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定阜街上探寻王府变迁

2013-04-01陈溥陈晴

北京档案 2013年1期
关键词:辅仁王府

陈溥 陈晴

从车水马龙的德胜门内大街往东拐进定阜街,气氛似乎立即就变了,商店少了,车辆少了,行人少了,显得格外安静。明初大将徐达镇守北平时,府邸就在这条街上。“靖难”之役中徐达三子徐增寿立有战功,朱棣建都北京后,封徐增寿为定国公,承袭了父亲的府邸,因而此街称为定府街,后按谐音改称定阜街。

整条定阜街主要被两大王府占据着,西边是庆亲王府,东边是涛贝勒府。

清代以来,统治者吸取了以往各朝分封诸侯、使各路王侯独霸一方与朝廷分庭对抗的历史教训,采取新的封爵制,让皇室宗亲都住在北京,在天子脚下享受优厚的名利待遇。于是北京出现了众多的王府。

王府与民宅在建筑上有着天壤之别。那巍峨的府门,高高的府墙,层层的套院,高大的殿堂,多姿的楼阁,别致的花园,使王府在众多低矮、简陋的民宅中鹤立鸡群。北京的王府无论从建筑艺术、文物考古、史地研究,还是旅游景观上都有重要价值。

近百年来,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北京的王府也几经变迁,有的焚毁了,有的衰败了,有的挪作他用,真如唐诗所云“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王府的变迁可谓是百年来社会变迁的一个缩影。

当然,也有的王府保存得十分完好,受到各方和文物保护部门的关注和重视,使其在史地研究、现代旅游业中都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庆亲王府曾住过两个在清末政坛上极为活跃的人物

庆亲王府位于现在的定阜大街3号。它规模宏大,北起延年胡同,南至定阜街,西起德胜门内大街,东至松树街的一大片都是庆亲王府的范围。这个府里曾住过两个在清末政坛上极为活跃的人物。

庆亲王府的前身是琦善府。琦善是鸦片战争中投降派的代表。战争爆发时,他任直隶总督,宣扬抗战必败论。在英军北犯大沽时,他诬陷是林则徐挑起事端。当他被道光皇帝任命为钦差大臣赴广东议和时,他撤除广州海防,对抗英将士不予援助,并擅自口头承认英国单方面制定的《穿鼻条约》,私许割让香港。在朝野的一致反对下,皇帝不得不对其革职议罪,判为“斩监候”,但不久又被减免。琦善革职后,没收家产,搬出府邸,这座府邸就闲置下来了。

乾隆皇帝的第十七子永璘,封庆亲王,因王府位于现在的恭亲王府,因而恭亲王府又称庆亲王老府。永璘去世后,依照清袭爵制度,至其孙奕劻已降至辅国将军,不能在王府居住,奉旨换府,迁至闲置的琦善宅。

但奕劻在政坛极为活跃,左右逢源,官运亨通。他先后任总理各国事务大臣、外务部总理大臣,签定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1903年任军机大臣,兼管外务、财政和练兵事务,大权独揽。武昌起义后,他主张重用袁世凯,为袁世凯的崛起创造了条件。光绪十年,奕劻晋庆郡王,十年后晋庆亲王。

奕劻再封庆亲王后,对宅邸按王府规制改建,房间由原琦善宅的160余间,增建至近千间,分中、东、西三路,屋宇错落,回廊曲折,富丽堂皇。对奕劻利用职权贪污受贿,大建府邸,御使蒋史曾给予弹劾:“庆亲王奕劻将私产120万送往东交民巷英商汇丰银行收存。奕劻自任军机大臣以来,细大不捐,门庭如市。是以其父子起居、饮食、车马、衣服异常挥霍,尚能储蓄巨款。”但此事不了了之,奕劻依然故我。

辛亥革命后,奕劻于1912年逃到天津英租界作寓公,庆王府日趋衰败。1918年亡后,他的三个儿子将王府分割为三个院落,各有大门出入。不久,王府失火,中院几乎被烧尽,三兄弟移居天津。1928年,国民党第四军团总指挥方振武将司令部设在庆王府。1940年,王府卖给伪华北政务委员会,钱款三兄弟均分。抗日战争胜利后,王府被国民党接收,在此设教育部编审会和国民党空军北平司令部。北平和平解放后,中国人民解放军京津卫戍区司令部设于此。现在是北京卫戍区所属机关使用。

如今,原王府的中部和东部已改建为楼房,西部基本保存完整。西部原是王府的生活区,有三组院落,最后是一座两层的小楼,俗称绣楼或梳妆楼,形制独特,彩绘精致。靠西墙是后花园,园内有一座能容300多人的戏楼,以前王府每有喜庆之事都要在这里大摆宴席,演戏庆祝。当时的京剧名伶如谭鑫培、王瑶卿、陈德霖、杨小楼等都在这里演唱过,戏楼一直保存完好。不料1971年2月4日晚,在此演出京剧《红灯记》时,因剧务人员吸烟不慎引燃幕布,火势蔓延,一座极有历史和艺术价值的戏楼被焚毁。

涛贝勒府与辅仁大学

庆亲王府的东邻隔松树街就是涛贝勒府,府门开在柳荫街27号。

这里原是康熙第十五子允嵎居住的愉郡王府。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醇亲王奕譞的第七子载涛过继给钟郡王奕詥为嗣,承袭贝勒爵,迁居于此府,称涛贝勒府。载涛曾任清禁卫军训练大臣,主持军咨府,民国年间一直被视为皇族领袖,解放后曾任全国政协委员。

1925年,载涛将贝勒府租给罗马教廷天主教会,作为创办辅仁社(大学预科)的校舍,1927年更名辅仁大学,取《论语》中“以文会友,以友辅仁”之意。

1929年,辅仁大学在涛贝勒府南部的马圈和花园前空地上筹建主楼,聘请比利时籍的传教士和建筑师格里森担任设计(也有资料记载设计师为美国建筑师墨菲,他曾设计燕京大学,被誉为代表近代我国教会大学建筑的最高艺术成就)。

格里森应邀到北平之后,并不匆忙设计,而是花了数月时间查寻中国北方古典建筑的原始材料,研究故宫等古建筑的特色。王府南部面积不大,作为一所综合大学的主楼显得过于局促,如果以当时正在世界风行的现代建筑风格,设计一栋火柴盒式的高层建筑,可以很好地满足使用功能,解决其用地狭窄的矛盾。但格里森考虑再三,认为选址在一片王府之中,南面又近邻故宫、北海,如用现代风格则破坏了环境的和谐,遂决定借助中国传统古典建筑造型元素来进行自己的设计。他提出:“可以从中国的皇宫的宫墙、城门和城楼造型中得到某种启发,这些造型显示出中国皇宫的那种与众不同的特征。”

设计成的主楼仿佛是一座中国宫殿式城堡,以两层楼围合成封闭的院落,主入口在南边的中间,门楼三层,进门后一座南北向的楼房又将院落划分为两个近似方形的院子。东南西北四角各矗起一座三层的角楼,整座建筑中轴线明确,完全对称。体现了中国皇宫的庄重森严的气势。

主入口有两层的汉白玉圆券拱门,上有精美石雕,第三层是挑出的抱厦,屋顶覆以绿色琉璃瓦。在主楼正立面上,还使用了许多中国古典建筑的细部做法,如汉白玉的须弥座、红色雕花的木制窗框、大门墩柱上蹲伏的石狮等等,构成中国宫殿的缩影。但是依我看这座由传教士设计的建筑,虽借助了中国古典建筑的某些元素,但不经意间仍透出西方修道院那种遁世忌俗的超脱。

辅仁大学主楼现在还保存得十分完好,透过围在整幢建筑外面的装有中国石狮造型的镂空铁栏杆,仍可感到当年设计的良苦用心和做工的精致。许多大型建筑辞书都把他列为中国近代名建筑。

这座中国古典风格的楼房,常使人想起悉尼大学校园中那些维多利亚式古老建筑。它们外观虽然不同,但透出的那种高贵、典雅、纯净却是相通的。

辅仁男中与十三中启功与刘心武曾在此任教

涛贝勒府的北半部基本还保持着原府格局,坐北朝南,分中、东、西三路。中路有四进院落,东路亦有四进院落,西路只有前后三排房子。南部为花园,园内有曲折的长廊、叠石假山,山上建有凉亭。

涛贝勒府的这部分作为辅仁附中男生部的校舍。1952年,辅仁男中改为北京第十三中学,延续至今。

1933年,一位受过古典诗文训练、学过一些经史辞章的中学生,经人介绍来找陈校长,希望能在学校里谋个职,以补贴家用。陈校长认真审阅了他的文章,认为写作甚佳,便将他安排到辅仁男中做国文教员。两年后,有人认为他学历不够,将他解聘了。但陈校长根据他的实际水平将他安排到大学里教国文。这位中学生就是后来我国著名的文字学家、书法大师启功。上世纪90年代,他在香港拍卖了100幅书法精品和10幅绘画作品,将全部所得以老校长书斋的名字在北师大创立了“励耘奖学助学基金”,奖励那些在教育、教学领域作出贡献的师生,表达自己对恩师的感谢与思念。现在启功教授也离我们而去了,但“励耘”精神却仍在北师大发扬光大。

当代著名作家刘心武曾在十三中任教十多年。他的成名作《班主任》可能就是取材于他教师生涯的感受。

出了定阜大街再往东,就是更为出名、现已修葺一新的恭亲王府。

猜你喜欢

辅仁王府
*ST辅仁:慷慨分红猛如虎 仔细一看不靠谱
*ST辅仁:无厘头涨停的背后
北京辅仁大学与中西交流的早期实践——《辅仁英文学志》研究
thé ATRE茶聚场北京王府中环店
辅仁药业抢滩直销
论明代大同代王府的旅游开发
略论明朝代王府的犯罪
江西鄱阳明代淮王府遗址
委员风采
大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