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水规划编制与实施过程中的相关问题探讨

2013-04-09吕智君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13年4期
关键词:昌平区总体规划需水量

孙 梅 吕智君

(北京市昌平区水务局 北京 102200)

供水规划不仅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依据。要想真正解决城市水资源供需矛盾,切实完善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编制科学合理的供水规划和落实好供水规划都是非常重要的。

1 供水规划的编制

1.1 需水量的预测

供水规划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是需水量的预测。科学合理的水量预测对供水规划的可实施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规划阶段常见的需水量预测方法有经验预测法、统计分析法和规划估算法。无论采用何种预测方法,需水量的预测都必须以城市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作为依据,以城市用水现状研究和城市经济发展规划为基础。在规划的初期阶段,必须做好详细的调查研究,仔细收集人口分布与发展、工业现状规模与发展、用地属性、经济发展等各方面的详细资料,为准确预测需水量奠定基础。

1.2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供水规划的关键工作是进行水资源的供需平衡分析,分析本地可利用水资源是否能满足城市用水需求。如果本地可利用水资源满足不了城市的需水量要求,必须根据城市自身的特点依照开源节流的原则提出满足水资源平衡的对策。具体的开源节流措施主要有:节约用水、外部调水、再生水利用、雨洪利用等。昌平区是一个资源型与水质型缺水并重的城市,根据《昌平区供水规划(2004~2020年)》,2020年昌平区缺水将达到1.35亿m3。为了保证昌平区的可持续发展,规划在遵循开源节流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水资源供需平衡对策,即利用南水北调0.58亿m3/年的水,节约用水0.3亿m3/年,利用再生水量0.5亿m3/年。同时要增加雨洪利用措施,开辟新水源,这样基本实现了2020年水资源的供需平衡。

1.3 水资源合理调配

水资源合理调配是指在一个特定的流域或区域内,以可持续发展为总原则,对有限的、不同形式的水资源,通过工程与非工程措施在各用水户之间进行科学分配。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是很多城市的水资源分布特点,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水资源,解决水资源区域分布不均的问题,在规划方案中应提出水资源的合理调配方案。在综合考虑水源、水厂位置、地形地势、输水距离、施工难度和管理等因素的基础上,将水资源从富水区调往缺水区,从水质好的区域调往水质差的区域,以实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1982年2月在四川省给水排水情报网年会上提出的区域性供水思路是一种很好的水资源调配思路。它是按照水源、水厂的合理配置,将不同地区的水厂、管网进行统筹规划管理,形成大的、多层次供水网络,从而提高供水水质,增强供水安全性的一种供水模式。经过近30年的研究和实践,区域供水在浙江、江苏、广东等沿海地区和经济较发达地区已具有相当规模。昌平区的地下水分布极其不均,以东部兴寿镇、小汤山镇和北七家镇为例,北部兴寿镇位于昌平区北部山前地带,水质优良,水量充沛;中部小汤山镇,因其特殊的地质构造原因,地下水中含氟量高,不适合饮用;而南部北七家镇,由于地区的快速发展,地下水已处于超采状态,且部分地下水硝酸盐氮含量超标,不宜做饮用水。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昌平区水务局实施了昌平区东部地区供水工程,将北部兴寿镇山前地带地下水通过两路输水管道输往中部小汤山镇和南部北七家镇,同时解决了3个镇的生产和生活用水。为了提高供水保证率,还分别在小汤山和北七家地区建立了调蓄水厂,在夜间用水低峰时蓄水,白天用水高峰时向配水管网补水。由于三个镇的地势是自北向南依次降低,该工程还很好地利用了这一优势,采用了重力流供水,在进行水资源合理调配的同时极大地降低了能耗。

1.4 供水设施规划

供水规划的重要内容是进行供水设施的规划。供水设施主要包括取水设施、一级泵站、输水管道、水厂、调蓄水池、加压泵站和配水管网等。供水设施的布局必须结合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在综合考虑地形、规划布局和技术经济等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综合评价后加以确定。要充分考虑现状与近远期规划的有机结合,并考虑规划的可操作性和可实施性。供水设施的规模,尤其是供水管网的管径,必须在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的基础上,通过采用水力模型计算和校核加以确定。而规划管网应根据规划道路的实施情况制定随路实施的分期方案。

1.5 城乡供水统筹

农村地区供水以往多采用自备井供水,且很多村庄只有一眼自备井。自备井中的水未经任何消毒设施消毒处理,便通过管网输送到各家各户饮用,水量不足、水质不达标是很多农村地区供水存在的普遍问题。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群众对水质、水量的要求逐步提高,单村自备井供水的供水形式已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用水需要。农村居民饮用水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已严重制约了地区经济的发展。因此在编制城市供水规划时应坚持贯彻城乡统筹理念,根据具体条件,结合城镇体系、镇村布局规划和农民安全饮水工程,将农村用水纳入供水范畴。通过现有水厂供水管网延伸扩户,局部地区利用和改造农村水厂,把农村地区纳入集中供水范畴,让农民喝上“放心水”,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为确保农民身体健康奠定基础,并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昌平区在编制《昌平区供水规划(2004~2020年)》时就遵循了农村生活用水采用集中供水和联村供水为主,以自来水逐步替代自备井供水的规划原则。在之后的2005~2007年3年农民安全饮水改造工程中,昌平区贯彻《昌平区供水规划》,解决了165个村,14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全区集中供水覆盖范围内的村庄达到161个,已实现集中供水的村庄达到90个。

2 供水规划的实施

2.1 规划实施监督制度和信息反馈机制

供水规划从编制到实施的过程中会涉及到设计和众多的管理部门。由于部门分工、职责和性质不同,部门之间沟通和协调在某些时候不够顺畅,导致规划方案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会碰到很多障碍,规划无法按设计方案实施。而实施后的供水系统的运营状况往往也不会反馈到规划设计部门。这就导致了规划方案与实际实施情况相脱节。要改善这种状况,可以通过建立规划实施监督制度,采用问责制的形式对供水规划的实施进行管理和协调,对相关部门的责任进行监督。同时,供水主管部门也应及时将规划实施后的供水系统运营状况及时反馈到设计部门,建立良性的信息反馈机制,以便于设计部门积累实际经验,为以后编制科学合理可行的规划方案提供借鉴。

2.2 规划动态调整

供水规划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指导规划,供水规划必须符合城市的总体规划。然而,由于现今很多城市的发展速度很快,导致城市总体规划跟不上城市发展的速度,城市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脱离总体规划。这就导致在城市总体规划基础上编制的供水规划在实际上无法与城市的发展速度合拍。如昌平区于2004年编制了《昌平区供水规划(2004~2020年)》。根据《昌平区总体规划(2004~2020)年》,2010年昌平区总人口为77万,而实际上到2010年,昌平区总人口已达到99.48万,超出约22.5万。北七家镇由于靠近北京市区,受北京市的人口辐射影响大,其人口规模已远远超过总体规划远期2020年控制的人口规模,超出约19万人。且未来科技城、TBD等不在总体规划范围内的产业区、商务区相继落户或计划落户昌平,使得原有的供水规划已经满足不了城市的迅猛发展之需,所以必须及时对供水规划作出调整,以满足城市的发展需要。

3 结语

供水规划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指导性规划,关乎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编制的过程中对需水量的预测、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水资源合理调配及供水设施规划等多个方面内容必须进行充分论证比选,做到客观合理可行,能够真正指导城市的发展。同时要做好城乡供水的统筹,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在实施的过程中,要做好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建立起强有力的实施监督制度,为规划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并应建立良性的信息反馈机制,为设计部门以后编制科学合理可行的规划方案提供借鉴。同时要根据城市的发展速度及时对供水规划作出调整,使供水规划能真正落到实处,为城市发展服务。

1 李令跃,甘泓.试论水资源合理配置和承载能力概念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J].水科学进展,2000,11(3):307-313.

2 汪翙.给水排水管网工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3 王强,张卫红.北京市通州新城的供水规划[J].北京水务,2009(2):26-29.

4 奚全富.有关江苏区域供水规划与实践的思考[J].江苏城 市规划,2010(11):13-15.

猜你喜欢

昌平区总体规划需水量
昌平区总工会 关心关爱显温情 爱心传递共战疫
昌平区总工会深入基层开展服务阵地建设调研
南京城市中心区生态需水量探析
基于绩效的总体规划实施评估探索——以石家庄市为例
让城市总体规划的“龙头”舞起来
论沈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协调
组合预测模型在区域需水量预测中的应用
大洋河生态需水量分析与评价
基于多媒体技术的昌平区地质灾害演示系统
北京昌平区某CFG桩复合地基处理工程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