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品设计中色彩的应用表达

2013-04-10马晓华

湖南包装 2013年3期
关键词:产品设计色彩产品

马晓华

在现代产品包装设计与产品功能设计中色彩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与设计产品的功能体现、造型展示、图案纹样、材料工艺一样,是产品设计的主要内容之一。所以,不同功能、不同价区的产品设计本身就包括了不同色彩的设计。而设计色彩与绘画色彩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绘画色彩是以光照作用下产生的色彩变化为主、对表现物体瞬间引起变化的色彩进行敏锐的捕捉,真实或抽象地再现自然物象与个人情感,绘画者的感性认知与客观观察是表现绘画色彩的正确方式。产品设计的色彩设计则在绘画色彩认知的基础上,根据设计产品的特点和需求,运用色彩归纳、概括、提炼等手段,表现物体之空间,它更注重和强调物象的形式美感、色彩的对比协调关系和产品视觉个性的展现,体现设计者的综合素养与表现色彩的能力。绘画色彩是感性的、客观的、空间的、真实的、抽象的,而设计色彩则是理性的、主观的、平面的。这就要求进行色彩设计时,基础是要注重做好色彩写生积累,培养对色彩的客观认知。设计中色彩体现是将视觉中观察到的色彩结合产品特性,经过设计师有目的地筛选、梳理、提炼、变化体现出来。设计色彩是客观的绘画色彩与主观的设计用色之间结合的桥梁,是以展现产品设计功能、设计理念及表现视觉传达能力为主旨。

一、都市文化的发展为产品设计提供了广阔的时尚思维空间

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政治环境的宽松,人们的物质与精神生活得到了较大的满足,艺术作品中一切关于人性化、都市化、社会现状等领域的作品正逐渐占据艺术创作的主要层面。中国当代艺术饱沁都市文化而得以生长,都市的复杂性、多样性、变异性无不再一次影响艺术家的思维,艺术家作品倾心于对充满都市活力的时尚族群的心理与精神维度的状写,试图捕捉的是当代都市生活中流动和变化的心绪。从某种意义上,当代艺术作品才是现代时尚都市文明的精神空间,也唯有这类艺术作品才能让人们直接触摸到当代都市文明的真实存在。现代都市的时尚消费群体对产品也呈现出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审美需求,要求产品从整体的创新思维、设计理念以及各个方面都要具备高度的亲和力,人性化的体现产品的独特魅力。产品设计不再是仅仅体现产品的基础功能,主要是更高层次的体现产品的文化价值,从而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满足都市时尚群体日益增长的物质与精神需求,当代艺术的多种表现形式已被现代的产品设计进行深层次的交换运用,设计艺术的表现手段与表现形式得到了全面的提升与升华。产品设计的创新思维与其它种类的艺术思维及表现形式得到了完美的结合和精神升华。

二、色彩知识在现代产品设计中的运用

五光十色、绚丽缤纷的大千世界里,色彩使宇宙万物充满情感显得生机勃勃。色彩作为一种最普遍的审美形式,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衣、食、住、行、用,人们几乎无所不包,无时不在地与色彩发生着密切的关系。人的感觉是认识的开端。客观世界的光和声作用于感觉器官,通过神经系统和大脑的活动,我们就有了感觉,就对外界事物与现象有了认识。色彩是与人的感觉(外界的刺激)和人的知觉(记忆、联想、对比…)联系在一起的。色彩感觉总是存在于色彩知觉之中,很少有孤立的色彩感觉存在。

人的色彩感觉信息传输途径是光源、彩色物体、眼睛和大脑,也就是人们色彩感觉形成的四大要素。这四个要素不仅使人产生色彩感觉,而且也是人能正确判断色彩的条件。色彩永远是以物理学为基础的,而色彩感觉总包含着色彩的心理和生理作用的反映,使人产生一系列的对比与联想。美国光学学会(Optical Society of America)的色度学委员会曾经把颜色定义为:颜色是除了空间的和时间的不均匀性以外的光的一种特性,即光的辐射能刺激视网膜而引起观察者通过视觉而获得的景象。在我国国家标准GB5698-85中,颜色的定义为:色是光作用于人眼引起除形象以外的视觉特性。根据这一定义,色是一种物理刺激作用于人眼的视觉特性,而人的视觉特性是受大脑支配的,也是一种心理反映。所以,色彩感觉不仅与物体本来的颜色特性有关,而且还受时间、空间、外表状态以及该物体的周围环境的影响,同时还受各人的经历、记忆力、看法和视觉灵敏度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色彩源于自然,启迪一代又一代的艺术设计师们在色彩方面的认知与探索,不断赋予色彩新的、更深的情感传达理念,色彩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体现产品的亲和力和人性化的独特魅力。它在美化生活、满足物质需要的同时,也提供了精神上的享受,因此色彩的协调与正确运用是产品成功走向市场的保证。为满足现代时尚消费群体对产品的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审美需求,色彩的运用上是达到设计目的的主要的也是重要的手段之一,结合设计产品本身的功能及特点使得我们的生活更加多彩多姿。在设计色彩中则不允许有明显的个人偏好,当人的审美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提高时,设计色彩也在随着时代而不断创新,并要符合时代性与环境、地域等不同的审美要求。而同时强调以实用为前提,注重大众接受为目的,其要求色彩效果明确、清晰、单纯。现代色彩心理学学科发展与不断完善,为设计师们展现丰富的想象力和对色彩的控制能力,同时具备较高的个人审美艺术修养灵活地调配出比现实生活更理想的色彩,表现出更高境界的色彩,进而能够充分的体现设计理念,为传达色彩情绪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理论支撑。

三、产品设计中色彩配比关系

艺术设计作品的造型以写实和变形为主。写实是指比较真实地反映生活中的物象特征;变形是在不背离物象的基础特征以及自然规律的前提下,根据设计者的审美取向和审美感受对物象进行概括、简化,改变其表现物象的外在形式,将“自然”形态转化为艺术形态,它是对自然物象“形”的美化过程。“变形”是依据不同对象特征所进行的变形,是自然物象的升华。“写实”与“变形”二者是相互联系的。视觉的需要促使着形的变化,有韵味、意味、趣味的“变形”也满足了形式与内容的高度统一。

设计色彩主要以表现设计元素的平面、层次、单纯、秩序的形式为了在艺术设计中出现的形象,无论是二维形象还是三维形象,在构图上都处于平面状态;而物象色彩多采用单纯的颜色,使形象具有审美感染力和表现力,形成画面效果所具有的秩序感、韵律感、节奏感。这些形式设计者一般采用重复、渐变、放射、对比、统一等法则来体现,最终达到赏心悦目的效果。艺术设计者设计色彩时在颜色选择上可以丰富多彩,也可以只选几个颜色,甚至用一种颜色来表现。设计色彩作品之所以打动人,不在于色彩是否强烈,而在于色彩的丰富变化上。即使用一种颜色通过黑、白、灰变化其明度或纯度,作出等级色组成的画面,使画面效果产生秩序感、节奏感。设计色彩的配色,要求色彩的形式和内容应该冷暖对比协调统一,通过形与色的结合来实现色彩传递和表达感情的目的。不同表现主题具有不同的韵律,不同的色调可以给人不同的美感。设计色彩的调和方法主要包括同类色调配、类似色调配、邻近色调配、对比色调配、互补色调配等。

产品设计中的色彩配比关系,不但能够形成产品整体的视觉色彩传达符号,给消费者一个直观的产品色彩形象符号,也能够结合产品不同区间的个性化规格的独特的色彩个性,体现了产品的品类建设理念与品牌个性区间规格之间色彩符号的延展性与个性化的完美统一。

四、产品设计中表现色彩的前进与后退感触关系

色彩具有的前进、后退感是色彩设计者共同感兴趣的问题。从生理学上讲,人眼晶状体的调节,对于距离的变化是非常精密和灵敏的,但是它总是有一定的限度,对于波长微小的差异就无法正确调节。眼睛在同一距离观察不同波长的色彩时,波长长的暖色如红、橙等色,在视网膜上形成内侧映像;波长短的冷色如蓝、紫等色,则在视网膜上形成外侧映像。因此暖色好像在前进,冷色好像在后退。色彩的前进、后退感除与波长有关,还与色彩对比的知觉度有关,凡对比度强的色彩具有前进感,对比度弱的色彩具有后退感;膨胀的色彩具有前进感,收缩的色彩具有后退感;明快的色彩具有前进感,暧昧的色彩具有后退感;高纯度之色具有前进感,低纯度之色具有后退感。色彩的前进、后退感形成的距离错视原理,在绘画中常被用来加强画面空间层次,如画面背景或天空退远可选择冷色,色彩对比度也应减弱;为了使前景或主体突出应选择暖色,色彩对比度也应加强。

通过色彩的前进后退感触关系的理论研究,设计师们在设计中对色彩的层次关系更加的明了,使之在表达设计情感上面能够做到进退有序,传达的设计理念更加具有正对性和目的性,为更好的表达设计主题与设计理念提供了多种的变现手段。

五、产品设计中色彩的表现方法

1、不同的展示环境引起的物象色彩变化

任何物体色彩面貌的呈现都是与周围色彩相比较的结果,它是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的综合体现。在设计中要充分考虑产品因为陈列关系而造成的综合展示效果,进而直接而生动地认知局部与整体色彩的关系,发现并掌握一些变化规律与表现形式,在设计中理性地运用色彩语言表达设计思想奠定有力的基础。要求对某一产品的市场流通与零售展示环节的环境进行研究,如:a.产品形象展示店;b.产品批发店;c.产品零售店。最后将不同店面的产品展示环境进行对照,从中感悟局部色彩变化所带来的整体色彩变化。在此基础上,为了更进一步地提高产品色彩内在联系和变化规律的把控,以及产品所运用色彩语言的综合变现能力,可以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对概念产品进行验证、不断完善,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产品综合效果,达到最终的设计目的。

2、产品设计中色彩的归纳表现

在产品的设计中色彩的归纳表现尤为重要,在日常的设计工作中,产品设计的理念往往是整个设计的灵魂,实现设计理念的切入点(图文元素)的选择往往是灵魂的血肉,我们要把整个设计做活,做到简约而不简单,复杂而不繁琐,厚重而不沉闷,清晰而不混沌,设计色彩是重要的实现手段之一,色彩的轻、重、浓、淡往往就成为形象表现的形式,设计中的色彩运用不是无限制的叠加,需要结合理念与设计元素进行归纳性运用。进行色彩归纳、概括和提炼的设计。由于设计色彩千变万化,因此在做设计时,针对不同处理方法的归纳色彩进行总结。色彩归纳是设计产品沟通设计与受众的有效措施。归纳色彩同样重视色彩感受中的第一印象,只是更进一步地表现对象色彩的本质特征。其表现形式的不同之处是,色彩归纳是对色彩去伪存真进行精炼的处理结果,有意识地追求平面化的画面效果。

色彩归纳是在保持事物色调特征的前题下,加强对色彩的主观处理,作必要而适度的夸张,如加强色线的曲直对比、色彩分布的疏密对比等。丰富的事物元素组合适宜作为设计对象,处理画面的方法除以平涂色块,还可以勾线填色,或对局部进行繁化处理等。同时还应注意色块之间的着色边线必须肯定、明确,颜色在色块内一般不能渐变、渗化等变化。

3、产品设计色彩的装饰性表现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继“色彩归纳”之后的又一个设计思维能力和设计表达手段的重要命题,它分别以不同的设计元素为对象进行装饰色彩的技法练习。以主观性为主,以美化画面为核心,运用归纳、变色、象征等表现手法,讲究色彩自身的韵律效果。装饰性色彩表现是印象派和现代画派画家常用的手法,如高更、劳特里克等。装饰性表现应循序渐进,由归纳写生开始过渡,在色彩归纳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强调其装饰性,将形体与色块较大程度地整化,是由繁入简或由简入繁的一个过程,总之是设计元素达到为中心设计思想服务的目的。也可以尝试“限制用色”的方法,达到以一当十的目的,只用数种色彩根据不同搭配形式,产生各种不同的色彩样式。第三步“借用色彩”,吸收古今中外优秀装饰作品的手法,尤其是装饰绘画和图案设计的主要手法。与色彩同样重要的还有体现色彩效应的描绘手法如色点缀,勾线描边、渐变、间隔色块等可以增强画面色彩的丰富性与装饰性,使画面色彩呈现出循序感,从而色彩效果达到调和,达到突出整体设计理念的结果。

4、产品设计中色彩抽象化表现

针对不同的设计目的,要求设计画面摆脱视觉对形象直接识别的依赖性,展现设计的深层思维能力,是设计表达手段的重要环节。使形象与色彩取之自然,逐渐脱离自然,最终又作用于自然。使色彩与形式具有暗示、象征、传递意念的功能。结合产品的受众的经历、文化背景不同、性格等因素使产品对其有着不同的心理响应,在进行抽象设计时,运用单纯的点、线、面作为表现的形象,来组成作品的面貌,形成设计元素为设计服务。

5、产品设计中色彩肌理效果表现

设计中不同元素的组合,在不改变其形的前提下,进行肌理效果的处理,体现产品设计的质感。如通过不同的纸张、印刷及工艺处理来展现产品的风格特点取得很好的质感效果,使产品视觉达到新的境地。

6、产品设计中的色彩面积与视觉效果关系

色彩面积的占用与合理配置在产品设计色彩构成中是相当重要的。随着色彩面积大小的增减,色量等也会随之增减,对于视觉的刺激与心理的影响也会随之增减。如1cm的黑色出现在视觉范围里,会给人一种清晰干净的视觉效果,在1m的黑色面前,则会产生一种严肃,沉闷的心理感受,而当人处在100m的黑色包围中时,则会有一种消极的感觉,进而产生一种阴森恐怖的心理反应。又如1cm的纯色大红,使人感觉鲜艳可爱,1m的纯色大红,使人觉得兴奋激动,使人处在100m的纯色大红包围中,会有过分刺激而造成的疲倦之感。进而产生一种难以忍受的烦恼。

通常大面积的色彩设计多选择明度高,彩度低,对比弱的色彩,给人带来明快、持久和谐的舒适感,如建筑、室内天花、墙壁、展台。中等面积的色彩多用中等程度的对比,如服装配色中,邻近色组及明度中调对比就用得较多,既能引起视觉兴趣,又没有过分的刺激。小面积的色彩常用鲜色和明色以及强对比,如小商品,小标志等,目的是让人充分注意。

形状是色彩存在的形象要素之一。一个颜色的出现总是伴随一定的形同时被我们感受。形状由集中到分散逐渐分割,尽管画面总的色量未变,但对比的效果却大大改变了。

在构成设计中,色彩形象所占位置的不同给画面的视觉效果带来相当大的影响。设计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安排调整形象位置的过程,利用画面形象位置的变化,可设计出不同的画面效果。

总之,通过对设计色彩特征的认知,使在设计产品时能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知,从科学观察认知到主观理性地归纳设计色彩。认识到都市化时代设计中视觉表达的产物。从而正确的理解与把握色彩、生动表现设计色彩,把色彩运用到反映时代产品需求上来,掌握不同设计色彩方法,在不同艺术设计领域中发挥作用,为能够体现时代特性的产品服务。

猜你喜欢

产品设计色彩产品
智能产品设计
《冷·暖》
《教堂之夜》
神奇的色彩(上)
春天的色彩
LESS IS MORE:极简主义的产品设计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
2015春夏鞋履色彩大集结
2015产品LOOKBOOK直击
新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