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个下岗工人和他的节水梦

2013-03-30郭鹏

民生周刊 2013年20期
关键词:灌溉系统研制节水

一个下岗工人和他的节水梦

每天看着柴油机和水泵艰难地将水从地下抽出来,流向广袤无边的黑土地,宋士和心想:这样下去水稻农业还能走多久?如何节约灌溉用水,减少水资源的浪费?他在自己的承包田里开始了新的试验。

□本刊记者 郭鹏

2013年4月15日,在看到当天出版的《黑龙江日报》和《黑龙江林业报》关于自己的报道后,宋士和脸上没有表现出太多的兴奋,反而显得愈加严肃。

这两份报纸上的相关文章,内容都围绕着“填补国内空白并获得国家实用性新技术专利的稻田节水灌溉自控系统”展开。放下报纸,摘下鼻梁上的老花镜,宋士和静静地望着窗外。他的心里有些忐忑,因为他不知道,这些报道出来后会不会被相关的领导关注,关注后又会做何反应,自己发明的节水灌溉系统会不会得到大范围推广。

爱鼓捣的“发明家”

其实,这项专利并不是宋士和的第一个发明,他的创造精神和节能思想在他年轻时就已经付诸实践,并一直延续到现在。

今年即将进入花甲之年的宋士和算得上是纯粹的第二代北大荒人。中学毕业后,宋士和参军入伍。从小爱学习、爱动脑筋的他,入伍不久便掌握了高炮瞄准的机械原理。训练中他发现,部队使用的火焰喷射器,训练时需要浪费大量的燃料,他便大胆设想,准备研制模拟训练检验仪。一有时间,他就琢磨方法,画草图,找材料,做实验;遇到问题,他就到部队附近的一个重型机械厂找工程师请教。经过努力,模拟训练检验仪终于获得成功。这种新研制的模拟训练检验仪不仅提高了火焰喷射器训练的准确度,同时大大降低了训练成本。当时,他得到了部队首长的表扬,并立功受奖,他的事迹也刊登在当时的沈阳军区《前进报》上。

1982年,结束了5年的军旅生涯,宋士和复员回到家乡,被分配到黑龙江省迎春林业局下属的一个工厂

“对于我们这个刚刚起步的小企业来讲,就像一个婴儿,希望得到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使这些技术早日变成生产力,让科技在我们的低碳环保和农业生产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工作。爱动脑子的他,对工厂的老旧设备进行了技术改造,使旧设备提高了工作效率,焕发了青春,他也因此从一个工人转变为技术员。

1987年,惜才爱将的领导送他去大学进修。渴望知识的宋士和在三年的大学生活中疯狂地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可是,随着时代的变革,宋士和回到单位后不久就下岗了。

1997年,无奈之下的他来到黑龙江农垦八五四农场承包土地,开始了他的新一段人生。也就是这个选择,成就了今天拥有发明专利的宋士和。

当时北大荒正处于开发水田初期,他自然也跻身成为一大批水稻田“拓荒者”中的一员。黑龙江省大部分水稻产区都是靠抽地下水灌溉,经过连续几年大面积推广水稻种植,宋士和发现,抽水井没用几年便抽不出水了,井越打越深,地下水位年年下降。每天看着柴油机和水泵艰难地将水从地下抽出来,流向广袤无边的黑土地,他心想:这样下去水稻农业还能走多久?如何节约灌溉用水,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宋士和在自己的承包田里开始了新的试验。

“种水稻是个辛苦活,农忙的时候,农民比太阳起得还早。”一有空闲时间,宋士和就会在图纸上画个不停。经过四年的努力,第一代样机终于成型,但使用起来,工作运行不稳定,效果也不理想。

这时,宋士和的几名同学正在山东潍坊研制电动汽车,邀请他一同去创业。虽然手里的发明还没完成,但由于搞机械是他的老本行,他便带着这个未圆的梦,奔向了齐鲁大地。

这期间,宋士和与同学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创业,将电动汽车研制成功,并进行了小批量生产。他们的研制成果,受到当地政府和领导的肯定。紧接着,他们有了自己的公司。

“我的节能梦”

时间回溯到2009年初,在山东的宋士和与同伴谈起了他的节能梦,同伴们听后不仅表示支持,还决定由宋士和牵头,拿出公司的一部分利润投入到项目的研制中。

2009年春天,宋士和揣着他的水稻节水灌溉的梦想,回到了生养他的北大荒。有了自己的科技有限公司的支持,不久,他们就制造出样机,开始在农户地里试验。经过反反复复的失败和改进,终于在2011年,他成功研制出第一代水稻节水自动灌溉系统,经过多个地点使用,效果良好,性能稳定,并成功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同时还通过了科技成果鉴定和农业机械产品鉴定。

宋士和告诉《民生周刊》记者,黑龙江省是一个水稻大省,2011年全省水稻面积超过5000万亩,水稻年用水量高达260亿立方米,占全省农业用水量的95%,占社会总用水量的74%;同时,黑龙江省又是水资源相对短缺的省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

就在这种不容乐观的大背景下,宋士和开始研制第二代水稻节水自动灌溉系统。2012年秋,宋士和带着自己的团队到各使用单位和农户家中征求意见,并将反馈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分析,迅速组织力量,重新设计灌溉系统。

北大荒的冬天,滴水成冰,室外不能做实验,他们就在室内建一个试验池。宋士和的团队不分昼夜地绘图纸、测数据、搞实验,终于将第二代水稻节水自动灌溉系统研制成功。

但如何让批准的专利发明在黑土地上落地生花,这个问题困扰宋士和已经很久。

“说白了,老百姓对节能减排并不是很重视,他们只看重能增产多少粮食。可是政府部门对种植环节的关心和农民不同。政府关心增产,更关心种植结构,也就是如何节能减排。”

宋士和认为,要想让自己的专利产品真正被大范围推广使用,着力点不在农民,而在政府。“上层领导不知道这项发明,自然就缺少政策和资金的支持。”

宋士和对《民生周刊》记者说,他的初衷是为了节水和增产,而使用水稻田节水自动控水系统,在生产过程中可以节水40%,增产5—10%。

宋士和说,他经常会和身边人算一笔账:黑龙江省现有5000万亩水稻田,如果60%的地区使用该系统,每年可以增产水稻21亿斤,可节约水资源42亿立方米。全国现有水稻种植面积4.5亿亩,如果30%使用该系统,每年可以增产水稻94.5亿斤,节约用水189亿立方米。按照一个大型水库的含水量约为1亿立方米计算,相当于节约了189个大型水库的水。每次说到这里,他脸上总会露出难得的笑意。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目前,宋士和与他的团队已经在着手研制更新的灌溉技术。谈到企业的发展,宋士和感言,“对于我们这个刚刚起步的小企业来讲,就像一个婴儿,希望得到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使这些技术早日变成生产力,让科技在我们的低碳环保和农业生产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到那时,农民种水稻不再那么辛苦,并把种地当作一件快乐的事情,我的梦就实现了。”

□编辑 邓凌原□美编 徐政

猜你喜欢

灌溉系统研制节水
坚持节水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公益广告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农业智能灌溉系统应用
仿生高效节水灌溉系统
基于单片机的小型自动灌溉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一种轻型手摇绞磨的研制及应用
节水妙想
接地线通用接地端的研制
二代证高速电写入机的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