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30例临床观察

2013-03-29李香萍

江苏中医药 2013年6期
关键词:异位症腹痛活血

李香萍

(杭州市西湖区北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浙江 杭州 310007)

近年来,笔者采用补肾活血中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30例,并与桂枝茯苓胶囊治疗的25例进行疗效对比观察,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所选55例均为我院妇科门诊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均已婚;年龄26~43岁;病程1~5年;病情轻度4例,中度16例,重度10例。对照组25例:均已婚;年龄25~44岁;病程0.5~5年;病情轻度3例,中度14例,重度8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标准,并且具有痛经症状者。

1.3 病例选择标准(1)符合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标准,并且具有痛经症状者;(2)年龄在20~45岁之间;(3)能配合治疗者。

1.4 病例排除标准(1)合并有子宫肌瘤、心脑血管及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精神病患者;(2)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直径大于5cm或短期内明显增大者;(3)治疗期间有生育要求者;(4)不符合病例选择标准,未按规定用药,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判断者。

1.5 症状评分标准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即经期及其前后小腹疼痛5分(基础分),腹痛难忍1分,腹痛明显0.5分,坐卧不宁1分,休克2分,面色白0.5分,冷汗淋漓1分,四肢厥冷1分,需卧床休息1分,影响工作学习1分,用一般止痛措施不缓解1分,用一般止痛措施疼痛暂缓0.5分,伴腰部酸痛0.5分,伴恶心呕吐0.5分,伴肛门坠胀0.5分,疼痛在1天以内0.5分(每增加1天加0.5分)。

1.6 痛经轻重分级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重度:痛经症状积分≥14分;中度:痛经症状积分8~13.5分;轻度:痛经症状积分<8分。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口服自拟方。药物组成:鹿角片10g、菟丝子 30g、仙灵脾 15g、葫芦巴 10g、当归 15g、川芎10g、赤芍 15g、炒白芍 15g、莪术 10g、三棱 10g、红藤30g、猫爪草 15g、半枝莲 15g、茯苓 15g、薏苡仁 30g。经前及行经期间去鹿角片10g、菟丝子30g、仙灵脾15g、葫芦巴 10g,加延胡索15g、失笑散 15g(包煎)、乳香5g、没药5g、片姜黄10g。水煎,每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

2.2 对照组 口服桂枝茯苓胶囊(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每次3粒,每日3次,饭后口服。2组均以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观察。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 根据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痊愈:服药后积分恢复至0分,腹痛及其他症状消失,停药3个月经周期未复发;显效:治疗后积分降低至治疗前积分的1/2以下,腹痛明显减轻,其余症状好转,不服止痛药能坚持工作;有效:治疗后积分降低至治疗前积分的1/2~3/4,腹痛减轻,其余症状好转,服止痛药能坚持工作;无效:腹痛及其他症状无改变。

3.2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显著的标准。

3.3 治疗结果

3.3.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3.3.2 2组症状总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症状总评分变化

4 讨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为良性病变,但具有类似恶性肿瘤的远处转移和种植生长能力。西医治疗一般采用药物和手术治疗,药物有假孕、假绝经疗法,使用高效孕激素和达那唑抑制垂体促性腺激素的释放,导致子宫内膜萎缩和闭经,长期应用可致肝肾功能损害,手术切除病灶又易复发。

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中医文献中没有相应病名,但在“癥瘕”、“痛经”、“不孕”、“月经不调”等病中可找到类似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散在记载。《古方汇精》云:“凡闺女在室行经,并无疼痛。及出嫁后,忽患痛经,渐至滋蔓,服药罔效。此乃少年新娘,男女不知禁忌,或经将来时,或行经未净,遂而交媾,震动血海之络,损及冲任,以致瘀滞凝结。每致行经,断难流畅,是以作疼,名曰逆经痛。”这些描述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病机极为吻合。中医学认为,妇女经期或产后生活不节、多次分娩或小产、某些先天缺陷、医者手术不慎等因素均可导致冲任损伤,胞宫藏泻功能异常,月经期经血虽有所泻,但不循常道而行,部分经血不能正常排出体外而逆行,以致“离经之血”蓄积盆腔而成瘀[1],瘀血阻络,胞脉不通,不通则痛。另外,肾阳不足是导致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重要原因[2],补肾助阳不仅能推动气血的运行,促使卵泡正常排卵,提高受孕率,而且能调节雌、孕激素的比值,使孕激素水平上升,黄体健全,从而加强活血化瘀药作用。针对肾虚血瘀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常见病机,笔者在临床中以补肾活血、化瘀消癥为原则,经前及行经期间去补肾药,加用理气活血、化瘀止痛药来治疗。方中鹿角片、菟丝子、仙灵脾、葫芦巴补肾温阳、扶助正气;当归、川芎、赤芍活血化瘀止痛;炒白芍缓急止痛;莪术、三棱破血祛瘀、消癥止痛;红藤清热解毒、活血止痛;半枝莲、猫爪草清热解毒、散结消瘀;茯苓、薏苡仁健脾和胃。纵观全方,功在补肾活血、化瘀消癥。临床观察表明,补肾活血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钱静.子宫内膜异位症病机证治初探.江苏中医药,2007,39(2):31

[2]陈光盛.汪慧敏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经验.中医杂志,2006,47(5):342

猜你喜欢

异位症腹痛活血
腹痛难忍:生殖道畸形惹的祸
排卵后腹痛,别大意
《诸病源候论》导引系列之“腹痛候”导引法
下腹部腹痛应做哪些检查诊断
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4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中的表达
肛周子宫内膜异位症60例治疗探讨
补肾活血祛瘀方治疗中风病恢复期100例
活血舒筋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6例
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中西医结合护理
从瘀论治子宫内膜异位症30例