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开辟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宝贵经验

2013-04-10高继文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改革开放马克思主义道路

高继文

(山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济南250014)

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和人民幸福。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探索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道路,极为艰难。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独立探索革命和建设的道路,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积累了丰富经验。总结这些经验,有助于我们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坚持正确前进方向。本文以党对改革开放经验的总结为依据,侧重从思想路线角度分析党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宝贵经验。

一、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九十多年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伟大胜利,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1]9-10这段话从思想路线角度深刻总结了党带领人民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经验。

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创造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在大会开幕词中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2]3这在当时是一次大的思想解放,主要是因为过去我们学习苏联模式建设社会主义,脱离了中国国情、带来严重弊端,决定今后要走一条新路。这条路怎么走?邓小平和党中央的指导思想是,继续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独立探索。坚持这样的思想路线,搞革命和建设,是党的优良传统。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创造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如何坚持正确思想路线进行了新探索,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时代化方面有了新认识、新实践和新经验。党的十四大报告指出:“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问题上,强调走自己的路,不把书本当教条,不照搬外国模式,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3]219这也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根本经验,是我们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主要原因。

具体说,这方面的经验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强调马克思主义要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这是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基础。走自己的道路,实行改革开放,需要解放思想,突破陈规,纠正“左”的理论和观念,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在历史上我们有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丰富经验,结合新的实践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仍是党领导改革开放的法宝。邓小平指出:“我们坚信马克思主义,但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只有结合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才是我们所需要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2]213另一方面,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们又认识到马克思主义要紧跟时代步伐,研究新情况,提出新观点,达到新水平。邓小平指出:“马克思主义必须发展。”[2]191江泽民强调:“马克思主义必定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不可能一成不变。”[4]12“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5]282胡锦涛进一步提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科学论断,强调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延伸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要是指将马克思主义已有理论在中国具体化,找到适当的实现形式,这是从理论的表现形式上来说的。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主要是指根据当今时代要求和实践经验,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容,提出新思想,这是从理论内容上来说的。以前我们总认为马克思主义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只需要在实现形式上中国化,而没认识到马克思主义还需要在内容上实现时代化,甚至犯过将马克思主义本本化的错误。把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与中国化并列提出,突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新境界,是改革开放的新经验,是为了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新的科学依据。

第二,正确判断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把握推进马克思中国化时代化的立足点和着力点。这就找准了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现实基础。在对待基本国情方面,我们清醒认识到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是大力发展生产力;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在初级阶段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12这一总体思想的确立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正确方向和理论指南。在对待时代特征方面,我们坚持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的基本判断,及时研究、把握和平与发展的态势,顺应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世界科技文化发展的时代大潮,坚定实行对外开放战略与和平外交政策。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立足中国实际,赶上时代进步潮流,加快实现我国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改革开放后不久,邓小平指出:“现在世界突飞猛进地发展,科技领域更是如此,中国有句老话叫‘日新月异’,真是这种情况。我们要赶上时代,这是改革要达到的目的。”[2]242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说明我国赶上了时代步伐,并推动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党的十七大以后,胡锦涛指出:“改革开放的实践充分表明,通过这场伟大革命的洗礼,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前进潮流,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我们党昂首阔步走在了时代前列。”[6]100

第三,在理论联系实际方面,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以实践检验为标准,不断推动改革创新。这就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前提下,面向当代中国实际,着眼于解决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问题,创造性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不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条件下提出的个别论断为教条,不僵化、不迷信,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勇于开拓创新,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又使马克思主义在新的实践中汲取发展动力。我们先后提出的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社会主义本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等创新理论,都是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结晶。1992年春,邓小平在考察我们南方的重要谈话中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要提倡这个,不要提倡本本。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2]382这段话深刻指出了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实事求是与改革开放之间的关系,是对我国改革开放经验的精辟总结,至今是我们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观点。[7]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总结了党领导改革开放的十条“结合”的宝贵经验,第一条就是“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6]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靠实践、实事求是开创的,不是从书本上学来的,更不是从外国学来的,所以有强大生命力。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6]9十八大报告再次强调这一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当代化的最新成果,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色,是社会主义发展到新阶段的显著标志。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从多年照搬苏联模式建设社会主义到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次飞跃。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是战争与革命时代的社会主义,在时代主题变化的条件下吃了败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和平与发展时代的社会主义,富有巨大创新性和优越性,前景广阔。

二、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1]11这句话从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角度深刻总结了党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经验。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苏东剧变以来,由于立场、观点、方法的不同等原因,人们对我国的社会制度、现代化道路一直存在不同认识,改革开放始终受到“左”、“右”两种错误思想干扰。前者以坚持和维护社会主义为旗号,无视时代和历史条件的变化,恪守马克思主义本本,指责、怀疑甚至否定改革开放,认为改革开放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这种观点对苏联模式的“一大二公”的社会主义大加赞扬,反对社会主义搞市场经济,实际上是主张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合乎时代趋势和中国发展要求。后者借口时代和历史条件发生了变化、社会主义遭受过挫折、改革开放遇到阻力,宣扬社会主义“空想论”“失败论”“过时论”,主张放弃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这种观点也打改革开放的旗帜,但它崇尚的改革开放是企图使中国走全盘西化的道路,照搬西方的发展模式,实行所谓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这实际上是一条改旗易帜的邪路,走不通,也不能走。这两条路表面上看是对立的,但有共同点,就是不能正确对待中国历史和现实经验,不从中国实际出发,思想方法片面、极端,割裂社会主义与改革开放的关系。或者借口坚持社会主义而反对改革开放,认为改革开放是走资本主义道路;或者认为中国不能搞社会主义,企图通过改革开放从根本上动摇中国的社会主义方向。因此,它们都是绝路、死路,不是出路。邓小平尖锐指出:“‘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2]375从苏联社会主义的演变看,先是长时间僵化、不改革,后来改革方向错误、改旗易帜,“左”和“右”共同葬送了社会主义,教训惨痛。我们党坚决抵制这两种极端错误,坚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开创出一条发展中国、发展马克思主义、发展社会主义的新路、活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包括社会主义、中国特色两方面内涵,它们相互依存、密不可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是社会主义,而不是什么别的主义。社会主义是我们前进的旗帜和方向,是我国社会的基本制度和基本原则。只有坚持社会主义,才能保证国家和民族的团结统一,凝聚全党全社会的力量,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促进改革、发展和稳定,逐步实现国家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动摇了社会主义,就会改变党和国家性质,破坏政治和社会安定,造成人心涣散。那将动摇中国的一切,已有成就会丧失殆尽,更不可能实现现代化。这就是我们必须坚持共产党领导、走社会主义道路的道理所在。同时,坚持社会主义,必须走自己的路,实行改革开放,创造社会主义在中国的特色。中国特色,主要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的具体形式上,在建设社会主义、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发展模式和方法上,要符合中国实际、利于中国发展。这是由中国的历史特点、文化传统、现实国情等方面的情况决定的。有特色的社会主义才有活力和前途。创造中国特色要靠改革开放,这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坚持上述两者的统一,才是真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使我国现代化事业既有正确方向又有生机活力。离开社会主义谈中国特色,或者离开中国特色谈社会主义,就可能走向邪路、老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多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艰辛探索的结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够发展中国,是党和人民不懈奋斗、历经磨难、步步探索得出的坚定结论,反映了中国历史的内在逻辑。所以,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1]11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1]11这条道路的内容全面,涵盖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立足之点、党的基本路线、总体布局和长远目标,科学指明了当代中国要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意义重大而深远。中国共产党成功开辟并坚持这条道路,取得了巨大成就,关键原因是毫不动摇地坚持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核心的党的基本路线。主要是,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以四项基本原则保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又通过改革开放赋予四项基本原则新的时代内涵,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事实证明,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群众的幸福线,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路线。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物质基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的政治保障;坚持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活力源泉。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相互贯通、不可分割的整体,须臾不可偏离、丝毫不可偏废,必须全面坚持、一以贯之。我们坚持基本路线的主要经验是,坚持和完善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和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在这个前提下稳步推进改革开放,选择好的体制和政策,按照“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与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当前,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要求,贯彻落实好党的十八大精神,在深化重点领域和环节的改革上取得新突破,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

三、实行开放政策,借鉴人类文明成果

建设社会主义要利用人类文明成果,包括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落后国家搞社会主义,尤其要正确处理与资本主义的关系,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实行开放政策,走人类文明大道。这是中国共产党汲取社会主义国家长期闭关自守导致落后的教训得出的新认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又一宝贵经验。

1917年十月革命后,落后国家率先建设社会主义,面临物质文化基础薄弱、资本主义文明成果少、封建主义影响沉重等不利因素,任务异常繁重复杂。列宁认识到要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政策,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他提出的著名公式——“乐于吸取外国的好东西: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秩序+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等等等等+ + =总和=社会主义”[8]520,集中体现了这一开放思想。1921年实行新经济政策后,列宁在国内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多种非公有制,利用商品市场关系的积极作用;对外主动与西方国家发展贸易关系,实行租让制,搞经济技术合作,打破它们的封锁和孤立。斯大林在领导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期还利用西方经济危机的机会,引进大量欧美国家的技术和人才,但他没有认识到应自觉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二战后他提出两个平行市场理论,宣传资本主义总危机,突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立,强化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观念和体制,不适时改革在战争年代形成的高度集权的领导体制,还打击改革力量,弊病越来越重。斯大林逝世后,苏共领导人对时代特征变化、世界发展大势、西方发达国家的改革等新情况缺乏研究,对这些新情况对社会主义的挑战缺乏应有认识,对世界新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蓬勃兴起没有正确对策。相反,继续坚持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纯而又纯的公有制,不允许发展非公有制和市场经济,把一些改革尝试当作资本主义批判;对外不加强与发达国家的经济技术交流,还把它们实行的政策一概当作资本主义排斥,并不惜扩军备战,与美国争霸世界。结果,思想理论、体制越来越封闭僵化,妨碍发展,窒息社会活力。这就是没有找到建设社会主义的规律,最后发生了剧变。由于受苏联模式影响等原因,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也有类似的沉痛教训。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毛泽东曾指出要学习一切国家和民族的科学、技术和文化,发展与它们的关系,利用其长处。但后来党的指导思想出现严重“左”的错误,对时代和世界的变化、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同样认识不清,过分强调独立自主,不开放,甚至有意与资本主义对着干、急于在国内外消灭资本主义。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国家抓紧搞科技革命,掀起全球化浪潮,经济快速发展。我国却关门搞建设,大搞阶级斗争,错过了开放、发展的好时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将对外开放确定为基本国策。改革主要是国内的体制创新,破除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新体制;开放主要是加强对外合作,学习外国先进经验和文明成果,发展外向型经济。改革和开放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三十多年来,对外开放逐步深入,我们对对外开放、利用人类文明成果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性认识越来越清楚。起初的对外开放主要是创办经济特区,试行灵活经济体制和政策,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管理经验、人才和资本。为排除开放的思想障碍,邓小平强调,我国建设现代化要敢于利用发达国家经济科技领域的先进成果。1980年他就指出:“科学技术是人类共同创造的财富。”[9]91“科学技术本身是没有阶级性的,资本家拿来为资本主义服务,社会主义国家拿来为社会主义服务。”[9]111对外开放打开了眼界,建立了国内外市场的联系,有力表明市场经济是发展生产力的有效手段。邓小平认识到,我国要快速发展,就必须利用市场经济的方法。1985年10月,他指出:“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力地发展社会生产力。”“我们发挥社会主义固有的特点,也采用资本主义的一些方法(是当作方法来用的),目的就是要加速发展生产力。”[2]148这是说,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生产力的方法,我们可以用,这是利用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不是照搬资本主义制度。1992年春,邓小平在考察我国南方的重要谈话中,突破了将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等同起来、与社会主义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明确提出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都是发展生产力的方法,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社会主义可以发展市场经济。他还明确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2]373这个观点是又一次大的思想解放,阐明了建设社会主义与利用人类文明成果、正确对待资本主义的辩证关系。在邓小平南方谈话指导下,党的十四大将我国经济改革的目标确定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提出了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重要方针,我国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十四大以后,特别是十五大以后,我国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党中央提出积极主动参与全球化,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2001年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在这前后党中央提出实施“走出去”战略,标志着对外开放达到了新水平。在对外开放中,我国走上了在与全球化紧密联系中独立建设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对外开放的重大贡献,不仅是促进了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大幅增强,更重要、更长远的是它极大地推动了思想解放和观念变革,引发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全面创新。通过对外开放,我们对当今时代特征和发展态势、资本主义的长期性和生命力、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制度的关系、建设社会主义的目标和方法、人类文明和发展模式、世界新秩序和国际关系准则、中国的对外战略等一系列重要问题都有了全新的认识;对人类的文明成果、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社会主义应如何利用这些文明成果也有了全新的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的一些创新,比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主动参与全球化、走科学发展与和平发展道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谋求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合作、促进世界和平与稳定等,与这些新认识有直接关系。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与生态文明的思想和实践,不仅是我国改革发展经验的总结,也借鉴了世界发展经验和人类文明成果。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要独创中国的特色,而是顺应时代和世界发展大势,把学习借鉴当代人类文明成果与自己改革创新结合起来,形成符合中国国情又有时代内涵和世界眼光的社会主义新形态。

这样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质上就是把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利用人类社会文明成果结合起来;就是承认实现社会主义需要长期历史过程,需要与世界各种文明、制度相互学习和借鉴,逐步增强社会主义的影响力,在和平、发展、合作、和谐的国际环境中创造人类美好未来。这就是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走人类文明大道,按规律办事。这将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够与时俱进,有扎实宽阔的发展根基,使党的先进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经得起时代、实践和人民的考验。[10]

因此,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人口多底子薄的东方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

[1]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4]江泽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5]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6]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

[7]高继文,赵纪梅: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鲜明实践特色[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13(2).

[8]列宁全集:第3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9]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10]高继文.时代发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12(4).

猜你喜欢

改革开放马克思主义道路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道听途说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我们的道路更宽广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改革开放是怎样起步和前行的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
改革开放四十年颂
改革开放 如沐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