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省中小河流重点县综合整治建议

2013-04-08冉令贺

山东水利 2013年6期
关键词:重点县管护河流

王 华,张 涛,冉令贺

(山东省水利勘测设计院,山东 济南 250014)

山东省地处黄河下游,分属黄、淮、海三大流域。由于山东半岛三面环海,雨水集中,有利于河系的发育,全省平均河网密度为0.24km/km2。全省境内主要河道除黄河横贯东西,大运河纵穿南北外,其他中小河流密布全省,尤其是县级及以下河流数量众多、分布广泛。全省流域面积在50~200km2的中小河流有892条,河道总长度达2万多公里,涵盖了平原区、丘陵区、山区等类型区河道。这些中小河流与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直接关系到农村地区行洪除涝,影响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和人居环境。

1 存在的问题

目前,山东省中小河流普遍存在着河道萎缩、功能衰减、水环境恶化等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

1)河道淤积严重,行洪排涝能力低。河道内人为植树、倾倒垃圾现象普遍,加之河道多年未进行清淤疏浚,导致了主河槽日渐萎缩,严重阻水,极易形成洪灾和内涝。

2)建设标准低,安全隐患多。目前大部分中小河流除涝标准达不到5年一遇,防洪标准达不到10年一遇。多数河道控制性建筑物老化退化、损毁严重,隐患较多,部分河段行洪卡口、险工险段多,遇到大洪水极易造成冲刷或漫溢,影响人居安全。

3)水环境状况恶化。随着区域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们对水质污染问题认识的不足,部分农村河道已成了垃圾场、排污通道,河道水质受到不同程度污染,水环境状况有待改善。

4)河道渠化硬化现象严重。受以往设计理念的限制,河道治理普遍采用了渠化、硬化和裁弯取直等措施,破坏了河道的自然形态和生境,影响了河道的原有功能和生物多样性。

5)缺乏统一的工程管理。大部分中小河流都由河道(河段)所辖县(镇)管理,缺乏统一的管理机构,不能对已建的水利工程进行统一管理、合理开发利用。同时,受管理资金的限制,管护队伍人员缺失、责任不明,管理较为混乱,难以形成长效管护机制。

2 中小河流重点县整治内涵

中小河流重点县综合整治的内涵是重点突出综合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河道整治与截污治污、垃圾处理等措施相协调,全面、系统、彻底改善农村水环境;二是以县为实施主体,集中连片推进河道综合整治,以期达到“治理一片、改善一片”的效果,防止出现“局部治理、二次污染、反复治理”的尴尬局面;三是河道治理措施应多管齐下,全面恢复并提升河道的功能。

3 建议措施

3.1 坚持规划设计高点定位,体现综合整治效果

1)坚持高起点规划。中小河流重点县整治应与县域规划、乡镇规划、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农村环境整治规划及相关水利规划相衔接,突出资源整合和系统规划。通过河道疏浚、岸坡整治、水系沟通、生态修复等措施,集中投入、整体推进,治理一片、见效一片,着力恢复和提升河道功能,提高行洪排涝能力,改善农村水环境和用水条件,推动民生水利新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将中小河流综合整治落到实处。加强对中小河流综合整治工作的指导和监管力度。规划设计中要充分体现新时期治水理念,在满足河道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将河道治理和生态修复、景观文化建设相结合,统筹考虑,实现由传统河道治理向生态、景观、以人为本现代河道治理理念的转变,充分体现河道综合整治效果。

3.2 确保河道基本功能,合理确定整治模式

在确保河道基本功能的前提下,科学确定中小河流治理模式,维护河流生命健康。

一要尽可能保持河流自然形态。在确定治理模式时,既要考虑堤防、清淤疏浚等工程措施,也要在有条件的地方适当考虑留足滩地蓄洪滞洪,给河流以空间,特别要防止治理中随意侵占河道和裁弯取直,破坏河道自然流势和河道功能。

二要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要创新治理模式,避免简单采取硬化、渠化等传统措施,多采用天然材料和先进生态复合材料,保持河流与地下水的联系,增加生物多样性。河道和堤防的设计断面要尽可能保持自然特性,注重与周边环境及生态景观相协调,营造亲水环境。

针对山东省所处的平原区、丘陵区、山区等类型区河道,提出以下整治模式:

1)平原区河道治理以排涝、生态修复为主。河道综合整治主要采取河道清淤清障,新修过路桥涵等措施畅通水系;修建引排水及配套工程,拆除阻水障碍,沟通治理淤塞的村塘,促进水体流动;岸坡整治采用生态防护和修复措施,维持河道生态健康发展,改善周边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2)丘陵区河道治理以防洪除涝、生态修复为主,兼顾灌溉。河道的综合整治主要是对河道进行清淤清障,加固堤防,使河道行洪排涝功能得到有效恢复。在河道中修建拦水堰坝,既可提供景观、生态用水,又可增加灌溉水源,还可在有条件的支流口建设生态湿地,改善生态环境。

3)山区河道以防洪、生态修复为主。河道整治时一要充分考虑河流特性。山区河流洪水暴涨暴落,在险工段宜加强护岸建设,不宜新建或加高加固堤防,给洪水预留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避免洪水集中下泄带来更大的损失;二要统筹兼顾河流的生态功能。在河道水陆交界处构建滨水植物带,通过生态护岸等措施,增加生境的异质性,为生物提供避难所和栖息地,有助于生物多样性的恢复,着力营造自然滨水景观。

3.3 确定整治重点,提升景观文化品味

随着农村居民对改善居住环境愿望的不断提高,河道的景观功能和休闲娱乐功能越来越重要,中小河流重点县综合整治应以河道流经的乡镇及村庄河段、沟塘和主要跨河桥梁上下游河道作为建设的重要节点,结合区域乡镇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和人文历史文化资源,合理布设生态景观护岸、亲水平台、景观小品、休憩广场、游玩设施等河道景观和休闲设施,着力打造水景观、彰显水文化,营造人水和谐的环境、提升区域的景观文化品味,改善人口密集河段的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乡村。

3.4 立足当地资源,合理选定植物配置模式

植物种类配置是河道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河道植物设计的重要内容。植物种类的配置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构建出健康稳定的群落,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植物措施的作用。

山东省在中小河流重点县治理中应针对不同地域、不同类型、不同功能的河流河段进行生态建设植物措施的调研和应用,根据适地适树原则,立足当地资源,合理选定植物配置模式。主要针对区域内现状河道进行调研,尤其是已进行综合整治的河段应作为调研的重点,总结已采用的植物种类配置成功经验,合理确定今后河道生态建设植物配置模式,在发挥植物固岸护坡等功能的同时,尽可能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和景观效果。

3.5 明确管护责任,建立长效管护机制

中小河流与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村容村貌、新农村建设密切相关,如果建后管护问题得不到重视,则难以保持长久显著的治理效益,继而影响农村居民开展河道建设与保护的积极性,影响中小河流重点县综合整治工作的全面推进。因此,应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实行中小河流(河段)河长制管理,明确河道管护人员、管理任务和管理职责,落实管护经费,维护河流健康生命。

[1] 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综合整治与水系连通试点前期工作参考资料[R].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2012(9).

[2] 乐陵市,青州市.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综合整治及水系连通试点规划[R].山东省水利勘测设计院,2012(10).

猜你喜欢

重点县管护河流
2022年将农村公路管护领域就业岗位稳定在80万左右
寒冷天气 咋管护羔羊
河流
入秋养羊管护 不同于春夏季
流放自己的河流
森林管护中GPS技术的应用
沁县应享受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待遇
当河流遇见海
2020年建成800个木本油料重点县
煤矿安全重点县攻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