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国际汉语教师应备文化推广能力的构成

2013-04-06赵丽玲舒路萍

湖北工业大学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跨文化孔子汉语

赵丽玲, 舒路萍

(湖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68)

目前我国已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400所孔子学院,500个孔子课堂。国家汉办主任、孔子学院总部总干事许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到2015年,全球孔子学院将达到500所,中小学孔子课堂达1 000个,学员达到150万人。到2020年,孔子学院将基本完成全球布局,基本建成一支质量合格、适应需要的中外专兼职教师队伍,基本建成功能较全、覆盖广泛的中国语言文化全球传播体系。[1]国家对孔子学院在下一个10年,即从现在开始到2020年的作用进行了重新规划,希望能够发挥“综合文化交流平台”的作用,由纯教汉语的学校成为综合文化交流的平台。

2005年召开的首届“世界汉语大会”就提出了汉语国际教育向汉语国际推广转变的战略。但是从2012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2007年颁布的《国际汉语教师标准》看,国际汉语教育专业课程目标和对教师应备素质及能力表述都着重在汉语教学方面,而对“文化推广能力”的培养要求涉及很少。可以说,还没有真正落实对汉语国际教师文化推广能力的培养。因此,如何适应形势的发展,培养具有较高的汉语文化推广能力的汉语教师是目前急需研究的问题。

1 汉语国际推广的文化传播需求和孔子学院的潜力

“‘汉语国际推广’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在社会的需求下形成的、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语言和文化传播范式”。[2]传播的内容既有汉语知识,也包括更为丰富的中国文化,传播的媒介不再局限于单一的课堂教学,还有课外甚至校外可资利用的多种媒介,可以开展多种多样的文化推广活动。孔子学院的使命赋予了国际汉语教师语言文化传播主体的责任,也提供了最好的文化推广的平台。

仅在2012年一年,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举办了许多成功的活动,8月29日,在泰国普吉孔子学院举办的中文演讲比赛、中文歌唱比赛以及文化知识竞猜,掀起了宋卡王子大学开放周活动的高潮,吸引了周边地区100多名中小学教师和学生的参与,极大地推动了中小学生学习汉语的热情。7月7日至7月11日,慕尼黑孔子学院在慕尼黑市中心林德广场举办“中国文化周”活动,内容丰富多彩,举办了主题为“茶与音乐”的表演,受到了慕尼黑市市长的高度称赞,共有近1万名德国民众参加了各类活动,社会反响热烈。这类文化国际推广活动,不仅传播了汉语文化,与当地民众进行了非常有效的互动,还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

中国文化推广活动作为国际文化交流形式之一,兼有大众传播的广延性和人际传播的交互性特点。孔子学院如同文化超市,为中国文化传播提供了最好的推广文化产品的平台。孔院的教师就像营销员,在一定的时间和区域内,可以以各种有意义的文化符号为载体,以当地民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文化表现形式,使受众能够零距离接触中国文化,增进彼此间的文化交流与了解,并借助大众传媒手段,扩大中国文化传播影响力及辐射范围。如2009年10月在美国韦恩州立大学举办的“中国文化月”,就包括了中国历史、传统艺术、中国电影和中国旅游等多项内容,并通过学术演讲、文化讲座和图片展览等多种方式对中国文化进行了有效推广。

有的地方还根据不同情况,或者开展针对特定对象的小型高水平交流活动,或者深入普通民众进行通俗性文化交流活动,有的通过大众媒介对活动图文并茂的报道,形成一定范围的社会焦点,吸引当地的民众注意和参与。受众的规模少则几十人,多则数以万计。如哈萨克斯坦民族大学孔子学院与阿拉木图中国领事馆每年联合举办“中国文化图片展”,吸引上千人参观,2009年由韩国东西大学孔子学院举办的“有讲解的京剧展演”,邀请国内多家京剧艺术团体在日本和韩国多个城市进行巡演,吸引两万多名民众观看。

近20年,许多发达国家在增强经济硬实力的同时,都十分重视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大力扶持文化产业走出去。如韩国政府大力扶持影视行业,“韩流”弥漫世界。日本人很懂得把握机遇,以多种形态的文化产业推销本国文化,致使许多西方人误以日本文化代表东方文明。而作为文明古国的中国,5000年的文化却未被世界广泛认可。所以,许琳主任多次强调:当务之急是提高汉语文化走出去的能力。[3]这就对国际汉语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新的任务。国际汉语教师不仅仅是课堂教师,还应该自觉地担当起文化传播和推广的责任。但是据调查,目前外派的汉语教师和志愿者大都只会完成课堂教学,具备课堂外进行文化推广能力的人数比例还很低,迫切需要加强这方面的培养。

2 文化推广能力构成

文化推广能力,主要指具有能够通过多种媒介和活动完成将本民族优秀的文化让更多的外国人和组织机构了解、接受的能力,以及能直接影响该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国际汉语推广前景广阔,孔子学院平台潜力无穷,关键看什么人站在这个舞台上,是否有能力发挥出这个潜力。每一位国际汉语教师都应该是这个舞台上的文化传播主导者,应积极地利用各种传播媒介,将海外民众的注意力吸引到文化推广活动中,使他们成为传播过程的参加者和传播内容的接受者。这就要求国际汉语教师必须具备以下基本的素质和能力:

2.1 跨文化适应能力

国际汉语教师作为跨国文化使者,首先要能够适应赴任国独特的环境,注意规范和积极掌控自身的交际行为,塑造个人亲善的形象,另一方面能够针对不同的对象,通过有效的沟通建立和拓展人际关系,才可能实现预期的文化传播目标。

跨文化适应能力指个体独立在异文化环境中处理日常生活与承担责任,效果达到他所处文化环境期望的程度,也就是个体适应自然和环境的有效度。跨文化适应能力包括社会适应能力和工作适应能力。

社会适应是人为了在社会上更好的生存而进行的包括心理上和生理上以及行为动作上的各种适应性改变,从而与社会达到和谐状态的执行适应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包括个人生活自理能力、基本的劳动能力、约束自我的能力、心理调试能力等。个体来到异域环境的时候,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个人生活自理,要有一个强健的体魄来适应当地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如果没有一个好的身体素质就不可能开展工作。而且,个体到了新的环境,适应过程是多层次的,包括适应外在文化和内在文化。外在文化包括适应环境、当地的天气、服饰、饮食习惯等;内在文化包含信仰、价值观、处事态度等心理特征。在跨文化适应过程中,不仅要保持自己对母文化的认同,还要与当地社会群体保持和谐的关系。所以,成功的跨文化适应应该是在坚持自己原有的信仰、价值观、风俗习惯的同时,积极尊重和接受新文化,公正地看待新文化,并努力将两种文化较好地融合在一起。

工作适应能力,指在工作方面是否具备工作所需的基本特质和能使自身和岗位之间达到良好的匹配的心理特征。在汉语文化国际教育与推广工作中,我们认为适应该工作的能力除了必备的教学能力以外,还应该具备灵活应变、学习新知、组织管理能力。因为,汉语国际教师面对的异国学生与国内学生差异很大,要想正常开展教学工作,首先要能够组织管理好课堂,这些能力对进入异质文化教学环境工作具有很大的帮助。

2.2 个人形象建构能力

个人形象建构能力是指主体能够主动地去感知、去理解他人,自觉结合交际对象、社会情境和具体场景,有针对性、有计划性地进行自我形象管理的能力。具体包括“形象管理”和“形象外现”两个方面。首先要求国际汉语教师具备对其自身形象的调控意识,在言语或非言语符号的运用与掌握方面符合当地社会文化语境、具体交际场合及交际对象的需要,务必明白不管是拙于言辞还是咄咄逼人的个人言行都会影响交际活动的顺利进行。其次,积极的自我宣传和自我展示也是对国际汉语教师加强个人形象建构的具体要求。它既包括热情主动地解答他人的询问,在聚会或其他活动中展示个人特长,也包括在具体的场合流露和掌控个人欢乐或悲伤的情绪的自制力。

个人形象建构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需要主体在人际交往中对自身形象调整和修饰。它既可以通过个人言行直接塑造,也可以利用各种途径间接表现。例如,合适的着装、谦和的态度、必要的道歉等均是个人获得良好印象的有效策略,而合理运用是发挥这些策略有效性的前提,这就要求国际汉语教师积极的去融入当地的人际社会,不失时机的表现,自觉营造自身的亲善形象。同时,国际汉语教师不能忽视对间接印象管理的应用与提升。俗话说“人们根据你所交往的朋友来评判你”,对交际对象及交往方式的选择会间接影响当地民众对国际汉语教师的看法。“形象外现”则是在长时间的多次改变后不断积淀的结果,相对于“形象管理”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特征。国际汉语教师作为当地的公众人物,其个性化形象的建构往往会增强人际传播的效果。这就要求国际汉语教师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一方面要经常关注和审视自己的交际细节,以免在异文化环境和与海外民众高密度的接触中,因为言语举止中的某一细节处理不当,引起交际对象的反感甚至厌恶。另一方面要合理调整自身的个性化形象,不仅要注意突出自己的性格特色,还要考虑到当地民众的接受程度,积极接受交际对象反馈的信息,在互动中不断调整、改进,最终形成当地民众接受的个性化亲善形象。

2.3 跨文化沟通能力

沟通是信息交流双方通过互动寻求获得对方接受和理解最终达成认可或共同行动的过程。英文主要就这“communication”一个词常被译作“传播”“交流”“交际”“交往”和“沟通”等,但仔细比较汉语,我们发现:“交际”侧重在信息传播的范围;“交流、交往”侧重双方信息传递的过程和方式;“传播”侧重于甲向乙输送信息的动态过程和影响面;而“沟通”则强调不但完成了信息交流和传播,而且追求获得理解甚至认同的效果。简单来说,沟通就是追求获得理解和认同的交流与传播。因此,我们不取“跨文化交际”概念,而强调“跨文化沟通”。

跨文化沟通是指身处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发生的沟通行为。广义言之,所有的人之间的交流都可视作来自不同家庭文化和不同地域文化的跨文化交流;从狭义来说,主要指以不同民族和不同国别文化为背景的人之间的交流。

跨文化沟通能力的构成要素,首先是能够清晰明了的表达,能够用多种信息符号(包括肢体语言、母语和目的国语、图示交流以及其他可用手段)让对方明了你的意图和思想,所以能够掌握目的国语言是最有效的沟通手段。其次是善于倾听、观察和获取有效信息。沟通一定是双向的,信息有来有往,决不能单方面无止境的倾诉。善于沟通者先要成为一个倾听者,要了解对方的需求和感受,尤其是对待异域文化的对象,要更多的了解才能够有效对话。沟通前就要做好收集和学习对方文化的准备,较多的了解对方的生活习惯和个性信息就更好。沟通中还要随时察言观色,因地制宜、随机应变地选择话题和恰当表述。再次,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和揣摩人性的智慧。在进行汉语国际推广工作时,面对的不仅仅是学生,还有大量社会上的人士、组织和团体,这就需要对异质文化环境的人群的感情、需要、思想等内心活动和心理状态有感知能力。无论什么民族的人,都有其人的共性和个性。跨文化沟通者要善于将普通心理学知识与多元文化知识融会贯通,能够正确揣摩沟通对象的心理喜好,及时调整沟通策略和自己的言行。要养成换位思考的习惯,要善于从对方的地位、立场、处境来思考问题。跨文化沟通能力从本质上来看是跨文化素质与交际技能相辅相成的结果。

2.4 文化教学能力

教学能力是教师能够顺利完成教学活动所必要的基本条件,但教学有一般性知识教学与文化教学之分。前者只是完成教学的平面内容,使学生掌握表层逻辑和基本知识;后者则在前者的基础上进一步关注课程知识背后的文化内涵和深层次的逻辑联系。比如教授“天”字,一般讲清其笔画顺序、读音,再通过举例造句让学生读写会用就完成了知识性教学任务。如果教师再从这个字的来源和结构特点道出其“天人合一”的文化思想,甚至与外语的“God”、“sky”、“heaven”进行文化内涵比较,就更能起到传播中国文化的作用。[4]要完成这样的文化教学,教师需要具备一般的教学能力外,还要有关于中国历史文化、汉字文化、人文地理、经典文化等方面储备较为丰富的知识,尽可能拓展知识面,加强了解所教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其次,要对目的语国家的文化有所了解,对当地的风土人情、历史文明进行一些研究,以便比较和互释。

在教学方式方法上也可以有意创新和探索。譬如通过引经据典、讲诉历史故事、生活案例、成语故事等方式发掘课程文化,利用民俗风物为载体组织课堂小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中国的文化传统习俗,还可以组织艺术表演,让学生用承载中国文化内涵的形式自由发挥,邀请学生家长前来观看表演,这样就会起到很好的文化推广作用。还可以设计一些文化讲座,积极采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穿插播放影视片,可以增强学生对中国文化的感性认识,拓宽文化视野。

2.5 文化产品营销能力

《中国青年报》2007年做的调查表明,56.3%的公众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在海外的传播远远不如西方;83.6%的公众认为在传统文化的对外营销方面中国应向西方学习。很多外国人提起中国,通常知道的只是李小龙、成龙等功夫明星,或者是中餐、长城和故宫。那些国画、中国茶、中医、京剧、传统节日、唐诗宋词等文化精华,在国外的传播却很弱,只有专门研究中国文化的外国人才略知一二。[5]

孔子学院肩负着传播中国文化的职责与使命。诚如许琳主任倡导的,孔子学院是个文化超市,必须把各种资源整合起来,语言老师只会教语言,对于中国文化不了解不行。她认为“孔子学院必须走产业化之路”,汉语国际推广不是纯教育,因为语言本身是一种产品,在向国际推广的时候,就更是一个文化产品,必须以产业、市场的方式来运作。[6]

经济和文化的不断融合使得经济文化化、文化经济化是世界发展的趋势,将进一步加深,潜力无限。文化产业有着其他产业不可比拟的特殊性,诸如社会影响力、对民众的熏陶、教化、艺术感染力,还有着巨大的经济驱动力,和增加物态产品附加值的潜力,它具有市场和文化传播双重导向作用。我国文化产业从2000年开始在市场上占据重要位置,近十年来占整个国民经济的比重上升了14.32%。但在世界经济中,我国的文化产业的影响才初露端倪。汉语国际文化推广只有走产业化道路,才能形成良性循环。要完成这些任务,汉语教师就必须具备相应的文化产品营销能力。

汉语教师首先要有文化营销的意识,要有勇于担当汉语文化广泛传播的责任感,要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和发现因地制宜行之有效的文化营销手段。其次,要深入学习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具备一定的文化才艺技能,即能熟练的掌握和运用中国文化中的某一项专门的才艺,能够了解这一项才艺的历史、发展状况、包含的文化内涵,能够向他人详细的展示和说明的能力。比如对中华重要经典有所研读,对京剧、书法、国画、太极等熟知一二,对其精神内涵和表现形式融会理解,才能随时现身说法灵活有效地进行传播。孔子学院每年举办的书法比赛、国画展、剪纸展览吸引了很多外国群众参与,都要依赖于汉语教师这方面的才能。再次,要掌握一定的文化产品制作的技法,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对文化艺术的理解力,自己动手做宣传汉语文化的产品,例如Flish动画,这种小型的电子宣传能够及时抓住群众的兴趣,一些寓教于乐的小动画能方便群众理解中国文化,加深印象,扩大传播。还要学一点展示艺术,会利用各种展示机会选用多种展示方式方法展示传播。第四,具备文化活动策划和组织的能力。文化只有在营运中生成产品效能,束之高阁就不会发挥产品效能。所以汉语教师要想尽办法寻找机会策划和组织各种文化营销活动,例如策划组织中华民俗工艺品展销、图片展、文化月、节日晚会、文化微博、文化沙龙等活动,还可以组建以推广汉语文化为己任的文化公司。少林方丈释永信就提出“运用现代技术和现代传播方法推广传统中国文化”,特地创办了少林寺欢喜地公司,在淘宝网上开了网店,出售僧侣的布鞋、练功用的护腕、佛经等带有少林寺特色的传统文化商品,推出少林寺禅茶、素饼等产品。这种富有商业色彩的少林文化经营之道,使得这座禅宗祖庭广为人知。

如果说文化策划是开创能力,那么营销能力就是持续传播的能力;没有策划就没有开拓,而没有营销就不能落实,不能可持续发展。

2.6 媒介素养与运用能力

媒介素养能力是听、说、读、写等传统素养能力的延伸,既包括对各种形式的媒介信息的解读能力,也包括利用宽泛的现代信息技术制作各种媒体信息的能力。[7]新闻媒体和网络平台是信息传播、文化扩散、舆论引导的重要载体和渠道。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新闻媒体、网络通讯传播手段先进、传播能力强、范围广,该国(地区)的文化价值理念流传就广,就会渗透到全社会的各个角落。目前网络营销越来越成为21世界最有代表性的商业形式,它以低成本、高效率、资讯丰富为特色,在文化有效传播方面更具优势。因此,汉语国际推广要特别重视新闻媒体和网络的传播能力。

首先,国际汉语教师要主动增加与媒介的接触。国际汉语教师要能够对当地主要的大众传媒的种类、分布、性质和传播特征及功能有一定的了解,尤其对具有特定目标受众的大众传媒要特别重视,如社区广播、校园电台、商业报刊等,当文化推广活动的主题与某些特定的受众相关时,便可借助对应的传媒机构进行传播,从而收到更好的效果。如2010年郭晓晶女士在离任匈牙利罗兰大学孔子学院院长之际,邀请当地的华文媒体参加她的告别餐会,感谢他们多年来给予孔子学院和她本人的支持与帮助,营造了一次成功的媒介传播活动。其次,在媒介运用方面,注意监控当地大众传媒报道主题的变化,适时予以引导,组织有一定水平的学生,利用当地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编辑吸引眼球的节目。2009年波特兰州立大学孔子学院举办“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系列活动,累计吸引3000多人次参与,并被《波特兰新闻报》、《乔声报》等多家报道,成为国际汉语教师主动掌握当地主流媒体,扩大自身影响力的范例。第三,国际汉语教师还需了解和适当把握大众传媒信息的生产与传播过程的各个环节及工作流程,在与大众传媒的接洽合作中,注意建立友好互信的关系,以合作共赢、积极开放的心态与大众媒体形成良性互动,并将掌握的相关信息运用到文化推广活动的策划和组织中去。

[参考文献]

[1] 李志晖 林晖. 2020年孔子学院在近500个世界大城市设点实现全球布局,中国教育新闻网[EB/OL].(2013-03-11)[2013-05-08]http://www.jyb.cn/world/gjsx/201303/t20130311_530592.html.

[2] 宁继鸣,马晓乐. 传播的视角:国际汉语教育社会价值探析[J]. 汉语国际教育,2010(2):46-50.

[3] 易 杳. 对话许琳:汉语文化“软推广”,中国教育新闻网[EB/OL]. (2013-05-31)http://www.jyb.cn/xwzx/gjjy/zgsj/t20080506_159840.htm.

[4] 段承贵,三 友.“天”的文化内涵及其英译各方面手段初探[J/OL].[2013-04-16]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CSTY200202027.htm.

[5] 樱雨蓝枫. 漫谈国家营销之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与促进对外贸易[EB/OL]. (2012-03-26)http://www.wushuw.com/wushu-article-9823-1.html.

[6] 吴 杨,陈文华,顾彩玉. 孔子学院也“下海”:汉语国际推广是文化产品[N].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1-06-10(04).

[7] 张 开. 媒介素养教育在信息时代[J]. 现代传播,2003(1):116-118.

猜你喜欢

跨文化孔子汉语
学汉语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如果孔子也能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