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神寻梦 乡野家园
——简默与赵方新乡野散文特色之比较

2013-04-06何志钧

关键词:乡野散文语言

刘 杰,何志钧

(鲁东大学 文学院,山东 烟台 264025)

精神寻梦 乡野家园
——简默与赵方新乡野散文特色之比较

刘 杰,何志钧

(鲁东大学 文学院,山东 烟台 264025)

简默和赵方新的散文构思有很大差异,赵方新散文娓娓道来,简默的构思一波三折,总是夹杂着痛感,骚动不安,具有意识流意味。赵方新笔下的乡野充满诗情画意,洋溢着乐观喜庆之情,简默的散文在回首童年的同时却总是夹杂着对现代文明的控诉和对城市化进程中乡野颓败的无奈。二人的语言特色也差异很大。赵方新的语言多俚语、俗语,而简默的散文充斥着精工打造的诗化语言。赵方新的语言温婉亲切,简默的语言笔触犀利,恰成互补之势。

简默;赵方新;乡野散文;特色;差异

山东散文作家简默和赵方新都注重书写乡村生活,但两人笔下的乡野却大异其趣,有着不同的涵韵。

一 构思的差异

赵方新在其《翠微集》中,为我们讲述了一件件童年趣事,有对亲人的怀念,“夜里,我梦见祖母坐在一片蓝莹莹的野菊丛里,悠闲地吸着烟,安祥地笑”;(《祖母的野菊花》)有对儿时“玩具”的感悟,“后来,我才懂得,穷人家的快乐是因为彼此间没有障碍的沟通和关爱,而不是物质的满足所能达到”;(《祖父的戏匣子》)有青春期少年的萌动以及对爱情的向往,“初恋是人生中的第一场雪,纯净,新奇,在懵懂无知里洋洋洒洒着迷认得醉意和无法理喻的痴情”(《初恋的火焰》)……各种故事娓娓道来,仿佛我们是在村头的老树下听老辈人讲故事。

有别于赵方新散文的清纯简洁,自然明晰,简默的构思一波三折,更为波浪壮阔,总是夹杂着痛感,骚动不安。读他的作品总有种追寻意识流之旅的感觉。如《三盏灯》中,作者开头写“灯”,紧接着,作者笔调一转,写道“我理解正如最高的天空是留给星星的,最高的屋子留给了灯”。跟着作者的思路前进,似乎应该是要呈现更有思辨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悟,然而此处作者又将笔锋再转,写到自己对尘封往事的回忆,感慨自己正在变老。作者继续娓娓述说,没有接着“老”的话题说下去,反而又将“灯”收回笔端。作者思维的跳跃性很大,纵横辗转,收放自如,他要突出的不是物态化的“灯”,而是关于灯的人生感喟,是意识之流踪迹的摹写。这种错综复杂的构思在简默的散文中俯拾即是,几乎在其所有的散文作品中无不烁闪着意识流的诡秘痕迹,将文字以跳跃式的方式呈现在读者面前,这给传统散文创作注入了几多新鲜活力。

读赵方新的散文,让我们有种闭眼回忆如画童年的美好感觉,温婉的语言,像热气腾腾的香茗,沁人心脾,暖意融融。而读简默的散文,则少了一份童年记忆的美好,多了一些人生的磨难和坎坷,别有凄苦恣睢的感慨。尽管童年时代的乡村物质匮乏,生活艰苦,但赵方新笔下的乡野却充满诗情画意,是乌托邦式,洋溢着乐观喜庆之情,童年的乡村宛如山乡的溪流,明澈见底。赵方新笔下的乡村不是物质化的,而是一方心灵的净土。在物质贫乏的昔日乡下,一个小小的戏匣子宛如一个小小的天使,煽动着透明的翅膀穿梭于孩子们心灵的天空,承载着儿时欢乐的梦。(《祖父的戏匣子》)乡村的一声声鸡鸣划开黎明的夜,乡下的夜缺少城市的灯火辉煌,却有着特有的沉静,“这里的黑,无遮无拦,没有杂质,它的表面像镜子熠熠生辉”。(《回老家睡觉》)犬吠声声、鸦鸟呢喃,躺在老屋的土炕上,“不必担心不速之客敲门,心头了无牵挂”,甚至“没来得及细细体味,头一落枕就入睡了……”。《翠微集》中许多篇章还传达出了浓浓的亲情,《陪父亲看病》为读者叠合了两副感人的画卷:中年的儿子在凛冽的寒风中带着年迈的老父亲求医、童年时父亲焦急地拉着儿子到遥远的城里的医院去看病。

而简默的散文在回首美好童年的同时却总是夹杂着对现代文明的控诉和对城市化进程中乡野颓败的无奈,他笔下的童年、少年生活夹杂着对天灾人祸无常的恐惧、欲望懵懂的痛苦、青春期情感蜕变的焦躁和煎熬。在简默的散文中,少时父亲的病亡给不解忧愁的童年记忆烙下了深深的凄苦印痕。从《医院》《生命凋零》《去北山给父亲送书》中我们可以嗅到死亡的气息,对生存的灾难、生命的无常的感喟和沉思为作品笼上了浓浓的阴影。《三张床》《青春期》《时光九段》中则充斥着青春欲望懵懂的煎熬,身体内的熔浆焦躁不安,四处迸发,欲望、道德感、社会规范的碰撞使青春期的情感焦躁不安,夹杂着懵懂的神秘、冒险的喜悦和惊恐不安的负罪感。在他的笔下,他更多刻画的是一个个社会下层的贫苦小人物,“他们都是一些被生活的重量压迫,渴望缓解寻找释放的人,这儿给了他们一个家以外的宣泄通道,随后他们又要像蜗牛一样背负沉重的壳,艰难而卑微地挣扎和苟活在底层。”(《民间食物——手擀面》)简默采用以小见大的方式,透过日常食物透视小人物日常生活的艰苦,并用文字为小人物进行命运的抗争。

二 语言特色的差异

读赵方新的散文作品让我们觉得津津有味的不仅仅是内容,更是文章中的那句句方言和富有诗意的句子。那些方言俚语让我们身临其境,恍如是在古树下听着老人讲述烟袋里的故事,品味着方言的魅力。《陪父亲看病》中父亲一句“医生好吓唬人,别听他们胡啰啰”,生动传神。《珍馐记》中“那时,一到晚秋,乡亲们就把刨出来的地瓜用‘擦窗子’擦成薄片,趁好天,晒到房顶上,场院里,白花花的一片,飘着淡淡的甜味”,“擦窗子”这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不过即使不懂本地方言也不用发愁,继续读下去你就会明白。像这样的方言口语,在赵方新的散文作品中数不胜数,读着这些土里土气的方言语汇,感受着乡村的气息,想念着儿时的梦,岂不令人心旷神怡?

而在简默的作品中呈现的主要不是俚语、俗语和乡土气息,更多的是精工打造的语言。《三盏灯》中写道“我也会浅薄地背诵那些关于它们的句子,也深刻地渴望剪烛西窗盼诗意与红袖添香的温情,但我清楚这只是我一厢情愿的意向与疯癫,再说后现代的不锈钢剪也剪不出唐宋的烛花,那一朵朵风华绝世的精灵在倏忽惊艳之后,已经永远遁入了线装历史深处”。炼字炼句,耐人寻味。《古风》中清明节时“杜牧们骑着瘦瘦的驴子,一路与断魂的行人擦肩而过,寻找可以一醉方休的酒家。(醉了就在杏花村住下,安妥身体,也安妥灵魂)”。这不难勾起我们无限的思古幽情,遥想“借问酒家何处是,牧童遥指杏花村”的古典情怀。简默将诗人杜牧的诗词以散文化的语言诉说,不但没有抹灭诗歌特有的空灵美,反而为之添加了新的现代元素,让读者眼睛为之一亮。如果说,赵方新的散文语言给我们的心灵注入的是一汪清澈的山泉水,那么简默的诗化语言则是在这山泉水中浸泡过的一串串音符。

我们的精神家园——乡村正变得离我们越来越远,无论是赵方新,还是简默,他们的笔端都流淌着对逐渐消失的乡村情韵的惋惜和无奈,但在赵方新的作品中这种感情并非如火山喷发般气势磅礴,而是婉转、含蓄地将之溶于字里行间,让读者慢慢去品味。然而,在简默的笔下,则更多强烈的斥责,大胆的语言、犀利的笔触,紧锣密鼓般地不诉说着作者的愤激。 “我想的是马和驴从久远的农耕时代一路踢踏走来,背负着农业的使命与希望,直到一点点地被工业文明排挤和驱赶出了我们的生活和视野,被放逐到了落后和贫困的边缘……”(《煤城词典》)读者即使没有看完整篇文章,仅仅通过“排挤”“驱赶”和“放逐”等几个词语也可以领会作者对工业文明的控诉。“眼前陌生的故乡对我仅仅是地理意义上的存在, 是我在乡音里苦苦流浪后的精神性板依。它离我如此遥远, 像一抹地平线, 我像一个冒失的后生, 像寻不到通往生命源头的洞口一样, 找不到进人它内心的方向, 我为此坐卧不安自暴自弃, 困惑和沮丧得不知所措。”如果说悲剧是将美好的东西残酷地撕毁在人们面前。那么在简默的散文中,传达出了浓浓的悲剧之意。“在《K15 路车》中反思与挽留一天天一片片地退出生活的乡土……这些站在生活现场和记忆平台上的文字,从我的内心和血管中流淌出来后,我不敢妄言它们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一本书自有其命运,我只是在纸上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至于它们能够走多远,也不是我能够想象与掌控的。它们一旦走向了读者,就不仅属于我一个人了,但我寄望于它们能够走入读者的心灵,让他们疼痛或感动。”(《真诚面对写作》)他的作品确实达到了“刺痛读者心灵”的目的,或者说,在他的文字里,我们目睹了工业文明将美好的乡村情调残酷地撕坏在了我们面前。

总之,赵方新的散文以一种温婉的语言轻声诉说工业文明对乡村的冲击,抒写自己对乡土故园的无限怀念和依恋之情,少了一份掷地有声的抗争。而在简默的笔端更多的是尖锐的话语、激烈而大胆的语言、痛激的斥责,他大声地控诉现代文明的一系列“罪行”,为由此而带来的社会底层小人物的悲苦命运进行鼓呼和抗争,二者恰成互补之势。此外,赵方新的作品以口语、俚语的形式呈现给读者,给阅读带了了便利,但是语言中多了一份粗朴,少了一份精致。而简默的作品中诗化现象无处不在,将诗歌语言化为散文语言,增加了散文的韵味与意境美,但是却给阅读带来了困难,加之跳跃的构思方式容易消蚀读者的阅读兴趣。因此,二人恰可取长补短。

[1]简默.身上有锈[M].山东文艺出版社,2012.

[2]赵方新.翠微集[M].山东画报出版社,2012.

ClassNo.:I206.7DocumentMark:A

(责任编辑:蔡雪岚)

ComparisonofJianMoandZhaoFangxinintheCharacteristicofTheirProseofCoutryside

Liu Jie,He Zhijun

(School of Literature, Ludong University, Yantai, Shandong 264025,China)

There is a big difference between Jian Mo and Zhao Fangxin's prose aspects. Zhao Fangxin's pure and simple, slowly state. Jane's idea of striking one snag after another, Jian Mo's always mixed with pain, restlessness, stream of consciousness that has. Zhao Fangxin's country is full of a quality suggestive of poetry or painting, permeated with a festive feeling optimistic, humorous prose in the back in childhood but always mixed with modern civilization and the city charges in the process of rural declining helpless. The language characteristic of two people also has very difference. Zhao Fangxin's prose language slang, proverb, full of local flavor, but Jian Mo humorous prose is full of poetic language Seiko build. Zhao Fangxin's prose language gentle kindness, Jian Mo prose brushwork sharp. The two is complementary potential.

JianMo; ZhaoFangxin; prose of the countryside; characteristic; difference

刘杰,在读硕士,鲁东大学文学院。研究方向:文艺批评和语文教育。

何志钧,博士,教授,研究生导师,院教授委员会副主任,鲁东大学文学院。研究方向:文艺学。

2010年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文本诗学”(课题编号:10YJA751015)”。

1672-6758(2013)09-0095-3

I206.7

A

猜你喜欢

乡野散文语言
送你一个乡野
春天的乡野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
语言是刀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乡野闲时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我有我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