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体育文化与形意拳文化交融的可行性分析——以太谷县为例

2013-04-06郝建峰王文清王静

关键词:太谷县形意拳民族

郝建峰,王文清,王静

(山西农业大学 体育教学部,山西 太谷030801)

经济全球化推动了文化全球化,文化全球化促进了世界不同民族和不同地区文化的融合。随着世界文化融合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不同的体育文化也在走向融合。[1]山西省地处黄河流域,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更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实践证明,越是文化发展繁荣的地区,经济也越发达。然而山西省自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一直排在全国的末端没有大的飞跃,特别是农村经济,这就不得不让人深思了。而通过文化来推动经济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形意拳作为山西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山西有雄厚的群众基础,如何使形意拳传统文化得到传承、保护和发展?如何让两种文化相交融,达到相互促进的目的?本文拟从两种文化交融的视角出发,探寻推动农村经济和形意拳民族传统文化发展双赢的结合点。

一、太谷县农村体育文化与形意拳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研究

(一)太谷县农村的基本情况

太谷县位于太行山谷口、晋中盆地东北部,总面积1050平方公里,总人口约30万人,辖3镇6乡247个村民委员会。其中农业人口21万,占总人口的70%多,比我国的农业人口的比例还要高,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因此解决好农业问题是促进太谷县经济发展的最佳途径,这和我国现阶段的政策是完全相符的。

(二)太谷县农村形意拳开展情况

太谷县形意拳练习者的职业分布,总体情况依次是:学生65.9%,种植业者占7.3%,个体经营占7.3%,工人4.9%,教师占4.1%,干部占2.4%,其它占8.1%,[2]总体来看,太谷形意拳习练者的职业结构呈现不平衡性,学生所占比例偏大,种植业者仅占7.3%。从以上的数据显示农业人口形意拳的开展是个薄弱环节。太谷县作为形意拳原生地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雄厚的师资力量等得天独厚的开展条件。而形意拳又来自于民间,但调查结果显示形意拳的开展情况并不乐观,所以形意拳的推广途径及方式仍需要完善和改进。

(三)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形意拳

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固有的体育的总称。广义上讲,凡是中华民族的体育项目都是民族传统体育,主要区别于近代以来传入中国的西洋体育。狭义上讲,民族传统体育是在长期的封闭状态下以及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包裹下发展起来的,各民族的传统体育是一个完整的文化体系,它体现在文化的内涵上,它是各个民族的宗教信仰、生产劳动、道德观念、风土人情、节庆活动日等的综合反映,是一个文化传统、民族历史、思想意识的根本表现。其次,民族传统体育的民族性还表现在体育运动形式上,它是各民族长期的特定的生活方式和物质生产方式的必然产物,体现出各民族的审美情趣、性格气质等。[3]

形意拳始于明末清初,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武术体系的一个主要分支,包含着地方人文地理的文化特色,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特征、巨大的文化包容量和文化负载能力,并得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滋润和哺育,根植于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蕴涵着深刻的中国传统哲理,是内敛儒、道、佛文化的集合,完全体现了中国古老的兵家谋略、审美情趣、哲学思想和道德伦理,[4]发展至今约150余年的历史,积淀了中华武术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国传统武术四大名拳之一。形意拳具有很高的技击价值,同时在促进人体健康、协调人体身心发展方面亦有着自身独特的功效。

二、形意拳体育文化在太谷县农村开展的必要性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按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建设,最终把农村建设成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化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是社会历史的沉淀物,表面看起来文化确乎很 “软”,但却是一种不可忽略的伟力。它既能丰富人们的生活,也能创造不同于科技、经济等的新发展动力,而体育文化的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组成部分,肩负着必不可少的使命。大力发展农村体育文化,可以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新农村建设不仅仅包含经济建设、设施建设等,也包含农村的精神风貌、农民的素质、文化水平等。而农村体育文化是实现这些目标的最佳手段。我国农村文化建设存在地理位置分散、文化传统多样等特点,所以建设农村文化必须立足地方特色,以点带面开展。山西太谷县民族传统文化有很多,最为著名的是形意拳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可以通过形意拳的文化底蕴 “仁、义、礼、智、信”,促进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因此在太谷县大力开展形意拳的传播是很有必要的。

三、两种文化交融的可行性分析

(一)形意拳体育文化对太谷县农村体育文化的同化性

农村体育文化实施的具体方式就是体育运动,要想促进农村体育文化的发展首先要开展适合当地特点的体育运动。形意拳在山西有着雄厚的群众基础,可以通过形意拳的开展来推动山西太谷农村的体育文化。

而文化具有同化性权力,可以通过影响和改变对方观念和价值取向来获得理解和认同。形意拳被纳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足以表明它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是历史的沉淀物,有着150多年历史的形意拳也同样具有其特有的文化体系。练习形意拳者非常重视武德,人缘相合,相互尊重,以技探讨,以艺交流,以理服人,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等优秀的品质,经常练习形意拳者,这些优秀的品质会潜移默化的融入到练习者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当中,通过这种转变就会使练习者扬弃旧的、不良的生活观点,创立与实践特点相结合的新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逐步进入人们的生活之中,就会改善人民生活状况。因此,积极开展和推广形意拳,使其融入农民生活中去,成为农民生活的一部分,才能改变和提高新农村体育文化的发展。

(二)形意拳适合农村体育文化建设内容体系

回顾我国的历史,上层社会和下层民众的两极分化,使得很多的民间传统体育文化得不到完善的传承及发展,更重要的是没有形成体育观念及体育习惯。而现在农村体育文化的发展又与我国竞技体育的举国体制相冲突。特别是在2008年奥运会期间,我国主张 “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精神,各项奥运会竞技体育项目在全国大肆的推广,这对农村体育文化的建设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举国体制导致资源分配到农村的很少,而且推广奥运会项目对场地及器材有一定的要求,而大部分的农村不具备这些条件,导致农村体育得到的资源与关注就更少。农村体育文化建设需要的是符合农民要求,具有特色的体育项目。

山西太谷传统体育文化具有深厚的土壤化、本土化的传统特色。自古以来,中国传统体育运动就在农村广泛开展。《史记》中就大量记载有先民习武、游戏等体育活动内容。形意拳历史悠久,根基深厚,具有很好的群众基础,天然适合山西太谷广大农村地区文化建设的需求和愿望。形意拳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具有很高的技击和健身价值,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并且不需要投入太大的资金和人力物力就可以广泛普及,农民群众接受起来比较容易,所以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以形意拳为主体构建适合山西太谷广大农村地区民众参与的体育健身活动,能够增强人民体质,缓解疾病压力,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推广形意拳这样具有良好群众基础和独具魅力的传统体育项目,能够有效提高和丰富农民群众的文化涵养与文化生活,有利于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有利于推动广大农村的文化建设和精神建设,有利于巩固新农村建设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三)农村体育文化建设对形意拳文化的传播作用

随着西方体育文化进入我国,人们更多的兴趣指向新型体育项目,一些传统的民族体育文化逐渐的被遗忘。虽然形意拳有着悠久的历史,又被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意拳的发源地为山西太谷,但是学者们的调查中显示真正了解、知道形意拳的人比例并不高。也有很多学者指出我们现阶段要解决的是如何继承、发展和推广,而不是一味的深究其发源地。对形意拳进行传承和推广的途径有很多,例如:加大宣传力度、摒弃旧的封建习俗,打破传统的门派制、在不改变形意拳初衷的情况下把形意拳 “现代化”等等,但是最有效的途径还是将形意拳向社会大众进行推广。新农村改革发展以来,农民的腰包鼓起来了,农业机械化程度加快,农民的余暇时间多起来了。这就是农村体育文化建设的好时机,形意拳产生于民间,发展与壮大于民间,应服务于大众。在农村推广形意拳的同时,形意拳文化也得到了发展,农民之间的交流又可以促进形意拳文化的传播。新农村体育文化的建设离不开形意拳文化,形意拳文化的推广也同样依赖于农村体育文化的建设。

(四)形意拳体育文化的推广符合太谷县农村体育文化建设的目的

1.形意拳文化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首要目的还是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形意拳作为传统体育项目是一种社会现象,既有一定的独立性,有其自身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同时,它又是整个农村体育文化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与农民的精神生活、社会生活、经济活动关系密切。在农村体育资源非常匮乏,而需要参加体育锻炼的农村人口不断增长的情况下,因地制宜地开展农村特色体育项目,就成为一项适宜的措施。农村开展传统体育项目几乎都是 “土生土长”的运动形式,形意拳方式简便易行,功效显著,因而,与现阶段农村经济生活水平的发展是相适应的。另一方面利用形意拳,以 “武”会友,以 “武”会商,促进了农村地区间的经济交流。全国不少地方出现了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带动体育发展,体育发展促进经济发展的先进典型。很多县镇开发了富有地方特色的体育旅游项目后,使之成为旅游拳头精品或名牌产品,带动了当地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建设,最终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如开展舞龙、健身操、背铁棍、旱船、抬阁、摔跤、划船、钓鱼、滑雪及远足登山等体育文艺活动,既发挥了农村体育的特色和优势,又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把相关产业综合到一起,一业兴带来百业兴,能带动和扶持整个区域农村经济的发展。

2.形意拳文化促进农民人口素质提高

体育文化建设的目的,除了要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以外,提高农村人口素质也是重中之重。

在国家十二五规划中,进一步提出要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随着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的加快,农民开始逐渐的摆脱繁重的体力劳动,有了充足的闲暇时间。所以应响应国家的号召,大力发展体育事业,继续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提升广大群众的体育健身意识和健康水平。农民的闲暇时间最大特点就是不确定性。而形意拳恰恰可以满足农民的这一点需求,形意拳可以根据不同年龄、不同性别选择合适的套路来进行锻炼,形意拳的开展对场地和时间也没有特别的要求,他可以依据农民的时间,开展多个时间段的练习。利用农闲时间经常地组织一些体育活动,给农民提供了一个交流的机会和场合,有助于培养农民团结协作拼搏的精神,也有利于消除邻里之间的隔阂,改善关系。同时对转变农村不健康的生活观念,对 “打麻将”等赌、毒、黄的不良文化加以改善。

在农村体育资源缺乏,而需要参加体育锻炼的农民又增多的情况下,因地制宜地开展形意拳运动,形成山西新农村体育运动的一大特点。促使农民形成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养成终身体育的观念,为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

发展农村体育文化是新农村建设必不可少的部分,在山西这块土地上,形意拳由产生到发展再到壮大,一步步走向辉煌,形意拳也应服务于山西,为推动山西新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四、结论

新农村改造与全民健身,看似不相关的两个政策其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新农村改造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让农民过上好日子,鼓起的钱包只能保证物质生活,生活质量的高低仅有物质是不够的,农村体育文化与形意拳民族传统文化的交融恰可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新农村改造离不开体育文化建设,而在山西太谷这块土地上,新农村体育文化建设的最佳途径就是形意拳的推广,形意拳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赖于新农村体育文化的建设,两种文化相互依存,互相促进。

五、建议

研究表明新农村体育文化和形意拳传统体育文化的交融具有可行性,但是要使两种文化交汇融合,并达到推动农村发展与推广形意拳文化的目的,还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相关机构的建设和管理。

[1]俞晖.社会主义新农村视角下的农村体育文化建设研究 [D].苏州大学,2011.

[2]孟庆宁.山西省太谷县形意拳练习者的人口分布特征研究 [J].搏击 (武术科学),2012,(01):55-57.

[3]邱巫相,马文国.武术文化研究和教育研究的当代意义 [J].体育文化导刊,2005(4):18-20.

[4]崔艳华.社会转型期的形意拳文化发展 [J].搏击 (武术科学),2007(5):21-23.

[5]郝建峰,王静,王文清.山西省新农村体育开展形意拳可行性分析 [J].搏击 (武术科学),2012(9):45-46.

[6]张涛.体育文化的多元交融与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 [J].科技信息,2009(6):561+557.

[7]邵玉萍.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西方体育文化的对比性研究 [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9(8):108-109.

[8]石冰.新农村体育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 [J].郑州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5):51-53.

[9]王畔领.文化全球化背景下体育文化发展的特征 [J].体育世界 (学术版),2010(1):60-62.

[10]刘杏芝.体育全球化——世界体育文化与民族体育文化的和谐共生 [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4):104-107.

[11]黄文仁.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体育文化发展问题的理论思考 [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7):882-884.

[12]孟庆宁.山西省太谷县形意拳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D].山西大学,2007.

猜你喜欢

太谷县形意拳民族
多视角下形意拳的传承与发展
我们的民族
多视角下形意拳的传承与发展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PV100防水卷材在太谷县人民医院住院楼项目的应用
巾帼心向党建功新时代
太谷县形意拳的开展现状调查与分析
多元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山西省太谷县普及发展青少年乒乓球运动2016年中小学生乒乓球比赛圆满收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