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译者创造性叛逆
——以《金陵十三钗》英译为例

2013-04-06白阳明

湖北工业大学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金陵十三钗秦淮金陵

白阳明

(湖北工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68)

传统的翻译研究中,“忠实于原著”是译者翻译遵循的首要原则和标准,译者的存在一直被忽视,直到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翻译研究开始“文化转向”,20世纪90年代初巴斯内特和勒菲弗尔提出“翻译学中的文化转向”[1],是近年来比较突出的译学理论,从理论上肯定了译者的价值。法国社会学家罗伯特·埃斯卡皮在《文学社会学》中提出“翻译总是一种创造性叛逆”[2]进一步确定了译者在翻译中的主体地位。谢天振教授曾说“没有创造性叛逆,也就没有文学的传播与接受”[3],影视作品的传播与接受同样如此。在进行影视作品翻译时,译者不得不面对不同文化带来的碰撞,误解和扭曲等问题,因此,译者的创造性叛逆在所难免。本文拟以电影《金陵十三钗》英译为例,从其片名翻译,歌曲翻译和字幕翻译着手,探讨译者创造性叛逆在影视作品翻译中的体现,以更好地促进影视作品的翻译。

1 片名翻译

电影《金陵十三钗》根据严歌苓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1937年13位秦淮河妓女的命运,1937年的南京恰似人间炼狱,而南京大屠杀更是举国之殇,张艺谋将镜头从惨烈的战场稍稍挪开,转向战争中的这群女人,从而让我们看到了千百年间为诗词曲赋所吟咏的秦淮风情以及这些小人物所展现出来的英雄情怀。电影片名的翻译是一项重要而又富有创造性的工作,绝妙的片名翻译能为影片锦上添花,同时在新片的推介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该片因克里斯蒂安·贝尔的加盟而向国际化靠拢,英文对白占到40%,中文对白占60%。最初《金陵十三钗》有过The13WomenofNanjing和NanjingHeroes两个版本的英文名字,后来在好莱坞发行专家的建议下拟改为Saving,这个英文名可以让观众联想起美片SavingPrivateRyan,既有力量又有故事。考虑到克里斯蒂安·贝尔获得奥斯卡小金人之后,新画面在好莱坞杂志打广告发贺信时的电影名字叫NanjingHeroes,这个名字已经在好莱坞产生影响,因此还是决定用NanjingHeroes。但是在多伦多电影节后向全球各大顶级买家播放的20分钟片花中英文片名正式确定为TheFlowersofWar。“钗” 在中文里本指妇女别在发髻上的一种首饰,稍后被用来借指妇女。13在英文中是个不吉祥的数字,如果直接将13翻译到英文片名中,会引起观众的忌讳,使观众失去观看的兴趣,也影响了翻译交际目的的实现。正是由于中西方思维差异的客观存在,译者创造性叛逆在电影片名的翻译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翻译时,译者需要对中英两种语言、文化内涵以及不同的思维方式有所了解和掌握,争取在艺术价值与商业效益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从而译出既具备文化品味又具有商业效应的电影片名。在此,《金陵十三钗》译为TheFlowersofWar,英文中的“Flowers”兼顾到了中文的“钗”又避免了13的出现,同时,修饰词为“War”,会引起观众的猜想,此英文名通过发挥译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准确地再现了中文片名的精神实质,通过译者的创造性叛逆,译出的英文片名不仅传递了影片的基本信息,而且激发了观众观看的热情,增加了影片名的艺术美感,也加强了商业传播效果。

2 歌曲翻译

歌曲是文字和音乐相结合的综合艺术,其翻译与其他文体翻译是有区别的。近年来,随着翻译、改译与创作歌词界限的模糊化,译者在把握歌曲意思、自然度、可唱性、节奏和韵律的基础上,发挥一下译者创造性已经渐渐成为当今歌曲翻译实践的主导。《金陵十三钗》的主题曲为《秦淮景》,作曲家陈其钢以江苏民歌《无锡景》为素材进行改编和填词,是该影片中最受关注的歌曲,由影片中的“十三钗”用苏州评弹的咬字方式演唱,尽展秦淮艺妓的风情与影片的特色,具有中国古代诗歌的鲜明特点,写景和抒情巧妙融合,结构精致,内容简练,富于意境和意蕴,音韵优美。在汉译英时,汉语诗歌的这些特点成为翻译时的难点,译者的创造性叛逆也表现得更加明显。此处的翻译还有一个特点,外国观众耳中听到的是秦淮艺妓的吴侬软语,眼中看到的是英文字幕,因此译者在翻译时要充分考虑外国观众的视听感受,此处英文是为了辅助观众的听觉感受,最重要的是传达出原曲的意义,最好以平实的语言呈现,便于观众快速吸收。曲名TheQinHuaiScenery对应汉语名,一目了然。

我有一段情呀,唱给诸公听/诸公各位 静呀静静心呀/让我来 唱一支秦淮景呀/细细呀 道来 唱给诸公听呀/秦淮缓缓流呀,盘古到如今/江南锦绣 金陵风雅情呀/“瞻园”里 堂阔宇深深呀/“白鹭洲” 水涟涟 世外桃源呀

I have a story, and let me put it into song. /I hope every one of you can listen to me patiently. /Allow me to sing the legend of the Qin Huai River. /Slowly and passionately, for each one of you./ Ever since the ancient era, the river has been flowing gracefully./It is the beauty of the South, the elegance of Nanking./Walk in the famous Zhan Palace, enjoy the spectacular architecture./Look at the Colony of Cranes with water rippling all around. What a paradise this is.

此曲英译译出了诗句的大意,地名采用音译法,虽然江南小调中的句尾语气词“呀”在英译中没有得到体现,但通过曲调的反复咏唱,通过女主人公摇曳多姿的画面展现,强化了观众对秦淮美景的感知,配合着豆蔻与兰香被抓那段跟拍长镜头以及十三钗并列一排齐唱秦淮景的场景,凄美中悲剧气氛更加突出。电影中歌曲的翻译尽管出现了由于跨文化背景下无法避免的个性化创造,但也体现了译者创造性叛逆的积极作用。

3 字幕翻译

基于其自身的特点,电影及剧集的字幕翻译[4]不仅需要传统翻译原则,而且还需要融入一些新的翻译理念。“字幕翻译的任务是在时间和空间的制约下,根据导演及剧作者的意图(通过画面、表现风格)向处在特定文化背景中的观众最有效地传达最相关的信息。”[5]因此,字幕的翻译应该是对电影信息的传递在视觉上的一种补充,语言上具有口头性和通俗性的特点,对于一些具有文化色彩的词语以及一些特殊的语言形式和文化现象,由于不同民族语言文化上的空缺和不可替代,译文在无法译出的情况下,译者需要进行创造性叛逆。下面将通过具体译例阐释字幕翻译时译者的创造性叛逆以及译者采用的翻译方法。影片《金陵十三钗》中出现了中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美国人和日本人主要讲英语,由于剧本是汉语,字幕也是由汉语翻译成英语,因此从汉译英的角度探讨其字幕翻译。

例1:丢了?你们和家人走丢了?Separated? You separated from your families?

“丢”字口语特征明显,体现了影视语言大众化和通俗化的特点,按照“忠实”的原则在英语中是找不到对应词的,译者在翻译时充分理解了“丢”的内涵后意译为“Separated”,体现了译者的匠心独具,又很好地传达了原文的意思。

例2:我去安葬你们的神父,我给他做殡葬。I′m helping to bury your father. Father Ingleman, I′m sending him off…

此处是约翰·米勒和一群他不知道英语水平如何的女孩的对话,“做殡葬”在汉语中是很正式的词汇,译者在翻译时考虑到当时的情境,翻译成“sending him off”,明白易懂,也很忠实地传递出人物话语的意义,是译者个性化翻译的体现。

例3:因为缺少打坦克的有效武器,/那个时候的中国军队/会用一种原始的方法,以战友的身体来做掩护,/让爆破手尽量靠近坦克,当时的中国人不愿意忍受当亡国奴的耻辱,/往往就拿命去拼。The Chinese army didn′t have adequate weapons/to destroy the enemy′s tanks,/so they employed a tactic from ancient warfare. They formed a human shield/to get a bomb close to the tanks./At the time, the Chinese people couldn′t bear the thought of losing their country, /and such selfless acts were not uncommon.

斜杠是字幕页面的划分,通过中英对照我们可以看出译者在翻译时对句子进行了重组,并没有按照汉语的顺序对等翻译,而是按照英文的思维翻译,更利于英文观者的理解和欣赏。中文“亡国奴”、“耻辱”和“拿命去拼”等表示强烈情感的字眼在译文中被译者消解,使英文字幕读起来生动地道,更易于被观众接受。不过,也正是由于这种消解使译文失去了原文的强烈情感,也因此失去了感染力。

例4:你软硬不吃是吧?/有人要用了。/她们是人我们是什么?/你们是什么你们自己晓得。/小孩子怎么这么厉害?/我们不想与你们这个地方。/搞什么东西啊!/对不起啊,去你们的老鼠洞吧。/搞什么东西啊!/拐着弯骂你呢! You want to start a fight?/Thebathroomisforpeople./ You mean we are not people?/Youknowwhatyouare./ You′ve got some nerve!/Wewon′tsharethebathroomwithyou./ What a temper!/Sorry,gobacktoyourrathole. / What the hell!/ She′s humiliating us.

此段黑体代表女学生说的话,没加黑体的是妓女们说的话。妓女想进卫生间洗漱,然而女学生在心理上觉得妓女们身体很肮脏,不愿意和妓女们共用卫生间。首先可以看出这段英汉字幕处于同一页面,原因在于这是短对话,不像例3是大段旁白,因此不进行句子重组仍然能够保持语义的完整性。由于是对话,译者在翻译时保留了口语的特征,不拘泥于汉语字面含义,比如说“你软硬不吃是吧?”,译者译为“You want to start a fight?”,再比如说对于汉语中的同一句话“搞什么东西啊!”译者分别译为“What a temper!”和“What the hell!”,展现出口语简洁多变的性质,译者的创造性叛逆亦一览无余。

《金陵十三钗》中体现译者创造性叛逆的例子还有很多,制作方对译者的主体地位也给予了足够的尊重,译者的姓名出现在电影片尾字幕中,是对译者工作的认可,《金陵十三钗》的英文字幕翻译是张末,英文剧本翻译为蔡敏仪(美国)。在影视作品翻译时承认译者创造性叛逆并不是对“忠实”的否定,因为译者创造性叛逆是以尊重原文的基本信息为基础的。本文以《金陵十三钗》为例,通过对“译者创造性叛逆”的阐释是希望译者在翻译影视作品时能够更好地把握“创造性叛逆”的限度,从更深层意义上实现“忠实”,从而更好地传达电影的内在信息。

[参考文献]

[1] Bassnett, Susan , Andre Lefevere. Translation, history and culture[M]. London:Routledge,1992:1.

[2] 罗贝尔·埃斯皮卡.文学社会学[M].王美华,于 沛,译.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87:137.

[3] 谢天振. 译介学[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141.

[4] 王 欢,陈 杰. 等值理论在电影字幕汉译中的应用[J]. 电影文学,2012(1):143-144.

[5] 张 瑞,贾 勤. 字幕翻译中的功能对等运用——Friends中文化语汇翻译赏析[J]. 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11(6):139-142.

猜你喜欢

金陵十三钗秦淮金陵
秦淮:“123”工作法打造有“情怀”的侨务工作
地球日来金陵石化打卡
秦淮古今不了情
曹雪芹南游金陵说再考辨
秦淮看月记
《张祜 题金陵渡》
秦淮是道任意门
醉一场金陵遗梦,留一片丹心如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