营造上引入孝亲文化,孝亲主题雕塑及孝行浮雕墙开始修建。

2007年以后,温江二中的孝亲教育就进入到理性推进阶段,科研成果不断总结,教育效果不断呈现,社会影响不断扩大。

小孝齐家,大孝兴邦

参与设计孝亲雕塑、撰写雕塑《简介》的教科室主任唐应树对“孝亲”二字,有着深厚的体悟。“小孝齐家,大孝兴邦”是视为孝亲教育的灵魂。从小的方面看,“孝”能促进家庭和谐;从大的方面看,“孝”能促进社会和谐和“安邦治国”。

对于温江二中的学生而言,学习《孝亲》这本书被放在了首要的位置。雕塑《简介》中提出:人生固然有许多书要读,但二中人必须首先读好《孝亲》这部书。正确地传承“孝道”,坚定地践行“孝行”,开启“孝智”,收获“孝和”。这是二中点燃的“圣火”,也是他们要传承的二中之“魂”。

孝,历来是一种行为。孝道,是人在行孝中悟出的人生之道。孔子在《论语》中关于“孝”的论述,全部是对孝行的论述。

语文高级教师杨光老师,根据开展“孝亲教育”的实际经验,结合学生特点,按照时代要求,提出了“孝行十字经”。

孝行十字经的内容为:

心——常思报父母,永怀感恩心。

言——平常多交流,言善语温馨。

色——和颜待父母,悦色顺双亲。

服——打扮要得体,穿戴须洁整。

态——举止要大方,得体又亲近。

事——有事争着做,为亲分苦辛。

侍——在家多陪伴,出门多通讯。

财——为亲省钱物,自立多孝敬。

功——敬业守本分,忠勤做善人。

生——我生安且乐,父母最宽心。

这十个字的要求是针对全体学生能够做到、应当做到的,这不是面向道德精英的教育,这是面向全体的教育。其效果如何,还需时间来检验。

孝亲教育,用行动完成

在过去的2013年4月,温江二中刚举行完一场以孝亲教育为内容的主题班会赛课活动。初一、初二、高一、高二的班级分别在各年级进行初赛,最终选出选手复赛,并在全校范围内评比出名次。以孝亲教育为主题的节目表演、演讲、师生互动等授课形式贯穿整个比赛。这样的活动,在温江二中,每学期都在举办。各年级各班开展“孝亲教育”,有评比,有表彰,还要评出“孝敬之星”。但这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是引领学生的发展。

开展主题班会活动是温江二中孝亲教育最基本的形式之一。

孝亲教育需要排除过于功利化,它更多是沁润和感染学生的过程。不能呆板和僵化,要灵活,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时代特征。温江二中的教师们认为,时下某些学校在国学热中,倡导学生给家长集体下跪,集体洗脚等活动,对学生的启发相当有限,也流于形式。他们希望自己的孝亲教育能将传统文化的魅力长期释放。

灵活的寒暑期作业被视为更为有效可行的方式之一。

2012年暑假,温江二中要求学生设计自己的孝亲作业。具体操作方式是,暑假中,学生根据家庭的实际成员情况,组成亲友团,外出游玩1-5天。由学生设计外出游玩的全部内容,设计内容包括游玩的时间、地点、项目安排,要考虑到游玩中的注意事项、花费、餐饮、准备物料等,同时需尽可能满足所有人的爱好。事后,学生完成总结材料或录像资料。家长的反馈肯定了这一形式:他们既享受了孩子如导游般周到的服务,又收获了亲情。他们对孩子们在活动中的表现赞叹不已。

孝亲教育抛弃了急功近利和庸俗,剔除了“愚忠愚孝”的毒瘤,赋以现代民主、文明、法治、平等、自由思想,收获的是亲情和社会的和谐。

“孝,实际上是促进家庭和谐、社会和谐。在和谐中,个人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孝亲教育更能引领学生去思考作为一个公民应尽的家庭义务和社会义务,这是中国公民教育中必须补上的一课。”唐应树这样解释。温江二中所开展的孝亲教育就是为了促进学生的更好发展。

孝亲教育在温江二中更持续的成果正在形成。温江二中正在收集整理过去近几年的孝亲教育资料和科研成果,以编撰最终成果集。在2013年下学年,新一轮的孝亲教育研讨活动,将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开启。

不以推行孝亲教育之功利为第一追求的二中,却在不经意中获得了满满的收获。校风的转变,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甚至成绩的提升,中高考连创佳绩……这似乎在意料之外,但皆在情理之中。

孝亲教育,这是温江二中视为学生需要用

猜你喜欢

温江孝亲二中
从“温江花工”到“村播创客”的探索
启航
——松江二中(集团)初级中学校歌
庐江二中简介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温江地区职业学校现状分析
Mixing matrix estimation of underdetermined blind source separation based on the linear aggregation characteristic of observation signals①
在厦金胞张爱华孝亲牵起两岸情
赡养孤老不为钱孝亲奉献整八年
渭南市中小学校大唱《孝亲敬老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