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隐喻认知研究

2013-04-07吉灵娟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隐喻事物单词

吉灵娟

(福州大学 外国语学院,福建 福州350108)

一 引 言

亚里士多德是西方学者中把rhetoric看作是一门独立学科的开创者,也是西方第一个开始探讨隐喻性质和功能作用的哲学家。1500年之后,英国修辞学家Richards I.A在其Philosophy of Rhetoric(《修辞哲学》)提出Interaction Theory(交互作用理论),在做隐喻性使用的关键词,词或其他表达成分与没有作为隐喻性使用的结构和其他成分之间有一种交互作用[1]119。在此之后,西方哲学家和符号学家对隐喻学也产生浓厚兴趣,提出语言的力量主要源于隐喻的力量。心理学家从理解隐喻的心理过程入手,找到区别隐喻同其他修辞手段的不同。语用学家从语用学角度探讨、解释隐喻的语用范畴,其中包括认知隐喻的标准,根据上下文如何理解隐喻意义。认为隐喻是一种认知现象的代表人物是Lakoff &Johnson,他们于1980年出版的Metaphors We Live by(《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被看作是认知隐喻研究领域的经典著作。L & J将隐喻分为三大类:一是结构性隐喻(structural metaphors):指隐喻中源概念域的结构可系统地转移到目标概念域中去,使得后者可以按照前者的结构来系统地加以理解。二是方位性隐喻(orientational metaphors):运用诸如上下、内外、前后、远近等空间的概念来组织另一概念系统,这与我们的身体构造、行为方式密切相关。三是本体性隐喻(ontological metaphors):运用物体的概念或概念结构来认识和理解我们的经验[2]22。总之,隐喻已经成为众多学科甚至是跨学科的研究课题。

二 认知隐喻与词汇教学

掌握词汇是学习一门语言的基础,大学英语词汇具有量大、同义词多、新词层出不穷等特点,如何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熟练掌握大量的词汇是英语教学任务之一。传统的英语词汇教学无外乎三个步骤:首先是读音释义,其次是解释用法,最后是举例说明。这种方法虽然在短时间内能够在学生头脑中产生一定的印象,但是它并不能有效地转化为长时记忆,学生也只会通过机械的重复记忆方法不断回忆所学过的新词,这种学习方法很容易使人产生疲惫感和挫败感,学习效果并不理想。实际上,从认知的角度去重新认识词汇教学,可能会有不一样的启示。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思维能力是随着人的认知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是认知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人们认识世界,特别是认识抽象事物不可缺少的一种认识能力”[3]102。人们通过隐喻来认知事物,建立新的理论,并利用隐喻来创造新词或新的意义。隐喻利用事物与另一事物的相似性,将源概念域的结构、特征域映射,使词汇在旧意义基础上产生出既有区别又有相互联系的新义,由此产生了多义词。根据这一理论,在英语词汇教学过程中,只要能够充分的挖掘学生的认知能力,让他们系统的认识词汇的形成过程,有效的辨识及认识词汇意义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抛弃单纯的记忆词性以及机械掌握单词拼写的学习方式,词汇学习一定就能够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大学英语词汇大纲中的几个多义词为例。单词fluid根据《21世纪大英汉词典》,做形容词时有如下几种含义:(1)流体的;流动的(2)能流动的;非固体的;液体的;(在压力下)可移动和改变形状的(3)似液体的;易变的,不固定的;不稳定的(4)流畅的,流利的,动作优美的(5)可用于投资的;(财产等)易转成现金的,易兑现的;可另派用处的。单纯去记忆这五种意义,所花费的时间成本会比较高,但是如果从认知的角度去记忆,只需要记忆第一种意义即可记住其他几种意义。单词fluid的最基本的含义是第一种,即“流体的,流动的”,如果把这个词的概念意义投射到我们的大脑中,我们的脑海中不自觉会联想到水龙头哗哗流动的水,或者是山涧流淌的溪水,又或者是从高山上直冲而下的瀑布,总之凡是流动的液态的东西都有可能成为这个单词在我们的大脑中映射的画面。由这点联想开来,如果用fluid来形容时间(time),例如“时光流逝”,就是把时间比喻成了流动的水,转瞬即逝,不能永远掌握在手心中的意思,用英语解释就是“not stable,likely to change”。如果用fluid来形容一副书法或者画作,就是把书法的线条或者是画风比喻成了流动的水,连绵不断又不失阳刚之气概,用英语解释即为“movements or lines or designs are smooth and graceful”。如果用 fluid 来形容资产,就是指固定资产或不动产能够兑现,化作可周转的资金流。从认知的角度去学习了fluid这个词,那么在如下三个例句中,就很容易分辨出它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意义。

(1)Make sure that you drink plenty offluids.(水)

(2)His painting became less illustrational and morefluid.(画风流畅)

(3)The bank does not operate with the set ratios in concern of capital,deposits and loans,fluid of assets,loans to the same borrower,and balance sheet as set by 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流动资产)

因此在词汇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引导他们遵循隐喻的规律来推导除单词基本义之外的喻义,以达到有效记忆单词的目的。

三 心理词汇与口头表达

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就是学生在掌握了大量的词汇之后仍然不能用所学的词汇流利的表达自己的思想。即使是口语比较好的同学,在表达中所使用的高级词汇的频率也是比较低的。因此,词汇教学中实现真正的学以致用,使学生有效的使用心理词汇是大学英语教学的又一重要目标。

心理词汇就是被保存在大脑长时记忆中的词汇。对心理词汇的研究包括储存和提取两个方面:人们将学到的新词汇储存到记忆中;并在恰当的时候顺利提取才能完成语用意图。研究表明,词汇不是一个个孤立存在的,而是分门别类的储存在人的记忆中。1975年科林斯和洛夫斯基提出了“激活扩散模型”(spreading activation model)。他们将概念表示为节点,节点间通过语义关系相互连接,在长时记忆中形成网状结构。激活是从某个节点向周围其他节点扩散的过程,当一个概念被激活,其效应就会扩散到与之相连接的其他概念,也就是说,心理词汇以节点的形式展现,它们之间通过一定概念关系把节点所表示的词汇有机的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复杂的网络体系。该模型对心理词汇本质的阐释具有相当效力,但其释度仍停留在概念层面,为此,Bock & Levelt于1994年又提出了一个改进的激活扩散模型。他们认为词汇知识有三个不同层面的内容:概念层面(由表示概念的节点组成每节点通过各种语义关系与其他节点相连接)、句法层面(词性、基本搭配要求等)和语音层面(包括词汇的音位特征和读音等)[4]114-115。

以下就概念的层面来解释如何将大脑中记忆的心理词汇转化为口头表达的词汇。以单词 mountain为例,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描述一段关于山的风景的文字。提到描述风景,我们的脑海中会自觉浮现出几个关于风景的形容词,例如 majestic,spectacular,enchanting,还会浮现出几个名词,例如rocks,peaks,spring water,animals,plants,flowers,再进一步联想,我们的头脑中还会浮现出几个相关的名词性短语,例如water running,birds chirping。经过了这一番的联想,我们将这些词汇串联起来,描述风景的几个句子就成型了。

(1)The mountain is both majestic and spectacular.

(2)Its rocks of all shapes and postures can find their resemblance in life.

(3)Spring keeps running all year round.

(4)It abounds in animal and plant resources.

(5)Blooming flowers of all sorts are grown everywhere.

虽然这些句子基本上可以达标,但是如果要使表达更加生动,就必须对这些句子加以润色,也就是在名词前面加一些具有隐喻色彩的形容词或短语,例如“crystal clear spring water”,“contend for beauty”,“cascades splashing down onto rocks”,经过润色之后,这段话就变成:The mountain is both majestic and spectacular,offering enchanting views.Its unique rocks of all shapes and postures can find their resemblance in life.Crystal clear spring keeps running all year round,with cascades splashing down onto rocks.It abounds in animal and plant resources.Blooming flowers of all sorts contend for beauty and wild fruits are grown everywhere.

这是从概念层面去训练学生的认知意识,类似的课堂活动还有卡片记忆法,图像法,视频记忆法等。随着现代课堂多媒体的广泛应用,网络也渐渐成为支持课堂活动的重要资源。这些活动的出发点就是开发学生的认知思维能力,使他们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最大限度的掌握知识和技能。

当然,单纯的从概念层面去训练学生的认知意识还远远不够。尽管语法教学已不再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但足够的句法知识和标准的语音也是刺激学生潜意识中存在词汇的重要手段,因此,三者必须相互结合,才能在教学中起到显著的效果。

四 科技英语翻译中的概念隐喻

现代隐喻学认为:隐喻不仅是语言现象,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工具,是人类生存和认知的基本方式之一[5]63。隐喻植根于语言、思维和文化中,它利用人们熟知的事物类比陌生的事物,以达到认识新事物的目的。大学英语教学中主要的授课对象来自大学各个专业的学生,科技英语是理工科学生在专业课学习以及将来的社会实践中都会接触到的事物,因此在授课中让他们了解并熟悉一些常见的科技英语也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

隐喻在科技英语的翻译中常见,主要表现为科技工作者借用熟知事物的功能、特征、形状、性质、过程、状态来映射陌生、新鲜的事物,从而对此事物产生更加清楚明晰的认识。因此,科技英语中的隐喻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隐喻能否保全,喻体形象如何传达,修辞格如何表现,喻意如何保留等。例如以下几个新的科技名词的翻译就完整的保留了本义和喻义,使翻译显得既直观又生动。科学素养Scientific literacy,蓝色农业 blue agriculture,量子纠缠quantum entanglement,绿色 GDP green GDP,绿箱政策Greenbox Policies,空中管制 air traffic control,立体农业stereo farming,人工乘客artificial passenger,柔性制造技术flexibl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这些科技新名词的翻译既直观又生动,完整的保留了本义和喻义。在课堂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尝试用隐喻去理解这些新词,并且能尝试翻译这些新词。当然,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多了解现代科技的发展历史,帮助他们开启科技知识海洋的大门,对培养他们的认知能力有很大的意义。如果没有背景知识的摄入,单纯的靠死记硬背这些单词对教学来说没有任何的积极意义。鉴于隐喻的实质就是用对某一事物的理解和经验来理解另一种事物,掌握了隐喻就是掌握了认识世界的工具。

五 结 语

生活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下,人们的思维方式也会有所不同。特别是对把英语作为第二外语的中国学生来说,让他们了解并尝试用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来认识客观事物对于掌握一门外语是至关重要的。就隐喻的本质来说,它在我们的认知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

[1]Richards,I.A.The Philosophy of Rhetoric[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36.

[2]Lakoff,G.& Johnson.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3]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4]Carroll,David,W.Psychology of Language[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5]张光明.认知隐喻翻译研究[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隐喻事物单词
美好的事物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活的隐喻》
单词连一连
看图填单词
看完这些单词的翻译,整个人都不好了
奇妙事物用心看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TINY TIMES 3: A REAL HIT
德里达论隐喻与摹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