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楚文化元素符号化、景观化融入城市——提升武汉公共审美和美誉度的建议

2013-04-01

城市观察 2013年2期
关键词:楚文化武汉景观

◎ 吴 琳

一、引言

当今是电视、网络、广告带来的图像引导、消费视觉化的时代,与消费视觉化直接相连的是,景观在现代人的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有鉴于时代的变化,景观社会的到来,本文尝试利用楚艺术品的图像资料以及相关历史资料,直观分析对楚文化的感受,对楚文化自由激扬、开拓创新精神的体认,提出将楚文化以及精神融入现代城市建筑、艺术和休闲生活中,形成武汉特色人文景观的思考。

1. 楚文化被认为是与古希腊文化并列的世界文明的代表

楚文化是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末约500多年间(春秋早期到战国末期)影响整个南部中国的鼎盛文化,它主要包括六大方面的成就:青铜冶铸、丝织刺绣、木竹漆器、美术音乐、老庄哲学及屈骚文学。①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到70年代以后,越来越多的楚文物相继出土,不仅国人有深刻和强烈的感觉——因为这些与以前所见到的中国古代文物具有与众不同的艺术特色,就连外国专家们也有深刻和强烈的感觉。他们认为楚文化不仅是当时中国的领先文化,在世界范围相比较,楚国的漆器、木刻艺术、木工技术、器具与房屋建筑等也达到了其他地方无可企及的高度:“楚文化在中国古代艺术创造与想象力方面具有领导地位”;“楚辞中一部分早期诗歌所描写的景象,并不是孤立和不可解的文学现象,而是一种极为精彩的文化现象”;“真正的楚文化以其独特的形式从各个方面表现自己”②。

2. 楚文化精神中的特色部分是长期以来中国文化中被压抑的

楚艺术品中的那些特点——活泼、灵巧、繁富,以及对红色与黑色的搭配偏好(这几种颜色在今天也仍然是时尚搭配),突出红与黑的强烈对比以及构图新颖造型轻灵的特性,这之中所体现的动感、活力、自由、激扬等精神特质“是上古时代同期文化中所相对缺乏的,以及后来的中国文化中所相对被压抑了的一种精神”。③由艺术品中所体现出的艺术特色的不同看到的楚文化精神与中原文化的这种差别,甚至使外国史学家产生了对中国文明不同命运的联想:“看了这些遗物,我们不禁会想到如果纪元前223年的战争,胜利者不是西方野蛮的秦国,而是有高度文化与自由思想的楚国,那么中国文明又将是何种面目?”(苏立文,英国艺术史学者)④。

“以史为鉴”,在楚文化的回旋和印证中,我们可以看到自己和先人、过去和现在穿越时空的联系,更多地思考“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精神内涵,以及想把楚文化自由激扬、开拓创新精神融入今日生活、建设好大武汉、留住一份辉煌的愿望。

武汉正在日新月异地变化,高楼林立的现代化建筑越来越多,与此同时,楚文化对形成城市特色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近20年来,武汉相继建成一批大型楚文化景观:1992年楚城落户东湖磨山,1999年湖北省博物馆建立编钟馆、2005年设立楚文化专馆,后又修建琴台大剧院,2010年在楚城内增建具有声光电设施的《楚国800年》楚史馆,2012年城市地标建筑商业街取名为楚河汉街等等;在新建的火车站、宾馆等场所,人们如果留心的话,也会注意到以楚凤凰为装饰的一些大型图案。

但是,我们直面的现实是,大多数人对楚文化不是熟悉,而是陌生。提到楚文化,会让一些人联想到“凤”的形象,但那只是一个舞动的、有些模糊的“凤”;楚国出土文物“虎座凤架鼓”由两只优雅的凤绕圆形大鼓而立,凤脚下配有活泼小老虎,造型精美、动感、圆润,其复制品成为一些大型建筑大厅、五星级酒店大堂里醒目的装饰品,很多人与之合影却不知其来历,以为是现代工艺品。更有被工作人员将罗盘造型的现代工艺品放置在“虎坐凤鼓”前面,给人胡乱混搭的突兀印象;提到楚文化精神,最先让人想到的是“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两句古话。“筚路蓝缕”与“追新逐奇”、“兼收并蓄”、“崇武爱国”是受到学术界肯定的四种楚文化精神特质⑤。但是,这些东西像那些引不起人们兴趣的灰蒙蒙的古董一样,与现代人的生活似乎格格不入,毫无关联。

二、让楚文化元素符号化、景观化融入城市,提升武汉公共审美和美誉度

楚文化中自由激扬、开拓创新的精神,无疑对推动武汉今天的软实力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湖北是楚文化的发生和发展之地,武汉作为湖北的首府、楚文化所在地的特大城市,更应该重视楚艺术品大量出土后的影响——楚文化被认为是与古希腊文化并列的世界文明的代表;楚文化精神中的自由激扬等特色部分是长期以来中国文化中被压抑的。

城市发展的历史证明,城市景观特色演绎更美好城市生活;城市的现在和将来都会证明,生活景观化成为现代城市的显著特点;城市景观,也是提升市民公共美感和城市美誉度的重要载体。

有鉴于此以及楚文化的新的巨大影响和楚文化自由激扬、开拓创新的精神,武汉应该重视研究在城市现代化建设中如何大量引入与现代感想融合的楚艺术品元素,让楚文化精神与现代城市建筑和市民生活更紧密地发生联系;不但要在一些大型、单体建筑中体现楚文化,也要注意在整体的城市休闲景观中体现楚文化。

1. 城市景观特色演绎更美好城市生活

城市景观特色演绎全新的、更美好城市生活的例子很多,突出的例子比如,中国宋朝废除以前朝代实行的“坊市制”等城市管理体制,把城市通道变成像今天一样的商铺和民居杂处的“街道”,使得街道由封闭变成开放,开放的街道形成,使得风花雪月不再只是皇宫的“专利”,而是与街道一起成为城市街景,街道成为城市人重要的生活环境之一,街景成为城市美好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17世纪的巴黎,在国王路易十四的全力推动下用行政管理给城市装上街灯,也是城市景观特色演绎全新的、更美好城市生活的突出例子。城市安装街灯,在今天属于非常普通的公共管理内容,但是那时,没有电或者煤气,室外照明主要依靠蜡烛、灯笼、火把;在这样的条件下,当时所有城市的夜空不是像今天这般灯火通明,而是漆黑一片、极易发生劫案。安装街灯困难重重,却是改善和提高城市生活质量所必需的。安装街灯,最早源于路易十四需要某种形式照明的“便利服务”的感受和简单的想法; 1667年,政府通过艰难的宣传和准备工作,用人工更换的蜡烛灯笼点亮了巴黎的夜晚。这些街灯使得城市的夜晚就像白天一样明亮,使得日落后室内外公共生活依然不会停止,巴黎成为西方第一个“不夜城”。巴黎从1667年刚开始的3000盏蜡烛灯笼,到后来的25年里增加到6500盏;1670年,阿姆斯特丹成为第二个引入照明街灯的西方城市;1680年是柏林,1687年是维也纳,1694年是伦敦……全新概念的城市生活首在欧洲迅速成为现实,街灯点亮了法国城市的夜空,继而点亮了全球城市的夜空,开创了人类文明史中新的一页。

2. 生活景观化成为现代城市的显著特点

由于消费视觉化的影响,生活景观化成为现代城市的显著特点。现代城市休闲景观,一端连接的是自然和文化景观,一端连接的是大众,景观中的自然和文化因素在大众浏览、休闲的过程中自然而然与之相融;城市休闲景观的设计理念、特征、内容如何,对大众的审美和消费行为具有潜移默化的巨大影响。

因为具有这样的特点,现代城市休闲景观已经或者正在成为构建城市精神生态的重要载体,对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城市形象建设、城市文化建设、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以及对自然生态的保护等多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楚艺术品和楚文化具有的古典特质,楚文化精神中“自由激扬、开拓创新”对现代化中国具有的理性借鉴作用以及楚文化对城市特色建设的巨大潜力,都必须重估和重视楚文化在城市现代化和景观特色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3. 景观,也是提升市民公共美感和城市美誉度的重要载体

提升公共审美感,是都市文化建设和发展的本质要求,“城市的密集空间,在政治上促成了市民民主,在经济上促成了都市金融,而在文化上,则促成了公共审美”⑥;保护文物古迹、树立名人雕像、设立纪念馆、建设影剧院等都是提升城市公共美感、培养市民文明素质的方法和途径,但同时要注重的,是街道以及公共建筑构成的街景的美化。文化设施的短处是只能“偶尔”与市民亲密接触,它们与街景在提升城市公共美感上的作用是不同的。

街道和公共建筑是现代城市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市民的日常生活环境,与市民朝夕相伴,从这样的意义上看,街景是“强制性”的公共审美,是培养城市公共美感的“课本”,是市民天天在读的必修课程;街景“课本”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城市的公共美感,直接影响市民的文明素质。

此外,在现代城市快速发展的年代,城市公共审美感的高下,也直接影响城市的美誉度、吸引力和竞争力的大小。比如天津,改革开放以来,城市美誉度、吸引力和竞争力一直与其直辖市的地位不相称,但是最近几年,随着国家级海河高新技术区的建设,天津声誉再起,天津中心城区海河沿线因为很少广告和标语,其街景整洁美化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使一些参观的文化名人留下“高贵”的印象和评价。

街景的形成,与单纯的文化设施建设、文物保护相比涉及面更广,如何提高、更新街景“课本”的质量,笔者以为,不单纯是城市建设部门或者文化建设部门的重要内容,而是需要城市政府综合管理的重要内容。

三、楚文化景观与武汉城市景观相融合的思考

1. 使“凤”成为当代武汉街景以及城市形象的重要标记

前文提到的“虎座凤架鼓”,从美化武汉、突出武汉地域特色和凤所代表的文化意义而言,创造出活泼、优美的“凤”饰街灯等重要公共设施,使凤成为当代武汉城市景观形象象征和重要标记,非常必要;相对于路易十四时代用行政手段全力推动城市装上蜡烛街灯而言,也是可行的。

据载,古代传统中,有一种鸟因为高大、全身五彩金色羽毛,能歌善舞,被古人认为是太阳的精灵,吉祥平安的象征,是神鸟,是鸟中之王;神鸟中的雄鸟叫“凤”,雌鸟叫“凰”。楚人尊凤,有证可考的历史至今已有七千多年,最初是由其远祖拜日、尊凤的原始信仰演化而来。对楚人而言,凤不仅是神鸟,也是楚国尊严的象征,渗透到文化、生活、艺术的方方面面;从文物中也可以看到,凤纹彩绘千姿百态,动感飘逸。楚人尊凤的影响也深刻烙印在中华文化里,在中国传统理念中,凤和龙一样代表着吉祥如意,龙凤一起使用多表示喜庆之事。

如果武汉现在所有的街灯灯架由简单的丫字形、支字形被优雅、动感的凤形所替代,不仅使街景增添美感,形成武汉景观的楚文化特色,也将使得武汉吉祥如意满城市,天天都是好日子;随着闪亮的灯光,城市每天都给市民和参观旅游的人们送去希望和祝福。

同理,也可以考虑在公交站等重要公共场所以及公共建筑中引入凤造型的装饰,使优雅的凤成为武汉城市景观形象的象征和重要标记。

此外,在楚国800年历史中,产生了许多今天仍为人熟知的、潜移默化于我们思维中的成语典故:“一鸣惊人”、“一言九鼎”、“毛遂自荐”、“刻舟求剑”、“狐假虎威”、“画蛇点睛”,“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退避三舍”等数百条成语。因此,可以考虑用这些喜闻乐见的成语以绘画、皮影、故事等多种形式装饰城市公共场所。

2. 策划大型楚文化(楚舞、端午、知音、老子、屈原、王昭君等内容)水景演出

武汉地区不仅具有独一无二的水生态资源,楚文化也得益于水、与水有渊源,这两者的结合将使楚文化水景演出别具风采。有学者认为,“楚文化其实一直都弥漫着水之氤氲、水之清澈、水之飘逸。屈原的《离骚》、《九歌》、《天问》,便是‘水’之钟灵毓秀、汪洋恣意的代表作。”(黄浩:对武汉市水文化建设的思考,《海内外专家论复兴》,武汉市人社局、武汉海外高层次人才联谊会编);楚舞,从《楚辞》等记载和人们的印象而言,其特点是袖长与体弯,舞态为“偃蹇”与“连蜷 ”,在韵律和形式上都给人水波荡漾的美感;另外,老子的哲学中还有直接讲“水”的内容——“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如果以艺术形式再现老子提出的思想,可以使我们在构建物质形态的水文化的同时,引导我们更多思考水文化的精神形态对生活的意义,注重人与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统一。

用水景演出再现端午节龙舟赛,将具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端午节除了纪念诗人屈原的吟诗唱和等活动,还有大量的民俗活动,赛龙舟,吃粽子,挂菖浦、艾叶、黄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儿童戴荷包、五毒兜兜驱毒辟邪等;但是,端午节最大的场面是龙舟赛,也是古代最大的水上“实景演出”。从记录城市生活场景的一些古诗词中可以知道,端午节龙舟赛自古以来就是城市大型的官民同乐运动会,在黄裳《竞渡》一词中可以体会到现代奥运会的那种感染力:

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

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

如同词的题目“竞渡”,这首词让我们读出了端午节龙舟竞赛的盛况、运动员的矫健、观众中突然爆发的山摇地动的欢呼声以及满载胜利获奖而归的荣耀。

在湖泊的修复开发、保护、利用中,武汉已拥有良好的生态基础和生态资源,如果在此时利用端午节这一文化特色,推动发展以水系列为主题的文化创意产业,将会使武汉的生态景观、宜居特色、人水和谐有一个重要的展示平台和联系细节,使武汉重扬“百湖之市”的美名。

在武汉众多的、有待开发的文化资源中,知音文化较首义、盘龙等文化更具有转化成品牌的优势。与其他武汉历史文化资源相比较,知音文化具有很强的品牌专有性,具有极强的扩张力、延伸力和影响力。知音典故为人们如何处理人际关系树立了一个家喻户晓的榜样。知音故事中宣传和弘扬的“高山流水遇知音”,虽然是几千年前的故事,但一个具有官方背景的音乐家与一个樵夫因音乐而结为知音、在得知樵夫去世后因痛失知音而摔琴的故事流传至今,传递的是人间重情谊、守诚信的真情实感,故事中宣传和弘扬的“诚实守信,平等向善”的信念,不仅是中国古代人际关系中的典范,在今天和将来也仍然具有广泛吸引力。

武汉是知音典故的发生地,也是知音文化的发源地。如果充分挖掘、利用好古琴台这块历史资源,除了实景演出的形式外,还包括一系列旅游产业开发,使其形成有特色的、人情味丰富的知音产业,吸引海内外游客,不仅有可能弥补目前武汉城市化中产业功能单一的偏差,也可以促进古琴台所在地汉阳地区酒店业、零售业、餐饮业、通信服务业等相关行业的发展,使武汉产业结构向优化合理的方向转变,从而加强城市聚集和辐射功能,提高武汉的城市吸引力和竞争力。

注释:

①在世界范围内,从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的300年间,东西方文化竞相争辉,我们完全可以把楚文化与同时期的古希腊文化并列为世界文明的代表。楚国的青铜冶炼、铸铁、丝绸、漆器早于古希腊,许多科学技术处于领先地位。在音乐艺术方面,楚人也在古希腊人之上。在哲学方面,二者各有所长。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根基在老子和庄子,而老子和庄子都是楚国人。1993年,湖北荆门出土的竹简本《老子》甲、乙、丙三种,受到国际汉学界的高度关注。在国家政体建设、货币制度方面,楚国则比古希腊更为完善。航海古希腊在前,车运楚人在先。古希腊人在理论科学、造船航海、体育竞技、写实艺术、建筑技术等方面要比楚人擅长。可以这么说,楚文化和古希腊文化从不同方向登上了世界古文明的光辉殿堂。楚文化的主要构成可概括为六大支柱:青铜冶铸、丝织刺绣、木竹漆器、美术音乐、老庄哲学及屈骚文学。从目前的考古成果来看,最先进的青铜冶铸出自楚国;最早的铁器在楚国;先秦漆器的数量之大、工艺之精莫过于楚漆器;最富有创造力的丝绸刺绣出自楚国;先秦金币、银币无一不是楚币。哲学有老庄,文学有屈骚,戏剧的鼻祖是楚人优孟,养由基是楚国著名的神箭手,楚国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塑超凡脱俗,楚乐“八音”是指金、木、土、石、丝、竹、革、匏。楚国的编钟乐舞水平之高,举世公认。在政体创新上,楚人最早在今湖北荆门设立县制,将其列为一级行政区划,改变了贵族分封制度,进而引发了军事、土地、赋税改革。在天文、历法、数学等方面,楚人都有独特的贡献。总之,在采矿、冶炼、丝绸、漆器等方面,楚人取得了举世无双的成果,而老庄哲学、屈骚宋赋也成为显学。——《楚文化的六大支柱及其精神特质》,光明日报,2005-07-08。

②参见皮道坚《楚艺术史》导言部分,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

③皮道坚,《楚艺术史》,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第127页。

④皮道坚,《楚艺术史》,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第13页。

⑤参见《楚文化的六大支柱及其精神特质》,光明日报,2005-07-08。

⑥余秋雨,《何谓文化》,长江文艺出版社,2012,第76页。

猜你喜欢

楚文化武汉景观
湘楚文化之杨家将与太极起源
景观别墅
荆楚文化 漆器之美——项目式美术课程设计的探究学习
火山塑造景观
秦楚文化交融的结晶:商洛花鼓
别哭武汉愿你平安
我们在一起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武汉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