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曾巩对欧阳修文学观念的接受

2013-04-07郭思彤

关键词:文辞曾巩欧阳修

郭思彤

(香港浸会大学,香港)

一 曾巩对欧阳修“道”之观念的继承发展

北宋仁宗年间,欧阳修为文坛宗主,发掘了如三苏、王安石等诸多有文学才华的人。在他提携的诸多后辈中,最得他心意的是曾巩。他对曾巩说“过吾门者百千人,独于得生为喜。”①从现存史料看,曾巩与欧阳修交往密切。欧阳修作为师长,其文学观念对曾巩的创作自然也有着深远影响。

欧阳修具有传统儒家思想,秉承“孔孟之道”。北宋年间,“道”是怎样的“道”已不再是争论焦点,所以他并未着重论述“道”的内容,而是将侧重点放在了“道”与“文”的关系上。欧阳修讲:“我所谓文,比与道俱。”②在他看来,道是文章核心,“大抵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③故教育后学时讲:“君子之于学也务为道,为道必求知古,知古明道,而后履之以身,施之于事,而又见于文章而发之,以信后世。”④

曾巩完全接受了欧阳修“道”是“文”之基础的主张,并比之更重视“道”的核心地位。曾巩本人是纯儒,“若南丰曾先生之文,其庶几于道者欤”,⑤是唐宋八大家里最重视“道”的一位,固为明清文人,特别为清代桐城派所推崇。曾巩主张“先‘道’后‘文’,‘文’‘道’结合,即内容重于形式,内容与形式相统一”。⑥他认为有志于道却只在文辞上下功夫是“务其浅、忘其身,当急者反徐之”。⑦同时他指出:“道之大归非他,充诸身,扩而被之国家天下而已,非汲汲乎辞也。”⑦明确阐述“道”意义所在,并论述了如何应用“道”。曾巩十分认真地实践着自己的文学理论,在文章中注重对“道”的宣传。如《心序目录序》宣扬儒家道统,反对怪诞异说;《列女传目录序》提出帝王重视修身可达“家国天下治理”。茅坤在《南丰文钞引》中评论曾巩之文:“其议论必本于六经,而其鼓铸剪裁必折衷之于古作者之旨。”⑧

较欧阳修,曾巩除发展其关于“道”是根本的理论外,还提出评判作家的具体标准,以及达标之法。《南齐书目录序》中提出史传文学作家必须具备的四个条件:“其明足以周万事之理,其道必足以适天下之用,其智必足以通难知之意,其文比足以发难显之情。”在这里,曾巩将“明”放在第一位,“道”放在第二位,不过“明”之准绳仍为儒家之道。在曾巩看来优秀的史传文学作家首先要有正确的观念、符合儒家规范,其次才是聪敏的头脑和精准的文辞。另外,曾巩也强调个人修养的重要性,“唯强于自立,使可爱者非特文词而已”。⑨清代张伯行评价说:“于文词外更有进步功夫,方式豪杰有志向之所为也。‘强于自立’四字,学者宜敬佩之。”⑨曾巩坚持以道为本,重视自身涵养,故重视道统的宋儒十分推崇曾巩,以至于“所为文,落纸辄为人传去,不旬月而周天下,学士大夫手抄口诵,唯恐得之晚也。”⑩

二 曾巩对欧阳修“文”之理念的同中存异

欧阳修重视“道”的同时也注意到了“文”与“道”有区别。他将“修之于身,施之于事,见之于言”三不朽分开论述,可见他意识到文的独立性。

在古文创作上,欧阳修有自己的见解。第一,“古之学者非一家,其为道随同,言语文章,未尝相似。”主张创新,反对因袭,模仿古人,千篇一律是无意义的。第二,他提倡“文简而义深”,反对文章冗繁。第三,他讲“孟、韩虽高,不必似之也,取其自然耳”,继承和发展了柳开、王禹偁的观点,提倡平易自然,反对学习韩愈的艰难险涩。

在文辞方面,欧阳修“故充于文章,见于议论,豪健俊伟,怪巧瑰琦。其积于中者,浩如江河之停蓄;其发于外者,烂如日月之光辉。其清音幽韵,凄如飘风急雨之骤至;其雄辞闳辩,快如轻车骏马之奔驰。”同时“其言简而明,信而通,引物连类,折之于理,以服人心。”在文辞上造诣精深。

曾巩与欧阳修则有所不同。较欧阳修“幽情雅韵,得骚人之旨趣为多”曾巩的文章“淳古明洁”,语言更为朴实,但在行文结构上师法欧阳修。欧阳修的文章“纡余委备,往复百折,而条达通畅,无所间断”,结构严整,构思精巧。曾巩亦“在形式上,十分讲究谋篇布局、文字详略的法度,文章显得结构严谨,条理清晰”。⑥曾巩《上欧阳舍人书》,开篇首先提出“当世之急有三”然后分别论述着三“急”,进而总体论述解决这三急的办法,提出当寻“欲施于事者”,最后提出这此文主要目的——推荐王安石。此虽为荐章,并不直白夸赞王安石,而从时局入手,循循渐进,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寻求解决之道,以解决之道体现王安石的才华。沈德潜评价它:“逐层牵引,如春蚕吐丝,春山出云,不使人览而易尽。”

三 结语

曾巩作为欧阳修的得意弟子,在诸多方面深受欧阳修影响,特别是在文学领域,他继承发扬了欧阳修“周公、孔子、孟轲之徒常履而行之”④的道,对当时及后代理学家产生了深远影响,达到了“以文章名天下,师其职也”。⑦在文辞方面,曾巩并没有太突出的成就,他虽然不忽略文辞的重要性,但更多时候他认为文辞是“非得已也”,⑦如“辩”之于孟子。因此,曾巩的文章在艺术上并不如欧阳修那样富有感染力。

注释

①曾巩.《上欧阳学士第二书》,张伯行选编,《唐宋八大家文钞》[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243.

②苏轼.《祭欧阳文忠公文》,洪本健主编,《欧阳修数据汇编》[G].中华书局,1995:82.

③欧阳修.《答吴充秀才书》,郭绍虞主编《中国历代文论选》[M].上海古籍出版,2001:172.

④欧阳修.《与张秀才第二书》,《欧阳文忠公文集》[M](中国基本古籍库本).

⑤王一奎.《元丰类稿序》,曾巩撰,陈杏珍、晁继国点校,《曾巩集》[M].中华书局,1984:815.

⑥吴小林.《唐宋八大家》[M].安徽人民出版社,1984:198,199.

插秧机安装调整后,要进行试运转,在运转中检验安装质量。如果发现问题,应及时排除,使插秧机处于最佳技术状态,投入作业。按插秧机使用说明书的要求,给发动机加足燃油,对各部位加注机油或黄油。起动发动机,待发动机运转平稳后,让插秧工作部件空运转10~15 min,观察是否运转灵活。按操作要求,驾驶插秧机在平整的道路上行走,观察发动机的运转情况。

⑦曾巩.《答李沿书》。张伯行选编,《唐宋八大家文钞》[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268.

⑧茅坤.《唐宋八大家文钞·南丰文钞引》[M](中国基本古籍库).

⑨曾巩.《与王向书》。张伯行选编,《唐宋八大家文钞》[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272.

⑩曾肇.《子固先生行状》,转引自李震编,《曾巩数据汇编》[G].中华书局,2009:52.

[1]欧阳修.欧阳文忠公文集[DB].中国基本古籍库本.

[2]巩.元丰类稿[DB].中国基本古籍库本.

[3]刘大櫆.唐宋八家文百篇[DB].中国基本古籍库本.

[4]沈德潜.唐宋八大家文读本[DB].中国基本古籍库本.

[5]茅坤.唐宋八大家文钞[DB].中国基本古籍库本.

[6]张伯行.唐宋八大家文钞[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7]吴小林.唐宋八大家[M].安徽人民出版社,1984.

[8]刘若愚.欧阳修研究[M].台湾商务印书馆,1989.

[9]江西省文艺研究所.曾巩研究论文集[M].江西人民出版社,1986.

[10]刘德清.欧阳修论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11]洪本健.古典文学研究数据汇编·欧阳修数据汇编[G].中华书局,1995.

[12]萧放,选注.中国古代十大散文家精品全集·欧阳修[M].大连出版社,1998.

[13]郭绍虞.中国历代文论选[M].上海古籍出版,2001.

[14]李震.古代文学研究数据汇编·曾巩数据汇编[G].中华书局,2009.

猜你喜欢

文辞曾巩欧阳修
让我受益匪浅的一本书
画眉鸟
欧阳修快马追字
曾巩生平
浅谈对国家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在写作教学方面的几点认识
四月,是你的谎言
咬嚼:让课堂建构更灵动
曾巩猜字
勤奋的欧阳修
论中国古代戏曲史的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