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桥灌区灌排管理模式探讨

2013-04-09刘贵康随香灵

山东水利 2013年7期
关键词:灌排水费用水

石 羽,刘贵康,随香灵

(鱼台县水利局,山东 鱼台 272300)

李桥灌区灌排管理模式探讨

石 羽,刘贵康,随香灵

(鱼台县水利局,山东 鱼台 272300)

分析李桥灌区传统灌排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总结灌区推行用水户参与管理排灌协会模式的方式及成效。排灌协会模式是建立农村水利高效运行管理新机制,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参与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积极性,对逐步实现灌排工程的良性循环具有积极的推动意义。

李桥灌区;农村水利;管理模式

李桥灌区位于鱼台县清河镇境内,老万福河南、鱼清河以东,总耕地面积420hm2,目前可灌溉面积333.3hm2、排涝面积600hm2,设计灌溉流量3.0m3/s、排涝流量3.6m3/s,涉及6个行政村庄、4990口人。李桥排灌站始建于1965年,站址位于老万福河11+ 920处右岸,设计装机4台28ZLB-70泵,配套功率320kW,设计排涝面积为600hm2,设计灌溉面积为333.3hm2。经过40多年的运行,李桥灌区发挥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灌排工程服务对象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现有的灌排条件和传统的灌排方式已不适应经济发展要求,如何建立新的更加合理的灌排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灌区效益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建立自愿参与、民主管理、互助合作基础上的农民用水户协会组织,有效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参与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积极性,密切供水双方的关系,改善田间工程管理和维护状况,建立农村水利高效运行管理新机制,对逐步实现灌排工程的良性循环具有积极的推动意义。

1 传统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管理模式是政府投资兴建取水泵站和干、支渠等骨干设施,村民投劳修建斗渠以下田间灌排设施。所建成的灌区,骨干工程由政府的专门管理机构负责管理,斗渠以下的较小工程及灌水服务则由村集体负责。这种运行模式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越来越不能适应灌区管理工作的运行。

1)水利设施产权不明晰,造成了长期以来的维护投入少,管理跟不上;排灌系统运行不畅,现有渠系水利用系数低,用水混乱,灌区上游争水、大水漫灌,下游无水、毁渠弃灌,田间工程逐年损毁,水资源浪费严重;另外,排水沟淤积,灌区建筑物在长期运行中缺少维护,坍塌损毁,已影响到排水系统的排水能力,田间积水形成内涝,增加了农业排灌成本,影响了农作物产量和工农业生产的正常发展。

2)水费征收和使用的不合理,影响了农民交水费的积极性;水费征收依靠当地政府和基层组织,水费收缴中的搭车收费、截留挪用现象时有发生,从而加重了农民的负担。

以上问题的存在,致使供水和需水双方矛盾日益加剧,造成了水费不能按时收取,田间渠系不断遭到破坏,给灌区的运行和管理带来了沉重负担,大大增加了运行成本。

2 农民灌排协会模式

为更好地服务于三农,有效地运行维护水利工程,根据山东省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农民排灌协会的试点计划及推广计划,建立了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的鱼台县清河镇李桥排灌站辖区农民排灌协会。2006年初开始组建农民排灌协会,并成立李桥灌区农民排灌协会工作领导小组,使群众更多地参与水利工程的运行维护,逐步形成灌区良性发展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现灌排事业可持续发展。

建立在自愿、民主、互助基础上的农民用水户协会,由政府进行监督,明确协会章程与制度,明确农民的职责、权利和义务,协会成员的权利和义务,农

民参加协会的有关手续、协会成立的程序和办法,以及协会将为农民带来的效益等。

3 灌排协会管理的成效

1)用水户参与排灌协会管理,可使政府将以往的管理职责部分或全部移交给排灌协会,政府不需再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负责管理运行维护和水费征收,并对运行管理造成的亏损进行补贴。政府从一个更高的层次上进行监督并提供技术支持服务,成为农民排灌协会真正的坚强后盾。

2)用水户参与排灌协会管理,有力地加强了水利设施末端斗、农渠系的管理与维护。按照“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干、支以上渠系及取水泵站的维护管理由排灌协会统一组织实施,斗、农以下渠系的管理维护则由村集体组织村民进行管理维护,充分调动了农民投工投劳的积极性。

3)用水户参与排灌协会的管理,有效地增加了运行管理的透明度。通过财务挂历制度、排灌管理制度、工程管理制度、水费计收与管理使用办法等,用水户对用水计划、财务状况、水费征收情况一目了然,对供水双方和谐关系起到了有效的促进作用。

4)用水户参与排灌协会的管理,通过加强政策、技术及业务知识的培训,不断提升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增强排灌协会的自身能力建设,提高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抗灾能力和管理水平,促进节约用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农民用水户参与排灌协会管理,能够有效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参与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积极性,密切供水双方的关系,改善田间工程管理和维护状况,建立农村水利高效运行管理新机制,对逐步实现灌排工程的良性循环具有积极的推动意义。

S27

B

1009-6159(2013)-07-0061-02

2013-04-25

石羽(1970—),男,工程师

猜你喜欢

灌排水费用水
哪些火灾不能用水扑灭?
洱海西部灌排沟渠水质特征及土地利用的影响
节约洗碗用水
现代化大型灌排泵站建设研究
西营河灌区2020年地表水水费测算探讨
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灌排沟渠施工关键技术探讨
没付水费
坚持建管并重 改善农田灌排条件
一次性用水
昭平台灌区实行农业水费包干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