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联理论视角下古籍英译的文化缺省及其补偿策略

2013-04-07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缺省原语图式

段 丽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 外语系,湖南 长沙 410205)

一 关联翻译理论阐释

自 E.格特(Ernest August-Gutt)在其专著《翻译与关联:认知与语境》中把关联理论应用于翻译研究以来,关联理论逐渐成为语用翻译新的指导性理论。关联翻译理论认为翻译是一种特殊的言语交际方式,是根据动态的语境进行动态的推理,而推理的依据就是关联性。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一种语言必然反映其民族的文化特色,原语与目的语本身所承载的文化蕴意之间的差异是翻译最大的障碍。作为一种跨文化的语言转换活动,在翻译过程中,文化缺省现象是译者必须面对及妥善处理的关键。那么,在关联翻译理论下,译者在充分了解原作者所处社会背景,体验原作者创作的心理过程后,得运用推理,考虑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作出语境假设寻找关联,努力做到使原作者的意图与译文读者的期盼相吻合,即“使原作者进入与译作的读者直接对话的范畴”[1],从而最大可能的避免文化缺省。

二 典籍英译的文化缺省

文化缺省指的是同一文化背景的人在交际过程中被双方作为共享而省略的文化背景知识。同一文化内的语言交际有着共同的文化背景知识,话语中因缺省而留下的语义真空会被接受者认知图式中所存储的的文化知识填充,从而保持这种言语交际的顺畅。但对处于异质文化背景中的读者,话语中因缺省而留下的语义真空便会造成相应的文化缺省。如《红楼梦》第25回中,王熙凤调侃林黛玉:“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Drink our family’s tea,a daughter-in-law to be!”[2]。根据中国民间婚俗,定亲时,新郎必须给新娘家下聘礼,其中茶叶是必不可少的,俗称为“下茶”;而“吃茶“意味着许婚,俗有“好女不吃两家茶”的说法,吃茶是婚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黛玉生为林家人吃了贾家茶,王熙凤调侃她嫁入贾家,是很符合我国古代风俗的。对于本土读者,看到这里,储存在记忆中关于 “吃茶”的民俗知识就会被激活,理所当然的认为此处语境意义是“定亲”。而对于西方读者,“吃茶”这种汉民俗并未存在于在他们的认知图式中,读到此处定会大惑不解,为什么黛玉喝了贾府的茶就一定要做贾家的媳妇呢,杨宪益夫妇的译文此处未进行文化缺省补偿造成译语读者解读上出现了意义真空。

三 文化缺省的补偿策略

下面以一些经典的翻译文段为例,剖析关联论视角下典籍英译中文化缺省的补偿策略。

(一)文外加注

以杜牧的名作为例。《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且看孙大雨的译文:

The Clear-and-Bright Feast

Upon the Clear-and-Bright Feast of spring

The rain drizzleth down in spary,

Pedestrians on countryside ways

In gloom are pining away.

When asked”Where a taven fair for rest

Is hereabouts to be found,”

The shepherd boy the Apricot Bloom Vill

Doth point to afar and say.

清明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在该节日期间,我国百姓祭祖扫墓,清明节还源于我国24节气中的清明节气。冬至后第105天就是清明节气。清明节气共有15天。作为节气的清明,时间在春分之后。这时冬去春来,天气清朗,一片明净,处处显示出勃勃生机。用“清明”称这个时期,及其恰当。孙大雨先生把 “清明”直接翻译成“The Clear-and-Bright Feast”,“clear”对应“清”、“bright”对应“明”,用这两个形容词把清明时节的节气特点恰如其分地地描述了出来,是极其形象的。但是对于西方读者而言,清明祭祖习俗与清明节气都是文化真空,“clear and bright”对于他们而言,乃两个简单的形容词,再也没任何文化蕴意,无法进行推理,得出任何与我国清明相关联的知识贮备,从而对该诗名出现了理解的艰难,陷入一片茫然之中。于是孙大雨先生又把“The Clear-and-Bright Feast”在注释中进行了阐述:The Clear-and-Bright Feast(清明)of spring has been a veligious festival in China from time immemorial.On this day in mid-spring, Aprl 5thor 6th, people visit the burying places of their ancestors to do obeisance or pay homage and sweep the tombs.It s th 105thor 106thday from the winter solstice(冬至)[3]。经由孙先生这么一加注,想必译语文本的读者对这个节日会有确切的了解,从而通过一定的认知图式对该诗传达的情感与意境有无限的遐想了。

文外加注的优点在于能较好地体现原语作者的艺术动机,译者可以不受译文篇幅的限制,对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进行详细地介绍,从而帮助目的语读者解决理解诗作所出现的意义真空,建立起必要的关联,形成理解诗作的语境、语篇连贯,但是文外加注的缺点就是译文读者得中断阅读,去查找注释,阅读的连贯性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一定影响。

(二)文内明示

文内明示是在译文内把意译、直译或者直译与意译进行结合,无需再以脚注或尾注的形式进行注释。以林语堂对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的翻译为例,原诗为“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且看林语堂先生的译文:

The light of water sparkles on a sunny day,

And misty mountains lend excitement to the rain.

I like to compare the West Lake to “Miss West”,

Pretty in a gay dress, and pretty in simple again.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苏轼在该诗中把中国四大古典美女之一西施来比西湖,把西湖的神韵写得及其贴切与传神。但是于西方读者而言,“西子”是一种文化空缺,林语堂对中国独有的“西子”这一文化意象的处理是在直译“West”的基础上加上一个“Miss”,该处理把原诗的纯美意象表达无疑,同时又填补了译文语境的文化缺省,让译文读者对“Miss West”,西施这个中国古典美人有了一定的了解,进入其思想构建中,从而形成了语篇连贯,如果把“西子”再以文外加注的形式进行述说,诗歌简洁紧凑的节奏受到了很大的影响,阅读的连贯中断,阅读的快感也会大打折扣了。但是文内明示受限于篇幅,有时并未能把相关的文化知识准确、详细地传达给译文读者,在某些程度上仍会产生关联障碍。

(三)替代法

替代法即“易词而译”,即将原语文化图式替换为译语文化图式,从而弥补文化亏损。以许渊冲翻译李之仪的《卜算子》为例: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译文:

Song of Divination

I live upstream and you downstream.

From night to night of you I dream.

Unlike the stream you’re not in view,

Though we both drink from RiverBlue.

Where will thewater no more flow?

When willmy grief no longer grow?

I wish your heart would be like mine,

Then not in vain for you I pine.[4]

该诗借水寄情,讲述一位痴情女子徒自伫立江头,翘首企盼天各一方的心上人的怨望情态,以滔滔江流写绵绵情思。原诗用长江,中国最长的一条河流来寓意其爱恨牵挂之长、之深,但英文读者并不太了解“Yangtze River”的具体情况。因此,许渊冲先生用“ River Blue”替换了“Yangze River”。“blue”有“忧伤”之意,当译文读者读到“River Blue”时,根据上下文就能意识到这首诗表达的是恋人企盼远在他方的心上人的哀怨之情,达到了最佳关联效果,弥补了原诗中的文化缺省。但替代法会在一定程度上抹杀原语文化,不能原汁原味地传达原文文本,只是能使原作者意图更大程度地融入到目的语读者的认知图式,知识结构中。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精粹,注重韵律节律,简洁精炼,传达的是一种神韵,要翻译成重形合的英语是一种巨大的挑战。关联翻译理论以关联性抓住翻译问题的本质特征,对于古籍英译实践有着积极的意义。译者要填补原语与译语中的文化缺省,使原文作者的意图与译文读者的期盼高度一致,需要根据具体语境综合应用各种方法,帮助读者排除因文化差异,文化空缺及认知文化图式差异所带来的理解障碍,从而架起跨文化交际的桥梁。

[1]谭载喜.西方翻译简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

[2]宋华.《红楼梦》民俗英译的召唤结构研究[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59-62.

[3]孙大雨.英译唐诗选[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4]谢真元.一生必读宋词三百首鉴赏(汉英对照) [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7.

猜你喜欢

缺省原语图式
山东汉画像石铺首衔环鱼组合图式研究
基于“缺省模式”设计平台的控制系统研发模式重塑
密码消息原语通信协议介绍及安全分析
图式思维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浅谈旅游翻译中文化差异的处理
缺省语义模式下话语交际意义研究
关联期待与缺省推理下缺省语境的生成模式
从驱动-路径图式看“V+上/下”的对称与不对称
观点句中评价对象/属性的缺省项识别方法研究
基于原语自动生成的安全协议组合设计策略及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