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语集注》注音考

2013-04-07

关键词:注音释文四库全书

钱 倩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语言与传媒学院,河南信阳 464000)

关于《论语集注》语音方面的研究,并没有形成专文,目前能看到的只有两篇文章谈及。一篇是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教授邱德修先生的《朱子<论语集注>初探》,邱文在注音方面的结论是:“《朱注》有关《论语》一经的音读,大多系本诸陆氏《论语音义》而来,而且对陆氏所列的音读笃信而不疑,几乎完全采择,而毫无遗漏了。”[1]另外一篇是河南师范大学吕友仁先生的《朱子<论语集注>与陆德明<经典释文>的关系》。吕文通过对《集注》与《释文》读音的比较,概括为以下四点不同:“第一,二者注音虽然相同而表达方式不同;第二,《释文》虽有注音,而《集注》舍而不用;第三,《释文》不音,而《集注》新增注音;第四,《释文》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注音,《集注》则只择其一音。”[2]“认为《集注》除了继承之外,还有增加,有删削,有改造,有选择。总而言之,是批判地继承。”[2]本文则通过穷尽性地比较、归纳,发现《释文》与《集注》的语音关系还存在着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朱熹表面上与《释文》、郑注音读等值,但其代表的意义不同。第二,朱熹注音与《释文》注音异调。第三,《集注》采用别家注音者。第四,《集注》与《释文》一音相同,而又新增一音者。第五,《释文》、《集注》各有两音,但只有一音同,另外一音相异者。

一 朱熹表面上与《释文》音读等值,但意义不同

(1)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适,丁历反。(71)

按:《释文》:“适,丁历反。郑本作‘敌’。”而《释文》中“郑本作‘敌’”,则是指明其异文现象,那么郑本“敌”字在文中又有何义?据《九经古义·论语古义》卷十六:“郑本‘适’作‘敌’。‘莫’音‘慕’,无所贪慕也。”[3]从知郑玄认为在此句中,“适”通“敌”。根据“莫”训为“无所贪慕”,可推知“适”应为“敌对”之义。在此,“无适(读为敌)无莫(读为慕)”即是“无所为仇,无所欣羡”。而朱熹在此却释义为“专主”义,因为在《广韵》中,“适”有一音,义为“从也”。而“专主”即为“从也”的引申义,又查,“都历切”与“丁历反”等值。按照朱熹的注解,此句经文的意思即是:君子对于天下的事情,没规定要怎么做,也没规定不要怎么做,只要怎么做合理恰当,便怎么做。

二 朱熹注音与《释文》注音异调

1.朱熹与《释文》异音是因为异文而不同。

有以下2例:

(2)缁衣羔裘,素衣麑裘,黄衣狐裘。麑,研奚反。(119)

按:《释文》:“麑,米傒反,鹿子也。”《释文》此音其实是为麛注音。郑注《仪礼·聘礼》引《论语》“素衣麛裘”,而陆德明注音:“麛,音迷。或作‘麑’。”[4]可证。在《广韵》中,麛,莫兮切。又查“莫兮切”即音迷,与“米傒反”等值。且“麛”“麑”音近意同,为“鹿子”义,二者通用。而此处,朱熹认为读“麑”本音即可。“麑”在《广韵》中读五稽切,且“研奚反”与“五稽切”等值。

(3)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洒,色卖反。(190)

按:《释文》:“洒,色买反,又所绮反,正作‘灑’。”《释文》的首音实则为“灑”注音。而《释文》又音则为“洗”注音,洒同洗,先礼切,义为“洗浴”。与句义不合。在此朱熹认为应为洒字,读色卖反。《经典释文汇校》云:“陆氏谓‘洒’正作‘灑’,非也。后郑据《古文论语》定作‘洒’。”[5]可证。

2.注音不同在于意义不同。

有5例,试举3例:

(4)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乐,上二字并五教反,下一字音洛。(90)

按:《释文》于前两“乐”字注音云:“乐,音岳,又五孝反。”于后一“乐”字注音云:“乐,五孝反。”据查“五孝反”与“五教反”等值。对于前两个“乐”字的读音,《集注》舍《释文》之第一注音,取其第二注音;对于后一“乐”字的读音,《集注》不赞成《释文》的“五孝反”,改为“音洛”。后之学者,多从朱读。如《九經三傳沿革例·音釋》云:“若《大學》、《中庸》、《論》、《孟》四書,則並附文公音于各章之末。如《雍也》篇‘樂山’、‘樂水’、‘智者樂’,《釋文》皆音樂之類,自與注義背馳,微文公音,則義愈晦矣。”[6]

(5)师也辟,由也喭。辟,婢亦反。(127)

按:《释文》:“辟,匹亦反。”在此《释文》认为“辟”通“僻”,《注疏》引马曰:“子张才过人,失在邪僻文过。”[7]知《释文》注音盖来自马注。而朱熹认为此处没有必要破字读,理解此句之“辟”字为“便辟”,读婢亦反即可。

(6)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参,七南反。(162)

按:《释文》:“参,所金反。”包注:“立则常想见,参然在前。”[7]皇疏云:“参,犹森也……森森满亘于己前也。”[8]据《广韵》,“森,所今切。”且“所金反”与“所今切”等值。知《释文》注音“参,所金反”,是古读如森。而朱熹却不赞同此音义,故注音七南反,释义为“参,读如毋往参焉之参,言与我相参也”。[9]从知,此句之“参”字,正是“并立”之义。而参,在《广韵》中有一音仓含切,义为“参承”。而“并立”即是“参承”的引申义。经证明,“七南反”与“仓含切”等值。

3.由于语音规律,朱熹注音与《释文》注音异调。

(7)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荷,去声。(158)

按:《释文》:“荷,胡我反,本又作‘何’,音同。”当“荷”为“负荷”义时,应读胡可切。“胡可切”与“胡我反”等值,且读上声。而为何朱熹却注为去声?“胡”属匣纽,根据“浊上变去”的情况,故朱熹注“荷”字为去声,义为“负荷”。

三 《集注》采用别家注音者

1.朱熹实则采用的是孔安国音,有1例。

(8)先之,劳之。劳,如字。(141)

按:《释文》:“劳,孔如字,郑力报反。”“劳”如字(鲁刀切)读,“勤劳”。读力报反,“慰劳”。在此,朱熹认为此句之“劳”字,正是“勤劳”解,应如字读。

2朱熹根据郑注而注音,有5例。

试举2例:

(9)从之,纯如也。从,音纵。(68)

按:《释文》:“从,何读为纵,子用反,放纵也。郑云八音皆作。”《经典释文考证》:“案《御览》五百六十四载郑注云:‘从,读曰纵,纵之谓八音皆作。’则此字本依郑读也。”[10]

(10)君子不施其亲,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施,陆氏本作弛,诗纸反。(187)

按:《释文》:“弛,旧音絁,又诗纸反,又诗豉反,孔云以支反,一音勑纸反,落也。并不及旧音。本今作‘施’。”《释文》注五音,云“并不及旧音”,即“旧音絁”。而朱熹却赞同“施”通“驰”的说法。“弛”施是切,“释也。”朱熹释“施”义,“遗弃”义,正是“释也”的引申义。“施”“弛”二字古多通用,如《周礼注疏》卷十五,“与其施舍”,郑注云:“施读为弛。”[11]可证。

3.朱熹根据何晏《集解》而注音,有1例。

(11)子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数,色角反。(74)

按:《释文》:“数,何云‘色角反’,谓速数也。郑世主反,谓数已之功劳也。梁武帝音色具反。”知朱熹此音实则据何晏《集解》而音。

4.朱熹实则采用王肃音,有1例。

(12)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饮,去声。(63)

按:《释文》:“饮,王于鸩反,又如字。”“饮”一读于锦切,自动词,“喝酒”之义;一读于禁切,他动词,“使人喝”之义。而此句之“饮”字,为“使别人喝”之义,应读去声于禁切。又查“于禁切”与“于鸩反”等值。

5.朱熹根据皇侃、邢疏而注音的,有以下3例。

(13)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亡,读为无。(99)

(14)执德不弘,通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亡,读作无。(188)

(15)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亡,读作无。(189)

按:如例(18),皇侃曾云:“亡,无也,当时浇乱,人皆夸张,指无为有。”[12]邢昺亦云:“亡,无也。时既浇薄,率皆虚矫,以无为有。”[7]

6.朱熹根据《音辨》而注音,有1例。

(16)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比,必二反。(71)

按:《释文》:“比,毗志反。”据《晦庵集·答殴阳希逊》卷六十一:“记得此字是用贾昌朝《羣经音辨》改定。”[13]据《音辨》卷三,“比”有五读,其一读必二切,义为“朋也”。朱熹认为此句之“比”字正是“从也(朋也的引申义)”之义,故采用《音辨》中的音读。

四 《释文》一音,而朱熹又新增一读音

(17)君在,踧踖如也,与与如也。与,平声,或如字。(117)

按:《释文》:“与,音余。”朱注“与与,威仪中适之貌。张子曰:‘与与,不忘向君也。’亦通。”知因“与”字理解不同,朱熹注两音。实际上朱熹与陆徳明的深意则是认为与、懙意义上的密切联系。班固《汉书·叙传》:“长倩懙懙。”蘓林曰:“懙懙,行歩安舒也。”[14]威仪中适之貌是从行步安详貌引申而来。且懙音余,平声。而朱熹又音有何来源?与,如字读时,余吕切(上声、语韵、以纽)。义为“党与也”。而张载《张子全书》:“与与如也,君或在朝、在庙,容色不忘向君也。”[9]其义是从“党与”义引申而来。朱熹采用这两种音读。

五 《释文》、《集注》各有两音,但只有一音同,另外一音相异

(18)子路共之,三嗅而作。共,九用反,又居勇反。(122)

按:《释文》:“共,本又作供,九用反,又音恭。”《释文》中的两音实为“供”的读音也。但朱熹选择《释文》中的前一音,同时又增添一个音。参看朱注:“邢氏曰:‘梁,桥也。时哉,言雉之饮啄得其时。子路不达,以为时物而共具之。孔子不食,三嗅其气而起。’晁氏曰:‘《石经》“嗅”作戛,谓雉鸣也。’刘聘君曰:‘嗅,当作狊,古阗反。张两翅也。见《尔雅》。’愚按:如后两说,则共字当为拱执之义。然此必有阙文,不可强为之说。姑记所闻,以俟知者。”[9]可知,朱熹首音是根据邢昺的注文,认为“共”通“供”,可理解为“进献”义,本句即是“子路向孔子进献食物,孔子没有吃,多次闻闻气味就起来了”。而据后两说的理解则是“共”通“拱”,“拱”在《集韵》中读古勇切,与朱音中的又音居勇反等值。可简单理解为“子路向野鸡拱拱手,它们又振一振翅膀飞去了。”后人多从后说。如杨伯峻在《论语译注》中即采用这种理解。

六 小结

众所周知,《释文》中的音训皆有所本,其“所采汉魏六朝音切凡二百三十余家,又兼载诸儒之训诂,证各本之异同”。[15]朱熹自是不敢恣意,故首先参考《释文》音读。但作为一名善格物致知的理学大家,他不可能对《释文》中的读音全盘接受,毫无采择的,而是对郑注、皇侃《义疏》、贾昌朝的《羣经音辨》、邢《疏》等择善而从,甚至改正了《经典释文》的某些错误注音。

[1]邱德修.朱子《论语集注》初探http://newwww.hfu.edu.tw/~ lbc/BC/4TH/BC0412.HTM.

[2]吕友仁.朱子《论语集注》与陆德明《经典释文》的关系[A].朱子学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C].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76.

[3]长洲惠栋.九经古义·论语古义[M].四库全书183 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75,8:564.

[4][汉]郑氏,注.[唐]陆德明,音义.贾公彦,疏.仪礼注疏[M].四库全书102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75,8:267.

[5]陆德明,撰.黄淖,汇校.经典释文汇校[M].中华书局.1980:218.

[6][元]岳浚.九经三传沿革例[M].丛书集成初编本,中华书局,1985:5.

[7][魏]何晏,注.[宋]邢昺,疏.论语注疏[M].十三经注疏(标点本),1999,12:149,208,94.

[8][魏]何晏,集解.[梁]皇侃,义疏.论语集解义疏·卫灵公[M].四库全书198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75,8:481.

[9]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3:162,117,122.

[10][清]盧文弨.經典釋文考證[M].續修四庫全書180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259.

[11][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周礼注疏·遂人[M].四库全书90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75,15:280.

[12][魏]何晏,集解.[梁]皇侃,义疏.论语集解义疏[M].《四库全书》195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75,4:402 -403.

[13]朱熹.晦庵集·答欧阳希逊[M].朱子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2958.

[14][汉]班固.汉书·叙传[M].四库全书251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75,100:423.

[15]纪昀,等.四库全书总目[M].北京:中华书局,1965:270.

猜你喜欢

注音释文四库全书
《四库全书考证》新近出版
用语文方法为数字分组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辨证五则
苦读千年史,笑吟万家诗。
于敏中与《四库全书荟要》纂修
《肩水金关汉简(贰)》释文订补
《肩水金关汉简》(壹)(贰)释文校订
《说文解字》注音释义识略
文斓阁《四库全书》两种概考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注音有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