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绿色钢厂 建设生态文明

2013-04-08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钢铁业 2013年3期
关键词:太钢钢厂不锈钢

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这是我们党顺应社会发展趋势,顺应人民群众期盼,做出的科学决策。建设生态文明,工业企业责任重大,钢铁企业更应率先垂范。应当以高水平的绿色发展,改变“高能耗、高污染”的行业形象,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

近十年来,太钢依靠科技创新,实施了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和结构优化升级,把一个原来高能耗、高污染钢厂转变成了一个都市型绿色钢厂。2012年7月,国家环保部周生贤部长到太钢视察,对太钢给予了“身居闹市、一尘不染”的评价,我们深受鼓舞和鞭策。太钢将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的更高要求,更加积极主动地承担起企业的生态文明责任,更好地实现绿色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一、绿色发展是责任更是竞争力

工业文明以来, 人类在创造巨额财富的同时,也造成污染物的大量排放,导致自然资源的急剧消耗和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资源和环境两大问题严重威胁着人类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人类社会在呼唤生态文明的到来。社会不再仅仅为了物质财富的获得而接纳或容忍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人们更加向往青山绿水、蓝天白云,更加希望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喝上健康的水,期盼更优美、更和谐的生存环境。

太钢经过近八十年的发展,成为一个典型的城市型钢厂。过去,太原市的环保压力很大,太钢也颇受责难。这就要求我们以极大的勇气、智慧和责任主动顺应生态文明发展大势,让绿色真正成为企业发展的主色调。我们认为,首先要正确认识钢厂面临的环境压力问题。一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钢厂的态度在转变,他们希望钢厂既是财富的创造者、就业岗位的提供者,更是生态文明的承载者、环境优美的大花园。二是科技的发展,使钢厂可以全面发挥产品制造、生产过程资源能源转换、社会废弃物消纳处理等几大功能,与城市绿色共存,成为“生态共同体”。三是节能环保不仅关系到钢厂的成本、质量,更关系到钢厂的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钢厂只有持续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不断寻求新的技术突破,向社会提供绿色产品和绿色服务,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市场竞争。

辩证来看,日益严格的环境要求,对企业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能否适应未来社会对节能减排的要求,一定会成为钢铁企业兴衰成败的分水岭。我们把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纳入到企业的发展战略、业务流程、运营管理的全过程,把绿色钢厂建设作为太钢生存的前提、发展的基础,作为企业新的竞争力和效益增长点,全力打造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钢厂,走出了一条企业与城市和谐发展的绿色之路。

二、绿色发展重在行动

理念上的自醒,促进了行动上的自觉。应该讲,太钢在绿色发展方面见事早、行动快、投入大、效果好。我们抓住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两个关键点,大力推进绿色制造、绿色产品、绿色产业,取得了明显成效。

1.以绿色制造实现清洁生产

本世纪以来,太钢下决心淘汰了所有的落后产能和装备,集成当今世界最先进的工艺技术装备,完成了全流程技改升级,建成了7.63m焦炉、450m2烧结机、4350m3高炉、160吨超高功率电炉、160吨AOD炉、160吨转炉、2250mm热轧机组、宽幅不锈钢冷轧生产线,极大提升了当代不锈钢工业绿色制造水平。

2002年至2011年十年间,太钢累计投资96亿元,实施了132个节能环保项目,形成了较完整的固态、液态、气态废弃物循环经济产业链,对废水、废酸、废气、废渣、余压余热进行高效循环利用。太钢许多节能环保项目都是国内“第一个吃螃蟹”的,比如,第一条石灰全封闭输送系统、第一座焦炉煤气脱硫制酸装置、第一套烧结烟气脱硫脱硝制酸装置、第一个膜法工业污水处理项目、第一个不锈钢废酸再生工程、第一套全功能冶金除尘灰资源化装置、第一个钢渣肥料制造项目等等。太钢在实施烧结烟气治理项目时,对全世界的钢厂进行了考察。如果用业内比较成熟的半干法、干法技术,投入一两亿就够了,但脱硫效果一般,还不能脱硝、脱二噁英和重金属。经过反复权衡,我们最终花了7亿多元,在业内率先采用活性碳技术,建成了集脱硫、脱硝、脱二噁英、脱重金属、除尘五位一体的烧结烟气脱硫脱硝制酸系统。这套系统每年的运行费用还需要2亿多元,但为了环境效益,我们宁愿在经济效益上做出牺牲。现在看,环保效果特别好。一方面,由于超前谋划、投资一次到位,比较彻底地解决了烧结系统的污染排放问题,避免了将来的重复投资改造;另一方面,为行业推广应用这一技术闯出了一条路子,未来行业再采用这一技术的成本更低、弯路也少。我们与美国哈斯科公司合作实施国内最大的冶金伴生物开发项目,每年可处理150万吨不锈钢渣和100万吨碳钢渣,生产钢渣肥料、路基材料、超细粉等高附加值产品。采用国际最先进的富氧竖炉新技术,建成世界首套全功能冶金除尘灰资源化项目,年处理冶金除尘灰64万吨、回收金属32万吨,相当于开发一座年产200万吨铁矿石的矿山。建成了年产30万立方米的粉煤灰混凝土砌块、2亿块蒸压标砖及20万立方米的蒸压加气砼板生产线,实现粉煤灰的全干送和零排放。建成了年产280万吨的高炉渣超细粉生产线,将矿渣转化为高品质的混凝土掺和料。我们全力把循环经济项目做成高效产业,创造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目前,太钢的固态废弃物实现了100%循环利用;工业废水、工业废酸实现100%循环利用;二次能源回收量已占到生产所需能源的48.6%,余热余压发电量占到生产用电量的28.8%;每年仅从大气排放中回收的二氧化硫,就可制造浓度98%的硫酸4万吨,全部回用于生产,既减少了污染排放,又减少了硫酸采购量,具有双重的环保效益。

2.以绿色产品服务“两型”社会建设

钢铁材料应用过程中的节能减排远比生产过程中的节能减排重要得多。一直以来,太钢把科技创新的主攻方向瞄准在品种结构优化升级上,集中力量研发高效、节能、长寿型产品,加强绿色产品的营销和绿色品牌的推广,走出了一条创新驱动的特色精品之路。我们的产品广泛应用于铁路、汽车、造船、电力、石油化工、航空航天、精密制造等领域。太钢率先研发的经济型不锈钢T4003,制造成38000辆不锈钢铁路货车,用在大秦铁路、集通铁路,并出口澳大利亚等国家。与碳钢货车相比,在减轻车体重量、延长使用寿命、提高运载能力、降低维护成本等方面优势非常明显。我们研发的汽车大梁钢,可减少汽车自重,增加运力,减少燃油消耗,提高汽车安全性能。目前国产139艘化学品船,全部使用太钢的不锈钢。以前,化学品船用不锈钢基本被国外垄断。太钢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开发出了性能更优、用材更省、成本更低的双相不锈钢,替代含镍高的奥氏体不锈钢,减轻了船体重量,降低了造船成本,延长了使用寿命,极大提升了我国化学品船制造水平。2011年与2002年相比,太钢不锈钢产量增长了7.05倍,高效、节能、长寿型产品所占比例由不到35%提高到现在的75%,创造的效益占到85%以上。

3.以绿色产业推动企业小循环向社会大循环转变

近年来,太钢经过自主创新,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节能减排先进技术。我们有责任、有能力,以较低的成本,把这些节能减排工程技术输出到相关行业,助推社会提升绿色发展水平。太钢成立了工程技术公司,致力于对外输出微负压7.63m焦炉、焦炉煤气脱硫脱氰制酸、烧结烟气脱硫脱硝制酸、饱和蒸汽发电、膜法污水处理、冶金除尘灰资源化、钢渣肥料制造等节能减排技术,效果良好。成立了冶金焦化工程技术公司,发展节能减排工程技术装备成套输出。与华为公司合资成立了节能减排联合创新中心,发挥双方的工业化和信息化优势,共同推进节能减排科技成果产业化发展。未来,节能减排工程技术产业化输出,将是太钢最具潜力的业务增长极,我们正由绿色发展高新技术的获取者、受益者向创造者、输出者转变。

太钢积极推进“城市矿山”开发,促进城市“动脉产业”与“静脉产业”协调发展。我们每天回收利用城市生活污水5.5万吨,每年可为城市减少COD排放5000多吨,近五年累计处理生活污水量,相当于一个200万人口城市一年的总用水量。太钢还利用回收的生产余热,为太原市城区800万平方米居民住宅提供冬季取暖热源,淘汰该区域的燃煤小锅炉120多台,每年可削减二氧化硫排放2000多吨、烟尘排放3000多吨,节约燃煤3万多吨。我们将回收的部分煤气并入城市管网,缓解城市用气紧张状况。积极开展城市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废旧机动车拆解再利用业务初具规模,城市生活垃圾以及废旧轮胎、塑料、电池综合利用项目也在积极推进。

在管理创新方面,太钢以世界一流钢厂为标杆,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绿色发展战略管理体系和对标指标体系,对各级管理者、各单位和职工进行全面绿色绩效考评。建成了能源环境监控中心,运用先进的能耗分析技术手段加强能源管理,在线监控环保设施的运行、污染物的排放及环境质量的变化情况。坚持诚信环保,建立起与政府环保部门联网的远程在线监测系统、能耗环境质量信息定期公报制度和群众监督举报制度,全方位实时接受社会监督。

太钢大规模实施厂容整治和绿化,厂区绿化覆盖率超过40.6%,形成了“厂在林中、路在绿中、人在景中”的生态格局。常态化开展“公众开放日”活动,以开放的姿态,欢迎中小学生、市民及社会各界走进太钢,感受工业文明和绿色风采,赢得了广泛赞誉。

三、绿色发展要登高望远

太钢通过十年的努力,绿色发展进步明显。从节能减排指标来看,2011年与2002年相比,太钢吨钢综合能耗下降42.8%,新水消耗下降85.6%,烟粉尘排放量下降84.6%,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93.5%,化学需氧量下降96.7%。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钢铁行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越是在困难的时候,太钢坚持绿色发展的决心不变、力度不减,将按照“一尘不染”的标准和要求,“十二五”再投资60多亿元,新上一批节能减排、循环经济项目,打造更高水平、更加完整的固态、液态、气态废弃物循环经济产业链,进一步做强做大绿色产业,带动相关行业提升绿色发展水平,真正成为全球绿色钢厂的典范,让太钢更绿、钢铁更绿、中国更绿、世界更绿。

回顾太钢推进绿色发展的实践,我们深刻体会到:

第一,企业在绿色发展中要勇于担当。绿色发展是大事也是难事,大事难事看担当。一个有担当的企业,不会只看眼前,无视将来;不会只盯着自己的利益,不顾及社会责任。太钢取得今天的绿色发展成就,得益于勇于担当,超前谋划,强力推进,不断超越。

第二,企业在绿色发展中要大胆创新。这些年来,太钢坚持走别人不愿走的路,敢冒别人不愿冒的险,敢投别人不愿投的钱,敢上别人还没有的新项目,绿色发展先谋一步、快走一程。没有创新,很难设想太钢能会有今天的良好发展局面。

第三,企业在绿色发展中要追求最大价值。节能环保不是企业的负担,而是企业的责任和机遇。企业要会算大账,今天不舍得花钱抓节能环保,明天就要花更多的钱,甚至花钱也难买回错失的机会。企业要建立倒逼机制,让节能环保成为技术创新、工艺改进、管理提升的推动力,实现价值最大化。

我们坚信,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绿色发展,企业大有可为,也应该大有作为,完全可以做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三丰收。只有企业实现了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梦想才会早日变为现实。

猜你喜欢

太钢钢厂不锈钢
超级英雄不锈钢侠
德国萨尔锻钢厂
旧厂区在城市更新改造中的思考——论团山钢厂土地盘活
德国萨尔锻钢厂
不锈钢二十辊冷轧机组横切剪的选型计算
孤胆不锈钢侠——米格-25
太钢6项成果获冶金科学技术奖
不锈钢微钻削的切屑形成与仿真分析
基于战略层面的环境业绩评价——以太钢为例
钢厂污水的现代处理技术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