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拓展训练对提升国民素质教育的意义

2013-04-08新,李

关键词:参与者

许 新,李 莉

(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 基础部,广东 广州 510520)

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发展和转型的关键阶段,同时也处在各种矛盾和问题集中呈现的敏感阶段。在这一关键时期,提高国民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国接下来一段时期内能否继续稳定、快速的发展。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凝聚力量,攻坚克难”,用“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因此,可以说,提高国民的素质水平已成为一项具有现实意义的重要课题。

拓展训练通过一系列预先设计的特殊场景,以及“体验式”的教学方式,能够使参与者从中感悟出活动所蕴含的理念,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以及团队合作精神。将拓展训练的相关内容融入国民素质教育之中,有利于提升我国国民的素质水平,对内,可以进一步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对外,亦可增强我国与国际社会间的合作与交流。

一、拓展训练的源起与现状

拓展训练(Out Bound),原意为“拓展、外展”,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当时英国的许多战舰和商运船只经常遭遇德军潜艇的攻击,在每一次的德军袭击之后损失惨重,存活下来的人员数量极少,后经救生专家研究之后发现:遭遇袭击之后能够生还下来的人员并非就是那些身强力壮的年轻人,而是具有坚强意志力、良好团队合作精神和具有较好海上求生技能的人。1941年,一位超前的德国教育者库尔特·哈恩(Kurt Hahn)和一位英国海运大亨劳伦斯·霍尔特(Lawrence Holt)爵士在威尔士的阿德伯威成立了世界上第一所拓展训练学校。以训练海员在恶劣条件下的生存能力为目的,使其练就一定的求生本领,拥有良好的顽强意志和团队合作精神。二战结束之后,这种训练方法被保留了下来,并以一种全新的创意和体验型训练方式被逐渐推广开来,接受训练的群体也不再局限于海员本身,而是扩展到了军人、学生、从事工商业的人士,以及其他社会群体,训练内容也由最初的海上生存训练延伸至管理训练、心理训练、人格训练等不同领域,通常包括团队热身、个人项目、团队项目和回顾总结等方面。

拓展训练分为个人项目和团队项目。个人项目主要是通过高空断桥、空中抓杠、独木桥、生死60秒等游戏形式,锻炼学员克服心理障碍,挑战心理承受能力。团队项目有孤岛求生、合力过桥、盲人布阵、穿越沼泽等很多形式,通过复杂而艰巨的训练项目使学员增强团队精神、创新能力与合作意识。

由于拓展训练内容方式的多种多样,对人的智慧、体能、心理素质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更大限度地挖掘人的潜能与创造力,因此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迅速的蔓延与流行,并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传入我国香港,80年代初期被引进我国大陆,到目前为止已在我国的相当一部分城市的培训机构扎根。

二、拓展训练符合我国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现代社会竞争能力的增强需要拓展训练推动社会发展。竞争力是能够使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制胜的能力,是使我国在国际竞争中具有优势,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保障。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的发展,将国内大部分企业、集团、组织培育成具有卓越竞争力的优秀团队具有重要意义。在切实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过程中,很多组织存在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管理形式单一、内部人员总体素质偏低、人才流失严重等问题均可影响到其竞争能力的提升,其中尤其是组织内部成员的总体素质如何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核心竞争力如何。在拓展训练中,很多项目的训练可以提高学员的团队合作精神与工作热情,挖掘他们的潜能、潜力,提高各层领导的工作协调能力和管理能力,并促进团体组织文化的创立,从而使其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更加富有竞争力与凝聚力。

我国社会的教育转型需要拓展训练拓宽学习领域。当前我国正处于转型时期,教育转型亦在不断深化地进行中。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仅仅从要求学生能够扎实地掌握所学习的知识与技能出发教育学生,几乎所有的教学活动均是围绕这一目的而进行一定变化。然而“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3个维度的教学目标实质上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密不可分的。“知识与技能”是人发展的基础,是课堂教学的核心目标,但它必须通过“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两个目标的实现而最终实现。“过程与方法”是课堂教学的操作系统,是实现另两个教学目标的环境、途径和桥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课堂教学的动力系统,它伴随“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而实现。没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教学方式可以说是人文性的缺失。

在教育转型时期,在高校教学中进行拓展训练,其实质是给予当代大学生——年轻人更多自己动脑、动手来解决问题的机会,使他们在既定困难执行中,通过自身努力,增强自信心、意志力、创造力、社会适应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拓展训练采用的“先行后知”的教育模式,在参与者完成某个既定目标的整个过程中,教练员不会事先进行讲解、分析,而是在目标任务完成之后对参与者的实践表现进行分析、评定,从而让他们在先行体验的情景下提高其各方面能力。通过灵活多样的拓展训练内容,例如,死亡滑行、独木桥、空中单杠等个人项目的训练,可以行之有效地培养大学生各种能力,促进当前教育转型时期高校教育目标的实施与完善。

社会生产能力的提高和人们闲暇时段的增多需要拓展训练提高生活品质。经济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能力的提高使人们的闲暇时光逐步增多起来,在人们生活水平得到普遍提高的同时,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逐渐提高起来。在这种状况之下,人们不再满足于清淡、平常的生活方式,而是步出家门渴望拥有更多姿多彩的个性生活,而这种“多姿多彩”的生活方式是需要正确导向与引导的。在人们寻求多彩生活的同时应鼓励人们确立正确的生活价值观,并运用热情的态度、全新的生活理念来改变生活习惯,提高生活品质。拓展训练中“挑战自我,熔炼团队”的训练理念带给人们的是一种适应当今社会发展水平、益于自身发展需求的全新生活方式,它可以培养人们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并通过一系列特定的训练情景强劲人的体格,优化人的体魄;并且对于培养现代人健康的竞争意识、高效的合作精神、丰富的情感生活、良好的创新意识均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拓展训练符合人全面发展的需要

相互信任是人与人交往的基础。在拓展训练项目中,“信任背摔”可以算做一个必须在参与者相互信任的情况下才可以很好完成的合作式项目。在训练过程中,要求其中一名参与者站在一个大约2米左右的高台上,双手放于胸前并用绳子绑住,之后背对高台下的队友,按一定要求身体向下直直倒下去,而台下的队友顺着背摔队友倒下的方向面对面站成2排,双手臂上举接应直体倒下的队友。在此过程中台上与台下的队员需要相互信任、相互鼓励,并默契配合才能安全、顺利地完成任务,获得较好成绩。能够将自己的安全完全交予他人,是需要有极大的信任才能做到的,同样,台下的队友也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感与团结一心的默契配合。在一次背摔之后还可以换台下的另一位队员做背摔者,刚刚的背摔者到台下参与接应者的队伍中,经过如此的角色循环,换位体验,人与人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的相互信任会得到有效提升,队员之间彼此信任,并依靠集体的力量来完成任务。从表面上来看,“信任背摔”项目训练是在考察背摔队员的勇气与胆量;但事实上,它真正要考验的是台上的背摔队员与台下的接应队员之间是否相互信任,是否可以抛开杂念与人合作。当台上的队友身体竖直,自如放松地向后倒下时,当台下队员没有杂念自信满满地伸出双臂迎接队友时,这种心理层面的活动,通过队友之间的彼此信任,转化为一种踏实自如的团队合作,最后得到一个良好的完成效果,可以说升华了参与者的心理,让参与者实实在在地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认同有多么重要。

信任作为一种存在于群体中的心理层面的活动,是交往双方共同拥有的认同与认可。通过“信任背摔”项目的训练可以强化人对“信任”的认知,成为架设在人心之上的一道桥梁,以及沟通人心的纽带。相信他人、信任他人是人与人交往的基础,亦是提升国民素质的一项重要内容。

团队合作是顺利完成既定目的的根本保证。目前我国社会的年轻人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长期在家庭生活中的娇惯和纵容养成了他们自私、任性、缺乏爱心的不良习惯,而在拓展训练中很多任务的完成与目标的实现都需要小组成员的通力合作。拓展训练的每个项目都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与危险性,需要完成任务的学生努力克服内心恐惧与现实困难,并且要在团队成员的合作与协助之下才能很好地完成。在这些精心设计的各种情境中,一方面增强了参与者应对挫折、克服困难的心理承受能力,使他们尽最大能力地挖掘自身潜能,帮助其个性品质的形成与发展;另一方面,大学生在共同目标驱使之下的团队之中,能够更快、更清晰地懂得团队力量的重要性,理解团队合作的意义,使他们明白:为了更好地完成目标任务,需要自身最大限度地挖掘潜能,并且要学会与团队成员的和谐共处,当团队利益与个体发生冲突时,个人要能够做到以团队利益为重,修正、调整自身,从而在任务完成过程中可以做到既客观地评价自我、反映自我,又能够充分地体会到合作的乐趣与集体力量的强大。经过拓展训练的参与者会在失败之后体会到成功的不易与快乐,明白集体与个体的相互关系,懂得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隐藏劣势,这种不断完善自我、完成目标,在学习过程中与团队保持和谐关系的能力,可以使参与者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其适应客观环境与现实社会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获得对于提高我国国民的整体素质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深远影响。

积极向上的处事态度是战胜自我、直面困难的人生之桥。拓展训练并非单纯地增强参与者的身体素质,而是力图开发他们的智力、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发展他们的个性与潜能等。依据拓展训练的锻炼理念是“不是你不能,而是你不敢;不是你的能力问题,而是你的心理问题。积极的心态将是你获得成功的原动力”。在设定的诸多困难与挑战面前,人都容易产生一定的内心恐惧,而心态将最终决定你能否顺利完成任务、获得成功。因为人的心理状态将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思想与行动,并导致最终的结果。严格意义上讲,拓展训练是对传统教育、教学方式中忽视心理素质培养的一个重要补充,它如同一个“安全的、充满真诚并富有挑战性的心理实验场”,通过完成设定的难度任务,有助于培养人积极向上的处事态度,有利于提高参与者的身心健康水平,帮助他们形成完善的人格,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每一天。

创造力与创新能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保证。心理素质教育、身体素质教育以及社会素质教育三者构成了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而创新思维可以说是这三类素质内容的集中体现。随着社会的进步与时代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具有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在知识领域、经济领域、科学领域的不断创造、创新;对于我国社会的目前状况而言,其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亦在于培养青年一代的创造力与创新能力。在拓展训练所设置的部分项目中,(如像“逃生墙”“扎筏”等项目),就是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任务,要求受训人员在没有人教授“怎么样做,做什么”的情况下,可以经受住体能、智力、心理的三重考验,依靠团队,相信自己,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想象力与创造力,挖掘自身潜能,从而很好地完成任务。可以说,拓展训练为参与者激发自我的创造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实践动手能力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锻炼平台与展示场所,通过特定的素质拓展训练能够有效地提高参与者的创造力、创新能力,以及社会竞争力,并在此基础上推动整个社会的向前发展。

四、结 语

拓展训练符合目前我国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亦有助于提升国民的综合素质水平,帮助大众在相互信任、讲究合作的氛围之下,努力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帮助人们形成完善的人格,提升国民素质,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任重道远,只有更多人重视国民素质中存在的问题,共同参与,坚持自律与他律,才能逐渐使国民提高起来,远离不文明行为,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从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精髓,促进社会和谐。

[1]马克思·范梅南.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M].李树英,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钱永健.拓展训练[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6.

[3]李国岩.从拓展运动的特点和功能谈其普及和发展前景[J].山东体育科技,2005(4):48-49.

[4]屈杰,张慧春,隆胜军.湘西高校体育教育现状与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 途 径 [J].体 育 学 刊,2001(3):99-101.

[5]张吾龙.拓展训练教学对提高普通高校学生合作能力的影响[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2):113-115.

[6]马胜永.我国高校体育开展拓展训练课程教学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09.

[7]毛振明.学校心理拓展训练[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参与者
移动群智感知中基于群组的参与者招募机制
休闲跑步参与者心理和行为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门限秘密分享中高效添加新参与者方案
台胞陈浩翔:大陆繁荣发展的见证者和参与者
浅析打破刚性兑付对债市参与者的影响
讨价还价博弈及其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
基于代理的多方公平交换签名方案
泉州市丰泽区高校自行车运动参与者现状
海外侨领愿做“金丝带”“参与者”和“连心桥”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研究的难题与出路:从参与者的视角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