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诊断学规范化标准体系建立的基础和主要任务

2013-04-06黎敬波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病名术语规范化

黎敬波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 广州510407)

中医诊断规范化标准体系是指将现有标准进一步规范,使其更客观、更科学严密,或建立新的以达到临床实用目的的客观、准确、完善的中医诊断标准化体系。中医诊断规范化研究开展近30年来,标准化的建设始终是重要任务,也取得了很多成果,但其中仍有很多疏漏或推广普及的困难,因此,规范化标准体系的研究还有待加强。

1 研究工作的基础和条件

自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1997)颁布以来,我们做了很多推广和后续研究的工作。近10年来,中医理论、临床研究取得了很多新的进展与突破,也建立了一些新的标准,理论术语的规范化标准研究也取得阶段性成果,国家成立了科技名词术语委员会。这是进一步开展诊断标准化研究的基本前提和条件。

其次,国标发布实施以来,临床及科研应用的情况还存在很多问题,这也促使我们需要进一步思考如何完善和规范临床诊断标准,同时也为研究提供了具体、鲜活的素材。临床疾病谱及常见疾病的表现形式也在发生细微的变化,因此,对诊断标准的进一步研究是反馈—完善,逐步发展提高的需要。

第三,诊断标准体系的建立需要集成现有标准,需要汲取标准化研究的成果,还需要有临床调研的支持,以临床研究数据的分析处理结果为依据,如心气虚证,是否要设主要症状和次要症状,是否要分级赋分? 这样就需要研究该症状在其他证候里的贡献度,需要考虑症状组合对证候诊断的辨识度,这样才能实现标准的客观化、严密性。

2 规范化标准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

中医诊断规范化标准体系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客观化、严密性不够,其次是与临床、科研的契合度还不够,国际交流、推广还不多,也还有一些技术性的限制因素,基础性的研究还比较薄弱。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逐步推进这方面的研究,需要完成以下研究任务。

一是要研究各种标准的集成,包括尽快收集整理标准的使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规范化研究方案,集成研究的方法、步骤和途径,以及明确拟达到的目标和预期效果。现在中医药的标准很多,有学会的,有行业的,有国家层面的,但彼此隔绝或不协调的情况还存在,因此,集成要解决各标准间的矛盾,各说各是,或不完善、不规范,有遗漏等问题。

二是要研究标准的可操作性,包括指标的客观、量化,以及分级、评判尺度或限制条件等,甚至要检验标准的效度和信度,更重要的是应全面深入地研究证候标准的临床实用性,如分层调研、数据拟合、降阶运算,使证候标准逐步客观量化,使辨证标准更科学严密,达到更高的临床契合度。

三是对病名诊断标准需要进一步梳理,需要在病名理论、范围和诊断标准方面继续规范,包括病名的分化、剥离,中西病名对照及相互关系的说明,以及中医病名使用规范、疾病诊断标准的修订等。目前,病名诊断在临床的应用情况并不理想,因此,中医病名诊断标准体系研究难度更大,面临的问题或许更多。

四是对诊疗术语需要进一步规范,需要使术语的含义更明确、清晰,包括术语语义研究、应用表达的研究,以及推广应用的调研,更重要的是亟需英语翻译的研究,包括英语表述方式的规范。通过规范术语的研究,应达到诊断标准体系的国际化,使中医通过诊疗体系规范,真正成为主流的医学形式。

3 中医诊断规范化标准体系建立的目的和意义

标准化是现代工业社会的基本特点,中医药的很多行业都在推行标准化建设,尽管中医理论和临床诊疗过程有很多自己的特点和方式,但操作体系的不标准不利于中医的发展,也不利于中医治疗成果的推广。因此,规范化标准体系建设的目的就是要形成具有中医自身特点,能反映中医治疗独特方式的诊断标准体系。

建立中医诊断标准体系是多年来中医前辈的夙愿,也是现代社会的基本要求,也是中医走向国际,实现伟大复兴的前提条件,因此,标准体系的建立将能更好地指导中医临床实践,对规范临床治疗行为,指导中医科研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建立中医诊断标准体系有利于中医临床诊疗的发展、进步,有利于临床水平的不断提高,也将有利于中医药走向国际,为全世界人民服务。

猜你喜欢

病名术语规范化
中医药治疗放射性肺纤维化临床研究进展
价格认定的规范化之路
支气管哮喘瑶医证候病名的整理与研究
狂犬病Ⅲ级暴露规范化预防处置实践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
满足全科化和规范化的新要求
从中西医结合角度探讨肺心病中医病名的规范化
有感于几个术语的定名与应用
从术语学基本模型的演变看术语学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