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促进大学生个体和谐

2013-04-02王浩坤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24期
关键词:人格个体政治

王浩坤

(内蒙古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赤峰024000)

以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促进大学生个体和谐

王浩坤

(内蒙古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赤峰024000)

在当今社会中,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人才资源,也是当前社会和谐主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将来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大学生在个体和谐上的塑造是非常重要的,而高校作为宣传思想政治意识的主要阵地,其思想政治课程的实施对促进大学生的个体和谐发挥着不可比拟的作用.文章从大学生个体和谐的重要性出发,进而对高校在促进大学生个体和谐中思想政治课程的实施不足和改革措施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此来促进大学生的个体和谐.

高校思政课;大学生个体核心;教学改革

在未来的社会主义发展中,我国所要建设的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和谐主义社会.大学生不仅是未来社会的主流、建设者和接班人,更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从这一角度出发,大学生远大的政治志向和优良的道德品质与完善的人格在未来和谐主义的建设中所占据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当前,高校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营,其思想政治课程的实施对大学生个体和谐的促进有着良好的帮助.但是,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实施上,其对大学生个性和谐的促进还存在着很大的不足,此时高校思政课程的改革任重而道远.

1 当前高校思政课对促进大学生个体和谐的不足

1.1 重思政,忽道德

思想政治课程的实施,其不仅是为了给学生灌输当前的政治思想,在某种程度上是想从思想政治教育中间接的培养学生的基本道德行为[1].但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实施,存在着严重的重视政治思想倾向的规范,而忽视基本道德行为养成和培养的缺失现象.这种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在教学活动上严重的脱离了学生思想的实际问题,使学校所宣传的思想和社会现实中所表现出来思想存在着严重的分歧.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对自己的信仰出现了怀疑,以此造成思想上的困惑.同时,现代高校在教育对象的养成等很多方面所关注的点都比较少,以此导致大学生在思想政治道德上的推理能力、判断能力、认知能力、独立自主和人际协调等很多方面的思想和态度出现了偏差,而思想政治课程的实施也失去了其本来的意义.

1.2 重教而失启

从现代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实施来看,其所采取的教学方法是一种灌输式的方式.不可否认,此种教学方法在正面的、显性教育上的优势非常的显著,但是这种重视教育而忽视启发性教学方法的实施,很多情况下会导致学生在参与度上出现比较低的状况,同时也将学生的主体作用进行了消弱.此时,学生的学习热情得不到有效的调动,那么,其在探索和追求真理的过程中就会缺少和思想上的撞击,大学生在个性上的发展也就受到了制约.

1.3 评价学生单一

在高校中,思想政治课程在期末成绩的评定上,大多是以此学科的最终成绩为依据的.但是,这种考核方式的实施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此方法只是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的基本理论知识进行了考核,但是却未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政治理论素质的提高进行评判,此时学生在思想政治课程上的最终测试成绩和评价根本不具有什么特色,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也无法得到提高.

1.4 行与知脱节

思想政治课程的实施并不是为了让学生对政治思想理论有所掌握,而是让他们在掌握的同时更好的应用到自己的日常行为和思想中,达到灵魂和行动统一的效果[2].但是,我国很多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实施都将重点放置在了理论知识体系中,而对大学生的实践活动很少关注.很多情况下,思想政治课的作业都是在教学活动中布置的,此时,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完成,但是却没有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列入,实践活动利于表明形式,思想政治意识也没有真正的渗入到大学生的心中.

2 高校思政课在促进大学生个体和谐上的改革措施

2.1 构建以人为本的新教育理念

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育的方式和效果是由教育理念为支撑的.此时,高校思想政治课程要想在实施的过程中使大学生塑造和谐的人格,其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做的就是改变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传统教育理念.而大学生和谐人格的塑造,在思想政治课程实施中以人文本教育理念的树立是关键.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从提升大学生的潜能出发,全面而又完整的对学生的发展做好关注,这样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就可以凸显出来.同时,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下,思想政治课程从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出发,兼顾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建立一套多元化的教育模式和教育体系,从促进学生全面自由的和谐角度发展,这样不仅使思想政治教育在实施的整个过程中更具人性化,同时还能够塑造大学生超越和改造现实的能力.

2.2 创建和谐校园

高校作为大学生的学习环境和实施思想政治课程的重要场所,校园环境的和谐性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和良好思想品格的塑造发挥着强大的作用.和谐校园的建设作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在创建和谐校园和实施和谐校园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在这个环境中将自己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尊重.而在这个和谐校园的创建中,开展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充分的利用学生社团,组织一些积极向上的科学活动,文化体育活动等,将思想教育的进行融入到各种文化活动中.在和谐人文环境的营造下,大学生在活动参与的过程中就会积极的去思考和感悟人生,以此来将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和行为规范纳入到自觉的行动中.此时,和谐校园的建设还需要将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网络机制进行不断的完善,积极的创办各种思想政治的学术交流和文明建设了的网站,为学生和教师思想活动的沟通开拓新的交流平台,不仅促进了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还对大学生人格的良好的发展产生着一定的影响.

2.3 积极改进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方法

思想政治课程在促进大学生个体和谐的发展上,在具有了和谐的校园文化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后,其教育方法的实施是关键[3].高校思想政治课程在教育方法的优化和改革上要从三个方面出发,首先在教育的模式上要将以往的灌输式方法向研讨型的方向转变.此时,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在一个平等对话和自由交流的局面上,对各种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使学生也成为课堂的参与者、促进者、引导者,这样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就多了一份热情.然后,在课堂上注重对学生自律精神的培养,逐步的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教师积极的鼓励学生自我磨练,将自我教育的功能充分的发挥到完善人格的内在机制中.最后,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情感的体验和实践的锻炼,让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催生人格中的新内容,在一个情感的体验和理性的认识中来提升大学生精神的升华,进而达到塑造和谐人格的目的.与此同时,在教学方法的实施上,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教育和心理咨询方面的工作,使学生将个体的观念、情感、意识和行为融合到一起,这样大学生的个体人格发展就可以在一个统一性和整体性下得到和谐的发展.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今和谐社会的建设下,高校思政课在促进大学生个体和谐的改革中,其应该站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从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出发,严格的遵循大学生的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这样才能全面的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才能够积极的培养大学生的个体和谐人格,更好的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1〕陈云霞.柏拉图的和谐思想及其现代启示[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1):68-69.

〔2〕王忠桥,张旭东.基于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战略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0):1-4.

〔3〕张文军.科学发展观的伦理精神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J].思想教育研究,2010(09):43-45.

G642.0

A

1673-260X(2013)12-0217-02

猜你喜欢

人格个体政治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How Cats See the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