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旧城区改造规划的探析——以海城市旧城区改造为例

2013-04-09曹秋实

河南建材 2013年1期
关键词:海城市旧城区海城

曹秋实

海城市规划设计院(114200)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旧城区建筑破旧、居住密集、街道狭窄拥挤等各种城市问题不断涌现,旧城区的衰败严重地阻碍着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旧城区更新改造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一个必然的过程。在保护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风貌的同时,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主要矛盾,对旧城区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有序建设和适度保护,才能恢复旧城区在城市发展中的活力,使城市重新适应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发展需要。

1 旧城区现状与分析

海城市旧城区主要指沈大铁路以东用地,其中环城东、南、西、北路内的用地范围为海城的古城范围,古城墙现已不存在。旧城区是海城市长期历史发展的中心城区,聚集了城市大部分居住、商业,建筑密度大,公共活动中心和开放空间的用地极其匮乏,居住用地紧张的矛盾日趋加剧,用地混杂程度较高。道路红线普遍偏窄,缺少停车设施,随着机动车的增长,乱停车现象严重,影响了正常的交通秩序。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深入,海城市旧城区在用地结构、交通组织、市政配套、建筑布局及居住环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在继承城市历史文化的基础上加强对旧城区的更新改造,实现新老城区的互动发展,已成为海城市城市规划建设中一项重要而紧迫的工作。

2 旧城区改造策略

海城市旧城区改造应重点进行公共建筑配套建设、棚户区及低标准住宅区改造、搬迁企业的用地性质置换和基础设施的扩容更新,合理确定公共建筑密度,严格限制居住建筑密度,协调城市建筑群体关系,保证规划的绿地指标,做到建筑改建与环境改善相一致,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2.1 有机疏解,调整土地使用功能

海城市在旧城区改造中,应利用土地级差效应,将与旧城区职能关联较弱的功能用地(如工厂、仓库等)置换到城市的外围。旧住宅区更新改建时,对人口密度过大的地段应进行适度疏解,以符合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的要求,切实改善居住环境。

2.2 优化整合交通资源,提高交通效能

海城市旧城区的交通总体上已经饱和,路网格局基本形成,改造通过打通建筑周边的道路,形成贯通性支路,以此增强路网综合通行能力,提高旧城区道路供给水平。在旧城区的中心区外围设置公共停车场,调整既有路内停车场布局。

2.3 合理配置居住服务设施

现在旧城区内为居民提供的商业及其他生活服务设施数量虽多,但某些功能重复,如服装、商品零售业,这些多是针对市区层面的服务;而另一些功能却又显不足,如文化体育活动场所。因此,应根据居民人口数量和分布合理配置社区服务设施。

2.4 增加绿化空间

海城市绿地结构的特点是小集中、大分散。在旧城区改造中,应对地块之间不适宜利用的土地将其进行整理,利用其作为绿地;对厝石山公园进行整治,扩大面积,加大资金投入,将其建成旧城区的中心公共绿地。

2.5 尊重历史文脉,延续城市特色

保留旧城区中代表城市风貌和地方特色的街区建筑物,以及有历史意义、文化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古迹、古建筑、古树名木、风景名胜等,并科学划分保护范围与保护层次。准确把握城市的历史文化传统,控制旧城区的建筑高度、体量、色彩和风格,彰显城市特色。

3 重点改造地区规划

3.1 厝石山周边地区

厝石山公园位于海城市旧城“方城”内,是城市中心区的一部分,周边建设密度高,但环境质量差,大量的棚户建筑和居住建筑包围公园。作为目前城市唯一的公园,厝石山面积狭小。公园内及周边集中了老城区内主要的历史和文化资源,如保安寺、魁星楼、琉璃影壁等,但这些资源的保护与现有开发矛盾。厝石山地区南侧临近海城河,但目前尚无进入滨河地带的通道,向河的景观视廊也被紧邻道路的居民建筑阻断,现在滨河地带景观品质较差,河岸地区整体环境质量急需改善。

厝石山周边地区是海城市旧城区功能提升和形象重塑的最关键地区,应通过这一地区的改造增强老城活力和吸引力。适度扩大厝石山公园的范围,增加公园的可达性;同时加强厝石山公园与海城河的联系,增加滨水公共活动空间,建设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滨水休闲商业中心,塑造宜人的城市滨水公共活动区。

3.2 荒岭子地区

荒岭子地区位于海城河南岸,现在主要功能为居住用地,分布着大量的棚户建筑。道路网建设不完善,滨河地区的交通可达性低。居住条件较差,缺少公共服务设施。

荒岭子地区改造,应以发展和提升生活配套设施的服务功能为主,加强区域整体生活系统的组织,并进一步完善路网结构功能;应以建设滨水宜居生活区为目标,通过以优美的生活和游憩环境为导向的居住开发,树立城市的滨水形象,体现海城河两岸整体开发,推动城市向南发展。

3.3 玉皇山周边地区

玉皇山周边地区景观优势明显,自然环境良好,教育资源集中,拥有同泽中学等历史文化资源。土地使用现状以居住用地为主,平均建筑密度高;但土地利用效率低,以低层建筑为主。玉皇山、海城河滩地自然空间范围虽大,但并未被城市所用。

玉皇山地区位于海城市旧城区最东面,是海城重要的入城门户,在改造中,应充分利用玉皇山周边地区滨水、靠山的环境优势,通过整治周边环境,显山露水,使山水资源与城市空间有机融合。发挥玉皇山山地公园和海城河滨景观资源优势,改善居住环境,营建市民日常休憩场所和旅游服务设施,完善教育功能,形成城市边缘区,展示山水城市形象的综合功能区。

4 结语

旧城区改造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城市的综合社会功能。旧城区改造不仅要为经济发展服务,而且要着眼于城市总体空间布局的调整,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海城市在加快旧城区改造步伐的同时,应注意解决改造过程中带来的负面问题,如因大面积改造而忽视了对历史文化特色的保护,局限于开发有利可图的项目和黄金地段等问题,严格控制建筑密度、容积率,以实现城市整体环境质量的提升。通过优化旧城区的居住生活环境,打造一个真正环境优美、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的滨水宜居城市。

[1]张文辉,邵士国.旧城改造的几点问题—基于政府视角的认识[J].规划师,2008,(2):45~48.

[2]张伊娜,王桂新.旧城改造的社会性思考[J].城市问题.2007(7):97~101.

[3]梁航琳,杨昌鸣.中国城市化进程中文化遗产保护对策研究—文化遗产的动态保护观[J].建筑师,2006(2):10~13.

猜你喜欢

海城市旧城区海城
鞍山市材料价格补充信息
鞍山市材料价格补充信息
非遗文脉传承下城市旧城区更新设计
嫁给爱情
SUPPLEMENTAL DESCRIPTION OF MYXOBOLUS HAICHENGENSIS CHEN, 1958(MYXOZOA: MYXOSPOREA) INFECTING THE GILLS OF ABBOTTINA RIVULARIS BASILEWAKY: MORPHOLOGICAL ANDMOLECULAR DATA
海城河非均匀流水面线的推算研究
南昌市旧城区废弃铁路景观再生设计研究
海城市土壤饱和导水率空间分布特征
浅议房屋征收稳评入户应注意的问题——以某旧城区改建项目入户调查为例
海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