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科综合类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

2013-04-10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3年1期
关键词:文科实验教学素养

潘 蕾

(浙江师范大学 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浙江 金华321004)

0 引 言

我国的经济、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急需大批创新型人才,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验、实践则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1-3]。目前在高等学校中开展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大力推进实验教学改革,完善实验教学体系,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各具特色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特别是2008 年开始增设的文科综合类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评选,极大地促进了文科综合类实验教学的改革,树立了以学生为本,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协调发展的实验教学观念[4]。

1 存在问题

1.1 认识错位

认识错位,认为实验是理工科的教学方法,文科内容不需要或者无法进行实验;传统文科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重理论,轻技能;重专业,轻综合;重人文,轻科艺;重讲授,轻实践等问题;主观意识不重视,没有专门的文科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建设组织机构或协调机构。

1.2 实验教学管理落后

文科实验教学管理思想落后,管理体制滞后,管理制度欠缺,缺少相应的检查和监督措施;组织机制不健全,缺乏整体规划,功能定位不准,实验室形式单一,使用效益较低;缺乏对外开放机制,重复建设严重,不能实行资源共享。

1.3 实验教学过程不规范

实验资源存量不足,增量不大,即可用资源的数量不足、质量不高、范围有限;实验项目不精,实验教材不优,教师队伍力量薄弱,教学评价方式落后,实验设计、实验内容、实验程序等不规范。

2 改革思路

按“跨学院、跨专业、大中心、大平台”的新型实验平台概念,高起点建设4 个实验教学平台,以转变观念为先导,以“厚素养、精技能、强能力、善创新”的高素质文科人才培养为核心,以实验队伍建设为基础,以改进文科实验教学方式为途径,以建立高效管理体制为保障,强化对学生创新实践的支持,优化实验环境构建,积极推进文科实验教学改革,全面培养文科学生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艺术素养和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创新能力。

按照这样的改革思路,确立“多元融合、学用兼善”为文科综合实验教学的基本理念,将多元平台、多元素养、多元能力进行有机融合,融文科各专业实验教学于一体,融知识传授、素养熏陶、能力培养、素质拓展于一体,融教学、科研、服务于一体;强调“学以求知,用以炼能”,“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结合”。

建立文科人才“素养能力一体化”实验教学体系,即“433 体系”。“4”代表综合素养、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创新创业四大实验实践教学平台,两个“3”分别代表文科学生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艺术素养三大素养和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创新能力三大能力[5]。

3 改革策略

3.1 建立文科综合实验课程

打破原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的模式,按文科人才“素养能力一体化”实验教学体系,实验的性质和技术类型统一规划实验项目,使文科各专业学生能够选择与理论课程配套的实验,建立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有机结合,能促进学生能力培养、自主学习、分层次、模块化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6-8]。

实验课程设置要做到:①实践性,即满足学生学习需要和走上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②探索性,即能给学生提供一个探究的空间,能在实验中采取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来研究实验问题,解决实验问题。③综合性,即既要开发学生的智力因素,又要注意开发其非智力因素;既要注重学生理科思维的培养,也要注重人文素质的提高。

3.2 创新文科实验教学方法

(1)积极探索符合文科实验教学方法。针对人文学科的专业特点及其需要,采用“情境体验式、技能操作式、应用实践式”等三类基本的实验教学方法。

(2)以学生为中心。开展自主式、开放式、项目式实验教学[9-10]:积极尝试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教学方式,在研究创新型实验中,由学生自主选择实验题目,自行申报实验项目,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自行组建项目团队,合作完成实验过程。

(3)教学手段现代化。运用数字技术、多媒体技术,借助生动的图像、形象的动画,化静为动、化小为大、化繁为简,使实验操作立体化、生动化、形象化;建立网络实验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网络学习素材,开展网上实验、网上辅导、答疑工作,实施网上辅助教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互动式教学,为教师与学生提供无时空限制的交流通道。

3.3 加强实验教学队伍建设

在整合全校文科实验队伍基础上,合理规划、配置职称、学历、年龄梯队结构,努力建设一支由学术带头人和高水平教授领衔,专职、兼职实验教师、实验技术人员、研究生助教四位一体,核心骨干相对稳定,热爱实验教学,教育理念先进,学术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熟悉实验技术,勇于创新的新型实验教学队伍。

通过设立实验技术人员“教学特聘岗位”和实验技术开发专项基金;制订专门的优惠政策,引进高学历、高职称、高素质、具有较强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经验的专门人才到实验室工作;加强岗位在职培训,将实验技术人员的进修、培训列入教师的进修培训计划中,并按比例名额单列;进一步细化、明确实验教师、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完善考评制度,引入激励机制,实行目标管理;大力支持并鼓励实验教师、实验技术人员进行实验教学、实验技术改革、科学研究、科技开发、社会服务,并对做出显著成绩的人员给予奖励等措施,切实加强实验队伍建设[11-13]。

3.4 加强实验教学条件建设

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于2009 年11 月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级文科综合类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0 年,学校专门投资300 多万元,建设文科公共实验教学平台,新增实验用房2 700 多m2,建成陶艺、版画、手工制作、素描、音频制作、艺术欣赏、艺术表演、器乐、录播、科学、电子商务、统计分析、创意设计、社会适应等14个公共实验实训室。同时,将原分散在各相关文科学院的实验室进行整合,成立法律事务与社会工作、语言、音乐与表演、视觉艺术、商贸电子等5 个实验教学分中心,为素养能力一体化文科实验教学体系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硬件保障。

3.5 实验教学坚持“四结合”

(1)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研究相结合。从事理论教学的教师参与课程的实验指导,参与制定并不断完善实验内容,改进实验方法,引导学生完成“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同时,解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张皮”的问题,实现两者的有机融合。

(2)实验教学与学生课外活动相结合。坚持优化课内,强化课外,坚持为组织科技活动、学科竞赛、教学研究无条件提供方便,成为大学生参加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场所。对内面向全体学生,对外面向教学、研究、中小学校开放;组织学生参加专业社会实践、学科竞赛等,让学生利用学到的知识服务社会,也成为检验实验教学成果的有效手段。

(3)实验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充分发挥我校人文社科底蕴深厚、综合实力强、承担重大研究项目多的优势,注重将教师的科研项目引入实验教学中,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科研意识和创新能力[14-15]。

(4)实验教学与社会服务项目相结合。充分利用一流的硬件资源,主动面向社会,开展社会服务,解决生产、生活实际问题。

3.6 实验教学抓好“三环节”

改革传统的教—学—评模式,加强过程管理,抓好实验教学中目标定位、手段选择、施教控制三环节。

(1)目标定位。预设学生应该掌握的某项知识技能或者工作方法的定位;

(2)手段选择。确定通过什么样的方式传授技能和方法,绝不是教师单向的说教式传授,需要有明显的活动教学;

(3)施教控制。在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中,必须要有严格的课程设定,需要有发散式的联想思维和严密的逻辑把实验推升到相应的高度。

4 改革成效

(1)学生选课积极踊跃。2011 年首次面向全校学生开设文科综合公共实验实训课程,春季计划开设27 门31 个班。许多课程在初选阶段的实选人数就远超可选人数,其中器乐训练(葫芦丝)、器乐训练(电子琴)、配乐与音效、普通话正音、篆刻艺术、Photoshop 图像初步处理等7 门课程超选100 多人,剪纸艺术超选313 人,为此扩班9 个。全年共开设28 门71 个教学班,修读学生达3 315 人次。2012 年上半年开出34 门55 个教学班,修读学生达2 204 人。

(2)社会影响逐渐扩大。2011 年5 月,全国首届国家级文科综合类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在浙江师范大学举行,来自北京大学、辽宁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26 所高校的近百位专家齐聚一起,围绕“文科综合”的内涵、文科综合类实验课程体系的建设等议题展开深入广泛的研讨交流;来自全国各高校的相关专家、学者纷纷莅临指导、交流;来自美国、韩国、日本和非洲等10 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客人数百人次访问;每年有数千人次到中心开展实验、实训、参观活动。

(3)实验成果逐年增多。文科综合实验课程的运行情况良好,成效初显,“装饰木版画”、“综合材料装饰画”等两门课程组织的10 余件作品参加校第16 届大学生美展,获得非专业组二等奖2 项,三等奖3 项;“中国戏曲欣赏与实践”课程班的同学自发组织汇报演出,产生良好反响;剪纸班同学设计制作大型剪纸作品“90 周年庆”,为建党90 周年献礼。

5 结 语

文科综合类实验教学改革是适应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大发展对文科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的新形势下应运而生的,是我校培养“厚素养、精技能、强能力、善创新”高素质文科人才的重要举措。要进一步做到优化整合、优势集成、资源共享、统一管理,继续在实验体系科学化、实验内容综合化、实验管理智能化、实验资源共享化、实验装备现代化、实验环境开放化等方面狠下功夫,建立实验教学平台的科学管理体系、考核体系、质量监控体系,提升教学质量,有力促进文科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1] 黄小斌.拓展高校实验室建设内涵,培育创新人才[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8):31-33.

[2] 何业东.谈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J].中国高等教育,2010(7):43-44.

[3] 李红阳,王立峰,高永丰.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与创新性人才培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9):111-114.

[4] 徐 平.搭建文科综合实验平台 培养文科复合创新人才[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6):1-4、(7):1-5.

[5] 潘 蕾.素能一体化文科实验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7(4):112-115.

[6] 刘道玉.论大学本科课程体系的改革[J].高教探索,2009(1):5-9.

[7] 程德林.论高校文科实验教学管理[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10):115.

[8] 孙纯学,白德成,高若宇. 高校文科跨专业实验教学中心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3):174-177.

[9] 张 波,贯会明.开放性实验在实验教学体系构建中德作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9):135-137.

[10] 魏 伟,魏岚婕.加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培养创新型人才[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8):69-71.

[11] 黄永琴.实验队伍建设模式改革的研究与探索[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4):156-158.

[12] 张少翎.高校实验人员激励机制的缺陷与对策[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1):137-139.

[13] 花向红,邹进贵,许才军,等.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2):85-87.

[14] 赵 红,李著成.高校文科实验室建设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3):169.

[15] 王永生,屈 波,刘 拓,等.构建本科生科研训练与创新实践的长效机制[J].中国高等教育,2010(6):21-25.

猜你喜欢

文科实验教学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文科不懂理科的伤悲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求学·文科版2019年6、7期合刊
豆文科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