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英文学作品中神话故事的对比研究

2013-04-07蒙静妮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中英文神话文学作品

蒙静妮

(梧州学院 外语系,广西 梧州 543002)

神话作为文学的源头,影响着后世的文学创造与风格,不管是中国文学还是英国文学的发展都不能绕开神话。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就有神话故事的记载,如《商颂·玄鸟》、《大雅·生民》就描写了周始祖后稷诞生的种种神奇经历,为周的先祖蒙上了神秘的色彩。屈原的《楚辞》也汲取了大量的民间神话故事,作者驰骋想象,纵横千里的思维方式更是引人入胜。战国诸子中的作品里面神话故事更是比比皆是,比如《庄子》的《逍遥游》里的鲲、鹏就是取材于《山海经》中的神话形象。唐代的浪漫主义大诗人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梁甫吟》等诗作都展示了一幅幅美幻神秘的场景。到了明清时期,小说的创作中采用神话素材的更多,孙悟空、猪八戒以及他们善于变化、腾云驾雾的本领让《西游记》成了中国文学中最有影响的故事之一。《红楼梦》、《封神演义》、《镜花缘》、《聊斋志异》等作品中都有发人深省的神话故事情节。在近现代的文学创作之中,神话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鲁迅的《故事新编》、郭沫若的代表作《女神》、吴祖光的剧本《牛郎织女》、《嫦娥奔月》等都与古代神话故事有着密切的联系。就连当下比较流行的网络小说当中也不乏神话形象与故事,可见中国古代神话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之巨大与深远。

同样,英国的文学作品也受到神话的巨大影响,古希腊与罗马神话是英国文学作品中神话故事的源头,极大的加深了英国文学的寓意和内涵。《伊利昂纪》和《奥德修纪》汇集了大量特洛伊战争的英雄传说,规模宏伟,内容丰富。特别是古希腊人赫西俄德专门写了一部《神谱》,把所有关于神的各种传说进行了分类排列,形成了“俄林波斯神系”,成为现存的较为完整的三部史诗,影响深远。英国的文学史上,在莎士比亚、托马斯·马洛、雪莱、拜伦等作家的作品中,都可以发现希腊与罗马神话的影子。统观中英文学作品中的神话故事,我们会发现,中英文学作品在受到古代神话影响的同时,呈现出一定相似性和各自的独特之处。

一 中英文学作品中神话故事的相似之处

(一)神话故事起源的相似性

中国古代神话与西方的希腊罗马神话都产生于人类的远古时代,和先民的生活和历史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都以想象的方式去征服自然、支配自然,体现了远古先民的斗争精神与创造意识。不论是希腊还是中国古代神话,都是远古历史的回音,记录了人类社会步履蹒跚的历史,二者在诸多方面都有相似之处。

(1)都有创世的神话。在中国的创世神话中,“盘古开天”、“女娲造人”为两大系列,《太平御览》卷二所引徐整《三五历纪》有关于“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1]继盘古开天地之后,女娲又创造了人类,并给人类创造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希腊神话同样认为,最初的宇宙是天地不分的,混沌之神与夜之神为世界的主宰。后来他们的儿子黑暗之神娶了自己的母亲,成为世界的主宰。他们母子生了一个极大鸡子,鸡子生爱神,爱神创造了地。而人类的产生是由于神界发生内讧,主神宙斯把巨人族(提坦族)征服后,将其后裔普罗米修斯放逐到大地上,后者知道天神的种子隐藏在泥土里,就用泥土和水,按照世界支配者神的形象进行捏塑,创造了最初的人类。

(2)都有关于大洪水的神话。相传中国尧时有过一次长期的大洪水,鲧虽经九年的奋斗,最终因治水不利,被殛之于羽山。大禹继承父志,走遍神州,进行实地考查与研究,采用了因势疏导洪水的办法制服了水患。而希腊神话中的大洪水是神惩罚人类罪恶之举。

(3)都有不伦之婚的事情。比如,中国神话中的伏羲、女娲既是兄妹又是夫妻,二者结婚并生育有子。中国神话中除伏羲、女蜗兄妹通婚外,在一些少数民族的传说中也有兄妹通婚的情况。同样,希腊神话中,著名的天帝宙斯娶的就是他妹妹赫拉作为天后,还有大洋神俄刻阿诺斯与其妹特提斯结婚生下三千海洋女神以及一切水源河流,以及地母该亚的另外两个孩子科俄斯和福柏也是兄妹通婚并生下了太阳神与月亮神的母亲勒托。

(二)受远古神话影响方式的相似性

(1)直接引用与改编远古神话。在后世的文学创作中,中国和英国的作家们都曾直接引用或改编古代神话来充当自己作品的素材。清代李汝珍的作品《镜花缘》前四十回的海外游历内容,基本是取材于《山海经》,作品中的远国异人、动植物形象等都与原文基本一致。《嫦娥奔月》、《宝莲灯》等近代戏曲的内容也是直接引用原有神话作品。

同样,许多的英国文学作品也都直接引用了希腊罗马神话中的故事。大文豪莎士比亚的作品《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维纳斯与阿多尼斯》等,就是直接以希腊神话故事为素材,并对情节加以改变而创作的。神话的原型中阿多尼斯是爱神维纳斯的情人,而在作品当中阿多尼斯拒绝了维纳斯的示爱,并抵制住了维纳斯的甜言蜜语和似水柔情,一直不为所动,最终逃离了维纳斯的“纠缠”。[2]剧作家托马斯·马洛在其著名的《浮士德博士的悲剧》里,同样把希腊神话中的美女海伦塑造成自己作品的主要人物,为他的戏剧增加了很大的艺术感染力。英国的浪漫主义诗人更是善于把希腊与罗马神话用作自己写诗的材料,雪莱的《阿波罗颂》、《阿多尼斯》、《潘之歌》,都是脍炙人口的歌颂神话人物的美丽诗篇。诗歌描写英雄们以超乎常人的力量,和大自然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充满了理想主义的色彩。乔伊斯的代表作《尤利西斯》以希腊神话《奥德赛》中的主人公尤利西斯为书名,借古讽今,巧妙地运用了《奥德赛》中的故事,讽刺了 20世纪初英国的社会现实,成为引用希腊神话故事成功的典范之作。

(2)人物或主题来自远古神话。除了直接引用或改编外,中国后世文学作品中的一些神话故事人物或情节也源自远古神话。唐代李朝威的小说《柳毅》中,一些神话人物就来自于远古神话,作者把远古神话中的人物放到自己的情节当中,创作出了一段优美的爱情故事;《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由石头化生而来的内容来自于神话传说,而他“大闹天宫”的精神则来自于“刑天与帝争神”的故事;在这方面最具代表性的是鲁迅的《故事新编》,《铸剑》中的眉间尺、《理水》中的大禹、《补天》中的女娲等形象都是远古神话的人物,作者以“取一点因由,随意渲染”的方式来借古喻今,取得了很好的表达效果。

英国文学作品里的许多人物、主题同样也是来自希腊与罗马神话中的人物或主题原型。例如,希腊神话中有关于父子冲突的原型故事,广为人知的是俄狄浦斯王弑父娶母的故事。这种恋母情节在英国的许多文学作品中都有体现,劳伦斯的半自传体小说《独生子和情人》里的主人公保罗就具有典型的“恋母情节”。希腊神话中“两性冲突”的故事也比较多,对后来英国文学的影响也比较大,奥斯丁在《傲慢与偏见》这部小说里就涉及了两性冲突的主题,作品中的男女主人公之间因为傲慢和偏见造成了彼此之间的误解和隔阂。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同样描写了男主人公与地位低下的简·爱之间的种种磨难。此外,笛福的《鲁宾逊漂流记》中的漂流主题与拜伦《东方叙事诗》中的拜伦精神都来自于希腊神话。

(3)表现手法受远古神话影响。神话对后世的影响一方面表现在它为后世文学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与主题,另一方面表现在它极大地丰富了后世文学的表现手法。屈原、李白等大诗人的浪漫主义表达方式就受到神话的巨大影响;陈思王曹植为了纪念她心爱的女人写了《洛神赋》一文,作者极力描绘了甄后的容颜、姿态、举止及配饰,又引来众多神话人物作为衬托,反映了主人公的独特之美,达到了极其美妙的效果。唐代大诗人李白被称为“诗仙”,他的作品经常运用神话典故并采用玄妙奇幻的表达方式,营造出了许多神秘高远的场景。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有《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等诗篇。近代的郭沫若、闻一多等大诗人的表达方式同样受到神话的极大影响。

在西方,浪漫主义的表达方式主宰了一个时代,在其影响下产生许多具有时代意义的优秀作品。欧洲18世纪的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兴起于欧洲民主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潮时期,表达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对个性解放的要求,他们更重视自我的内心世界,重视自我情感的表达。这个时期的许多作品都从神话和民间文学中汲取大量营养,采取丰富多彩的表达方式,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雪莱的长诗《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取材于古希腊神话,把普罗米修斯塑造为一个资产阶级革命者形象,表达了反专制统治的空想社会主义的理想。欧洲历史小说的创史人斯各特的小说具有深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情节惊险离奇,场面五彩缤纷,人物非凡奇特,这些描述和表现手法无不受希腊罗马神话的影响。

二 中英文学作品中神话故事的不同之处

由于东西方的地理环境、生活方式、语言文化、种族以及神话产生时代的不同,中英文学作品中的神话故事也表现出巨大的差异。中国上古神话主要靠口耳相传的方式,这使得中国的神话不断处于增删变化和流失当中,现存的神话都支离破碎,散见于各种古代典籍之中,没有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相反,希腊有一部长达四十八卷,近两万八千行的荷马史诗——《伊里亚特》和《奥德赛》,记载了古希腊几乎所有的神话传说,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庞大的神话传说体系。这些特点造成中英文学作品中的神话故事也有许多相异的地方。

(一)神话故事中人物的形象差异

中国神话中的诸神往往是“神兽同体”。《山海经》当中出现了四百多位神,其中大部分都是人兽同体的形象。河神“冰夷”、水神“天吴”、海神“禹京”都是人面兽身,为民遍尝百草的神农氏也是牛头人身;蚩尤则是人身牛蹄,伏羲、女娲则是半身为人形,半身为蛇。[3]这些奇特的外形让神话中的形象充满了神秘感。

与此不同,希腊神话中的诸神基本都是神人同形。他们都是希腊人通过把人类自身理想化后想象出来的形象,具有完美健康的人的体形。故事中的英雄多为相貌英俊、仪表端庄的美男子,比如俄林波斯从神。虽然他们具有超人的力量和高贵的地位,但他们都是按照人的原型塑造出来的,这使得英国文学作品中的神更具人的品质,更接近于现实。

(二)神话故事中人物的性格差异

中国和希腊神话中,除了人物形象不一样,人物的性格也有较大的差别。中国神话中的英雄具有高尚的品质和勇于牺牲的精神,他们积极进取,重视神的责任、重视伦理道理,为了正义可以献出自己的一切。比如,盘古开天辟地,为创造了一个美好的世界而献出自己的一切;女娲为了人类免受灾难奋勇补天;神农氏为民治病,遍尝百草,“一日而遇害七十毒”;大禹治水鞠躬尽瘁,“三过家门而不入”,最终取得成功等表达“牺牲”、“奉献”等优秀品质的故事比比皆是。这些高贵的精神品质一直影响着子孙后代,后世的文学作品把这些内容与精神继承并发扬,形成了独特的风格。《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的形象、《封神演义》中诸神的形象都是为了正义奋不顾身与黑暗势力作斗争的典型形象。

与中国神话相比,希腊神话中的神具有高度人格化的性格特点。希腊神话中的神和人一样都有喜怒哀乐,品性中具有好的一面也有缺点,他们更多的追求物质与精神方面的享受,而不是造福人类。比如,乌拉图思为保永久统治想把自己的孩子重新挤入母腹,该亚唆使最小的儿子将父亲砍杀致残;宙斯爱上了美丽的少女欧罗巴,赫拉吃醋了,于是她把欧罗巴变成一头美丽的小母牛,让牛虹追着她四处逃跑;爱神阿弗洛狄特与战神私通被丈夫发现,他们被抓获并送到众神那里,引得大家的哄堂大笑;希腊将领俄狄墨德斯的长枪刺得爱神失声喊叫,鲜血淋淋,逃到奥林匹斯山上伏在母亲的怀里痛哭流涕。当然希腊神话中也有英雄的形象,但他们多数都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他们的英勇不过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相比而言,中国神话中的神和英雄在哲学精神上是利他的,而希腊神话中的神和英雄则往往是利己的,他们不同于凡人之处仅仅在于他们长生不死,具有法术、智慧以及超乎凡人的力量[4]。

(三)神话故事中男性与女性的地位差异

由于中国神话与希腊神话的起源时代有一定的差距,所以神话故事中的男性与女性地位也有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同样表现在后世的作品当中。在中国的神话中,人们认为人类的始祖是女娲,她不但创造了人类,而且在人类遭受巨大灾难的时候,她炼五彩石补天,杀黑龙为民除害,让人们重新过上平安幸福的生活。所以在后世的文学作品中,女性多以慈善、博大的形象出现。出现在许多文学作品中的“观世音”主要是济世救人,普度众生为己任,也是以女性的形象出现的;《牛郎织女》中的织女、《白蛇传》中的白蛇、《聊斋志异》中的鬼狐等形象都歌颂了女性的勤劳、善良与博爱。

而希腊神话主要体现了对男性神的崇拜。人类的创造者普罗米修斯用泥土模仿天神的模样造出了人类,并从动物的性格当中提取善与恶两种元素,放入人的胸膛之中,让人拥有了双重的性格。在希腊人心目中,普罗米修斯造福人类,敢于抗拒强暴,具备伟大男性的优秀品质。在这一故事的影响下,英国后来的文学作品也多数都以歌颂男性为主。雪莱的《阿波罗颂》与《潘之歌》、笛福的《鲁宾逊漂流记》、英国当代作家乔伊斯的《尤利西斯》等作品都是以男性英雄为主人公,赞美了英雄人物的智能双全与坚毅的性格。

(四)神话故事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差异

中英后世文学所植根的土壤有很大的区别,所以中英文学作品中的神话故事所表现出的思维特征与民族精神也具有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让中英后世文学表现出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思想内涵。首先,中国文学作品中的神话故事体现了一种忧患意识,比如在女娲、后羿和大禹的神话中,都描写了人类的恶劣处境,神性主人公都正视现实和灾难,并通过不懈的努力战胜自然灾害。其次,中国神话具有明确的厚生爱民的意识。如黄帝钻燧生火、炎帝以身试毒、周祖济世爱民的品质都体现在后世的作品当中。另外,中国神话还反映了中国人勇于反抗邪恶势力的精神。比如“刑天与帝争神”的精神就很好地体现在《西游记》里孙大圣的形象当中,这种顽强的抗争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精神长河中的巨浪。

与中国神话相反,希腊罗马神话中的诸神普遍缺乏神性,是人化了的神。他们和凡人一样有七情六欲,性格中同时存在优点与缺点。希腊神话的这些特点也使欧洲的后世文学更具理性。在英国文学作品当中,主人公并不十分完美,往往具有一定的性格缺陷,这样就使文学作品更具人性和现实性。

三 中英文学作品中神话故事比较的意义

(一)揭示中英文学作品中神话故事异同之原因

中英文学作品中,神话故事表现出不同风格的原因主要和中西方的地理环境、生活方式、语言文化以及种族的区别有关。中国东临沧海,西处广漠,处于半封闭式的生存状态,很少与其它文明交流融合。由于这种农业经济的影响,使中华民族更注重和顺应自然节奏,尊重自然规律,倡导个体与群体的交融和谐,造成中国神话高度的伦理性倾向,使得人们更注重神话的教育意义。而希腊位于欧洲南部,地中海北岸,处于四通八达的开放性的海洋环境,这使古希腊的经济主要以海外贸易为主。这种生存环境造就了古希腊人自由奔放、敢于冒险、崇尚智慧和力量的民族性格。所以希腊的神话故事更注重个人的价值理念,诸神都有七情六欲和喜怒哀乐等性格的优缺点。

(二)正确对待中英文学中的神话故事

中国远古神话和希腊罗马神话都是早期先民思维发展的一个必然阶段,它是由社会环境和生存条件决定的,作为原始人类思维结晶的艺术瑰宝,它为人类精神文明宝库提供了珍贵的遗产。我们要正确对待中英文学作品中的神话故事,它们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只有各自的风格与特色。对中英神话的异同进行对比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两个民族的深层心理和文化机制上存在的差异,更有利于我们感受两国文学作品中神话故事的艺术魅力,并了解神话对现代文化的深远影响及其对民族发展、社会发展及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1]温儒敏.中西比较文学论集[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8.

[2]莎士比亚.莎士比亚全集(下)[M].梁实秋,译.海拉尔:内蒙古文化出版社,1995.

[3]李艳梅.中国古代神话与古希腊神话的比较研究[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1,(4).

[4]袁珂.中国神话传说词典[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5.

猜你喜欢

中英文神话文学作品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东方神话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第35卷(2020年)A辑中英文总目次
神话之旅——奇妙三星堆
神话谢幕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常用缩略语中英文对照表
APPITA 2015年第2期中英文摘要
“神话”再现
APPITA 2013年第4期中英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