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某课程项目化教学开发的困境与对策

2013-04-02张伦超张明明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24期
关键词:实训能力课程

张伦超,张明明

(1.东南大学交通学院,江苏南京210096;2.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土木工程系,安徽滁州239000)

高职某课程项目化教学开发的困境与对策

张伦超1,2,张明明2

(1.东南大学交通学院,江苏南京210096;2.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土木工程系,安徽滁州239000)

通过《公路施工技术》课程项目化教学资源开发,结合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及兄弟院校教学改革现状,对比分析了本课程传统模式教学与项目化教学的各自特点.在教学组织与实施后,提炼出项目化教学开发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五个方面困境,经分析研究,通过:(1)建立一支优秀的教学团队;(2)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强化教学资源建设;(3)加快制度建设,形成长效机制等措施可解决上述困境.实践表明,基于工作过程的施工类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改革与建设有利于培养出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

公路施工技术;项目化教学;困境;对策

1 概述

当前高职高专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已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产生这一矛盾的主要原因为课程体系设置及教学方法不合理,从深层次看,主要是由具有良好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专业基础知识扎实、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与具有明显学科化倾向的课程模式不协调所造成的.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人才培养规律不同于本科院校或中专中技学校.当前高职教育所面临的核心任务是课程体系及教学方法的改革,其中项目化教学是突出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一条有效途径.项目化教学即将传统学科体系中的知识内容用一个或若干个“项目”的形式,以任务为驱动,项目为载体,并围绕这些项目来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在这一教学组织过程中,教师被“解放”出来了,主要起指导或引导的作用,而学生成为该过程的主导者.这种教学方法强调职业工作的整体性和工作过程的完整性,并将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与专业能力的培养融为一体[1].

我院从2010年至今已实施项目化教学课程74门,涵盖40多个专业.课程性质包括通识课程、行业基本能力课程、岗位专项能力课程和能力拓展课程.基于我院第三轮教学改革,本课题组积极探究项目化教学改革模式,并在道路桥梁工程技术、建筑工程技术等专业的部分课程实施了项目化教学,如工程测量、AUTOCAD、施工类等课程,取得了良好效果,达到了预期目标,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领会能力打下良好基础.但在《公路施工技术》课程项目化开发和实践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境,本文对其进行了总结并提出应对策略.

2 《公路施工技术》课程传统教学现状分析

2.1 教学内容繁复

由于公路工程施工技术的知识体系强,技术点多,传统教学中通常以各知识点为主线展开,重点不明确,内容繁杂,让学生把握不住重难点,各技术环节容易脱节.虽然掌握了相应的知识点,但不能正确有效地综合使用各技术,无法完成技能实训目标.

2.2 教学方法滞后

大部分学生习惯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被动接受、填鸭式教学不能提高学习自主性.学生只能按部就班地进行模仿或生搬硬套,往往掌握许多知识点,但很难形成“线”或“面”的知识体系.

2.3 课程考核方式单一

目前课程考核方式主要采用平时(占40%)和学期末(占60%)的形式.这种考核方式轻过程,重结果,导致学生平时去上课只是为凑数,期末备考成“拼命三郎”,很难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4 实践性教学成短板

学生学习结束后存在着一种普遍现象:对所学内容不敢较真,处于模棱两可之间.主要原因是应用技术型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复杂性、可变性,仅靠教师的“说教”是不够的.教、学、做互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更适合本门课程.

3 课程项目化教学组织与实施效果分析

《公路施工技术》为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岗位专项能力课程,开设时间为三年级第一学期.通过这门课程学习后,学生应掌握现场施工技术人员在道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关键技术和疑难问题.

3.1 制定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制定是项目化教学的第一步,它的优劣直接决定项目化教学成败.本课程标准制定路径:(1)企业调研;(2)组建课程建设团队;(3)职业资格标准调查;(4)岗位任务调查;(5)典型工作任务描述;(6)学习情境划分,精选教学项目;(7)考核方法制定.

3.2 教学内容项目化组织

根据行业标准、企业人才需求和学生的学习特点,设置不同类型的项目,强化学生知识的获取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如本课程选取8个具体的学习项目:(1)道路的认知;(2)道路放样;(3)路基清表及处理;(4)路基开挖及碾压;(5)路基试验与检测;(6)水泥路面施工;(7)沥青路面施工,每个项目包括3-4个任务.

3.3 实施效果

实施项目化教学后主要具有以下特点:(1)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由单纯的知识接受者变为积极主动解决问题者.(2)除获取知识外,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知识和能力的获得与参与项目的深度息息相关,在课堂中教师传授的系统知识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更多的知识和能力获得反而是通过项目的参与来实现的[2].(4)注重师生间,特别是学生间的沟通与团队协作.

4 课程项目化教学开发困境

4.1 项目化教学效果出现两极分化

在扩招的大背景下,一是客观地讲学生的学习能力逐渐下降、学习自主性也日趋淡薄;其次是学生数量过多,存在教师教学组织监控措施的不到位的情况.实施项目化后,不少学生习惯于传统“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学生主体的意识不强,主动去做不够,另外部分学生对项目化教学缺少必要的心理准备和角色认同.导致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升反降,形成两极分化现象.

4.2 师资队伍还不能完全满足项目化教学需要

多数兄弟院校都存在这个问题,师生比失调、教学团队中教师力量不均现象.如一是教师达不到“双师”素质,缺少企业工作经验、实践动手能力不强、现场指导能力欠缺;二是部分教师针对项目化教学课堂组织协调能力不够高,缺乏掌控能力或经验不足,造成教学效果打折扣;三是现有教学团队师资结构单一,企业专家参与力度深度不足,项目实施中的现场指导多由本校教师而非兼职教师担任.

4.3 现有教学资源和客观条件不能完全满足教学的需要

一是图书资源不足,由于近几年专业相关规范版本升级,许多图书馆专业图书资料不足、部分图书知识老化.二是机房数量有限,学生上网查询资料又面临机房不足或时间难以保证等问题.

4.4 实训设备满足不了项目化教学需要

实训设备数量不足,实训室布局不合理,尤其是大多数实训室未按照完成工作过程的需要来建设,理论教学与实训场所相分离,实训场所不能完成综合训练,不具备生产性实训功能.项目化教学通常采用小班教学、分组教学,这种情况下实训设备很难满足分组教学需要,可能导致项目化教学的质量不高,不能与企业和社会需求有效衔接.

4.5 教学管理方法与项目化改革不相适应

目前学院进行了项目化改革实践,但仍沿用学科教育的教学管理模式,所以许多管理方法与项目化改革不相适应.如课程排设、政策支持力度、课程评价体系以及课堂评价体系等.笔者认为如何处理这一问题是关系项目化课改成败的关键.

5 对策分析

项目化教学是职业教育的一个新方法,实施过程中难免出现一些问题.我们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完善和充分利用软、硬件资源,完善项目化课程开发技术,提高学生对项目化课程的适应能力,切实提高项目设计质量,并重视考核过程,提高创新能力,健全项目化课程管理和实施体系.除此以外,笔者认为还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5.1 建立一支优秀的教学团队

项目化教学中的项目一般依据生产实际中的工作过程、相关技术而构建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对传统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进行大幅度的改革,所以任课教师不仅要具有扎实深厚的专业知识、技能素养、实践经验,还要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协作学习气氛、随时对学生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指导等,这样仅靠少数教师的孤军奋战,无法保证每一个项目、每一个任务的设计、实施都符合要求,而由拥有相关知识、技能互补的教师组成一个教学团队,便可以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和优势,优秀的教学团队是深入推进教学改革的力量之源.如何建立一支优秀的教学团队呢?首先是“走出去”,即一是有目的的利用“国培项目”、“省培项目”专项培养部分骨干教师;二是通过下企业锻炼或参加相关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证书考试提高现有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三是在不影响正常教学工作量的情况系,鼓励教师参与和专业相关的社会兼职,从实际工作中收集工程项目,充实项目教学资源,提高自身教学管理经验和工作水平.其次是“请进来”,即一是引进能工巧匠成为专业实践教学主力军;二是积极引进有相关企业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来到课堂,成为外聘教师[3]~[5].

5.2 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强化教学资源建设

高职院校要抛弃学科思想的诟病,优化配置实训资源,合理布局,根据不同项目要求,建立“教、学、做一体化”教室或工作室等,并做到全天候开放,使各种设备都得到充分的利用;建立和完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落实工学结合要求.不能停留在只挂牌这一阶段,让校外实训基地有效运转起来,用企业真实的文化氛围、工作环境和工作任务训练学生职业技能,将课堂延伸到现实职业岗位.同时也吸引企业参与项目化课程改革,实现企业、学校的共赢.

5.3 加快制度建设,形成长效机制

目前我院对项目化改革基本达到政策扶持、组织配合,实现“谁改革、谁受益”的原则.如对课堂实施项目化改革的教师,经认定可增加课时系数,学院和系部在政策上、精神上给予鼓励和支持,并在骨干教师评选、优秀评选、课题资助、职称评定上优先考虑等.

教学管理部门在项目化课程改革的实践中也要不断探索新思路、新方案,如从教学管理理念、教学管理制度、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改革,建立起一套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管理制度和能适应“能力本位”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同时着力构建项目化课程评价体系和课堂评价标准,强化课程改革的监管力度,将项目化课程改革纳入专项督导范围,及时把握课程改革的动向,每学期末组织人员对项目课程和课堂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和验收,对教师教学过程和教学成果等进行综合性评价,不合格者不予验收的惩罚制度等,从而提高课程改革的质量和效益[6].

6 结论

项目化教学改革作为目前高职院校大力推行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任务引领、项目驱动的课程改革,正逐步形成高潮.但是,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这种教学方法也有其缺点,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因此,我们需要进行很好的研究,不断从理论依据、知识的结构、知识的系统性、考核的方式等各方面逐渐完善项目化教学,为培养出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服务[7]~[8].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14-15.

〔2〕张峰.高职院校项目化教学探索与研究[J].学园,2012(14):46-47.

〔3〕李笑梅.浅谈项目化教学中教学团队的建设[J].职业教育,2013(8):84-86.

〔4〕高玉萍.项目化教学课堂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高等职业教育,2009(5):53-56.

〔5〕李娟.项目化教学法视角下的高职金融英语教学改革[J].中国成人教育,2013(3):178-179.

〔6〕叶继阳.《多媒体技术》项目化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6):240-242.

〔7〕邓卫民.高职高专多媒体技术课程教学面临问题与解决方案的探讨[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2(2):50-51.

〔8〕邱国仙.项目化教学实施过程中的思考与体会[J].硅谷,2009(21):1152-153.

G642.0

A

1673-260X(2013)12-0175-03

本文系2011年校级质量工程项目成果(zlgc2011034);2012年校级质量工程项目阶段性成果(zlgc2012048);安徽省职业与成人教育学会2013年度教育科研规划项目立项课题阶段性成果(BCB13021)

猜你喜欢

实训能力课程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