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收藏中的义与利

2013-03-31叶匡政

民生周刊 2013年23期
关键词:正阳门古董大爷

收藏中的义与利

古董美玩,所见的不只大美大雅,还有大仁大义,把玩骨董的目的,也是因为其能与古人的精神对话,以古物为师。

叶匡政 著名诗人、学者、文化批评家

有些年头没看京味剧了,正在北京卫视热播的《正阳门下》,京味十足,肯定唤起了不少老北京人的胡同记忆。这部剧从1970年末说起,以“北京爷们”韩春明和“北京大妞”苏萌的爱情纠葛为主线,横跨30年,展示了几代北京人的生活变迁。故事说的虽是大杂院的家长里短,但这些小人物的爱恨情仇、悲欢离合,却处处透射出时代的影响与印迹。说它是一部平民史诗,并不为过。

由朱亚文扮演的韩春明,显然是改革30年的幸运儿。这位北京爷们从返城知青起步,当工人、被开除、收破烂、搞收藏、倒汽车、开饭店、到做房地产,虽然一路总有波折,但因为执着和精明,最终还是修成了正果,创办了私人博物馆,成了一个有道义有情怀的收藏家。与朱亚文演对手戏的边潇潇,也将北京妞的轴劲和骨子里的善良演得很真实。

当然,老戏骨倪大红、李光复在剧中的精彩演出,更是使《正阳门下》的“皇城根味”,变得纯正。他们扮演的是两位隐于胡同深处的传奇人物,关大爷是前清遗老,表面木讷世故,实则深藏不露;“破烂侯”则属家道中落的高人,看起来是走街串巷收破烂的,实际上做的是古董行“喝街”的买卖。

《正阳门下》表面说的是情感纠葛与家长里短,但全剧真正让人玩味的,却是背后的收藏之道与做人之道,及收藏所蕴含的人生哲学。韩春明最初收藏,无非是喜欢古玩,但长期浸淫其间,不免被其背后的历史文化精神所感染。在关大爷、韩春明的这些收藏者眼中,“收”的目的是为了“藏”而不是“卖”,是为了“藏”住这些古董所拥有的历史血脉、人文精神与学识性情。收藏又是残酷的,因为它代表了一个人的修为与道行。一旦个人修为不够,你承担的不仅是打眼的风险,还可能变成一个疯狂而贪婪的逐利者,坠入无底的欲望深渊,甚至变成一个罪犯。

过去古人把古玩称作“骨董”,所谓“骨”就是指肉腐而骨存的精华,“董”意为明晓,这两个字的含义就是,通过这些精美的器物,来明晓古人所遗留的精华。古董美玩,所见的不只大美大雅,还有大仁大义,把玩骨董的目的,也是因为其能与古人的精神对话,以古物为师。剧中的关大爷,活到百岁,对骨董仍兴致盎然,就是因为其中隐藏的人生历练和精神体验。它不只是得失苦乐那么简单,而是这些珍藏的古董,已成为关大爷等个人生命和精神的延伸。当他们满怀感激之情鉴赏、把玩这些器物时,感受到的是对历史和传统的亲近与敬畏。

董其昌曾说过:“古之好古者聚道,今之好古者聚财”。关大爷、韩春明等体现的就是一种“聚道”的收藏古风,目的并不是为了“聚财”,彰显的也是收藏之“义”,而不是收藏之“利”。这部剧的故事,大部分是根据总制片人郝金明的真实经历改编的,他还在剧中扮演苏萌的大舅。我想,郝金明之所以能从收藏家转向文化产业投资,与他能明辨收藏的“义”与“利”肯定有些关联。

□ 编辑 罗燕□ 美编 徐政

猜你喜欢

正阳门古董大爷
我们班的“大爷”是个谜
我捡到了明朝古董
酒大爷
2号线前门站
周大爷终于同意搬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