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术建中汤治疗慢性胃炎489例

2013-04-08何安民何龙君王麦霞陕西省商洛市中医医院商洛726000

陕西中医 2013年9期
关键词:玉竹胃粘膜浅表性

何安民 何龙君 王麦霞 陕西省商洛市中医医院(商洛726000)

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病,其发病率在各种胃病中居首位。胃炎的实质是胃粘膜上皮遭受到各种致病因子的经常反复侵袭,发生持续性慢性炎症性病变,常见浅表性胃炎与萎缩性胃炎,又常同时存在于同一个患者,一部分浅表性胃炎数年之后可发展为萎缩性胃炎。特别是近几年来人们饮食习惯结构的改变,其发病逐年增多。4年来我们采用自拟白术建中汤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经中医辨证属脾胃虚弱之胃脘痛患者489例,男294例,女195例;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33岁,其中18~43岁446例;病程1~25年不等,平均5年。患者经常以胃脘胀闷,胃痛,食欲不振,恶心返酸,乏力神疲为主诉。其中胃脘胀痛与上腹剑突下压痛为主者461例;伴四肢不温,胃脘部喜温喜按者446例;食欲不振,面色少华,倦怠无力者391例;泛酸恶心者427例;大便稀不成形者224例。来本院第一次就诊时,舌淡苔薄白者443例,其中舌淡胖或边有齿痕苔白滑者226例,舌淡稍红者14例,舌淡苔少者23例;舌淡苔白腻者39例,舌象无明显变化者19例。脉沉无力者431例,沉细者91例,脉无力而数者42例。近期在外院或到我院第一次胃镜检查,慢性浅表性胃炎361例,慢性浅表性合并慢性萎缩性胃炎37例,慢性萎缩性胃炎91例。

治疗方法 采用自拟白术建中汤,其组成:白术30g,饴糖25g,白芍18g,炙甘草15g,桂枝9g,生姜5g,大枣5枚,枳实10g,柴胡6g,玉竹20g。用法:水煎服,1d1剂,分早晚服。胃脘痛甚时加延胡索、木香、川楝子以加强止痛之力;泛酸重者加乌贼骨、炒吴茱萸等以制酸和胃;大便稀次数多者加苍术、山药等健脾燥湿;大便干者加麻子仁、肉苁蓉等润肠通便;胃脘痞满较甚时合半夏泻心汤加减,以辛开苦降、和胃散痞;泛吐清水、恶心较重者加藿香、半夏、干姜以温胃止呕。1月为1疗程。服药期间及前后,要让患者适寒温,慎起居,畅情志,戒烟酒,特别是注意饮食,根据自己的饮食习惯和多年经验,总结出一套适合于自己的食谱。对于特别严重的患者,如胃痛较剧时,配合西医解痉药,对饮食骤减,伴有虚脱时,并用西药对症、支持等中西医结合治疗。

疗效标准 参照实用内科学[1],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学[2]以及胃肠病学[3]和消化病诊疗手册[4]等“慢性胃炎”中的疗效评定标准相关内容,并结合我们本地实际分为:基本治愈:胃脘胀闷、疼痛、纳差、返酸、乏力等症状均消失,胃粘膜炎症胃镜复查后活动性炎症消失,慢性炎症好转至轻度炎性改变;显效:上述症状基本消失,胃粘膜炎症胃镜复查粘膜急性炎症基本消失,慢性炎症好转;缓解:上述症状明显减轻,胃粘膜炎症胃镜复查粘膜病变范围缩小1/2以上,炎症有所减轻;无效:临床症状、体征及胃镜等检查,无变化,但未恶化。

治疗结果 服药治疗后,489 例,基本治愈249例;显效173 例;缓解42 例;无效25 例;总有效率为94.89%。此方治疗本病,一般用2个疗程,大部分用1个疗程,胃胀痛、乏力等症状明显消失,个别患者用3个疗程,临床症状消失,胃粘膜炎症胃镜复查逐渐恢复,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不良反应,近期未见复发。

讨 论 慢性胃炎西医认为,是胃粘膜上皮遭受反复损害后,由于粘膜特异的再生能力以致粘膜发生改建,发生持续性慢性炎症性病变。中医认为,饮食不节,饮食不洁,饮食偏嗜,情绪所伤,劳逸失度等均可导致脾胃虚弱,运化失常,胃失和降,在症状表现上以胃脘隐痛为主,喜温恶凉,纳差恶心,大便溏稀,神疲乏力等。自拟白术建中汤,是在《金匮要略》“小建中汤[5]”(白芍、桂枝、生姜、大枣、炙甘草、饴糖)方中加白术、柴胡、枳实、玉竹而成,加白术为君,旨在加强小建中汤建中补脾之力,脾和胃是一燥一润,加玉竹是增强养胃阴作用,在临证中,胃和肝最为密切,患胃病之后,易出现心情不好,情志不畅又易致肝木克伐脾土,故加入柴胡、枳实二味又起到四逆散调肝补脾之作用。另外,炙甘草与玉竹、芍药配伍,甘得酸助而生阴,酸甘化阴以养阴血,炙甘草与白术、桂枝、生姜、饴糖配伍,甘与辛合用而生阳,辛甘化阳以温中[6],使阴阳平调,中气自立,脾升胃降,燥润相济,脾胃健旺,使受损了的胃粘膜得到改善和恢复,故该方对慢性胃炎,中医辨证属脾胃虚弱之胃脘痛病[7],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1] 林兆耆,戴自英.实用内科学[M].第9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1303-1305.

[2] 陈贵廷,杨思澎.实用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学[M].第3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4:432.

[3] 郑之田.胃肠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255-273.

[4] 欧阳钦,林世富.消化病治疗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89.

[5] 何 任.金匮要略讲义[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79.

[6] 傅瑞卿.中医方剂学[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75.

[7] 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126-135.

猜你喜欢

玉竹胃粘膜浅表性
养阴润燥话玉竹
编竹篓
胃粘膜下肿物的临床特征和内镜治疗效果评价
蒙医药结合艾灸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83例疗效观察
蒙药结合艾灸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观察
蒙药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40例疗效观察
玉竹的化学成分研究
玉竹
替普瑞酮治疗老年慢性浅表性胃炎46例疗效观察
胃粘膜pH值测定对小儿重症肺炎合并胃粘膜损伤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