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监利县中稻穗颈瘟大发生原因分析与防治对策

2013-04-08李炎木

湖北植保 2013年3期
关键词:监利稻株优质稻

李炎木

(监利县植物检疫站 433300)

水稻稻瘟病是水稻重要病害之一,稻瘟病的主要表现有叶瘟、穗瘟。叶瘟严重时引起水稻坐蔸,穗颈瘟则造成白穗;在保温秧田和旱育秧田可以发生苗瘟,引起秧田死苗;在特别适宜发病的环境条件(高肥水、较长时间高温高湿)下,可以见到节瘟、叶枕瘟,节瘟可以造成茎杆折断,叶枕瘟可以诱发穗颈瘟;水稻齐穗后发病,可以出现枝梗瘟、谷粒瘟,枝梗瘟一般引起枝梗枯死,谷粒瘟可严重影响稻谷品质。

监利县是水稻种植大县,稻瘟病在监利历年均有不同程度发生,1990年以前,在双季晚稻(粳稻)上发生严重,穗颈瘟也发生严重,而对中稻为害较轻;1990年至2000年,稻瘟病虽有发生,但穗颈瘟发生很轻;2001年至2009年,全县优质稻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由于部分优质稻品种不抗(耐)病,易感染稻瘟病,稻瘟病开始加重为害,尤以中稻受害最重,穗颈瘟开始零星发生;2010年~2012年,连续3年中稻穗颈瘟都是大发生,一般田块减产5%~20%,严重田块减产40%~50%。穗颈瘟对监利中稻生产已构成严重威胁。2012年,监利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稻瘟病的防治,县病虫草鼠害防治指挥部成立了防治领导小组和防治专班,制订了防治方案,县植保站、县植物检疫站负责病情测报,指导农民及早预防,及时开展大田防治,使中稻穗颈瘟发生面积大幅度减少,当年中稻叶瘟发生面积达20010hm2,有利穗颈瘟大发生,由于防治及时,穗颈瘟发生面积仅2668hm2,田间调查,病穗率在5%以内。针对稻瘟病逐年加重的趋势,笔者对本县中稻穗颈瘟大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探索了防治对策。

1 中稻穗颈瘟发生特点

1.1 秧苗期发病早,发病重,导致穗颈瘟大流行

2010年以来,早稻秧田见病期在4月5日~10日,比往年偏早,中稻秧田见病期在4月20日~25日,田间苗瘟和叶瘟都发生很重,如苗瘟和叶瘟防治不力,后期穗颈瘟发生重。

监利县中稻播期不一致,时间拉的长,因此,总有部分中稻在易感期遇到适宜的发病气候,从而导致穗颈瘟大流行。

1.2 发生程度呈逐年加重趋势

2010年以来,监利每年种植中稻76038hm2,2010年中稻穗颈瘟发生面积4802.4hm2,病穗率5%~20%。2011年是中稻穗颈瘟发生最为严重的一年,发生面积 5402.7hm2,病穗率一般田块5%~30%,福田寺镇、分盐镇和毛市镇等乡镇局部暴发穗颈瘟,发病严重的田块有80.04hm2,病穗率50%以上,其中有23.33hm2田块绝收,种植品种为“内2优111”。

2 中稻穗颈瘟大发生原因分析

2.1 品种抗病性差

2000年以来,监利随着优质稻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至2012年,中稻已全部使用杂交稻品种,其中优质稻面积占90%以上,主要是以两系和三系杂交稻品种为主,部分优质稻品种抗病能力差,易感稻瘟病,田间发病重,是导致中稻穗颈瘟发生流行的主要因素之一。

2.2 双季稻面积扩大,早稻田病菌向中稻田传播

2005年以来,由于稻谷产量高,卖价好,农民种植水稻的热情高,双季稻面积逐年扩大,2012年早稻面积达到36018hm2,越冬病草、病谷谷壳上的病菌产生的分生孢子首先传播到早稻田进行为害,而监利绝大部分地方将早稻与中稻交叉种植在一起,早稻发病田的病菌可以迅速传播到中稻田,成为中稻稻瘟病侵染源。

2.3 中稻大面积连作,菌源残留基数大

监利中稻连作面积占80%以上,随着稻瘟病发生面积的不断扩大,残留在病草、病谷上的菌源基数也很大。病菌在病草、病谷谷壳上越冬后,成为次年稻瘟病的初次侵染源。

2.4 气候适宜

稻瘟病在监利早稻、中稻和晚稻上都有发生,近几年,以中稻受害最重。4月上旬以后,当本地气温上升到20℃左右,白天湿度在90%以上,且有降雨时,早稻和中稻秧田开始发生苗瘟和叶瘟;6月中旬、下旬至7月上旬本地阴天多,雨量大,早稻和中稻叶瘟发生严重;8月中下旬,高温高湿,阴雨天气多,是监利中稻穗颈瘟大发生的重要条件。

2.5 栽培管理不当

稻瘟病的发生与稻田肥水管理不当密切相关。

2.5.1 偏施氮肥诱发感病

近年来,大量施用无机化肥是引发穗颈病的主要因子。尤其是过多地偏施氮肥,减弱了稻株的硅质化程度,致使稻株软弱、披叶,导致叶瘟发生严重,后期穗颈瘟发病率高。

2.5.2 水分管理不当

水分管理不当,直接造成病害流行。有的田块是长期深灌、冷水浸田,有的田块田间水分不足,孕穗期田间干旱或断水过早,影响了水稻的正常生长发育,导致植株抗性下降,引发病害。

3 防治对策

3.1 选用抗(耐)病品种

要以省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主推的两系杂交中稻(籼稻)品种为主,主要选用“广占”系列两系抗(耐)病品种。

3.2 药剂浸种

播种前,选用“三氯异氰脲酸(强氯精)”500倍液或“25%咪鲜胺”2000倍液浸种12h,杀灭病菌。

3.3 消灭菌源

水稻收获后,要将发病田的病草、病谷谷壳集中高温堆沤或烧毁,减少菌源。

3.4 加强栽培管理

3.4.1 科学施肥

要做到底肥足,追肥早,有机无机肥互相配合,氮、磷、钾配方施肥,防止过多过迟施用氮素化肥,适时适量合理施肥。

3.4.2 合理管水

要浅水勤灌,适时适度晒田。在孕穗、抽穗期间不能受涝受旱,保持稻株根系发育良好,增强抗病力。

3.5 药剂防治

3.5.1 秧田防治

要在秧苗三叶期前普遍喷药预防,秧苗移栽前要喷一次“送嫁药”,提高稻株抗病力;对已发病田块要重点防治。

3.5.2 大田防治

在水稻分蘖期至孕穗期要注意防治叶瘟;8月份以后,高温高湿有利稻瘟病的流行,8月中下旬重点防治穗颈瘟,常发区、前期叶瘟发生重,或有节瘟、叶枕瘟发生的地区,当水稻破口10%时,应喷药保穗,预防穗瘟感染,间隔7d(齐穗期)再喷第二次药。药剂选用36%丙环、25%咪鲜胺悬浮剂、20%井·烯·三环唑可湿性粉剂、30%敌瘟磷乳油、20%烯肟·戊唑醇悬浮剂等防治。

猜你喜欢

监利稻株优质稻
基于触感引导的小型水田行进底盘自动对行方法
基于触觉感知的水稻行弯度测量装置设计与试验
第三届湖北·监利虾稻节圆满落幕
粮食企业建立优质稻商品生产基地的研究与思考
推广优质稻 种出“好粮油”
基于茎基部分区边缘拟合的稻株定位方法
抗倒伏剂立丰灵在晚稻上的应用试验小结
优质稻“丰优香占”高产保优施肥技术探讨
监利方言亲属称谓词选释
小城大爱——监利江段“东方之星”号游轮翻沉事件爱心帮扶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